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带形蜈蚣藻多糖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带形蜈蚣藻多糖,通过测定浓度、切变速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多糖溶液粘度的影响,对带形蜈蚣藻多糖的流变学性质及其与其他多糖的协效增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带形蜈蚣藻多糖溶液浓度≤1%时为“牛顿流体”,操作温度80℃为宜;该多糖溶液具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较好的耐盐稳定性及较强的抗降解性能;冷冻和冷藏处理的多糖溶液粘度均有所升高,微波、超声波处理及添加一定量的苯甲酸钠对该多糖溶液的粘度影响较小;带形蜈蚣藻多糖与黄原胶有良好的协效增稠性,二者的最佳配比为9:1.  相似文献   

2.
纹党多糖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酶法提取纹党多糖,通过测定浓度、切变速度、温度和pH值等对提取的纹党多糖溶液粘度的影响,探讨纹党多糖的流变学性质及其与其他多糖的协效增稠性.结果显示:纹党多糖溶液体积分数≤1%时为"牛顿流体",操作温度70℃为宜;该多糖溶液具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耐盐稳定性及较强的抗降解性能,冷冻和冷藏处理的多糖溶液粘度均有所升高;纹党多糖与黄原胶有良好的协效增稠性,二者的最佳配比为7∶3.  相似文献   

3.
黄原胶流变特性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原胶具有独特的流变特性,其粘度值随不同剪切速率发生明显变化,是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粘度值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成线性关系,PH为4-10时,黄原胶溶液粘度值不受影响,大于80℃的加热温度可使黄原胶溶液粘度降低,黄原胶与竣甲基纤维素纳混合具有增粘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黄果槲寄生果实中分离纯化所得多糖为研究对象,对其流变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通过测定浓度、切变速率、温度、加热时间、pH值、盐离子以及与其他胶的协效性等不同条件对黄果槲寄生果实多糖(VCPS)的黏度变化和流变学特性.【结果】黄果槲寄生果实多糖的水溶液表现为典型的非牛顿假塑性流体特性,且其流动行为受多糖的浓度、切变速率、温度、加热时间、pH值、Na+离子和浓度的影响.多糖溶液的黏度随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浓度越高剪切稀释现象越明显,pH 4.0和pH 10.0时多糖溶液黏度明显低于pH 7.0;Na+可使多糖溶液的黏度显著增大,且Na+浓度越高,溶液黏度越大,而且与黄原胶有良好的协效性.【结论】黄果槲寄生果实多糖溶液具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与黄原胶有良好的协效增稠性,二者的最佳配比为6∶4.  相似文献   

