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来自IRBB23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导入感病的杂交稻三系不育保持系金23B中。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目标基因和亲本遗传背景差异分析,快速获得了10个金23B抗白叶枯病改良系。并采用3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C5、KS-6—6、浙173)进行田间接种。结果表明:这些金23B改良系的背景恢复率高、抗病性强、可加速回交转育育成抗病的金23A,进而改良金23A配制的金优系列组合的白叶枯病抗性。  相似文献   

2.
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水稻材料‘CBB23'为供体材料,以优良节水抗旱稻保持系‘沪旱1B'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回交的方式,在后代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206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同时将改良的保持系与不育系成对回交,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田间抗性鉴定和综合农艺性状选择,在BC_3F_5后代株系中获得Xa23基因纯合且表型与‘沪旱1B'相似的株系10份,以及与改良保持系回交3代的纯合不育系材料4份。使用P6菌系采用人工剪叶接种鉴定,发现纯合株系材料明显提高了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以转Xa 21基因的水稻优良恢复系BR527为抗白叶枯病基因供体,分别与不育系金23A、G46A、D62A、D200A进行组配,研究该基因在改良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方面的作用。分子检测表明,供体基因能够稳定遗传给杂交组合;田间接种鉴定发现杂交组合对P1,P2,P3,P4,P6和CII,CIV,CV等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均表现出抗或高抗,揭示Xa 21基因的抗性好,抗谱广;农艺性状考察结果显示这些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与对照组合比较没有明显改变。说明该基因可以作为一个显性抗白叶枯病基因在杂交水稻抗性改良上上加以应用,与此同时,得到了四个白叶枯病抗性改良的优良杂交水稻组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回交和聚合杂交方法相结合,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7、Xa21导入优良恢复系丰香恢1号中,获得了分别含Xa7、Xa21的单基因改良株系以及Xa7+Xa21聚合株系各1个,编号X01~X03。用5个来自不同地区的白叶枯病菌株(PXO61、PXO99,ZHE173、GD1358和FuJ)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含Xa7、Xa21的改良株系抗性水平优于轮回亲本,双基因聚合系的抗性优于单基因改良株系。初步筛选出杂交组合广占63-4S/X03(Xa7+Xa21)抗白叶枯病,且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均优于丰两优香1号,可作为丰两优香1号的优势替代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Xa4、Xa23和Pi9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高抗水稻白叶枯病Xa4和Xa23基因、广谱高抗稻瘟病肿基因聚合到同一株系中,获得了三基因聚合的纯合株系。选用广西具有代表性的13个稻瘟病菌株、白叶枯病广致病型菌系P6和中国7个流行菌系对杂交后代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聚合了Xa4、Xa23和pi9基因的株系09—371、09—375能同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对白叶枯病抗谱和抗性水平与供体材料W7相当,对稻瘟病的抗性与供体亲本75—1—127水平相当。Xa4、Xa23和Pi9三基因纯合株系可以作为水稻育种的多抗供体材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携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5,Xa-7的抗源DV85衍生而来,但经济性状明显改善的TD-1,TD-2为抗病供体亲本,与对白叶枯病感染的杂交稻优良恢复系明恢63杂交,在对目标性状-抗白叶枯病特性的强烈选择压下,与轮回亲本回交2次,然后自交,以使其它有利基因重组,通过按产量与抗性进行鉴定与选择,目前所选育的抗18,抗21,抗25用白叶枯病强菌株浙173接种为高(HR),且抗病性状在与感病不育系配组  相似文献   

7.
利用携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Xa-5,Xa-7的抗源 DV_(85)衍生而来、但经济性状明显改善的 TD-1、TD-2为抗病供体亲本,与对白叶枯病感染的杂交稻优良恢复系明恢63杂交,在对目标性状——抗白叶枯病持性的强烈选择压下,与轮回亲本回交2次。然后自交,以便于其它有利基因重组,通过按产量与抗性进行鉴定与选择,目前所选育的抗18、抗21、抗25用白叶枯病强菌株浙173接种为高抗(HR),且抗病性状在与感病不育系配组的杂种 F_1中呈完全显性表达。这此抗系与珍汕97A 杂交的 F_1杂种农艺性状都近似于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在江、皖、豫、鄂等白叶枯病病区的杂交稻生产上有应用前景。再继续回交1~2次,可望获得进行白叶枯病抗性研究的近等基因系遗材料。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实现对目标基因的准确选择,为分子育种提供有效工具。以杂交水稻恢复系蜀恢527为受体亲本,以携带抗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IRBBL23为供体亲本,利用杂交、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广谱持久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导入到优良恢复系蜀恢527中,获得22份含有Xa23基因的改良株系。用白叶枯病菌致病菌系P6接种改良株系,筛选出1份高抗白叶枯病的新恢复系R527-Xa23。进一步考察R527-Xa23与不育系谷A、Ⅱ-32A和特丰A配制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结果显示R527-Xa23与蜀恢R527的组合,在穗长、每株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相关农艺性状上相似,表明该恢复系R527-Xa23在培育白叶枯病抗性杂交水稻组合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为害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直链淀粉含量是水稻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 利用与这些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优良抗病和食味基因进行精准选择,培育优良水稻亲本,可有效提高 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通过分子设计育种策略和常规的杂交回交技术路线,分别将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 Pi-1、Pi-2、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Xa23 和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 Wxb 等一个或多个基因精准导入荣丰 B 中,结合基 因型鉴定和表型选择,最终育成抗稻瘟病的吉丰 A、安丰 A、粤禾 A 和兼抗稻瘟与白叶枯病的荣 3A 等 4 个不育 系通过技术鉴定。它们表现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较强,不育性彻底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配 合力好。利用这些不育系与不同类型的恢复系配组,先后育成吉丰优 1002、吉优 5618、安丰优 5618、粤禾优 1002、荣 3 优 1002 等 18 个杂交稻组合通过国家或广东省品种审定,这些组合表现丰产稳产性好,后期熟色好, 抗病性强,已经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华南杂交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中野5112'为抗源,以优良水稻品种‘中稻88'和‘中粳Q-19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回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获得70份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株系.使用鉴别菌系P6,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在孕穗期对44份重点株系进行抗性鉴定,所有株系在孕穗期都表现抗病.结果表明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简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水稻的白叶枯病抗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以其对目标基因快速而精确的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运用分子标记辅助的回交育种方法,将广谱高抗白叶枯病基因Za21迅速导入到杂交水稻的两个优良恢复系明灰63和6078之中,成功地完成了其抗生改良,并通过配组而达到了改良杂交水稻抗性的目的。本研究所运用的分子标记辅助的水稻回交育种程序是:通过一次杂交、二次回交改良杂交水稻抗性的目的。本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水稻白叶枯病由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Xoo)致病菌引起,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到目前为止,已有30多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被发现,其中仅有Xa1,Xa21,Xa23,X3/Xa26,Xa27,xa5和xa13等基因被克隆.文章概述了其中6个(除Xa23)已克隆抗病基因的结构、表达产物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该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3.
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30的培育及Xa30(t)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将普通野生稻资源Y238所携有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0(t)导入栽培稻JG30,培育近等基因系,进行分子标记定位,以便应用于育种实践。【方法】以感病籼稻品种JG30为轮回亲本,Y238为供体进行杂交、回交、自交培育近等基因系;以JG30/Y238的一个BC6F2代群体为定位群体,利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借助SSR、EST、STS等分子标记对Xa30(t)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成功培育了携有Xa30(t)基因的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30。从343个分子标记中筛选出4个能揭示抗感多态性的标记RM1341、V88、C189及03STS,用该4个标记对BC6F2代群体303个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上述4个标记均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与Xa30(t)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4 cM、11.4 cM、4.4 cM及2.0 cM,且它们位于Xa30(t)基因的同一侧。【结论】通过构建近等基因系及分子标记检测找到4个与Xa30(t)基因连锁的标记RM1341、V88、C189及03STS,将Xa30(t)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上。  相似文献   

