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云南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以云南临沧、大理、楚雄、曲靖、保山和昭通等县(市)核桃主栽地区的398份感病核桃病叶和果实为样本,采用实验室组织培养与仪器检测分析相结合方法对云南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结果表明:云南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病原菌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和核桃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rboricola),2种病原菌的分离率和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即成团泛菌的分离率高于核桃黄单胞杆菌,而核桃黄单胞杆菌的致病力高于成团泛菌。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陕南地区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无公害的有效抑菌剂,以陕南山阳县、丹凤县、商州区等地采集的发病核桃果实及枝条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原菌进行了系统分离和壳聚糖抑菌试验。根据致病性测定、菌体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陕南核桃黑斑病病原进行鉴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600下细菌受抑制的最低有效浓度。结果表明:陕南核桃黑斑病病原细菌为泛菌属的最后泛菌,可通过伤口侵染核桃的果实、嫩枝和叶片,发病时间短、致病性强;水溶性壳聚糖盐对该病原菌具有良好抑制效果,是防控核桃黑斑病的有效抑菌剂,对最后泛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壳聚糖盐酸盐3.5 g/L,壳聚糖乳酸盐0.5 g/L。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地区紫花苜蓿根腐病的致病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可培养致病菌群,基于16S r DNA对细菌进行种属分析,基于ITS对真菌进行种属分析。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根腐部分离鉴定的19株细菌中有6株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和6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baetica);所分离的19株真菌中有13株织球壳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推测优势细菌成团泛菌和优势真菌织球壳菌为引起紫花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通过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揭示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地区紫花苜蓿可培养病原菌种类,以期为当地紫花苜蓿根腐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柑橘健康植株和感染黄龙病植株的韧皮部内生细菌的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为研究柑橘植株韧皮部内生细菌与黄龙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采用常规分子方法 PCR分析鉴定16Sr DNA,研究采用传统与分子鉴定技术对柑橘健康植株与黄龙病感病植株进行了详细比较研究,鉴定出的内生细菌种类分别为:健康植株中有多食鞘氨醇杆菌、分散泛菌、琼氏不动杆菌、栖木槿假单胞菌、感病植株中有乙酰微小杆菌、成团泛菌、泛菌属、鲍氏不动杆菌、柑橘黄龙病菌。研究表明柑橘健株和病株韧皮部组织中的内生细菌优势菌群存在明显差异,而伴生细菌的优势菌群与黄龙病菌的相互关系正在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对稻谷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自稻谷的成团泛菌 (Pantoea agglomerans)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所有成团泛菌菌株对稻谷都有一定的致病力 ,但强弱差异明显 ,其中 FDQ1、FDSN4、XD2、XSH4菌株较强 ,XD2最强 .成团泛菌影响稻谷的灌浆与发育 ,水稻对该菌的易感期为孕穗期到抽穗初期 ,症状表现为抽穗迟、(半 )包穗、白穗、稻粒变色、秕谷率高等 ;该菌还影响稻种的萌发 ,表现为胚芽与胚根的伸长受到抑制 ,容易造成死苗 .成团泛菌对稻谷的污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内、外颖组织上 .要使该菌保持较强致病力 ,菌液接种菌量应不低于 1 0 8CFU·m L- 1 .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水貂细菌病的病原种类及其耐药性,以更好地预防水貂细菌病.[方法]从山东某水貂场采集病料,通过病原分离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细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鉴定为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哈夫尼菌、志贺氏菌、成团泛菌、耶尔森菌和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均敏感,对其他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水貂发生细菌病后,应尽可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避免盲目用药.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携带细菌在疫区和寄主中的分布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作者在江苏、上海、广东、安徽、湖北、浙江等疫区 ,采集了呈现松材线虫病典型症状的黑松、马尾松的病样 ,采用病木组织分离法 ,分离获得松材线虫所携带的细菌菌株 2 4株 ,经鉴定 ,2 4株细菌中 ,假单胞菌属有 11株 ,泛菌属有 6株 ,其余有不解糖消化链球菌、河生肠杆菌、乡间步丘菌和粘质沙雷菌 .由此可知 ,假单胞菌和泛菌分布较广 ,在所有采样疫区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马尾松和黑松病死木中都能分离到 ,是普遍存在病木组织中松材线虫携带的主要细菌 .致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所有假单胞菌属和泛菌属的菌株对无菌黑松切根苗均有致萎活性 .用假单胞菌和泛菌分别与无菌松材线虫混合接种室内无菌黑松苗和野外多年生黑松 ,结果表明 :用细菌单独接种 ,无菌黑松苗和野外黑松均不发病 ,无菌松材线虫单独接种的无菌黑松苗和野外黑松也不发病或发病轻、慢 ,无菌线虫和致萎细菌二者混合接种能使无菌黑松苗和野外黑松发病快且严重 .由此认为松材线虫携带到寄主组织中的假单胞菌和泛菌属的一些种对松材线虫病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4—2015年通过实地考察、采集病叶标本并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方法对病叶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对分离物培养纯化,并观察其形态特征,为确定这些分离物是否为杨树叶纹斑病的致病菌,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及再分离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症状的病叶可以分离出多个不同的菌株,由于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强弱不一,使得在不同的接种条件下,不同菌株对健康杨树叶片的致病性差异显著,潜育期及发病率均不相同,根据Arc GIS软件对病叶进行分级,统计病情指数,并进行LSD检验,判断出强致病菌。通过再分离试验得到原致病菌,在显微镜下对强致病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初步判定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筛查并鉴定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的致病菌,旨在为后续研发生物防治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集成都金堂、十陵和西昌等种植基地患有藜麦叶斑病的植株.经组织分离、平板纯化分离菌株,并采用科赫法则确定致病菌;扩大培养致病菌菌株,提取其DNA,用rDNA-ITS(rDNA-内转录间隔区)、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并用MEGA 4.0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筛选到的2株细菌菌株SCCDP-2、SCCDP-4能够导致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的发生,经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相似文献   

