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花茶是我国独特的一种茶叶品类,它以香气鲜灵芬芳、滋味醇厚鲜爽,品质优异而被消费者喜欢。远在一干年前,就有绿茶加入龙脑香的记载,到如今已发展年销售量150万担左右,花茶并已经销往东南亚、东欧、西欧和洲亚各国。虽然花茶产量逐年增加,但是品质不稳定,主要是窨制方法落后,鲜花利用率低。据报道:按现有的窨制技术计算,三级茉莉花茶的香油利用率只有26.26%,大部分都被损耗。为了提高鲜花的利用率,在生产实践中,我们提出了茉莉花茶“分段窨制、提花拼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浙江临安茉莉花茶生产,自1979年在杭州高产协作组会上论文交流中,得知茉莉花茶生产前途光明,重点大队随后到广州进茉莉花,到外地学习窨花技术,茉莉花茶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后因发展势头过猛,花源跟不上,技术参差不齐,至1985-1986年花茶销售由供不应求到花茶不受顾客欢迎,原因是第一批人目的很明确,要窨花先学技术,后来居上者到花茶厂观看后窨茶,做出花茶档次低、香低,坏了名声,使临安花茶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3.
茉莉花茶的销售量逐年增长,且增长率相当大。如以北京市花茶销售量为例,1979年作为基数以100计,则1982年为112.29%,1983年增到125.59%,1984年又猛增到142.95%。销售级别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上升,从前以中低档为主,现在以中档为主正转向高档。茉莉花茶的级别升高,窨制中茉莉花配花量也随之增长。如五级茉莉花  相似文献   

4.
花茶是我国独特茶类,用清高芬芳或馥郁甜香的香花窨制而成。我国生产的花色品种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代代花茶、柚予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品质优、数量多而畅销。为提高茉莉花茶品质,笔者将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窨制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茉莉花茶窨制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宜豪 《茶业通报》1994,16(3):25-27
茉莉花茶窨制新技术黄宜豪(福建省福州茶厂)茉莉花茶是我国的特种茶类,内销量最大,年产量7万吨左右。长期沿用的传统窨花工艺,工序繁琐、耗大、效低,生产周期长.鲜花利用率低,导致花茶生产成本高。因此,改革传统窨花工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茶叶科技工作者和生...  相似文献   

6.
花茶中茉莉花茶的窨制最为讲究,窨制技术变化多,用花量幅度大,品质差异悬殊。用花量多少是随着茶坯老嫩程度而变化,嫩茶多,老茶少。窨制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茶叶和鲜花的充分拌和接触,茶叶吸收鲜花水分,拌随着吸收花香。但是,在复火工序中,香气又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部分逸出。因此在窖制过程中存在着吸香与失香的问题。正确认识这一矛盾,对窨花技术设计与技术掌握极为重要。在生产实践中已有许多经验积累,反映在  相似文献   

7.
我国花茶已有很久历史。公元960年茶民就发现茶叶吸收异味的特性,以“龙脑香料”、“珍菜香草”加入茶叶中“以助茶味”。到明代花茶加工已有了很大发展。顾元庆删揖的《茶谱》中详细记载了窨制花茶的鲜花种类和窨制技术。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福州长乐邦茶号已开始用茉莉鲜花窨制花茶销售。1890年前后全国各地茶商纷纷运茶到福州窨制花茶,福州逐渐成了我国的花茶窨制中心。  相似文献   

8.
茉莉花茶窨制新工艺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燮清 《茶业通报》1996,18(3):42-43
茉莉花茶窨制新工艺试验报告谢燮清(苏州茶厂215008)笔者自1986年起,配合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开展“花茶香气”研究,并在骆少君同志的指导下,进行了香花前茶坯喷水等试验,1992年根据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的布置,对新工艺进行验证,现将试...  相似文献   

