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寿宁县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分析了寿宁县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生态茶园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园地规划、茶园种树、梯壁留草种草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三类典型茶园昆虫和螨类群落组成和动态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宝瑜 《茶叶科学》2005,25(4):249-254
2002年7月~2003年7月,每1~2星期1次,对皖南麻姑山区25年生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茶丛、茶丛上空及地表的昆虫和螨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查得普通茶园29018个体,分属于79种41科;无公害茶园35117个体,分属于81种41科;有机茶园12727个体,分属于102种57科。查得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个体数及其占总个体数百分率分别为5176个和40%、14049和40%、17590和60%。蜂类、步甲类、虎甲类、瓢虫类和隐翅甲类是茶园主要天敌昆虫,这几类天敌的种数和个体数在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中分别是40种和2620个、33种和1898个、29种和1610个。三类茶园中,3~4月、9~10月物种数较多,11月下旬~1月上中旬种数较少;4~6月个体数较大,7~8月天气炎热、个体数减少,9~10月个体数又增多较大,12月~次年1月个体数较少。普通茶园个体数波动大;无公害茶园个体数最多,由于及时监测和防治,可控制虫害大发生。有机茶园个体数最少而物种数最多。研究认为有机茶园建在山林间,植物相繁盛,生物多样性大,群落的能流路径复杂,稳定性强,涵养了自然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茶园是指以生物防治、施用有机肥为主,少施或不施化肥和农药等。没有有害物质污染的茶园,其生产的茶叶是一种无污染、卫生、安全、对人体健康有利的优质茶叶或茶叶绿色食品。一、建立无公害茶园的意义茶叶是我国的主要饮料,又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意识的增强,对茶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止污染、清除公害,愈来愈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茶园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茶园农事活动,即由于化肥、农药、激素等化学物质大量施用,导致土壤环境恶化,理化性状变劣,有害物质残留,破坏了茶园生…  相似文献   

4.
朱德顺 《中国茶叶》2006,28(6):23-23
高县地处四川省南缘,南有茶园7.42万亩,其中良种茶园2.72万亩,占36.66%。2005年生产各类茶叶3155吨,产值5659万元。茶业是高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达2.35万亩,占31.67%,其中实施茶梨和茶林间作的无公害生态茶园2000亩,取得较好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500亩,实践证明,实施茶果间作不仅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还能显著提高茶园经济效益,是一项符合经济、环境、生态可持续的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5.
云南德宏州普洱茶种植生产历史悠久,属普洱茶种植生产中心地带之一。近年来,德宏州加大了绿色普洱茶园管理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力度,重点围绕茶园改造、中耕、施肥、覆盖、病虫害防治、低效茶园改造等综合配套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6.
苏峰 《福建茶叶》1999,(3):30-31
1闽东无公害茶园建设的现状闽东虽然产茶历史悠久,但无公害茶园建设的起步较晚。1997年省农业厅在全省建立了十个无公害茶园试验示范点,其中宁德地区就有4个、面积达193hm2。全区茶叶业务部门在省定示范点的基础上,在福安、福鼎、宁德、霞浦等县(市)的重点菜区建立无公害茶园示范点10个、面积666.6hm2,以点带面,全面开展无公害茶园建设。1998年3月行署召开了全区茶叶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无公害茶园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布置了今后无公害茶园的建设任务,确立了“九五”期间全区建立无公害茶园基地6666hm2的奋斗目标,在全区范围内进…  相似文献   

7.
