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从1958年开始调查耕牛血吸虫病以来,采用粪孵诊断法开展普查工作已有二十三年。为了克服这种方法操作用工大、劳动强度高、阳性检出率低等缺点,1981年我们设计和试制了“旋转搅拌式粪孵操作机”(以下简称“操作机”,经过反复调试和改进,基本上达到预定的要求。1982年上半年,我县在实行全县固定集中查病的基础上,通过耕牛血吸虫病普查使用以后,获得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一、构造: 该机为主体式长方形金属结构。机身长  相似文献   

2.
我县耕牛血吸虫、锥虫、肝蛭病(简称三虫病)的普查仍采用各单项诊断液的间接血凝法,由于普查数量多,血清采制难度大,诊断任务十分繁重。为探寻能在大面积普查中应用简便、快速、准确的查病方法,我县自1991年开始引进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研制的血吸虫、锥虫、肝蛭三联诊断盒普查“三虫病”,两年来共普查5160头牛,取得一定效果和试验数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先后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查病的方法有十多种。但至今仍以粪便中找到病原(毛蚴或虫卵)才能确诊。由于耕牛是草食动物,粪量大,粪渣多,难以在大量的粪渣中找到虫卵,特别是低度感染地区I-13查虫卵的方法更不适合了。因此,应m粪便孵化法诊断耕牛血吸虫病仍是当前查病的主要方法。几十年来,在实践中对粪孵法进行了多次改进,现将其归纳如下。一、粪便沉淀孵化法该法最早J:H于诊断耕牛血吸虫病,该方法是取牛粪50g,经40一60目铜丝筛在盛有500ml水的茶杯或显杯中淘洗,取出钢丝筛,分别沉淀30、15、15分钟………  相似文献   

4.
<正> 八二年我县在苏家当搞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进行了塑料顶罐法和三角烧瓶法检查耕牛血吸虫病的效果对比试验。方法是每头每次牛粪分成数量相等的二份,一份用塑料顶罐孵化,一份用三角烧瓶孵化。试验结果:采取三粪六检共查耕牛129头,塑料顶罐法检查出阳性牛21头,三角烧瓶法检出阳性牛14头,塑料顶罐法比三角烧瓶法提高  相似文献   

5.
诊断耕牛血吸虫病历来是以粪便孵化为主要确诊依据。我省耕牛查病是采用三粪六检孵化法,每普查一次,花工多,费时长,器材损耗大,而检出率都不高。为了提高检  相似文献   

6.
耕牛青杠(栎树)叶中毒病是耕牛在春季(四至五月份)吃了大量青杠(栎树)嫩叶发生的中毒病,它以臀部、前胸水肿为主要症状,通常又称耕牛水肿病。我县从69年4月份开始在16个半山区公社发生、每年有数拾头病牛。危害较大。从71年开始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方法在皈山公社等治疗59头病牛、治愈54头,死亡5头,2头流产。治愈率达90%左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三联诊断液检测耕牛“三虫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耕牛血吸虫、锥虫、肝蛭病(简称三虫病)的普查一直是采用各单项诊断液的间接血凝法,由于普查数量多,血清采制难度大,诊断任务十分繁重。自1991年开始引进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研制的血吸虫、锥虫、肝蛭三联诊断液检测“三虫病”,两年来共检测5,160头耕牛,取得一定效果和试验数据。 1.材料和用具 (1)血清和血纸结合血吸虫病普查,于每年4、5月采制,被检牛均耳静脉采集血清,同时制备血滤纸。 (2)专用诊断液三联诊断液盒(包括三联对照液、三联致敏液、血吸虫鉴别液、肝蛭鉴别液、锥虫鉴别液、试剂1磷酸盐和试剂2健兔血清,各1小瓶,每套可供检测500头份样  相似文献   

8.
耕牛血吸虫病的诊断,历来应用粪便沉淀孚化法(简称沉孚法)。但是这个方法有不少缺点,如检出率不高,操作烦琐,费时较长,玻璃器皿易坏损等。特别是在大规模开展查病工作中,它的缺点更加突出。为此,  相似文献   

9.
一例牛附红细胞体病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3日,我县梁山镇农民张某的6头壮年耕牛和3头仔牛不吃草、发高烧、拉血粪,一头壮年耕牛卧地死亡。经会诊,发现这是一例罕见的牛附红细胞体病。经抢救,除1头仔牛死亡外,其余5头壮年耕牛、2头仔牛病愈。1临床症状停食,停反刍,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心音...  相似文献   

