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的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引领的背景下,探讨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规划路径及难点对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理论与方法、规划制度确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论述了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分析了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和“三区”划定工作中综合评价、整合、归并的研究难点,厘清了从国土“三调”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过程中的三阶段技术关键点,即编码转换和基数转换摸清本底、生态保护优先的评价技术、综合分析与三线划定;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融入5级3类国土空间规划的路径,即应开展全国、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并对接融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分国家级、省级和自然保护地单位3个级别,详细规划应包括控制性规划、设计与施工等;通过上述探讨,明晰我国自然保护地“三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研究难点,提出自然保护地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路径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植物可理解为:经过长期的物种选择与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的总称。而人们通常把当地土生土长的,经过长期种植,能很好的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自然分布,自然演替,已经融入当地的自然系统中的植物,统称为乡土植物。而我们现在城市绿地建设中栽植的一些植物,不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原产植物,  相似文献   

3.
双江县市政广场设计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将当地的文化很好地融入广场环境中,以建设生态型文化广场为目标,创造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绿色自然式广场。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态水景营造采用综合的、立体的和生态的治理模式,是一种从根本上推动水景可持续管理的科学方法,兼具观赏性、生态性以及养护便利性等,体现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的先进治理理念。生态水景注重生态功能的体现,各生态要素相互依存、互补、制约和平衡,可实现水环境的生态平衡。生态水景也能最大程度地让居民亲近自然、感悟自然、融入自然。  相似文献   

5.
黎玉才 《湖南林业》2007,(10):12-12
森林居住,理想的生活方式喜好山水树木是人的天性,自然森林能放松人们的身心。城市森林以其强大的生态功能和审美价值,悄然地融入了都市生活,成为了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文化载体。山水边,因有温度和湿度的差异,推动空气的流动,常感空气清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常把当地土生土长的、经过长期种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自然分布、自然演替,已经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树种,统称为乡土树种。有些外来树种尽管不是当地土生土长  相似文献   

7.
《林业与生态》2013,(5):1-1
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城镇化进程。专家估计,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从现在的39%提高到75%左右?面对这种燎原之势,各地一定要在总结过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生态城镇是人们非常向往的一种宜居环境,包括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生态空间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青岛世园会福建生态园规划设计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自然、彰显特色的原则,以福建“福”文化为主线展开,侧重于自然的回归、文化的传承和人性的体验感受,宣扬生态和谐与人文情怀,把福建的自然与人文融入园林,充分展示福建的生态优势;概况了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9.
《河北林业》2012,(11):1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城镇化进程。专家估计,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从现在的39%提高到75%左右。面对这种燎原之势,各地一定要在总结过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生态城镇是人们非常向往的一种宜居环境,包括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生态空间等内容。基于过去粗放型城镇化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及现阶段城市区域绿化生态空间建设普遍滞后的状况,迫切要求在向生态城镇化转型中,加强生态恢复与重建,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对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效治理与修复。在城市拓展过程中,要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生态环境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提出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指出生态建筑是今后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并简要介绍了生态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浅谈林业生态监测之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生态监测的定义、内容、类型等特点和技术手段,并结合林区森林资源的具体状况,提出了生态监测理论发展和应用之前景。  相似文献   

13.
浅谈生态小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生态居住区的建设将给建筑、建材及相关产业带来一场技术革命和发展机遇。生态居住区的建设不是高投入,低回报的社会公益事业,而是合理成本,超值回报的高技术集成产业,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人类技术进步及生存环境改善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嫩江源湿地是松花江的主支流,担负着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也是大庆地下补水和扎龙湿地补水的来源,本身就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是极具保护价值的湿地.  相似文献   

15.
浅谈黑龙江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龙江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位及生态价值,论述了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柠条的形态特征和生态学特性,并根据其具有的特性,探讨适合我省西部的造林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单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特点,并对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惠农矿区的生态恢复为研究对象,调查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理论及现实原因,通过对矿区绿化工程的研究分析与评价,提出行之有效的生态恢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旅游度假村与一般城市建筑不同,与大自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对旅游度假村建筑生态设计的内涵、内容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中的市政公用设施主要由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电力、通信、防灾等基础设施组成。随着生态城的不断发展,无论从生活还是工作角度,人们对生态城的市政基础设施的要求和依赖程度都将会越来越高,市政基础设施耗能也将逐渐成为城市的耗能大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