张觉晚 《茶叶通讯》2011,38(1):21-23
长沙地区各类茶园,春末、夏初的主要杂草是马唐、狗尾草、野塘蒿、扛板归、野艾蒿、狗牙根、革命草.为害程度:幼龄茶园>台刈茶园>成龄茶园.多年牛杂草占50%以上,提出防除多年生杂草滋生蔓延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常规茶园和有机茶园蜘蛛资源的调查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园天敌种类中,茶园蜘蛛是一类种类、数量丰富的农业天敌,对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害虫的控制有重要作用。在湖北恩施州茶园开展蜘蛛普查和定期定点调查,查明恩施州茶园蜘蛛资源的生态习性,明确恩施有机茶园不同时间、不同生态位蜘蛛分布的优势种;根据对不同时期,不同区位优势种蜘蛛的调查,分析同时期茶园病虫害暴发规模,最终做到茶园害虫的生物控制,实现有机茶园的保质保量生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于菜价下跌,种茶效益下降,致使有的茶农粗放管理茶园,不治虫,不施肥,不培育,茶园荒芜,低产园面积不断扩大,大部分的乡村小茶场只采制少量的小品种,大宗茶几乎没有采制,制茶厂房被征作它用。茶园被果园、竹园等其它经济作物所替代,严重不利于茶叶生产。笔者认为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茶叶生产管理责任制不完善,承包年限太短,承包人只注重眼前利益,科技、资金投入少,只采不管,造成茶园一部分抛荒失管,单产低,效益差。据1992年不完全统计,三明市集体茶园80%推行个人承包,其中近一半由外地…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后,邵武市通过近5年的无公害茶园建设和技术推广实践,已建无公害茶园1万多亩,其中有3024亩的有机茶园的茶叶通过欧盟有机茶论证,成功地拿到了出口欧洲市场的"绿卡".茶园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在有机茶园建设中显得由为重要,也是一线从事茶园管理的多数茶农较难把握的一项技术措施.现就有机茶园茶叶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提出可行的技术措施,旨在从源头上引导茶农在完善茶园立体生态环境,科学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病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土壤是茶树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与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形成关系十分密切。以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土壤和茶叶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土壤(0~20β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氮磷钾(NPK)养分和一芽二叶晒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7种多酚类单体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水率与现代茶园相比提高了15.23%~46.82%,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古茶园土壤的CEC、SOM、总氮(TN)、总磷(TP)和有效磷(Olsen-P)含量均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各茶山古茶园和现代台地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及多酚类单体物质含量虽然不一致,但古茶树茶叶酚氨比为6.75~12.28,明显低于现代茶园茶叶的9.98~15.25;各茶园茶叶中5种儿茶素含量的高低依次为:ECG>EGCG>EC>EGC>C,并且古茶园和现代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ECG和EGCG含量差异不显著;此外,仅在古茶树茶叶中检测到没食子酸(GA)。古茶园栽培模式有利于防止茶园土壤酸化、降低茶园光照强度、提高茶园土壤含水率、促进茶园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茶叶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茶园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我们在备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溪柄镇的马后、表山、北山三个行政村连片的86.6hm2洲地茶园建立无公害茶园。通过二年的实践,对无公害茶园的建设有了进一步认识,就其相关问题谈些看法:1无公害茶园建设的措施茶园建设之初,我们订立了周密的工作计划,使措施逐步得到落实。①办班培训茶农300人(次),发放材料500份,提高茶农科学用药的水平;②预防为主,用0.5渡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冬季清园防治越冬病虫,使次年春季菜园不用药或少用药;③设立测报点,对病虫早预测预报,指导菜农准确及时用药,避免盲目用药;④进行药剂筛选试…  相似文献   

13.