14.
以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Msms)为不育源,以花心大白菜宫古花蕊Y02(MsfMsf)为轮回亲本,采用连续回交,杂交和自交的转育方法,成功地将不育基因转入到可育品系Y02中,育成了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植物学性状与Y02相近的新核不育系GMS4。  相似文献   

15.
杨宁  冯辉  王昊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5):149-152
依据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以奶白菜核不育系06sx110为不育源,采用常规有性杂交、回交和自交方法,向"蕾用菜"Y01中转育核不育复等位基因,成功获得"蕾用菜"BC4的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6.
The line is an early Indica rice line of WA type and with early maturity. It is bred by CHHRRC and was released by HCVRC in January, 2000.Its maintaining line is bred with the backcrossing Progeny of V20A×the F3 of (Digu B×Jin 23B).The line is characterizied by its short growth duration,about two days earlier than Jin 23 A, Stable sterility which is proved by its sterile plant rate to 100%,aborted pollen rate to 99.99% and selfed seeds to zero under the tests by pollen microscopic inspection and bagged for selfing for multiple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与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分析比较,推测水稻抗源C4059含有1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a36(t)。将水稻抗源C4059的白叶枯病抗性转育到IR24遗传背景下,培育近等基因系并借助分子标记将其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定位。【方法】以IR24/C4059的1个F3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分离集团分析法,借助SSR、EST标记对Xa36(t)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找到13个与Xa36(t)连锁的标记,最近的4个标记RM2136、RM7443、RM1233和RM224与目标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2、3.8、1.9和1.3 cM。其中标记RM2136和RM7443位于染色体近端粒一侧,标记RM1233和RM224位于目标基因的另一侧。【结论】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将基因Xa36(t)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附近。  相似文献   

18.
Xa21基因导入水稻广亲和恢复系SWR20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成熟胚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 ,经农杆菌介导法将显性广谱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Xa2 1导入高感白叶枯病的水稻广亲和恢复系 SWR2 0中 ,共获得 4 3个独立的转基因株系 ,1 0 0余株转基因水稻植株。经 GUS活性、潮霉素抗性检测及PCR分析表明 ,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 ;白叶枯病原菌接种试验表明 ,大部分 T0 代转基因水稻植株的抗病性有明显提高 ,多数植株表现抗或高抗 ,个别为感病。经对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技术作进一步改进后 ,GUS瞬间表达率可高达 92 .5% ,稳定转化频率达到 2 7.6%  相似文献   

19.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9023A的选育及育性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T型杂交小麦的不育系和恢复系资源,以优质多抗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轮回亲本,对T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04A连续回交选育不育系,研究其雄性败育特点,并进行恢复系鉴定和育性恢复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回交转育获得不育系T9023A,其不育性稳定,雄性败育彻底,花药干瘪细长、不开裂,I_2-KI染色显示,花粉败育类型为圆败和典败。以具有野燕麦(Q型)细胞质的小麦品种川农26和川农27与T9023A测交,其测交F_1自交结实率(国内法)分别为80.3%和62.6%,川农26对T9023A的恢复能力更强一些。T9023A/川农26的F_2群体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比符合15∶1,表明川农26携带有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2对主效恢复基因。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乌塌菜杂交种生产中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以大白菜核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为指导,以青梗小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08S02作不育源,采用杂交、自交、兄妹交方法,向乌塌菜可育品系08S05中转育不育基因。选育出具有50%乌塌菜遗传性状、不育株率为100%的核基因雄性不育系,拓宽了青梗白菜核不育基因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