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饲料工业》2017,(17):47-52
试验旨在研究锤片式粉碎机筛片孔径对玉米粉碎粒度及颗粒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分别安装孔径为1.5、3.0、4.5 mm筛片的锤片式粉碎机对玉米进行粉碎,得到对数几何平均粒径为232、319、380μm的3种玉米颗粒,然后采用相同的加工工艺参数,加工成1~3周和4~10周两种生长阶段的肉鸡颗粒饲料,分析粉碎机的粉碎产量、能耗以及粉碎后玉米颗粒的几何平均粒度、肉鸡颗粒料的PDI和硬度。结果表明:①粉碎后玉米颗粒对数几何平均粒径随筛片孔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且筛片孔径越小,粉碎后玉米颗粒的均匀性越佳;②随着筛片孔径增加,粉碎机能耗呈减小趋势(P<0.05),粉碎产量呈增加趋势(P>0.05);③粉碎后玉米颗粒大小对肉鸡颗粒饲料的PDI和硬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粉碎粒度与破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对照组饲粮中玉米采用锤片粉碎机进行粉碎,筛片孔径分别为4.0和8.0 mm,试验组饲粮中玉米采用对辊式滚刀粉碎机进行破碎,碟盘间隙分别为0.3、0.7、1.1和1.5 mm。选取30周龄的海兰褐蛋鸡1 6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鸡,进行养殖试验,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玉米的几何平均粒径随着粉碎机筛片孔径或碟盘间隙的增大而显著增大(P0.05)。玉米破碎组蛋鸡的生产性能、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优于粉碎组。玉米采用锤片粉碎机粉碎后,筛片孔径8.0 mm组(几何平均粒径1 980.00μm)蛋鸡生产性能、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筛片孔径4.0 mm组(几何平均粒径991.67μm)(P0.05),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对辊式滚刀粉碎机破碎后,碟盘间隙0.7 mm组(几何平均粒径1 446.30μm)蛋鸡生产性能优于其他各组,且产蛋率显著高于筛片孔径8.0 mm组(P0.05),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针对蛋鸡饲料,玉米采用对辊式滚刀粉碎机破碎优于锤片粉碎机粉碎,碟盘间隙0.7 mm(几何平均粒径1 446.30μm)时,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最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不同粉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粉碎组饲粮中豆粕采用锤片粉碎机进行粉碎,筛片孔径分别为4.00、5.00、6.00、7.00和8.00 mm,不粉碎组饲粮中豆粕直接过6.00 mm筛,其他饲料原料加工方式一致。选取2 592只210日龄的海兰褐产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鸡,进行饲养试验,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粉碎组豆粕的几何平均粒径随着粉碎机筛片孔径的增大而显著增大(P<0.05),显著小于过6.00 mm筛不粉碎组(P<0.05),并且粒度分布也有所不同;粉碎组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优于过6.00 mm筛不粉碎组。豆粕采用锤片粉碎机粉碎后,豆粕粉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筛片孔径5.00 mm(几何平均粒径732.00μm)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优于其他各组。结果显示:对于蛋鸡饲粮,豆粕经锤片式粉碎机粉碎,筛片孔径为5.00 mm,豆粕几何平均粒径732.00μm时,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最佳。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锤片式粉碎机筛孔直径对玉米和小麦粉碎粒度、生产效率和颗粒饲料品质的影响。采用工厂实际生产条件下的锤片式粉碎机,选用2.5、3.0 mm和3.2 mm孔径的筛片,对玉米和小麦进行粉碎,测定并计算几何平均粒径,然后经过混合制粒。评价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的质量,分析粉碎过程中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电耗。试验结果表明:筛孔直径显著影响玉米和小麦几何平均粒径(P0.05),且与筛孔直径存在线性相关(P0.05);筛孔直径显著影响玉米和小麦的粉碎生产效率及电耗(P0.05),显著影响颗粒饲料混合均匀度、硬度、含粉率(P0.05)。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条件下,锤片式粉碎机的筛孔直径显著影响玉米和小麦的几何平均粒径、粉碎效率、电耗以及颗粒饲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玉米粉碎粒度对21~60日龄江南白鹅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健康相似的21日龄江南白鹅3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饲喂几何平均粒径为324、595μm的玉米型日粮,试验周期为40 d。