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长沙市黑斑蛙蛔虫分离株的线粒体DNA pcox1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并分析黑斑蛙蛔虫cox1部分序列与其它蛔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PCR扩增黑斑蛙蛔虫mtDNA的pcox1片段,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测序,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4株cox1序列长度存在一定差异,为400~410 bp。由于黑斑蛙蛔虫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本研究报道的黑斑蛙蛔虫cox1序列,为黑斑蛙蛔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阐明我国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其与其它弓首蛔虫的pcox1序列构建进化关系。应用PCR扩增犬弓首蛔虫虫株的pcox1,将所获得的序列应用Mafft 7.122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hy ML 3.1程序ML法绘制种系发育树。本实验扩增所获得的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94 bp,种内变异在0~2.5%之间,种间差异为8.2%~11.6%。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2个犬弓首蛔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由于犬弓首蛔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鉴定检测研究的遗传标记,本研究结果为犬弓首蛔虫的分类、鉴定和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阐明猬迭宫绦虫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l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重构猬迭宫绦虫与其它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猬迭宫绦虫的pcox1和pnad1,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各样品株的pcox1和pnad1序列长度一致,分别为396和566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猬迭宫绦虫pcox1和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猬迭宫绦虫的种群体遗传学研究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阐明湖南省鸡蛔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l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构建鸡蛔虫与其它科蛔虫的种群遗传关系。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鸡蛔虫虫株的pcox1和pnad1,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ega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所获得的pcox1和pnad1序列长度均为394和408bp,种系发育树表明,20个分离株鸡蛔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鸡蛔虫pcox1和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本研究系首次报道鸡蛔虫的pcox1和pnad1序列,从而为鸡蛔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第Ⅱ亚基(cox2)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四川省12个山羊源多头蚴样品的cox2基因部分序列(pcox2)进行PCR扩增,分析其种内变异并重建系统进化树。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cox2序列长度为531 bp,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0~1.3%。基于pcox2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多头蚴四川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且脑源和肌间多头蚴聚在一起,均为多头带绦虫。结果表明,多头蚴cox2基因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但种内相对保守,与带属其他绦虫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多头带绦虫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这一研究结果也为山羊多头蚴病的分子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阐明鸡蛔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序列构建其与其他蛔虫的进化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鸡蛔虫虫株的pcox1,将测定获得序列应用Clustal X 1.81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 3.67程序MP法和Mega 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 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所获得的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250 bp,种内变异在0~2.5%之间。种系发育分析表明,8个鸡蛔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枝。由于鸡蛔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6.9%~15.3%),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鸡蛔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青海巨型住肉孢子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克隆及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青海省巨型住肉孢子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序列构建巨型住肉孢子虫与其他住肉孢子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PCR技术扩增巨型住肉孢子虫的pcox1,将测序所获序列进行比对,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cox1序列长度均为968 bp,与GenBank已公布的巨型住肉孢子虫相似度为99.1%~99.8%。系统发育树表明,所有分离株与已知巨型住肉孢子虫位于同一分支。巨型住肉孢子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0.2%~0.7%),种间差异较大(6.8%~20.8%),可用作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8.
蛇四棘食道口线虫线粒体cox1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分析长沙市四棘食道口线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四棘食道口线虫虫株的pcox1,应用Clustal X 1.83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GenBankTM中已知四棘食道口线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所得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93 bp,与GenBank公布的线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分离株与已知四棘食道口线虫相应基因的相似性分别在98%以上,与其它科线虫的相似性均小于91%。四棘食道口线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明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四棘食道口线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阐明湖南省鸡蛔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Ⅱ亚基(cox2)基因部分序列(pcox2)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Ⅳ基因(nad4)部分序列(pnad4)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鸡蛔虫的pcox2and pnad4,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所获得的cox2(pcox2) and nad4(pnad4)序列长度一致,为350 bp(pcox2) and 400 bp(pnad4).由于鸡蛔虫pcox2 and pnad4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鸡蛔虫的分类鉴定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金丝猴毛首线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pcox1)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以长沙生态动物园金丝猴体内分离的毛首线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ox1序列构建其与其他毛首线虫的进化发育关系。使用PCR方法扩增金丝猴毛首线虫线粒体cox1,然后将所测得的序列应用Clustal X 1.81程序进行比对,最后用Mega 5.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结果显示,本实验扩增获得的6条毛首线虫分离株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411 bp,种内变异为0。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6条毛首线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鉴于金丝猴毛首线虫的cox1基因种内保守,而种间差异大(24.0%~34.1%),因此可以作为种间鉴定检测研究的遗传标记。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金丝猴毛首线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来源于湖南省长沙生态动物园猎豹体内的狮弓蛔虫为研究对象,利用保守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猎豹狮弓蛔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基因(cox1)部分序列(pcox1),并用pcox1序列构建与其他相关蛔虫的进化关系。将获得的序列,用Clustal X 1.83程序进行比对,用Phy ML 3.0程序中的最大似然树法(ML)绘制种系进化树。