9.
关于花茶起源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茶,是将茶叶窨以香花而制成的再加工茶类,在国内有着传统的销售市场。至于花茶起源何时?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书中认为,“茶引花香增益味道,自古有之,是在1000多年前的宋初贡茶,即加龙脑香料制造”;朱自振在《中国茶业历史资料选辑》一书的序言中也说,花茶“产生可能源于北宋片茶中掺龙脑等香料的启发”。持这种看法的还有《福建茉莉花茶》一书及一些有关在茶史方面的论文。然而,只要我们对茶叶发展的历史进行直观,就会得出与此不同的看法,研究花茶起源不能以宋初为上限,必须考察花茶何以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即应追溯到三国时期。  相似文献   

10.
纪晓明 《茶业通报》2006,28(3):106-107
茉莉花茶,是中国众多茶叶品种中的奇葩,目前在中国北方茶叶销售市场仍占有最大份额,但茉莉花茶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产业前景却并不容人乐观,作为一名茶叶行业的人士,对茉莉花茶有着浓厚的感情和喜好,同时也有众多感慨。1现状浅析1.1花茶加工企业越来越小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国内茉莉花茶生产企业相继出现困难,曾在国内茶叶加工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江苏、浙江、福建一大批国营花茶加工企业几乎已全部改弦易帜,最终茉莉花茶的加工生产逐步由华东地区集中到了更具优势的广西横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成本的重大作用日益显现,同时带来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1.
关于茶叶吸附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文毅 《茶业通报》1989,11(4):27-28,36
我国花茶历史悠久,古人早就认识到茶叶的吸附现象,在宋初(公元960年)就有在上等绿茶中加入龙脑香,明代程荣所著《茶谱》已详细叙述了花茶窨制方法。为后来花茶生产技术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史料。花茶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花茶生产技术理论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茶叶吸附理论是制茶学的基础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花茶加工工艺的重要基础理论依据。随着物理表面化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认识了茶叶“吸香”的原理,并将理论指导于生产实践,本文着重用物理表面化学基础理论结合花茶生产过程现象讨论茶叶  相似文献   

12.
佛手属芸香科植物 ,枸椽的变种 ,其花为白色 ,圆锥花序 ,花瓣五枚 ,中医学上花可入药 ,主要功能为理气和胃。浙江金华是国家命名的“中国佛手之乡” ,佛手花资源十分丰富。为开发花茶新品种 ,笔者根据茉莉花茶生产实践 ,对佛手花窨制花茶 ,作了尝试 ,现总结如下 ,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1 .1 .1 茶叶 :选用金华市七一茶厂生产的一级烘青茶坯。1 .1 .2 佛手花 :由金华市红壤开发项目办佛手基地提供。1 .2 试验方法选择开花程度基本一致的佛手花 ,分别进行不同下花量 ,不同窨花时间和不同窨花次数的比较试验。2 结果与分析2 .1不…  相似文献   

13.
陈以义 《茶业通报》1992,14(4):37-40
茉莉原产亚热带,性畏寒。其鲜花香气清鲜幽雅,是我国最早主要的窨制花茶的原料。普通窨花用茉莉有单瓣和复瓣两个品种,单瓣茉莉花小而轻,香味很好,但是难种植,产量低,目前栽种不多,复瓣茉莉花较大而重,香味品质虽然不及单窨好,由于它抗病力强,容易栽培管理,产量高。因此,复瓣茉莉是目前窨制茉莉花茶的当家品种。本文所研究的就是复瓣窨莉。茉莉鲜花在窨制过程中要正常吐香,茶坯才能够吸附到浓郁幽雅的花香,生产出优质茉莉花茶。茉莉鲜花正常吐香要有一定温度和空气中的氧气。对温度的研究报导较多,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加工工艺对茉莉花茶香气的影响,采用HS-SPME/GC-MS/RI方法测定并比较传统窨制和隔离窨制2种方式香气组分的变化,并对2种加工方式的成茶进行感官审评,以期为茉莉花茶新工艺的探索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茉莉花茶主要香气组分为芳樟醇、乙酸苄酯、α-法尼烯、苯甲酸顺-3-己烯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吲哚6种,并且头窨时茉莉花茶香气组分的组成特征已基本形成。2种工艺过程中,烯烃类相对含量差异较小;醇类相对含量在传统窨制中较低,比隔离窨制低7.75%;酯类、含氮化合物相对含量在隔离窨制中低;酮类相对含量较少。经感官审评,传统窨制成茶香气得分高于隔离窨制。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传统窨制成茶香气优于隔离窨制。  相似文献   