结果表明:与细粉组相比,粗粉组江南白鹅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有提高末重的趋势(0.05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同一配方下,玉米不同粉碎粒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和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5/2.0、2.0/2.0、2.0/2.5、2.5/2.5、2.5/3.0和3.0/3.0 mm孔径的筛片对玉米进行粉碎,分别得到几何平均粒径为303.91、346.08、356.81、358.51、373.29和387.70μm的玉米原料,采用同一配方和相同的加工参数(其他原料粉碎筛片孔径2.0 mm,制粒调质温度80℃、模孔直径3.0 mm、长径比9∶1)加工成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选取108头平均体重为(62.68±5.59)kg的"杜×长×大"杂交猪,随机置于6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分别饲喂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大,粉碎能耗从9.02 k W·h/t降低到6.86 k W·h/t,制粒能耗从19.06 k W·h/t升高到22.30 k W·h/t;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5/2.5 mm组最高,且显著高于1.5/2.0 mm组(P0.05);颗粒硬度2.5/3.0、3.0/3.0 mm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粉碎粒度的增加饲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其中1.5/2.0和3.0/3.0 mm组分别为84.43%和80.62%,后者比前者降低了4.5%,且差异显著(P0.05);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加饲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1.5/2.0 mm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86.14%,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5/2.5 mm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但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育肥猪饲粮玉米粉碎粒度采用2.5/2.5 mm筛片孔径。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粉碎粒度对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以及肉鸡不同粉碎粒度饲粮对不同生长阶段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864只1日龄白羽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前、后期饲粮分别采用1.5、2.0和2.5 mm筛片孔径进行粉碎,每个筛片孔径设4个重复。前期设3个组,1.5 mm组设24个重复,2.0 mm组设16个重复,2.5 mm组设8个重复;后期设6个组,将前期1.5 mm组平均分为3个组,2.0 mm组平均分为2个组,2.5 mm组不变,每组8个重复。结果表明:1)饲料的几何平均粒径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2.5 mm组的几何平均粒径显著大于1.5和2.0 mm组(P0.05);颗粒耐久性指数(PDI)、颗粒硬度和淀粉糊化度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而降低,其中1.5 mm组的PDI和颗粒硬度显著大于2.0和2.5 mm组(P0.05);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各组饲料的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1~21日龄时,2.0 mm组的21日龄平均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为最高。22~42日龄时,前期2.0 mm、后期2.5 mm组的42日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前期1.5 mm、后期2.5 mm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综合以上结果,前期2.0 mm、后期2.5 mm组的生长性能最好。所以,肉鸡前期饲粮采用筛片孔径为2.0 mm、后期饲粮采用筛片孔径为2.5 mm进行粉碎,生长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肉鸭饲料中玉米适宜粉碎粒度,本试验选取体重接近的1日龄樱桃谷肉鸭252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栏),每个重复105只肉鸭。