5.
黄原胶具有独特的流变特性,其粘度值随不同剪切速率发生明显变化,是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粘度值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成线性关系,pH为4-10时,黄原胶溶液粘度值不受影响,大于80℃的加热温度可使黄原胶溶液粘度降低,黄原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具有增粘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原胶、瓜尔胶和羧甲基纤维素3种稳定剂对鲜枣浆粘度的影响,为制备鲜枣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鲜枣浆中添加黄原胶、瓜尔胶和羧甲基纤维素,比较3种稳定剂浓度、pH和温度对鲜枣浆粘度和枣浆颗粒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随着稳定剂浓度的增加,果浆中枣浆果肉颗粒聚集随之增大,在鲜枣浆pH4.8、温度40℃时,添加0.25%的黄原胶鲜枣浆的粘度较高。【结论】稳定剂的种类和使用条件对鲜枣浆的粘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浓度、温度、加热处理、冷冻和放置时间等因素对亚麻籽胶粘度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亚麻籽胶与盐类、糖类相互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和浓度对亚麻籽胶粘度的影响很大;加热处理明显促进其凝胶的形成;冷冻和放置时间几乎没有影响;盐类、糖类对其粘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粘度为评价指标,由试验确定复配体系配比为马铃薯淀粉5%、黄原胶0.3%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马铃薯淀粉-黄原胶复配体系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 6、温度69℃、搅拌时间28min、盐离子浓度0.03mol/L时,复配体系的粘度为27 606mPa·s,与预测值27 787mPa·s的相对误差为0.65%,差异不显著,回归模型拟合良好,这一粘度均较相同浓度的马铃薯淀粉或黄原胶粘度高很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混合溶胶体系在碱性条件下的凝胶形成机理与凝胶特性,为魔芋胶与黄原胶相关凝胶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总多糖浓度约为2.0%的条件下,配制不同黄原胶与魔芋胶比例的混合溶胶体系,添加2.0%的Na_2CO_3,并于90℃条件下恒温处理各溶胶体系2 h,冷却至室温后制得不同黄原胶与魔芋胶配比的复合凝胶。通过测定复合凝胶添加碳酸钠前后的凝胶破裂强度,揭示热碱处理对混合凝胶破裂强度的影响。分别测定去离子水浸泡、2.0%柠檬酸溶液浸泡以及冻融处理后凝胶破裂强度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凝胶的微观形貌,探究复合凝胶的凝胶特性。此外,通过流变学手段进一步研究黄原胶与魔芋胶复合凝胶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果】在室温(20℃)条件下,非热碱处理的魔芋胶与黄原胶最佳协同比为5﹕5,热碱处理后的魔芋胶与黄原胶最佳协同比增加至7﹕3,原因可能是魔芋胶碱化后分子链上脱去部分乙酰基,形成分子间三维网络结构,但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与黄原胶协同结合位点减少,因此在达到最大协同比时,需要更多数目的魔芋胶分子参与。此外,经去离子水和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所有凝胶体系的破裂强度都有所降低,其中经过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的凝胶破裂强度下降更为明显。冻融处理后,复合凝胶均出现明显的析水现象,魔芋胶比例越高,析水现象越明显。进一步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体系在2.0%Na_2CO_3浓度、90℃条件下的凝胶化过程,发现随黄原胶添加量增加,凝胶化速率呈减小趋势。此外,凝胶弹性模量在90—60℃呈降低趋势,60℃以下逐渐上升。【结论】在90℃条件下碱处理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体系时,诱导体系形成热不可逆凝胶。当降低该体系的温度时,黄原胶分子在60℃时开始与魔芋胶网络结合,增加了凝胶的弹性模量。当魔芋胶与黄原胶比例为7﹕3时,室温下混合凝胶的破裂强度最大。经去离子水和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凝胶强度均有所降低。魔芋胶与黄原胶形成的复合凝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善单纯碱法诱导的魔芋胶凝胶析水多、强度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10.
热碱致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凝胶的显微结构与流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混合溶胶体系在碱性条件下的凝胶形成机理与凝胶特性,为魔芋胶与黄原胶相关凝胶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总多糖浓度约为2.0%的条件下,配制不同黄原胶与魔芋胶比例的混合溶胶体系,添加2.0%的Na2CO3,并于90℃条件下恒温处理各溶胶体系2 h,冷却至室温后制得不同黄原胶与魔芋胶配比的复合凝胶。通过测定复合凝胶添加碳酸钠前后的凝胶破裂强度,揭示热碱处理对混合凝胶破裂强度的影响。分别测定去离子水浸泡、2.0%柠檬酸溶液浸泡以及冻融处理后凝胶破裂强度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凝胶的微观形貌,探究复合凝胶的凝胶特性。此外,通过流变学手段进一步研究黄原胶与魔芋胶复合凝胶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果】在室温(20℃)条件下,非热碱处理的魔芋胶与黄原胶最佳协同比为5﹕5,热碱处理后的魔芋胶与黄原胶最佳协同比增加至7﹕3,原因可能是魔芋胶碱化后分子链上脱去部分乙酰基,形成分子间三维网络结构,但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与黄原胶协同结合位点减少,因此在达到最大协同比时,需要更多数目的魔芋胶分子参与。此外,经去离子水和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所有凝胶体系的破裂强度都有所降低,其中经过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的凝胶破裂强度下降更为明显。冻融处理后,复合凝胶均出现明显的析水现象,魔芋胶比例越高,析水现象越明显。进一步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体系在2.0% Na2CO3浓度、90℃条件下的凝胶化过程,发现随黄原胶添加量增加,凝胶化速率呈减小趋势。此外,凝胶弹性模量在90—60℃呈降低趋势,60℃以下逐渐上升。【结论】在90℃条件下碱处理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体系时,诱导体系形成热不可逆凝胶。当降低该体系的温度时,黄原胶分子在60℃时开始与魔芋胶网络结合,增加了凝胶的弹性模量。当魔芋胶与黄原胶比例为7﹕3时,室温下混合凝胶的破裂强度最大。经去离子水和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凝胶强度均有所降低。魔芋胶与黄原胶形成的复合凝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善单纯碱法诱导的魔芋胶凝胶析水多、强度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检测黄原胶应用性能的方法。[方法]研究蔗糖和NaCl对0.3%食品级黄原胶粘度性能的影响,并建立蔗糖、NaCl共同存在下的一种黄原胶在食品中的液相体系,在20%NaCl、0.15%柠檬酸、121℃,15min、100℃,30min条件下分别测定黄原胶体系粘度前后变化。[结果]少量的蔗糖可提高黄原胶体系粘度,少量的NaCl可降低黄原胶体系粘度而提高其耐温性。[结论]该方法可准确地反映黄原胶耐盐、耐酸、耐温性能。  相似文献   