结果显示:样品pcox1序列长度均为367 bp,种内相对保守(1.4%~6.8%),种间变异显著(9.7%~21.4%);种系发育关系指示,猫科动物狮弓蛔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犬科动物狮弓蛔虫分离株位于另一分支。由于狮弓蛔虫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狮弓蛔虫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省不同地区黑斑蛙体内采集的16条小吻对盲囊线虫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PCR对其线粒体DNA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 1)基因部分序列(pcox 1)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并利用软件Clustal X 2.0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探讨小吻对盲囊线虫与其他线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测序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cox 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400 bp,湖南省各分离株之间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在97%以上,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小吻对盲囊线虫pcox 1序列的相似度均低于89%。结果表明,小吻对盲囊线虫pcox 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以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从而为小吻对盲囊线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猬迭宫绦虫广东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猬迭宫绦虫的部分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pcox1)基因,经SSCP筛选出带型差异的代表样品进行测序,经系统发育树表明,广东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枝。同时研究表明猬迭宫绦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又存在一定种间差异,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猬迭宫绦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经济动物学报》2021,25(2):86-90
为阐明鱼头槽绦虫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多态性,研究鱼头槽绦虫种系发育关系,以湖南省部分地区鱼头槽绦虫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其线粒体pcox1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序列分析比对后,结合Gen Bank收录的头槽绦虫以及其他科绦虫的序列,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以此分析鱼头槽绦虫种内与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湖南各分离株的pcox1长度为389~412 bp,各分离株间的同源性为93%~100%,与Gen Bank中收录的鱼头槽绦虫的同源性为99.2%~100%,序列均位于进化树同一分支上;本次收集的21株分离株与其他种绦虫序列的同源性为70.3%~80.0%,且进化树分支相距较远。结果说明鱼头槽绦虫的pcox1在不同地区种内均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以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小鼠隐藏管状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试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PMZ1-5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的部分基因(pcox1)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网上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线粒体pcox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pcox1有效序列373 bp,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5个蛲虫样品之间的变异很小,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序列相似性为99.73%~100%,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为隐藏管状线虫,与同属的Syphacia montana序列差异性为5.24%~5.68%.结果表明,隐藏管状线虫的pcox1序列种内变异很小,种间差异明显,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蛲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野生蛇源裂头蚴与其它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本研究采集湖南省8个地区野生蛇肌肉中的裂头蚴,采用PCR方法对其线粒体cox3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及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8个裂头蚴分离株cox3基因核苷酸部分序列长度均为342 bp,其cox3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8.2%~100.0%,种内遗传差异性为0~1.8%,与其它科绦虫cox3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63.4%~73.9%,种间遗传差异较大,为26.1%~36.6%。cox3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8个裂头蚴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支,与其它绦虫所属分支相隔较远。上述结果表明,蛇源裂头蚴线粒体cox3基因序列种内差异远低于种间差异,可以作为研究蛇源裂头蚴种系遗传变异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为蛇源裂头蚴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5株堆形艾美耳球虫为研究对象,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Ⅲ亚基(cox3)的部分基因(pcox3)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顶复门原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其线粒体cox3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每个虫株均获得572 bp的目的片段,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5株堆形艾美耳球虫线粒体pcox3序列完全一致,与疟原虫和住白细胞虫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51%和50%,而与泰勒虫的相似性少于50%.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堆形艾美耳球虫pcox3序列,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堆形艾美耳球虫pcox3序列没有差异,与毒力无关,为进一步研究艾美耳球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5株堆形艾美耳球虫为研究对象,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Ⅲ亚基(cox3)的部分基因(pcox3)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顶复门原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其线粒体cox3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每个虫株均获得572bp的目的片段,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5株堆形艾美耳球虫线粒体pcox3序列完全一致,与疟原虫和住白细胞虫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51%和50%,而与泰勒虫的相似性少于50%。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堆形艾美耳球虫pcox3序列,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堆形艾美耳球虫pcox3序列没有差异,与毒力无关,为进一步研究艾美耳球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长沙市生态动物园引进的非洲肯尼亚斑马蜱的线粒体DNA的部分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ytochrome coxidase subunit l,pcox1)基因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其线粒体pcox1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使用DNAStar(V5.01)、Clustalx2.0及Phylip3.67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几种斑马蜱为消色牛蜱、丽色扇头蜱和璃眼蜱属,种间差异为0.7%~20.2%,种内相似度较高,表明pcox1基因可作为蜱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研究结果为蜱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褐黄血蜱的带菌情况及其公共卫生意义,本研究在无菌条件下采集褐黄血蜱中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为模板,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细菌16S r DNA V3区,经DGGE电泳回收DGGE 16个优势条带,并选取其中13个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选取条带分别与立克次氏体属、柯克斯氏体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大肠杆菌属等高度相似。采用传统细菌学方法,从中肠内容物培养分离到2株细菌,经鉴定其中1株为蜡样芽胞杆菌。对各地区褐黄血蜱半饱血雌成蜱和吸血雄成蜱中肠菌群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其带菌情况基本相同,但饱血雌成蜱3个地区间具有较大的差异;而饱血雌蜱和其它两种状态下的蜱肠道菌群也有差异。贝纳柯克斯氏体、菊欧文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软腐果胶杆菌是褐黄血蜱中肠内的优势菌。本研究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褐黄血蜱中肠内容物,为蜱传播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