各处理组玉米粉碎筛片的大小分别为2.0、3.0、4.0、5.0 mm,试验期为37 d。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粉碎粒度对肉鸭各阶段及全期的体重、日增重、料重比、日均采食量以及育肥指数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5.0 mm粉碎筛片下(质量几何平均粒度为984.0μm)肉鸭全期料重比较低,为1.946。38日龄屠宰性能数据分析表明,各处理组间的胴体出成率、胸肉率、腿重率、脖皮率、板油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肉鸭对玉米粉碎粒度适应范围较广(613.4~984.0μm均可),在肉鸭实际生产过程中,玉米粉碎筛片可选择5.0 mm(即粉碎玉米质量几何平均粒度为984.0μm),相比其他处理,该粉碎粒度对肉鸭出栏体重无影响,并能够降低肉鸭料重比。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对产蛋期海兰灰蛋鸡粗蛋白代谢率和十二指肠形态的影响。选取216只46周龄健康海兰灰蛋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将玉米、豆粕分别用4.50、6.00、8.00 mm孔径筛片粉碎,两两交互后按同一配方配制试验饲粮,饲喂海兰灰蛋鸡7周。结果表明:玉米粒度对饲料粗蛋白代谢率有显著影响(P0.05);豆粕粒度和玉米与豆粕粒度的交互作用对饲料粗蛋白代谢率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玉米、豆粕粒度的增大,饲料粗蛋白代谢率会随之降低;豆粕粒度、玉米粒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十二指肠肠绒毛高度和肠壁厚度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十二指肠肠绒毛高度和肠壁厚度会随粒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豆粕粒度的增大会使十二指肠壁变薄。在试验条件下基于饲料粗蛋白代谢率和海兰灰蛋鸡的十二指肠形态适合蛋鸡生产的饲料粒度为:8.00 mm筛片粉碎的玉米,其中大于75%粒度分布在400~5 000μm,约0.1%的粒度大于5 000μm且最大粒径为5 008μm,重量几何平均粒径为704.15μm。4.50 mm筛片粉碎的豆粕,其中大于75%的粒度分布在400~2000μm,最大粒径为2 875μm,重量几何平均粒径为668.00μm。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改变锤片式粉碎机的锤片数量,研究蛋鸡配合饲料中玉米的粉碎粒度及其分布。试验分别采用18、22、36片锤片,筛片孔径为8 mm的粉碎机对含水量为10%的玉米进行粉碎,分级筛为4 mm,分别取筛分以后的玉米成品和未经过筛分的玉米半成品。采用BT-2900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对玉米成品的粒度大小与粒度分布及其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18、22、36片锤片粉碎的蛋鸡配合饲料中玉米重量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830.53、736.36、683.05μm。蛋鸡配合饲料中玉米粉碎粒度的重量几何平均直径随着锤片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小于300μm颗粒部分随着锤片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研究粉碎机筛片孔径对玉米、小麦、大麦、高粱、小麦麸、木薯渣和甜菜渣7种主要能量饲料粉碎粒度及分布规律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选用配有Φ1.5、Φ2.0 mm和Φ2.5 mm孔径筛片的万能粉碎机对7种能量饲料进行粉碎,测定和计算几何平均粒径和几何标准差,并检验粉碎样品粒度分布的正态性。结果表明:饲料粉碎样品的平均粒径受粉碎机筛片孔径显著影响(P<0.05),且随筛片孔径的增大线性增加;粉碎机筛片孔径对饲料粉碎均匀度有显著影响(P<0.05),玉米和高粱的粉碎均匀度优于其他5种能量饲料;并不是所有的粉碎样品粒度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受饲料种类和筛片孔径两个因素共同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主要能量饲料粉碎特性的差异性,为饲料粉碎加工的精准高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玉米品种、储存时间和条件、粉碎机筛片直径对陈玉米粉碎粒度的影响,试验采集了国库储存不同年份的29个陈玉米样品、19个东北单一品种陈玉米样品,以及不同储存温度的玉米,通过孔径为3.60 mm和6.00 mm的筛片进行粉碎,采用筛分法测定粒度。结果表明:(1)不同储存时间的国库玉米粉碎粒度随储存时间的延长成波动变化,但无显著差异(P0.05);(2)储存在相对温度低的玉米粉碎粒度高于储存在相对温度高的玉米;(3)粉碎粒度与玉米粗蛋白质、粗脂肪、总淀粉和粗纤维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但与玉米NDF、ADF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5);(4)筛片孔径显著影响陈玉米粉碎粒度(P0.01),相对于3.60 mm孔径的筛片,使用6.00 mm孔径筛片粉碎玉米能大幅度提高颗粒度大于2 000μm玉米颗粒的比例(几乎提高8倍),并降低颗粒度小于850μm玉米颗粒的比例。