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薛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3,(21):39-40,59
在内蒙古赤峰市向日葵黄萎病重发地建立向日葵黄萎病自然病圃,对28份食葵品种和22份油葵品种进行了抗黄萎病鉴定。鉴定结果显示,食葵品种中有感病品种(S)13个,中抗品种(MR)4个,抗病品种(R)5个,高抗品种(HR)6个。油葵品种中,有高感品种(HS)3个,感病品种(S)2个,中抗品种(MR)3个,抗病品种(R)11个,高抗品种(HR)3个。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玉米新品种(系)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1994年在人工接菌条件下,对116份玉米杂交种(组合)和84份自交系进行了抗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筛选出抗玉米大斑病品种(系)26个;抗玉米小斑病品种(系)26个;抗玉米丝黑穗病品种(系)106个;兼抗上述3种病害的品种(系)21个。  相似文献   

3.
用SSR分子标记RM316对黑龙江省45个水稻主栽品种(系)的抗稻瘟病基因用Pi15(t)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到45个水稻主栽品种(系)有30个水稻品种(系)含有Pi15(t)抗瘟基因,明确了该基因在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为抗稻瘟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对主要害虫的抗性水平,对选用抗虫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首先通过种群动态调查确定江西省春玉米主要害虫种类,随后通过蚜量比值和茎秆蛀孔数筛选江西省52个推广春玉米品种中的玉米抗虫品种,最后通过果穗产量和危害率调查得到适合江西省种植的玉米抗虫品种。【结果】调查发现劳氏黏虫(Mythimna loreyi)、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为江西省南昌市春玉米主要害虫,其中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种群数量相对较大。通过蚜量比值得出52个推广品种中有高抗蚜虫品种17个,抗蚜品种5个,中抗品种5个,敏感品种6个,高感品种17个;通过茎秆蛀孔数得出有高抗亚洲玉米螟品种12个,抗亚洲玉米螟品种有14个,中抗品种12个,敏感品种5个,高感品种9个。部分推广玉米品种抗蚜性较差时,其抗螟性则较强,而当抗螟性较差时,则其抗蚜性抗蚜性较强,但京科968、双甜726、万...  相似文献   

5.
绿豆抗豆象基因PCR标记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PCR分子标记技术,对16个绿豆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分析。在选用的56个随机引物中,发现抗豆象品种与感豆象品种间有一定差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它们分成抗豆象野生种(TC1966)、抗豆象栽培种(V2709)、抗豆象杂交后代(VC3890A2/TC1966-23)和混合类型4个大组。以绿豆抗豆象和感豆象品种及抗豆象品种×感豆象品种组合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BSA法,对抗(感)豆象品种池和一个组合F2的抗(感)豆象池进行了鉴定,获得一个共显性标记。经F2分析,在抗豆象个体中扩增出约1.79 kb的特异片段或2个特异片段(1.79 kb/1.03 kb);在感豆象个体中仅扩增出约1.03 kb的特异片段。初步认为此标记与TC1966的抗豆象基因位点紧密联锁,可用于绿豆抗豆象种质鉴定和遗传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6.
花生品种资源抗疮痂病鉴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抗疮痂病花生品种资源,采用喷雾法对60个花生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省外引进品种中,两年鉴定表现抗病(R)的有6个品种,占参试品种的14.29%;中抗(MR)的有14个品种,占33.33%;中感(MS)的有18个品种,占42.86%,感病(S)的有4个品种,占9.52%;供试的18个福建省审(认)定品种,抗疮痂病性差,表现中感的有2个品种,其余品种均为感病.近年来,花生疮痂病危害趋重,今后在花生新品种选育中,有必要将抗疮痂病作为花生品种改良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目前为止我单位引进的132份国外马铃薯品种资源熟期、淀粉含量和晚疫病抗件的鉴定,筛选出高淀粉、抗晚疫病品种10个,其中早熟(生育期70灭以内)品种2个,中晚熟(生育期〉70天)品种8个。  相似文献   