12.
改善地毯草黄单胞菌FJAT-10151产的黄原胶的力学性能,研究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的流变性,为该复配胶的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及参考。通过分析复配比、质量浓度、pH值、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氯化钾浓度等对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黏度的影响研究其流变性。结果表明: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为"非牛顿流体",最佳复配比为4∶6;复配胶的黏度随pH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pH 8.0时黏度最大;复配胶的黏度随加热温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60℃达到最大值;复配胶的黏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氯化钾浓度和冻融处理对复配胶的黏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0.5%复配胶在60℃加热30min条件下黏度为454.337Pa·s,其稠度系数为9 117。  相似文献   

13.
以黄蒿籽为原料采用盐析方法提取植物胶,研究了多种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用正交试验L9(3)4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Al2(SO4)3用量为滤液的1/10mL,盐析pH值6.0,脱盐pH值2.5,脱盐时间60min。同时还分析测定了浓度、温度以及常见金属离子对黄蒿籽胶黏度的影响,并且与8种增稠剂黏度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黄蒿籽胶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辐照剂量对黄原胶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结构、流变性能的影响,为辐照技术在黄原胶及其它多糖分子修饰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0Co-γ射线对固态黄原胶进行不同剂量 (0—400 kGy) 的辐照,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X-射线衍射(XRD)、红外扫描(FTIR)、紫外-可见光扫描(UV-vis)以及流变仪等对样品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结构以及流变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低于10 kGy剂量的辐照使黄原胶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窄;辐照剂量高于10 kGy后,分子量随剂量增大而降低,而分子量分布先变宽,在50 kGy时达到最大后,又趋于变窄。X-射线衍射、红外及紫外分析表明,辐照造成黄原胶分子上的部分糖苷键发生断裂,引起结晶度的变化,并在链端产生少量羰基,但其基本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保持稳定。辐照处理后,黄原胶溶液的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γ射线可同时作用于黄原胶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引发聚合和降解两种辐照效应,并对其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造成显著影响,进而使其流变性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唐晶磊  黄训端  张部昌  房列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595-11596,11630
[目的]为了研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依次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温度、pH、促凝剂、盐分等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黏度随着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呈指数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温度的降低,黏度降低;黏度几乎不受酸碱的影响;结冷胶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相容性良好,具有黏度行为协同效应;随着盐分质量分数的增加,黏度逐步降低,趋于稳定。[结论]低黏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的应用性能受到羟丙基甲基纤维质量分数、温度和盐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从土壤中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出的1株黄原胶降解菌,所产酶的酶活、酶学性质、降黏率和氮源磷源对该菌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X08a降解黄原胶以NH4Cl和Na2HPO4为氮源和磷源、pH为5~6、在30~40℃的条件下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中试条件下利用中性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胶制备低聚甘露糖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所产生的中性β-甘露聚糖酶对魔芋胶进行水解来制备低聚甘露糖的工艺条件。[结果]酶法水解魔芋胶生产低聚甘露糖时,优化的酶解条件为:pH6.0,魔芋胶浓度125g/L,酶量200IU/g魔芋胶,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h。[结论]该研究可极大地提高魔芋胶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