由此可知,长时间储存和高温储存导致玉米脆性增加、粉碎粒度变小,提高粉碎机筛片直径可以增加陈玉米的粉碎粒度。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21日龄的公番鸭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孔径为1.5、2.0、2.5 mm筛片粉碎高粱和皮大麦,配制含不同粉碎粒径的高粱或皮大麦日粮,探讨不同粉碎粒径高粱和皮大麦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粉碎机筛片孔径增大,高粱、皮大麦的平均粒径、粉碎机的粉碎效率逐渐升高,粉碎机吨电耗逐渐降低,日粮颗粒硬度也随之降低。1.5、2.0、2.5 mm筛片粉碎的高粱平均粒径为241、311、318μm,皮大麦平均粒径为288、349、403μm,皮大麦较高粱粒径变化幅度更大。高粱(318μm对比241、311μm)、皮大麦(403μm对比288、349μm)粒径过大对料重比有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较细粉碎粒径的高粱和皮大麦(241~311、288~349μm)更利于肉鸭生产性能发挥。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颗粒饲料中不同小麦粉碎粒度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85只1日龄健康AA肉公鸡,分为5个处理,小麦分别通过2、4、6、8、10mm 5种孔径的筛片粉碎成5种粉碎粒度,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鸡。试验饲粮为小麦-豆粕型。试验期42d,分1~21d和22~42d两阶段。分别在试验第22和43天,每个重复屠宰1只鸡,测定空肠形态、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和炎性因子的基因表达及盲肠食糜中微生物的数量。结果表明:1)小麦粉碎粒度显著影响肉鸡1~21d阶段增重(BWG)、采食量(FI)和料肉比(F/G)(P0.05),且小麦粉碎粒度与阶段增重和F/G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对22~42d和1~42dBWG和FI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小麦粉碎粒度增加,F/G显著增大(P0.05),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2)随着小麦粉碎粒度的增加,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显著增加(P0.05),且与隐窝深度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3)小麦粉碎粒度可显著影响21d肉鸡空肠黏膜occludin和IL-4的mRNA表达量(P0.05);小麦粉碎粒度线性影响肉鸡盲肠微生物的数量(P0.05),显著增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降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5)。由此可见,在颗粒饲粮中(含木聚糖酶),小麦粉碎粒度为580~760μm(筛片孔径为4~6mm)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屏障功能有利。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粉碎粒度对略阳乌鸡(LBH)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取220只35周龄产蛋高峰期略阳乌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11只鸡,每组分别饲喂由一种粉碎粒度的玉米与其他比例及粉碎粒度一致的原料配合而成的饲粮,玉米粉碎粒度通过同一粉碎机不同粉碎筛控制,粉碎筛的孔径分别为4.0、6.0、8.0和10.0 mm。采集鸡蛋样品,检测指标。结果表明:通过4.0、6.0、8.0和10.0 mm孔径粉碎筛的玉米粉碎粒度分别为736.07、865.11、962.09和974.83μm,相对应的饲粮质量几何平均直径分别为662.14、715.69、743.80和851.39μm;日均采食量、日均产蛋量、产蛋率、畸形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和平均体增质量不同玉米粉碎粒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日均采食量、畸形蛋率和料蛋比8.0 mm组低于其他3组,日均产蛋量、产蛋率和平均蛋质量8.0 mm组高于其他3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形指数、蛋清高度、蛋黄颜色及哈氏单位不同玉米粉碎粒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蛋清高度、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8.0 mm组高于4.0、6.0和10.0 mm组(P0.05)。结果表明:通过孔径8.0 mm粉碎筛的玉米粉碎粒度可能比较利于略阳乌鸡人工笼养条件下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和较高品质的鸡蛋产品。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17,(7):5-9
