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七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宋代蔡襄《荔枝谱》的科学价值:古代对荔枝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标志、我国荔枝谱的方法论范例、提高荔枝的社会和科学地位、广泛流行于国内外、反映并推广荔枝加工技术、最早揭示核种导致荔枝品种变异现象以及荔枝品种的命名方法、证明蔡襄《荔枝谱》是我国古代农业科技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2.
荔枝是中国南亚热带地区第一大果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是我国重要的荔枝产区,荔枝产业是北流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现阶段当地荔枝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产值平稳趋上,线上线下销售网络逐步完善;但北流市荔枝产业仍然面临着品种不贴合市场消费需求、销售渠道单一且同类产品竞争压力大、没有知名本土品牌等发展困境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拓展当地荔枝产业销售市场主要对策和建议,包括全区域调整品种结构、构建数字化产业链、打造北流本土知名品牌等。  相似文献   

3.
荔枝不同品种受荔枝瘤瘿螨[Aceria litchii(Keifer)]为害的情况差异极显著,4号和19号2品种受害最严重.同一树冠上不同层次之间受害率和虫口密度差异极显著;不同方位之间受害情况差异不显著,而虫口密度差异显著.各生态因子对荔枝瘤瘿螨若螨消长作用大小顺序为气温>湿度>天敌>降雨;成螨为天敌>降雨>湿度>气温;整个种群数量为气温>湿度>天敌>降雨.  相似文献   

4.
荔枝种质资源的研究及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荔枝种质资源研究及创新利用进行简述,指出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加强了荔枝种质资源的研究,确证了我国是世界荔枝的起源中心,提出了荔枝品种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建立了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圃,并在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同时,大力开展创新利用研究,应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挖掘和利用新的优良基因。  相似文献   

5.
l荔枝生产我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岭南佳果—一荔枝的生产。同时,荔枝的品种资源极为丰富,约有60多个品种。目前主载品种及有特色的品种有:禾荔、三月红、灵山香荔、桂味、江口荔、立秋荔。其中,桂味和灵山香荔曾获得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七五”时期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市场规律的拉动下,荔枝生产发展迅速,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57万亩,今年预计产量达到15万吨。成为我区仅次于龙眼的第二大名特优水果商品基地,在全国的排位也仅次于广东省。2贮藏保鲜荔枝的贮藏保鲜问题是区内外,乃至国外…  相似文献   

6.
海南与广东、广西、福建荔枝投产状况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南荔枝生产整体效益偏低的直接原因是当年收获面积比例极显著低于广东、广西和福建。要提高海南荔枝生产的整体效益,必须在选择适栽品种、采取科学栽培管理措施基础上,重点抓好控梢促花和保花保果工作。  相似文献   

7.
荔枝在华南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种植面积大,品种多。但由于虫害的危害制约了荔枝产业的发展,本文概述了一些重要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面的进展,以期为我国荔枝进出口检疫和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庄西伦  刘庆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212-214
基于2012年广东省荔枝主产区的调研数据,分别从区域、规模、品种等方面对荔枝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荔枝种植主要集中在粤西和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的种植规模与成本利润率均最低,珠三角地区的荔枝产值(每667 m2)最高,粤西地区的荔枝产量(每667 m2)最高,但其产值不及珠三角地区;种植面积≤0.67 hm2和种植面积>3.33 hm2的荔枝园的产量均较高,但产值与种植规模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适度扩大种植规模来提高生产效率;广东省以种植桂味和妃子笑品种为主,且这两个品种的产值均较高,另外糯米糍和黑叶的产值也很高,应加强对其进行品种改良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广东荔枝10年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东在荔枝品种选育,荔枝花芽分化,果实发育,矿质营养,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名优民荔枝早结,丰产,稳产综合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单综述;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广东荔枝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荔枝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但目前我国荔枝出口量并不大,广东作为我国荔枝生产大省,其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5%,海南的荔枝出口量更少。荔枝的病虫害和农药残留是制约我国荔枝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WTO,荔枝产品的无公害问题非常重要,关系到我国荔枝产品能否顺利开拓国际市场。因此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无公害荔枝,是我国加入WTO后的迫切需要,也是荔枝产品走出国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齐文娥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1):233-236
根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收集的 2011要2013 年度产业数据、首先从覆盖县区数量变动情况、生 产面积变动情况和产量变动情况等 3 个维度分析了我国主要荔枝品种的生产规模发展状况、 之后从单产和产值两 个维度详细探究了我国主要荔枝品种的生产效率、计算出荔枝产业综合平均每 667 m 2 产量和产值。 结果表明、我国 主要荔枝品种单产和产值偏低、且年度波动幅度较大;不同品种荔枝单产和产值年度变动走势不同、且品种间差异 较大。  相似文献   

