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皖农206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春性小麦品种,目前已经通过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0029;亲本来源:罗麦10号×(扬麦13/泰农18-2),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该品种矮杆坚韧,耐肥抗倒,抗寒能力好,于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淮河以南麦区区域试验,两年度较对照品种扬麦20分别增产8.72%和9.36%;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5.28%。本文主要介绍皖农206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皖农206品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皖农398(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1003)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半冬性小麦品种。亲本来源:宿8802//(丰华8829 / 泰农18)F5,后代经系谱法选育;2017-2018和2018-2019年参加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区域试验,两个年度较对照品种济麦22分别增产5.42%和3.55%,2019-2020年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4.94%。皖农398对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达到高抗水平,抗倒伏能力强,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地区种植。该品种以其矮杆、大穗等品种特性,深受广大种植户和经销商喜爱。本文对皖农39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其大田生产和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乐麦L59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豫麦70-36为母本、豫麦4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12—2013、2013—2014年度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341 kg/hm~2和9 012 kg/hm~2,分别较对照皖麦52增产4.7%和8.05%;在2014—2015年度安徽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皖麦52增产6.37%。201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6005。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适宜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河南、陕西、山东、江苏等省相近小麦生态区也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皖麦52号(原名:丰华8829),审定编号:皖品审04020445.系宿州市种子公司用郑州8329与皖麦19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2-2004年安徽省淮北半冬性组区试,平均亩产503.4千克,比对照皖麦19增产3.55%.2003-2004年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13千克,比对照增产3.31%.适宜安徽省淮北地区早、中茬口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年10月29日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5.
镇麦15系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春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80006),2021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引种备案号:皖引麦2021001),2019年由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购得其全国独占生产经营权。本文主要介绍镇麦15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栽培要点以及在安徽省引种备案的表现,以期为镇麦15在江苏和安徽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是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泛麦8号-4为母本、以周麦18为父本,于2009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通过抗性鉴定、品质分析、多点试验选育而成。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7.9 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8%;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8.6 kg,比对照增产3.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6 kg,比对照增产4.4%。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7.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在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05,(4):54-55
皖麦52号(原名:丰华8829),审定编号:皖品审04020445。系宿州市种子公司用郑州8329与皖麦19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2—2004年安徽省淮北半冬性组区试,平均亩产503.4千克,比对照皖麦19增产3.55%。2003—2004年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13千克,比对照增产3.31%。适宜安徽省淮北地区旱、中茬口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年10月29日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云麦77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6年度进行杂交,组合为:98D4-12/云麦42,并采用穿梭育种方法,经过11年选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5—2017年参加云南省地麦组新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产量5445.30kg/hm2,比对照增产13.83%,增产点率75%; 2017—2018年参加云南省地麦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460kg/hm2,比对照云麦56增产9.9%。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小麦2019002。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260-2140米的山区、半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云麦77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6年度以98D4-12、云麦42进行杂交,并采用穿梭育种方法,经过11年选育而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5—2017年参加云南省地麦组新品种比较试验,2年平均产量5 445.30 kg/hm~2,较对照增产13.83%,增产点率75%;2017—2018年参加云南省地麦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 460 kg/hm~2,较对照云麦56增产9.9%。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小麦2019002。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260~2 140 m的山区、半山区种植。本文总结该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分析其产量结果及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底肥施用、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绥农49是以绥08-5509为母本,以绥10-7500为父本有性杂交,经5个世代选育而成。2019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20d,需≥10℃活动积温2 400℃左右,2016-2017年特用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67.4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7增产12.7%;2018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45.8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7增产12.5%,蛋白质平均达含量41.24%,脂肪平均含量21.57%。中抗灰斑病,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高产潜力和推广应用价值.[方法]介绍其育种目标、技术路线及选育过程,并分析其品种特性及产量、品质和抗性表现,最后提出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紫麦19是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于1999年以烟农19为母本,潍麦8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参加安徽省淮北片2年区域,试验点平均产量8 469.8 kg/hm2,比对照增产5.6%,达极显著水平.2011 ~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605.0 kg/hm2,试验点全部增产,比对照增产6.5%,居半冬性组第1位.[结论]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适宜在淮北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皖宿1015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大豆所以徐豆18做母本,皖宿2156做父本有性杂交选育的夏大豆品种。2018~2019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片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64.69 kg/hm2,比对照增产5.46%。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16.94 kg/hm2,比对照增产3.49%,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10048。适宜在山东中部、河北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4.
大豆新品种"欧科豆25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8年以"黑农38号"为母本、"吉农8902-15(吉农10号)"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6—2007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07.4 kg/hm2,比对照"黑农38号"平均增产9.6%;2007—2008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89.1 kg/hm2,比对照"黑农38号"平均增产7.1%。该品种于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早熟、抗逆、品质优良,适宜吉林省中早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新品种“皖甜210”是以自选系“皖甜系2”为母本,外引系“77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甜210参加安徽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2a平均鲜穗667m2产量795.3kg,比对照增产5.9%。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国家玉米东南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科龙188是安徽省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阜97211-71为母本,山宁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试试验,两年平均单产为2 858.78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5.34%。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 666.70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3.93%。该品种生育期101 d,单株有效荚数42.3个,百粒重18.4 g,粗脂肪含量19.11%,粗蛋白质含量41.95%。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豆2014001),适宜安徽省江淮、淮北夏大豆种植区域。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新麦9号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1997年5月通过新乡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年在河南省麦收面积近500万亩,现已成为该省第8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之一。 1 产量 1994~1996年农科所品系鉴定试验,新麦9号平均亩产520.6kg,比对照种豫麦2号增产8.8%,居首位;1995~1997年参加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52.0kg,较对照豫麦21增产11.4%,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468.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7.24%,居第2位;1998~1999年平均亩产564.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93%,居第2位;1998~200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19点次汇总全部增产,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04%,平均亩产489.7kg,最高558.3kg,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在小麦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新麦9号在新乡市郊区临清店2.28亩高产攻关田创下683.5kg的高产记录。1998~1999年在安徽省宿州市桥南村种植6亩,平均每亩产量达652kg。  相似文献   

18.
《吉林农业科学》2014,(5):23-25
吉育40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九交8866-12为母本、铁90035-1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0~2011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52kg/hm2,较对照品种九农21平均增产3.1%。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13.5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86平均增产4.9%。2013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19.
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4年以蒙91-413为母本,郑909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然后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552.5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9.18%。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43.4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13.73%。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2.91%,脂肪含量20.22%,生育期102 d,最佳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皖豆26号是一个早中熟、高产、抗倒伏夏大豆新品种,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作夏大豆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水稻新品种松粳56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松粳56的选育过程、品种农艺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水稻新品种松粳5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以母本沈农199和父本松粳12号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品种。2018-2019年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277.3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4.8%。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780.2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5.5%;2019-2020年连续2年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松粳56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黑审稻2021L0020),松粳56具有产量潜力高、食味好、稻米品质优抗病和抗倒性强等特点,主要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