试验旨在确定本锤片式饲料粉碎机筛片孔径、主轴转速和喂入量对粉碎后饲料几何平均粒度的影响关系及其成因。根据GB/T 17890—2008选用内蒙古包头地区种植的黄玉米,采用3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法,按试验要求分别选用4目、8目、14目、18目、30目孔径筛网,通过变频器设置1 600、1 900、2 200、2 500、2 800 r/min主轴转速,称取5、5.5、6、6.5、7 kg喂入量玉米,设计共25组试验,每组3个重复。试验所考察3个因素均对几何平均粒度影响显著(P0.05),其中筛片孔径对几何平均粒度影响较主轴转速和喂入量对饲料几何平均粒度影响明显。结果提示,在本试验设置范围内随着筛片孔径、主轴转速和喂入量的增大,几何平均粒度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硬度对玉米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的影响。选取低硬度、高硬度的2种饲用玉米,使用锤片式粉碎机粉碎,采用BT-2900动态颗粒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粉碎玉米的粒度大小及粒度分布,每个样品3个重复。结果表明:低硬度与高硬度玉米的硬度分别为97.42、237.40N;低硬度、高硬度玉米颗粒的粉碎粒度分布在300~1 700μm,分别为80.13%、81.03%;其中在600~850μm颗粒粒径范围内2种玉米的占比达到最高,都大于20%;颗粒粒度小于300μm的占比较小,低硬度与高硬度玉米分别为9.52%、7.11%;颗粒粒度大于1 700μm的占比分别为10.35%、11.86%。综上所述,相同粉碎工艺条件下,随着玉米硬度增加,粉碎颗粒的重量几何平均粒径增大、均匀性变好。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探究玉米-小麦组合粉碎对粉碎能耗及粉碎样品粒度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用配有Φ1.5、Φ2.0 mm和Φ2.5 mm孔径筛片的万能粉碎机对5种不同配比组合的玉米-小麦进行粉碎,测定粉碎过程能耗和样品的粉碎粒度。结果表明:玉米-小麦组合粉碎能耗受粉碎机筛片孔径、玉米-小麦配比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且在同一孔径筛片下,玉米-小麦配比对组合粉碎能耗有显著影响(P0.05);玉米-小麦组合粉碎样品的平均粒径主要由筛片孔径的大小决定,原料的种类及配比对其影响较小;相较于单一品种原料粉碎,玉米和小麦在特定筛孔和配比下的组合粉碎表现出节能效果,当玉米-小麦配比为0.75.0.25时节能效果最佳。文章通过分析饲料原料组合粉碎能耗及粉碎粒度,为饲料粉碎加工的高效低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饲料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取216只46周龄健康海兰灰蛋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将玉米、豆粕分别用4.50、6.00、8.00 mm孔径筛片粉碎,两两交互后配制饲粮。将配制的饲粮饲喂海兰灰蛋鸡7周,研究不同饲料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粒度和豆粕粒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日采食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玉米粒度对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日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豆粕粒度对日产蛋率、料蛋比和体增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玉米粒度和豆粕粒度的交互作用对日产蛋率、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粉碎粒度对蛋重、蛋形指数、蛋比重、哈氏单位、蛋黄指数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最适蛋鸡生产的饲料粒度为玉米粉碎后通过8.00 mm筛孔,豆粕粉碎后通过4.50 mm筛孔。  相似文献   

20.
《饲料工业》2017,(17):12-16
采用锤片式粉碎机,系统研究了常用的3种饲料原料(玉米、小麦、豆粕),6种粉碎筛孔直径(1.0、2.5、3.5、4.5、5.5、8.0mm)以及3种锤片数量(32、52、64片)这三种粉碎条件对原料粉碎的对数几何平均粒径以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谷物的粉碎粒度在同一筛孔直径下存在差异,而原料的粉碎粒度都随着粉碎机筛孔直径的增加而增加,粉碎机筛孔直径的大小影响原料在不同粉碎粒度分布区间的分布。随着锤片数量的减少,原料经锤片式粉碎机粉碎后几何平均粒径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锤片式粉碎机筛孔直径以及锤片数量均会影响粉碎粒度,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筛孔直径以及锤片数量从而获得目的粉碎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