15.
花茶窨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勤  王登良 《茶业通报》2002,24(3):31-33
本文从茉莉花吐香机理和茶坯吸香机制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茉莉花茶窨制理论的研究情况,从传统工艺的研究和新工艺的探讨两个方面对茉莉花茶窨制技术的研究情况作了综述,提出了茉莉花茶窨制理论和技术方面可以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陈学道 《茶业通报》1989,11(3):13-15
目前安溪乌龙茶大部分用于外销,内销仅限于广东、福建等部分地区。为了扩大乌龙茶销售市场,安溪县科委1985年开始试制“乌龙茉莉花茶”,1986年安溪县政府决定在蓬莱镇筹建乌龙花茶厂并承担泉州市科委乌龙茉莉花茶研制课题,将初制低档乌龙茶经拣剔、整形后用茉莉花窨制,窨制后的乌龙茉莉花茶,滋味醇和、香气清高,也减低了茶汤的苦涩味,因而提高了成品茶档次。适合我国北方广大群众饮茶的习惯,为乌龙茶销售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1985与1986年两年,安溪县科委与蓬莱茶厂试制乌龙茉莉花茶近300担,在京、沪与东北等地试销与展销,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京展销时获福建省乡镇企业展销会“优秀产品奖”。  相似文献   

17.
花茶窨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鲜花具有吐香性能及茶坯具有吸附性能。应用这一理论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使茶坯吸附鲜花吐放的香气,即可制成既具有茶香又有花香、而且有花、茶调和结合的香气。因此,真正弄清花茶窨制的理论,对于提高窨制花茶的技术,制出高质量的、别具风韵的花茶无疑是很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陈以义 《茶业通报》1991,13(1):22-25
茶叶吸附花香而成为花茶。从理论上说,制茶吸附是给茶叶加香调味,其目的是为了冲泡饮用时,解脱出香味给人们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脱附是吸附的逆反过程,有吸附必有脱附,两者同时存在。在制茶中有以吸附为主的工艺技术,如窨花、熏焙等;也有以脱附为主的作业,如干燥复火,其作用脱水的同时脱香。有的脱香是制茶的需要,如去除异杂气味;有的脱香不利制茶品质,如窨制花茶流程中的窨坯复火,使经过加香调味的茶坯脱香,造成经济上损失。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窨花前茉莉鲜花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秀扬 《茶业通报》1993,15(2):28-30
茉莉花茶的原料主要是茶坯和茉莉鲜花。没有好的茉莉鲜花,就不可能窨出香气优良的茉莉花茶。所以茉莉花窨前要进行技术处理,主要是通过堆摊创造当天成熟的茉莉鲜花。促使鲜花开放的温度是35~37℃。一般以85%以上的开放率,开得匀,吐香浓,才适合窨制要求。但在实践中由于整个花期的气温高低不一,进厂鲜花具体情况有不同,因此对鲜花处理的方法不同,现将我厂对鲜花处理的一些做法和要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珠兰花茶是徽州特产,是歙县三大花茶品类之一。窨制历史悠久。珠兰花原产闽、粤,是一种亚热带喜温农艺作物。据传远在清代乾隆年(1736一1795年)间,有歙人江某在闽中罢官归来,因酷爱其花香,遂引种回乡,苦心培植。初以盆景装饰观赏,后来逐渐用其花蕊熏制茶叶,使名茶与香花有机结合,窨制成色香味均臻上品的珠兰花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