8.
对203个小麦品种(系)抗病性鉴定表明,187个品种(系)抗白粉病,33份材料抗叶锈,79份材料抗叶枯病,双抗材料80份,三抗材料6份。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了陇东旱塬区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平凉小麦示范园、生产试验及大面积示范推广的50个冬小麦品种(系)条锈病感病情况。结果表明:被调查的所有品种(系)中,对条锈病表现免疫的品种(系)没有,表现高抗的品种(系)8个,表现中抗的10个。普遍率≤50%的品种(系)有25个,占鉴定材料50%;严重度≤50%的品种(系)29 个 , 占调查品种(系)的58%。在抗病品种(系)中,中抗以上品种(系)大多来自于甘肃省农科院小麦所、旱农所选育的品种,其中陇鉴116、兰天133、兰航选271、西农530四个品种(系)的严重度为0,为高抗品种,可作为冬小麦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持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持抗性是根据鉴定圃内水稻品种在褐飞虱为害压下,感虫对照品种受害9级时1~5级的抗性品种的抗级保持期进行评定的。1997~1998年通过对449外水稻新品种(系)苗期抗褐飞虱鉴定,筛选出34个抗性品种和2个有望推广的感虫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持性鉴定,结果显示,苗期持长(LD)、持中(MD)、持短(SD)和无持抗期级的分别有15,3,14,2个,其中成株期各持抗期级与苗期一致的分别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水稻主栽品种病虫侵害风险和综合抗性,采用田间多点自然诱发法对杭州地区11 个水稻主栽品种的主要病虫害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应用多目标综合评价和决策方法,对田间主要病虫的综合抗性强弱排序为:‘甬优538’>‘甬优12 号’>‘秀水134’>‘甬优15 号’>‘浙优18 号’>‘丰两优香1号’>‘甬优8 号’>‘甬优9 号’>‘中浙优1 号’>‘中浙优8 号’>‘天优华占’,表现为高抗、中抗的品种分别为4 个、5 个,中感、高感各1 个;2 个试验点在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当年田间发生量大的病虫抗性分析结果较一致,而零星发生的病虫上表现的抗感程度有差异。经多目标决策法分辨各目标性质并作相应变换,两地各品种的总体抗性评价排序较一致,父本亲缘关系相近的水稻品种具有相近的综合抗性。根据品种结构与抗性变化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可为不同品种布局下的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滦河流域沙地土壤的特点,进行了9个玉米品种的抗旱性、种植密度及产量比较试验,以筛选出适于滦河流域沙地土壤种植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适于滦河流域沙地种植的高产抗旱玉米品种为沈玉21和沈玉26。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下苎麻的生理生化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干旱胁迫下 ,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的稳定性高 ,随着干旱胁迫加强 ,抗旱性强的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 ,复水后下降快 ;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在一定限度胁迫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 ,严重胁迫下则大幅度下降 ,然后复水后呈缓慢下降趋势 ;在干旱胁迫较轻时 ,抗旱性弱的品种积累游离脯氨酸多于抗旱性强的品种 ,而随着胁迫加强 ,抗旱性强品种游离脯氨酸积累强度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复水后抗旱性强的品种游离脯氨酸下降快 ,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则下降缓。干旱胁迫下苎麻叶片丙二醛 (MDA)含量增加 ,随着胁迫加强 ,抗旱性弱的品种增加的速度快 ,抗旱性强的品种增加的速度慢  相似文献   

14.
对甘肃省4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抗病的参试材料较少,在苗期感病的许多材料,在成株期抗病,并且反应型非常低,说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抗性存在差异;而且成株期绝大部分品种(系)的严重度、普遍率及病情指数均低于苗期。并针对本研究结果对今后品种抗条锈鉴定、抗锈育种及现有品种的生产应用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广西新引进的13个甘蔗品种(系)的抗寒能力及其生理生化特性,并研究蔗区筛选抗寒品种的有效方法.[方法]以当前广西蔗区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作为对照,对自然低温条件下引进甘蔗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分类,并分析比较人工低温条件下各类抗寒品种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相比新台糖22号,湖光1号、台糖88-99、CP84-1198和云蔗99-601属于强抗寒性品种;赣蔗18号、C1-2003、园林9号、台糖98-0432、福农15号、台糖98-1626和粤糖96-86属于中抗寒性品种;园林6号和园林8号属于弱抗寒性品种.强抗寒品种的脯氨酸含量比中弱抗寒品种约高25%,可溶性糖含量与中弱抗寒品种相当,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比弱抗寒品种高19%,丙二醛含量和质膜渗透率与中抗寒品种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弱抗寒品种低15%和30%.[结论]湖光1号、台糖88-99、CP84-1198和云蔗99-601属于强抗寒性品种;低温胁迫条件下,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及质膜渗透率可以较好地反映出甘蔗品种抗寒力高低,可用作评价甘蔗抗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大豆灰斑病粒率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高抗灰斑病品种与抗性不同的品种杂交,F_1代各个组合的灰斑病粒率均表现高抗,其病粒率值的大小与另一亲本的抗性程度呈正相关,并相关极显著。中抗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或双亲皆为感病品种,F_1代病粒率多倾向双亲之间。5个正反交组合F_1代灰斑病粒率表现,经t值测定差异不显著。高抗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的4个组合,F_2代灰斑病粒率表现出不同抗性的变异趋向。呈偏态分布。  相似文献   

17.
1984~2010年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共育成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8个,其中5个为国审品种,3个为高产高油优质品种。逐步完成了由高产向高产优质的跨越,形成了以高产高油大豆为主要品种特色;同时品种在抗病、抗旱等抗逆性方面也有显著提高。在育种上,提出了杂交亲本应尽可能选择遗传基础好、产量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或材料作核心亲本,与地理远缘、配合力高的品种或中间材料配制杂交组合的观点;在杂交后代选择上,提出了早期应尽量扩大后代群体,并在水、旱交替条件下增加选择压力,可使选育品种具有较好丰产性、耐旱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锥栗对栗疫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测定了20个不同抗病性的锥栗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活性及同工酶.结果表明,接种后72h起,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比活性均比感病品种高,各个品种的酶活性及比活性均在接种后120h时达到最高峰.接种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不能显示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接种后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抗病品种增加2条,中抗品种增加1~2条,感病品种增加0~1条.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选取对细菌性枯萎病具有高抗、中抗、高感的6个木薯品种,在苗期对它们叶片的组织结构进行显微观察,并对接种病原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叶片的气孔密度和蜡质含量差异显著,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高抗品种叶片的栅栏组织细胞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较感病品种更整齐紧密,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海绵组织中则出现较多的空隙,结构比较疏松;接种病原菌后,叶片中POD和PPO的活性与木薯抗病性成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较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陕西棉花区试品种抗枯黄萎病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陕西省2003-2007年79个棉花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品种呈高抗枯萎病,近年枯萎病总体抗性水平有下降趋势.高抗黄萎病棉花品种很少,黄萎病总体抗性水平呈增强趋势.筛选出17个对枯、黄萎病表现较好的兼抗性品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