10.
鸡源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的蛋鸡送检病料中,无菌采集病死鸡肺脏、肝脏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鉴定的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在血琼培养基上呈圆隆、露滴状、表面光滑带荧光的白色菌落,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PCR鉴定该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对氟苯尼考、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氨苄、阿莫西林等13种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该菌对小鼠呈高致死性,表明该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
红枣果实黑斑病的病原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山西省红枣果实发生的一种新病害———红枣果实黑斑病 ,症状表现为果顶或脐部形成黑红色病斑 ,枣味苦不可食 ,损失严重。经过 2 0批 12 6个枣果的分离 ,伤口和喷雾接种以及病原的鉴定 ,确定了两个真菌致病菌 ,即 :交链孢属的Alternariatenuis和茎点属的Phomasp。  相似文献   

12.
A previously undescribed marine bacterium, Vibrio damsela, was isolated from naturally occurring skin ulcers on a species of temperate-water damselfish, the blacksmith (Chromis punctipinnis). Laboratory infection of the blacksmith with Vibrio damsela produced similar ulcers. Vibrio damsela was pathogenic for four other species of damselfish but not for members of other families of fish. The bacterium has also been isolated from water and from two human wounds and may be a cause of human disease.  相似文献   

13.
【目的】腐烂病是苹果树的重要枝干病害,主要造成死枝、死树。论文旨在明确低温等环境因子和枝条龄期等寄主因子对腐烂病菌(Valsa mali)侵染致病的影响,分析腐烂病流行成灾的原因,为腐烂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接种试验,检测腐烂病菌在苹果枝干各部位的定殖率,观测腐烂病菌在伤口内的定殖部位,测试低温冷冻、枝条浸水后冰冻、枝条失水、枝条龄期等因子对接种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影响。【结果】8月份用分生孢子喷雾接种的苹果树,次年3月份检测,7个枝位的带菌率都接近或超过90%;接种到伤口上的腐烂病菌主要定殖于伤口坏死组织内,并在死组织内生长扩展,但没有穿透伤口外围的愈伤木栓层而侵入活体的皮层组织致病;在检测的6个枝位中,新鲜伤口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最为敏感,接种发病率最高,果柄痕次之,叉丫、芽眼和果苔枝的敏感性稍差,发病率稍低,皮孔抗病性最强,接种病菌不能致病;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枝条上形成冰晶)都能增加枝条芽眼部位对接种腐烂病菌的感病性,其中-25和-18℃两个温度下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10、-7和0℃ 3个温度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浸水后冰冻枝条(模拟冬季降水后结冰的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相同温度处理未结冰枝条的发病率;在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处理的枝条中,一年生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二年生枝条的发病率;一年生枝条经浸水冰冻处理后,梢部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同一枝条基部的发病率;浸水后冰冻再经失水处理枝条(模拟枝条越冬后因大风、高温等失水),对腐烂病菌的侵染致病更加敏感,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浸水后冰冻枝条的发病率,而且失水量越大,接种发病率越高,芽眼部位的接种发病率最高可达85%。【结论】腐烂病菌易在苹果枝干上定殖,定殖病菌主要在伤口或枝干表层死组织内存活并生长,定殖病菌能否侵染致病关键取决于环境因子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低温冷冻,尤其低于-15℃的低温冻害能破坏枝条的栓皮层和皮层,增加苹果枝条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与低温冷冻相比,浸水后冰冻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作用更大,结冰枝条对腐烂病更加敏感;枝条浸水冰冻后再失水,对枝条的破坏作用尤为严重,枝条越冬后失水能显著增加其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枝条的龄期不同,栓皮层的发育成熟度、强度和韧度各不相同,受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后,其受到破坏的程度也不同;树体不同部位栓皮层的结构不同,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3株拮抗酵母菌对苹果采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活体和离体条件下,采用刺伤苹果接种酵母菌的方法,研究了3株拮抗酵母菌对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引起的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株酵母菌孢子悬浮液对青霉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效达80%~96%;3株酵母菌可以在苹果果实伤口处接种后的前3 d快速定殖,在之后的5 d保持稳定;在PDA对峙培养中,酵母菌不能抑制病菌的生长,而在其液体培养中,酵母菌孢子悬浮液能显著抑制青霉病菌孢子的萌发,其上清过滤液和灭菌液不能抑制果实的腐烂,表明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营养和空间竞争。  相似文献   

