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研究在已建立的小麦、绿豆、长寿花、玉米、辣木、杨桃、和宝塔菜的无菌快繁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微芽嫁接技术进行嫁接,首次获得小麦/宝塔菜、绿豆/宝塔菜、绿豆/长寿花等远缘嫁接植株;ISSR分子标记嫁接苗及其砧木与接穗,结果表明,嫁接苗有来自砧木和接穗的扩增位点,同时还具有不同于两者的特异扩增位点,并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燕子掌与长寿花是同科不同属的植物,以燕子掌做砧木,长寿花做接穗,嫁接在一起,可大大提高其观赏价值。通过用劈接法试验,分析砧木与接穗的不同处理对嫁接成活及接后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砧木顶端保留叶片,接穗保留4~6片展开的叶子嫁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园艺植物远缘嫁接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缘嫁接是创造新物种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远缘嫁接可获得近缘或种内杂交不能获得的优良特性;同时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远缘嫁接杂种。结合长期进行亚热带园艺植物远缘嫁接的实践经验,对远缘嫁接时期、砧木与接穗选择、嫁接方法、包扎方法、嫁接后管理要点等影响远缘嫁接成活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正>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很多,为提高嫁接成活率,应抓住关键环节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嫁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砧木和接穗的选择1.1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砧木和接穗亲和力的强弱,是决定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应选择砧木和接穗之间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探索果树远缘嫁接成功的可能性,寻找苹果的特异性砧木,我们进行了以苹果属的金冠苹果为接穗,木瓜属的皱皮木瓜为砧木的同科异属果树远缘嫁接亲和力的试验。结果表明:夏、秋、春三季进行的芽接和枝接均出现接穗萌发生长后又萎蔫死亡的嫁接假活现象。因而,苹果属与木瓜属不能嫁接成活。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山地区侧柏游憩林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群落生态学角度科学经营北京西山地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游憩林,采用区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方差均值比率法及物种丰富度指数(R,Dgl,Dma),多样性指数(Dsi,Dsh,Dmc),均匀度指数(Jsi,Jsh,Ea),群落总体多样性指数分别对其植物组成与区系、群落垂直结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游憩林群落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包括32科59属63种高等维管束植物,且反映出以温带成分为主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垂直层次分化明显,理论上可定量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且各层优势种群突出。建群种侧柏趋于随机分布(C<1,tt0.05),而林下植被(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孩儿拳头Grewia biloba,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等)则呈不同程度的聚集分布(C>1,tt0.01)。不同生长型间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大小规律为:灌木>乔木>草本(P<0.05),乔木和灌木均匀度均大于草本(P<0.05)。不同生长型对群落总体多样性的贡献率分别为乔木0.696,灌木0.204和草本0.100。低山阴坡厚土可作为营建侧柏游憩林的优先选择立地类型,同时建议营建相对低密度的群落以满足游客对游憩空间及生物多样性的需求。图2表4参22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经调查,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6种,涉及71科136属193种高等植物,其优势科有毛茛科Ranuncul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等。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圆叶景天Sedum makinoi,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珠芽景天Sedum bulbiferum,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及苦苣苔Conandron ramondioides等为群落重要的广布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其中以毛尖卷柏藓Racopilum aristatum,曲柄藓Campylopus flexuosus和扭叶藓Trachypus bicolor等为优势种。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表4参25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古籍的考察, 发现中国古代嫁接技法的产生可能是受到自然界中连理枝 现象的启发。嫁接技法应用到生产中的年代不晚于西汉(前206 -公元25);古人主要将嫁接技法应用在缩短生产周期, 保持物种特异性状和扩大繁殖系数上;古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嫁接四法 和六法 , 发现砧木和接穗的选择、嫁接时间和嫁接技巧等因素影响着嫁接成活率, 提出气 和液 的概念来解释嫁接成活机理, 并在总结大量远缘嫁接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嫁接容易成活的观点。参18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嫁接是否诱导植物变异,以少球悬铃木为接穗,多球悬铃木为砧木进行嫁接,并对其进行嫁接苗ISSR分析。利用13个引物进行ISSR扩增,结果显示,12个悬铃木材料扩增102条DNA条带,其中8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2.35%。将3组材料分别聚类分析,第1组材料显示悬铃木的插穗与母株没有差异,嫁接苗与母株之间有较小的差异;第2、3组材料显示插穗、嫁接苗与母株之间均有差异。由此可知,少球悬铃木嫁接苗与母株之间可能存在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嫁接甘薯材料的薯皮色、薯肉色等生物学性状和ISSR-PCR扩增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ISSR引物841扩增观察到嫁接材料中砧木和接穗间基因的交流,但生物学性状并未发现有任何可见变化。  相似文献   

