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定量AHP模型在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一个定量的植物景观AHP评价模型,根据得分结果设定5个评价级别.通过利用该模型对南京市3个居住区样地植物景观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个居住区样地植物景观均属于较好水平,该模型能够客观地评价样地植物景观现状,并可应用于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预评价和多方案选优.  相似文献   

2.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选择了若干对园林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主要体现整体性与和谐性要求,定量指标主要体现景观多样性要求,建立整体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造了园林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定性指标的量化,以及采用Simpson指数公式计算景观多样性的定量指标值,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了实例评价.分析结果认为,该评价方法适用于园林植物景观或其他城市人工植物景观的分析评价,尤其是适合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预评价及其多方案选优方面的应用.表3参9  相似文献   

3.
过去对梅花景观的美学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少有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的报道。本文对梅花群落配置的景观效果从形式美、时空美、生态美、意境美等进行了生态美学分析,选择了若干梅园景观重要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梅花景观美感评价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进行分析,提高了梅园景观生态美感评价的精确度,验证了该模型在梅园景观美感评价中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该模型既能评价建成的梅园景观,也可应用于梅园景观设计方案的预评价和选优,对梅园建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是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择了若干对园林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主要体现整体性与和谐性要求,定量指标主要体现景观多样性要求,建立整体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造了园林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定性指标的量化,以及采用Simpson指数公式计算景观样性的定量指标值,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了实例评价,分析结果认为,该评价方法适用于园林植物景观或其他城市人工植物景观的分析评价,尤其是适合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预评价及其多方案选优方面的应用。表3参9  相似文献   

5.
构筑物景观在绿地景观中占有很大比例,在凸显主题、弘扬文化、视线引导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预调查,筛选出大众关注度高的构筑物景观类别,设计这些构筑物的二级或三级指标,并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借助SPSS 主成分分析法以及Likert 态度量表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大众评价。大众对构筑物的心理诉求可以概括为自然、温和、灵动、艺术和高的性价比。在此基础上,结合设计实践,提出迎合大众心理诉求的构筑物设计方案,以便为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焦点问题是景观结构、景观动态与景观功能.综述了景观格局、景观动态、景观异质性、景观尺度与景观功能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最新应用领域,展望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森林声景观类型的划分与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森林声景观资源信息库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森林声景观资源的声级差异,结合其林分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特征,进行森林声景观类型的划分.采用心理声学评分法从喜好程度角度对不同森林声景观类型的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并绘制森林声景观质量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声景观类型可划分为阔叶林声景观、针叶林声景观、毛竹林声景观、灌木林声景观、小溪声景观、河流声景观、瀑布声景观7种类型,其质量大小依次为小溪声景观、瀑布声景观、河水声景观、乔木林声景观和灌木林声景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骅市栅格影像的景观指数计算,获得10个斑块类型的景观指数和9个景观水平的指数。对黄骅市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重分类,通过对景观指数的分析,得出黄骅市农业景观、荒漠景观等景观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骅市景观整体聚集程度较高、多样性显著、均匀度较高、破碎化程度较高,形成以农业景观为景观基质,荒漠、陆地景观散碎分布,工业、水域景观团块式分布,居住、交通运输景观规律分布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9.
榕属植物在园林中形成的景观大体可归纳为7种类型:孤植景观、行道树景观、盆景景观、丛植群植景观、特色景观(附生与绞杀景观)、绿篱景观、地被景观。运用BIB-LCJ审美评判法评价7种类型的榕属植物景观,研究公众对各种榕属植物景观的审美趋向,进而讨论如何配置榕属植物,营造符合公众审美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乌鲁木齐市景观成因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其城市景观进行了分类,在大尺度上将其景观分为背景景观、轮廓景观、建筑与人文景观、园林与绿色景观四大类,对这四大景观进行特点分析,总结了乌鲁木齐市五大景观特点.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索如何构建一种生态与经济发展兼顾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工作体系。以扬州市为例,选择防洪、水土保持、生物保护、乡土文化保护和游憩安全5个要素构建区域多层次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利用神经网络CA模型模拟无生态约束下的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格局,将二者耦合得到优先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调整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并为每类管制区编制相应的管制规则。结果表明:①利用景观安全格局与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格局耦合来进行建设用地管制区划分,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再进行建设用地的安排,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②通过调整建设区的划定,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新增建设用地适宜调整的区域,在建设用地管制的基础上,给予地方政府充分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2.
结合怀化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点,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原则、途径3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制定与院校、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体系,以期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的研究以及影响集约利用水平因素的相关分析,并根据研究区域内建设用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定性和定量地对吉林省内全部县域建设用地进行集约利用水平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影响吉林省县域范围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和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等因素,对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下降率、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和地区生产总值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对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单位人口增长消耗新增城乡建设量、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弹性系数和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等因素,对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与水平,并以珠海市第三中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为例,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谈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一些措施与做法,指出中小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住宅节能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开展,农村住宅建设将成为我国建筑业的巨大市场,节能型农村住宅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村住宅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对我国新农村节能型住宅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林业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林业建设经历了早期探索、变革、转型,以及全面建设生态林业四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从提倡植树造林发展经济的传统林业向注重保障生态系统的生态林业建设的跨越转变。林业建设的百年历程为新时代生态林业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依靠力量,科技创新是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7.
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仿真计算是实施施工控制的基础,以某特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正装计算法理论,应用结构仿真技术和施工控制理论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该桥进行施工过程仿真计算,对连续剐构桥施工仿真与控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政权行政监督是提高农村基层政权行政效率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好农村基层政权行政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审时度势、统筹兼顾地从农村基层政权行政监督的制度建设、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环境建设、体制建设、各种监督形式作用及其关系等方面探索有效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基层政权行政监督,保证监督主体充分履行监督职能,提高农村基层政权行政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19.
借鉴国内外生态农业建设成功经验,深入调查分析宿州生态农业建设的条件、特点以及主要制约因素,探索生态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立足于市情和农情,寻找一条适合宿州生态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田艳玲  张宝强  黄琳  孟凡民 《油气储运》2012,31(8):612-614,647
大口径管道顶管施工属高风险作业,顶进施工难度大、事故率高,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难度将进一步增加。针对目前国内长距离大口径岩石地层顶管施工工程的失败原因,从设计、施工和管理3个方面阐述了管道顶管穿越应注意的问题:紧密结合国内外顶管设备水平和施工能力,加强地质勘察,实时总结施工风险,制定预防措施,最终优化顶管设计方案,主要考虑竖井施工和顶管施工因素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根据施工实际完善设计方案,加强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完善标准规范,强化辅助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为国内长距离大口径岩石地层顶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