改变现有茶园低水平状况,加速建设新一代茶园,是实施优质高产高效茶业发展战略的基础,而开发茶园早期效益、缩短茶园产出周期则是推动当前无性系新茶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林场运用高标准的管理措施和茶园经营上深度广度研究相结合的办法,使新建茶园获得“一年种植、二年盈利、三年亩产值八千元”的快速高效栽培效果,为茶园早期效益开发研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茶园昆虫群落稳定性机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茶园常绿郁闭 ,茶丛内昼夜温差、湿度差小 ,小气候稳定 ,这些是形成稳定的茶园昆虫群落的基础。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增大了茶树昆虫的多样性 ;我国拥有的群落茶园、纯茶园等茶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以及单行条植、双行和多行密植及间作等栽培模式的多样化皆丰富了茶园昆虫的物种多样性 ,从而强化了昆虫群落稳定性。茶园昆虫物种的多样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链 ,成为茶园昆虫群落稳定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5种不同模式茶园的茶叶产量调查、主要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研究,探讨了混交模式对茶园鲜叶产量、茶园天敌和害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性蜘蛛和假眼小绿叶蝉是5种茶园中最重要的天敌与害虫。纯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的数量显著高于混交茶园;蜘蛛数量在5种茶园中的大小顺序为:龙眼+茶>板栗+茶>糖胶树+茶>杉木+茶>纯茶园;龙眼混交茶园的害虫数量显著小于其他模式茶园,而纯茶园、板栗+茶、糖胶树+茶和杉木+茶等4种类型茶园害虫数量之间无显著差异。龙眼+茶模式因茶园透光适中,产量、天敌数量最高,害虫数量最低,是较好的混交模式。捕食性蜘蛛与假眼小绿叶蝉以及其他害虫之间不同季节存在显著负相关,并能用Logarithm方程很好表示。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茶园改造,大多针对那些品种劣、树龄老、树势衰弱、稀植或缺株多、园地条件差、管理水平低、采养不当的“稀、老、衰”低产茶园,而对一些品种优良,园地条件好,肥培管理水平较高,树龄处于青壮期,茶树骨架枝健壮,发芽密度尚可,亩产也有100~150kg,但树高失控(超过1.5m以上),树体庞大,树貌好看茶难采的中产茶园,却难以忍痛割爱,进行改造。福建省霞浦县涵江茶场近年却对这类中产茶园大胆地进行了改造尝试,取得了良好成效。 该场创立于1974年,地处霞浦县南部葛洪山脉西南的丘陵地区,海拔300m左右,茶园建成为茶林结构,生态环境优越,全场共有茶园280.5亩,其中中产茶园120亩。近年来,该场有计划地改造了这些中产茶园,培养成“矮、壮、宽、密、茂”的丰产型树冠,为生产名优茶提供了优质原料,茶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也增强了茶园的后劲。笔者现将该场中产茶园改造的技术与效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我市茶园面积14万亩,产茶1万吨,是我省茶叶五大基地县之一。但由于开垦不合理及管理不善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水土流失面积6万多亩,占茶园总面积的44%。严重影响茶业生产的发展。我们于1995年到1997年,开展了茶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验,旨在探索保持茶园水土的办法,提高茶园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达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地概况试验茶园选定在城北办事处前进村4号茶山,面积16.26亩,茶树主要品种是福安菜茶、福云六号,单行双株种植,1976年定植,茶园多…  相似文献   

18.
海欧农场是广东省发展无公害茶园时间最早、面积最大、产量效益较好的大农场。现拥有密植无公害投产茶园四千多亩,年总产干茶近千吨,单产高达二百多千克,十分畅销,该场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科学的农业管理经营措施和制茶定技术管理规章制度,为大面积无公害茶园增产、提质增收确立了保证。本文从农业、工业两方面具体论述了无公害茶园创高产优质的做法与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茶园水土流失现状松溪县地处福建北部,全县茶园5.43万亩,根据水保部门普查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4.别万亩,占菜园面积89.2%。茶园分布情况,南部低山区,主要分布在3个乡镇18个村,占茶园面积51%,而且也是茶园水土流失比较集中地区,这些菜园大部分70年代开垦,由于过去建园低劣、园面倾斜、梯层窄、园路直上直下,没有水土保持措施,加上管护粗放,现已造成冲刷严重。有些茶园园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表土流失,有些已侵蚀到心主,水土流失不断加剧,茶根裸露,茶树长势衰退,单产低,品质差。全县亩产在sod斤以下有3.48万亩…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进行无公害茶园生产技术的研究中,调查发现、茶白星病、茶饼病的发生与土壤含磷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之后,测试了国营东山峰农场茶园的土壤营养成分,发现该场茶园土壤含磷量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