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勃兴,而诸凉政权对河西的统治,也首先有赖于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河西著姓”,因此他们周围都团结了一批河西地方大族势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以河西地方大族为基础的“门阀政治”特点。故而著姓经济在河西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前凉、后凉时期前凉政权自张轨肇基开始,便“以宋配、阴充、瑷、阴澹为股肱谋主”(卷86《张轨传》),其中的宋氏、阴氏皆为西州著姓。这种利用著姓力量对河西进行统治的政策前凉兴衰而一以继之前凉政权肇基而言,本身就是安定官僚和敦煌官僚缔结政治联盟的结果。(P43)而这种政治联盟,必然以其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河西著姓经济实力强大由来已久。曹魏时期已经出现“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又  相似文献   

2.
北凉,为少数民族政权,系五胡十六国之一。北凉建立后,十分重视农牧业。文章从吐鲁番与河西出土文献的视角来研究其农牧业,展现了北凉在河西、高昌因地制宜,精耕细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情况,实现了农、牧业并举。北凉的农牧业发展,为其统一河西、统辖西域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把先进的农耕方式、生产方式推广到高昌,也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庆路 《农业考古》2020,(1):162-167
汉代骆驼没有固定的称谓,西北边郡的骆驼可分为野、官、私三种类型,其经济价值低于马匹。很多亭隧蓄养骆驼,官驼有名籍,内容包括毛色、性别、身高等。边郡骆驼主要用于骑乘、驮运粮食与茭草,也可用来驾车。官驼之饲料有统一的定量,每匹日食2斗麦,"行道食"一次12.5斤茭。河西骆驼主要来源于官营牧苑的饲养、与羌胡的贸易以及战争掳掠,当地盛行骆驼及驼具买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软驱动”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针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过程中“软驱动”不足的状况,提出了加快包括软技术在内的农业科技进步步伐、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概要 1.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几种模式 --纵向一体化,亦称垂直一体化.是农业同其前部门(包括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应等部门)及其后部门(包括农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部门)的联合.主要联合方式有:(1)合同制.农业同有关部门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以经济合同为纽带进行的经济联合.  相似文献   

6.
“读书”一词,看似简单,其实复杂深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都对有关“读书”的许多问题感到迷惑,包括为何读书、怎样读书、读什么书、读书的功用、读书的方法等。下面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点问题具体谈一谈。  相似文献   

7.
张坤 《农业考古》2006,5(5):205-209
茶叶的对外贸易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清朝时期,茶叶仍居对外贸易商品的大宗,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迫切,还使得不同历史时期的茶叶贸易有了鲜明的以货易货的特征。以货易货是历史上不同货币地区对外贸易中所采用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在边疆地区较为普及,如西北边疆的茶马贸易,在买卖城同俄国互市,在喀什噶尔同浩罕、布哈拉互市;在桂、滇边境同越南、缅甸互市,在福建同琉球互市等。(1)在朝贡体系下,清政府对朝贡国的回赠,也类似于“易货”。这种惯例在清朝前期的中英贸易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同时,由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保守认识,每每在管理文件中强调要使用以货易货的方式,这是茶叶易货贸易存在的另一个基础。值得关注的是,茶叶作为一种重要出口物资,在道光时期白银外流加剧、鸦片入口严重的情况下,一度被朝野上下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夷”手段而提出来,强调茶叶的以货易货或者只能用白银购买,以达到遏制白银外流的目的。鸦片战争后,新开辟的通商口岸上海一度出现了中英商人之间鸦片换丝茶的以货易货贸易。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现象,以求揭开茶叶在中英贸易中所不为人知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8.
陈金凤 《农业考古》2001,(1):108-1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和抗衡,不仅仅表现在政治上、军事上,也表现在经济上,而且最根本的,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各割据政权为了增强国力,无不注意发展生产,以增强经济实力。那么,界于南北之间的中间地带经济状况如何,在南北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如何,这也是研究中间地带应予关注的问题(1)。本文主要选择屯田和水利来探讨中间地带的农业经营状况。 一、屯田 两汉的屯田多在边疆地区,以开发边疆,巩固边防。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使中间地带成为南北政权的“边疆地带”,从而成为屯田的重要区域。屯田可以划分为军事性屯…  相似文献   