10.
我县自1982年9月发现耕牛锥虫病以来,目前已有28个乡(镇)发生流行。据我站最近对17个乡(镇)的选点调查,两年多来死于锥虫病的耕牛达532头,已成为威胁我县耕牛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现将我们在锥虫病调查和治疗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粪便孵化诊断法”是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方法。这一方法已经沿用了二十多年,在普查耕牛血吸虫病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由于连续多年的普查普治,耕牛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下降,这就相应地增加了查病工作的难度。因此要求进一步改进粪孵诊断方法,提高阳性检出率,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为此,自七十年代初期以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各省、市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农业部门开展了血防科研大协作,对耕牛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12.
<正> 耕牛伊氏锥虫病(以下称牛锥虫病)在我县早有发生,流行较广,危害严重。牛锥虫病是造成我县耕牛冬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我们从1983年8月开始,在省地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对全县大部分地区的耕牛进行了普查与治疗。现将三年来查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县自1982年9月发现耕牛锥虫病以来,目前已有28个乡(镇)发生流行。据我站最近对17个乡(镇)的选点调查,两年多来死于锥虫病的耕牛达532头,已成为威胁我县耕牛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现将我们在锥虫病调查和治疗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分述如下。一、从临床发病情况和以间接血凝法普查结果来看,此病在流行病学方而有下列特  相似文献   

14.
<正> 1972年以来,我县有 少数耕牛,每到冬天,均 不同程度地发生“烂蹄病”(群众称“肿脚病”),逐年增多,常常引起劳役牛的残废与死亡。据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11月份至1982年3月份,我县共发病牛330头,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76年至1977年上海家畜血研所在浙江省江山县和临安县采用间接血凝反应、环卵沉淀反应、常规粪孵法诊断牛日本血吸虫病的现场比较试验,共剖检17头粪孵法为阴性而免疫法(间接血凝反应和环卵沉淀反应)为阳性的牛,结果其中7头剖检到日本血吸虫。为了提高日本血吸虫病牛的检出率,加快消灭该病的步伐,我们在上海家畜血研所的热情支持、帮助和指导下,在用常规粪孵法普查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基础上,推广应用间接血凝反应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自1978年起,全县用间接血凝反应检查42429头,其中阳性牛1127头,并对阳性牛用硝硫氰氨、吡喹酮进行治疗,使我县很快达到基本消灭牛日本血吸虫病的目的。1984年至今没有粪检到日本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16.
硝硫氰醚(7804)是广谱驱虫药,也是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的新药。1990年8月5日笔者在我县扬场乡治疗耕牛血吸虫病时,发现一头耕牛因使用该药而发生过敏反应,以前未见过这方面的资料,现报道于下。患牛:母,5岁,营养中等,T.38.6℃,体重369kg,主诉该牛未怀孕。笔者用7804(重  相似文献   

17.
耕牛焦虫病(巴贝斯虫病)是我县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呈零星散发性发生.该病主要特征是血尿和高热不退,还表现为反刍食欲停止,精神沉郁,身体 消瘦,下痢便秘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历史上我县曾有过严重地流行。自1968年以来,实施以畜间免疫为主的“免、分、管、查、治”综合性措施,使我县布病疫情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由于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改变,一些地区疫情有回升趋势。因此,对布病进行系统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耕牛转圈风又称偏头风 ,是山区耕牛的多发病、常发病。笔者在基层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多年 ,发现耕牛的转圈风病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炎热暑天 ,畜主使耕牛过度劳役 ,造成役牛心肺壅塞 ,促使邪热冲击脑部而引起转圈风 ;另一种是脑包虫 (即多头蚴 )寄生在牛只的脑内 (羔羊亦易患此病 )而引起转圈风 (又称多头蚴病 ) ,在治疗耕牛转圈风时要分清类型 ,辨证施治 ,实行中西兽医结合治疗 ,方能有明显效果 ,在兽医临床实践中 ,笔者先后治愈耕牛 (其中患羊 75只 )转圈风 2 19头 ,现予介绍 ,供同道参考和验证。1 临床症状患牛头颈歪斜 ,转圈 ,暴躁不安 …  相似文献   

20.
根据山区家畜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揭示了山区家畜血吸虫病流行严重且呈回升趋势。调查的清源乡 1 986年病人曾下降到 2 .9% ,本次调查回升到 1 3.3%。耕牛感染率从 2 0 %上升到2 8%。通过调查 ,耕牛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中占主要地位。在传播血吸虫病病源中起主导作用。同时还揭示了过去在防治血吸虫病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查治时间局限于 5~ 7月 ,忽略了当年 7~ 1 1月感染病畜的存在。成为翌年感染钉螺的主要传染源。1 方法1 .1 检查用塑料盅、玻璃顶管棉析法查粪 ,一粪三检直接检查毛蚴。1 .2 治疗药物用世行贷款项目指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