12.
荔枝同工酶研究及焦核机制的探讨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三月红、淮枝的焦核突变株系与对照株系及另2个品种(黑叶和糯米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ER)和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大核三月红和焦核三月红的叶片及枝皮的PER,PPO同工酶均有区别,而淮枝上则未见明显差异;各荔枝品种及器官一般都具有各自的特异性酶谱;同一品种的幼叶与成熟叶的同工酶谱一般不完全相同,但同一品种的嫁接小苗与成年结果树的叶片同工酶谱则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徐闻县荔枝生产现状的调查,指出徐闻县具有良好的发展荔枝生产的前景及影响荔枝生产发展的症结所在,建议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注意品种的选择,突出“早、特、优”,以此作为徐闻县发展荔枝生产的指导思想或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历代荔枝谱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世奖 《古今农业》2009,(2):107-112
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和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自宋代至清末,先后出现了十五种以上的荔枝谱著作。本文将其基本内容、著作年代、著者生平、流传情况及后人著录的得失,一一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5.
沙头区迟熟荔枝品种新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分析苍梧县沙头区5个迟熟荔枝品种(单株)的过氧物酶同工酶酶带迁移率(Rf)在0.18-0.73范围内的13个位置上表现,各品种出现酶带数为7-10条,其中,淮枝类品种相似遗传基础的特征酶带5条。根据酶谱相似度系数与亲缘关系,沙头迟荔(单株)和江口荔应是淮枝类品种优良芽变类型。  相似文献   

16.
荔枝是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之一,而在所有品种当中,妃子笑则是一个著名品种,品质风味优良。该品种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强,树体营养生长旺盛,成花容易,但花量大、花期早、坐果难,为提高其花质、促进坐果,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妃子笑荔枝促花保果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荔枝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国家。我国荔枝生产面积相对稳定,但产量存在年际波动;品种资源非常丰富,但品种生产集中度较高,上市期集中,主要以鲜销、内销为主。2015年荔枝产量和市场价格皆低于2014年。总体来看,我国荔枝产业将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同时荔枝品种结构调整将持续进行,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将加快,多元模式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并将倒逼产业升级,受东盟国家荔枝产品的冲击力度也将会持续加大。但我国荔枝产业仍面临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果园管理现代化水平低,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加工业发展滞缓,对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现实问题。为促进我国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人才队伍培育等多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广西荔枝资源花粉形态和大小,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半野生荔枝及荔枝栽培品种的遗传演化提供参考.[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广西野生荔枝、半野生荔枝及荔枝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计算花粉极轴长与赤道轴长比例P/E及内部差异大小(标准差).[结果]广西野生荔枝、半野生荔枝及荔枝栽培品种的共同特征是:花粉粒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近圆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具三孔沟,三沟在极面分离;野生荔枝花粉P/E显著大于半野生荔枝和荔枝栽培品种的花粉P/E(P<0.05),而半野生荔枝和荔枝栽培品种花粉P/E差异不显著(P>0.05);荔枝栽培品种花粉P/E与单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方程式为y=-74.553x+82.004.[结论]根据荔枝花粉P/E大小推测广西荔枝栽培品种是由野生类群和半野生类群向栽培品种发展而来.花粉形态不宜作为区分广西野生荔枝、半野生荔枝和荔枝栽培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完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所以,在荔枝需求量方面也不断增加。其中,岭南荔枝属于水果当中的精品,备受人们喜爱。揭阳地区是我国南方荔枝重要产地,畅销品种也很多。为了能够使人们品尝最佳味道的荔枝,就必须要重视其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佳果品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总结了泸州荔枝的区域分布、品种结构、新品种推广情况等,分析了品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荔枝品种结构调整建议。指出了加快荔枝新品种引进,加速荔枝优新品种繁育,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扩大荔枝新品种示范展示范围,推进荔枝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大对荔枝新品种的推介力度等措施,将有利于优化泸州荔枝品种结构,提高区域荔枝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