9.
王培华 《古今农业》2004,1(2):60-67
清代河西走廊建立了渠坝,进行农业灌溉。水利纷争是清代河西走廊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这种争水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同一流域上下游各县之间的争水,一县中各渠坝之间的争水。争水矛盾的产生,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地方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分水制度,力求调节共同用水和平均用水,发挥了国家的社会职能。但水资源短缺限制了河西走廊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河西走廊的分水制度,对今天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利事业,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的农业是以种植业(植物)和养殖业(动物)为主的“两元结构”农业忽视了对菌业(微生物)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中因产品过剩而出现的“卖难”问题,实际上是种植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结构性过剩”,而成本高、效益低、毁林种粮、毁草种菜、垦荒种粮等问题,则是种植结构不合理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被动局面,需要反微生物(菌业)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来,把目前农业的“两元结构”体系调整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元结构”体系,让三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茶艺的发展历程 茶文化是人类在生产食用茶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人类食用茶叶的方式大体上经过吃、喝、饮和品四个阶段。“吃”是指将茶叶作为食物来生吃或熟食的。“喝”是指将茶叶作为药物熬汤来喝的,“饮”是指将茶叶煮成茶汤作为饮料来饮的,“品”是指将茶叶进行冲泡作为欣赏对象来品尝的(饮是为了解渴,可以大口饮下。品是品尝,需要细啜慢咽,再三玩味)。前三种方式发生很早,可以早到原始社会时期,后一种方式较晚,很可能晚到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12.
河西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鑫 《甘肃农业》2004,(2):30-31
河西地区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 ,首先要了解河西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现状及经济条件 ,要从全局出发。河西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 ,要符合整个生态系统 ,不能仅采取一些局部应急措施 ,不为长远考虑 ,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 ,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 ,必须贯彻“人与自然和协共处”的发展方针 ,坚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3.
韭菜叶片尖端干枯变黄,是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菜农们称之为“干尖病”,大多当作一种病害来防治,可是喷洒了一些杀菌剂效果不明显,从而耽误了最佳的防治时期。实际上,韭菜“干尖”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病害,不能仅仅通过喷洒杀菌剂来防治。要正确了解“干尖”的发生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4.
关于拍卖“五荒”有关政策性几个问题的建议蔡海康通过拍卖使用权的方式,把“五荒”经营引向市场,推进土地同劳力、资金等要素的合理配置,既能增加社会财富,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这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有益探索,受到广泛...  相似文献   

15.
在近30年的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史上,“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几种经济发展模式,但是这些发展集体企业、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的路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弃农务工当作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在经济水平落后的广大农区,有没有一种主要发展农业的经济模式使其跟上中国经济浪潮的节拍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把最近在江苏省丰县调研中发现的经济发展模式命名为“丰县模式”,回答了人们心中的疑问。  相似文献   

16.
“凉油11号”(原代号“91-15”)属中熟、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是凉山州西昌农科所于1991年用本所选育的“凉油6号”作母本、从万县农科所引进的“万油17号”作父本杂交,经6年的田问选择,1996年稳定成系,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较好。1998及1999年2年参加凉山州油菜新品种(系)区域适应性试验。  相似文献   

17.
千载难逢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拿什么“茶品”进“世博会”,也因此成为上海茶人们日益关注和思考的紧迫课题。若展示现已相对普及的茶艺,则显“单薄”、“陈旧”或“审美疲劳”;如以负载主题的“茶席设计”来展示,少则“单调”、“艰涩”,多则容易“杂乱无章”。窃以为,编一套反映上海建城(镇)以来茶饮技艺的流变、融不同历史时期上海人茶饮生活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元素和海派文化特色于一体(包括饮茶方式、代表性茶品、茶器具组合、插茶、焚香、挂画、服饰、文字、音乐等综合艺术表现)的茶艺剧目,也许在“中国茶”方面更能达…  相似文献   

18.
胡珈硕 《吉林农业》2011,(20):61-62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能否从一个经济大国成功转变为经济强国的关键时期。”目前,我解读了“十二五”规划。笔者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转型决定金融的转型,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必须服务于中国经济转型这一重大主题。在未来的五年中...  相似文献   

19.
王爱华 《甘肃农业》2006,(5):109-110
县级层面是国家经济、社会最具综合性的基本单元,是中央和地方、宏观和微现、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处于城乡的会合点,千百年来,县一级始终承担着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特殊作用。作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县一级的状况如何,可以直接关系到政权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今天,以“苦水玫瑰”的产业化发展为龙头的区域经济如何带动用边地区的发展成为本文的重点,本文从“苦水致瑰”的经济价值及用途入手,分别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它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对策,最后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农业局启动实施“八大行动”,“农业信息化推进行动”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市农业局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农业信息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农业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做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信息工作的战略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