15.
Ratoon stunting disease of sugarcane: isolation of the causal bacteriu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small coryneform bacterium was consistently isolated from sugarcane with ratoon stunting disease and shown to be the causal agent. A similar bacterium was isolated from Bermuda grass. Both strains multiplied in sugarcane and Bermuda grass, but the Bermuda grass strain did not incite the symptoms of ratoon stunting disease in sugarcane. Shoot growth in Bermuda grass was retarded by both strains.  相似文献   

16.
对杉木立木腐朽病的症状类型、病原菌及发病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病部位主要在杉木根茎部和树干基部,腐朽表现为心材腐朽、边材腐朽和心材边材共腐朽3种类型;引起病害的病原菌为Eu-rophiumsp.和Geotrichumsp.;病菌的侵入途径是伤口。因此,建议在杉木营林和护林过程中减少伤口的形成,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某鹌鹑养殖场有部分产蛋鹌鹑发病,病鹌鹑在死前无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对病(死)鹌鹑作病理剖检后取9羽鹌鹑内脏及脑进行实验室诊断,分别做细菌学检验和病毒学检验,结果显示:通过细菌学检验从病料中分离的分离物多为大肠杆菌,另外分离到少数克雷伯氏菌;通过病毒学检验分离到的病毒能与鸡红细胞发生血凝并能被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因此,该次病例由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8.
奉新县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江西奉新猕猴桃果实腐烂的病原菌种类,对该县猕猴桃烂果进行大量病菌分离,对分离的病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奉新猕猴桃烂果的病原菌有6种,分别是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其中主要是葡萄座腔菌(分出率占83.0%),其次是拟茎点霉菌(分出率占8.9%).致病性测定结果同时表明葡萄座腔菌既可从果面伤口侵入,也可以从果皮直接侵入,其他5种真菌则只能从伤口侵入.研究结果对奉新猕猴桃烂果病害的防治和进一步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灭腐新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效果。[方法]以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研究灭腐新原液田间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效果。[结果]灭腐新与福美胂当年秋对病疤重犯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98%、76.26%,第2年春分别为82.54%、65.46%,第3年春分别为85.92%、49.87%。2种药剂第3年春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灭腐新与福美胂当年秋对病斑伤口的促愈效果分别为44.82%、-8.12%,平均伤口愈合度分别为0.517、0.328,第2年秋的促愈效果分别为62.87%、-2.40%,平均伤口愈合度分别为0.816、0.489。[结论]灭腐新具有连续防治病疤重犯和持续促进愈合的效果,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罗伦隐球酵母对葡萄采后病害的拮抗效果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罗伦隐球酵母菌 [Cryptococcuslaurentii (Kuffer .)Skinner]是从苹果果实表面分离筛选获得的一种广谱抗性的拮抗菌。通过对该拮抗菌对葡萄 (VitisL .)采后由于机械伤引起的自然发病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 ,C .lau rentii能有效抑制葡萄采后伤口引起的自然发病率 ,其拮抗效果与拮抗菌的使用浓度成正比。外加钙离子对拮抗菌的抑病效果没有明显作用 ,而外加一定浓度的NYDB营养液能提高该拮抗菌在伤口处的菌群数量 ,大幅度增加其抑病效果。同时 ,在NYDB营养成分中 ,以酵母浸粉对增强拮抗菌抑病效果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