11.
使用ISSR和SSR两种分子标记检测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牛大力(Callerya speciosa)腋芽后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7条适合引物,共扩增出128条DNA条带.从53条牛大力SSR引物中选出8条引物进行银染检测.结果显示,ISSR和SSR分子标记,对照和超低温保存后再生植物无差异性条带.两种分子标记的结合充分证明了牛大力在超低温保存后其基因组DNA序列均无变异,因此该材料的遗传稳定性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嫁接方式对黄瓜双根嫁接苗成活率、生物学特性及其植株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津优35号黄瓜为接穗,白籽南瓜+黑籽南瓜作为砧木,其成活率、平均株高、平均真叶数均以靠接+靠接苗为最大,分别为91.00%、15.8cm、3.0片。以津优36号黄瓜和津优38号黄瓜为接穗,以黑籽南瓜+白籽南瓜为砧木,均采用靠接+靠接方式,其成活率分别为90.66%、91.33%。经嫁接后,黄瓜植株枯萎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其中双根嫁接苗控制在0~5.0%。  相似文献   

13.
筛选和引进更多优质砧木资源是解决茄子连作障碍的关键技术,研究以早青茄(对照)为接穗,分别嫁接茄砧一号、托鲁巴姆、托托斯加3个茄子砧木品种,并分析了其嫁接效果。结果表明:3个嫁接处理成活率高;与对照相比,始收期延迟,早期产量极显著降低,但抗病性明显提高,总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嫁接对接穗品质影响小,可作为优良砧木品种在岳阳地区交替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四倍体西瓜嫁接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解决广西四倍体西瓜生产连茬存在枯萎病危害的难题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本地葫芦作砧木,与广西四倍体西瓜自交系402、403和四倍体西瓜杂交组合403×B15、403×JL、402×JL进行嫁接育苗和嫁接栽培试验,观察嫁接成活率及嫁接栽培对四倍体西瓜早熟性、枯萎病抗性、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5个嫁接组合的嫁接亲和性好,成活率高达97.14%~100.00%;第2雌花开花期比实生苗晚2~3d,节位升高1~2节;高抗枯萎病;平均单果重和产量均优于实生苗栽培,以402×JL增产效果最明显;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瓤色、质地、口感风味与实生苗栽培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广西本地葫芦作砧木,与广西四倍体西瓜自交系402、403和四倍体西瓜杂交组合403×B15、403×JL、402×JL进行嫁接栽培是可行的,适宜在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山茱萸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山茱萸为木本珍贵中药材,用普通方法嫁接成活率低、嫁接时间短。1985~1988年采用生长季节贴枝接、改良长块削芽接和花苞接,共接苗40余万株,成活率85%以上。嫁接苗当年部分形成花芽,第三年普遍结果,结果年限比实生苗提早7~12年。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FAD7的密码子使用特性,试验采用CodonW、SPSS19.0、MEGA5.0等软件和EMBOSS在线程序对野生蕉FAD7密码子偏性进行分析,同时与其他单/双子叶植物FAD7和模式生物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野生蕉FAD7密码子偏性水平较弱,密码子组成和结尾偏好使用G或C,而CUC、CAG和AGG等在该基因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物种间FAD7比较结果发现,单子叶植物FAD7密码子组成明显偏好G或C,而双子叶植物则完全相反;基于密码子使用频率FAD7聚类结果与CDS分类结果一致,均能将单/双子叶植物区分开来;此外,大肠杆菌原核表达受体系统可作为野生蕉FAD7基因异源表达理想试验体系。研究结果为野生蕉FAD7后续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花生组培苗嫁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花生组培再生苗及转基因苗驯化移栽成活率低的难题,本试验以花生实生苗作为砧木,对花生嫁接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净台内无菌嫁接效果较好,以再生苗或实生苗为接穗进行无菌嫁接,其成活率均达90%以上,明显高于室内嫁接成活率(71%~72%);无菌嫁接时12~15d苗龄的砧木效果最好;将无菌嫁接苗在培养基中培养3~5d后进行驯化移栽为最佳时期;不同花生基因型嫁接苗成活率在87%~95%;嫁接苗移栽田间后,其成活率高达94%,且100%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瓜类嫁接亲和力,以中国南瓜57自嫁苗、黄瓜品种津春四号自嫁苗以及津春四号/中国南瓜57嫁接苗为材料,观察嫁接后不同时期愈合部位组织结构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津春四号黄瓜自嫁苗的愈合速度快于中国南瓜57自嫁苗以及津春四号/中国南瓜57嫁接苗。不同时期南瓜自嫁苗愈合部位的cDNA-AFLP结果分析表明,特异性带均出现在嫁接后第6天取样的材料中。  相似文献   

19.
迟熟蕉柑茎尖嫁接砧木对比试验及病毒类病害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枳和阿尔及利亚夏橙作为砧木,以迟熟蕉柑芽作为接穗进行茎尖嫁接,结果枳砧嫁接成活率为9.1%,阿尔及利亚夏橙砧嫁接成活率为54.5%,将两种砧木嫁接苗再嫁接在枳砧上,其3年生幼树均生长正常,表明阿尔及利亚夏橙是茎尖嫁接迟熟蕉柑的优良砧木。应用指示植物鉴定方法和PER检测技术鉴定7株茎尖嫁接苗的柑橘碎叶病、衰退病、裂皮病和黄龙病,结果1、3.4、5、6号迟熟蕉柑单株不带碎叶病、衰退病、裂皮病和黄龙病,可作为繁殖无病苗木的备选材料;2、7号迟熟蕉柑单株不带碎叶病、裂皮病和黄龙病,但带有衰退病,推测衰退病毒源可能来自取芽的田间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