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梨大国,但不同产区的梨品质差异较大.文章从梨园土壤营养、土壤对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梨园土壤管理等3个方面综述了梨园土壤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梨园土壤pH值、有机质及钙含量与梨品质的关系,指出土壤覆盖和施肥是改善梨园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梨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梨园土壤的系统研究,建立梨园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体系,为促进我国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土壤调理剂对梨产量、品质及梨园土壤的影响,在梨园习惯施肥的基础上设计0、50、75、100、125 kg(666.7m~2用量)不同用量处理。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了梨产量,每666.7m~2施用100 kg时产量最高,比对照提高40.51%;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了梨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同时提高了梨园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锌含量。综合以上分析,本试验条件下梨园每666.7m~2施用土壤调理剂75 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对德化县早熟梨园土壤调查结果表明:土壤普遍酸化,有机质含量总体偏低,速效氮含量相对较丰富,部分梨园土壤速效磷、速效钾、代换性钙或代换性镁含量较低,土壤缺硼的现象比较普遍。综合梨园土壤肥力、施肥现状,通过多年简比试验确定早熟梨配方施肥推荐方案,并提出早熟梨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省桐庐县钟山乡翠冠梨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肥方式,研究不同微生物肥料对梨园土壤理化性状、梨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初始土壤相比较,CK和各微生物肥料处理均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与CK相比较,施用土壤调理剂类型的微生物肥料处理T1和T2能显著提高土壤pH,但土壤调理剂T1处理的土壤全氮及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均要低于对照,而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T3和T4降低了土壤pH,显著提高了土壤EC值,也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测定梨的产量和品质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类型的微生物肥料处理T1和T2较大的提高了梨产量,其中T1处理产量最大,平均单株产量达到50.38 kg,而且提高了果实品质,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分别达到8.0%、10.0%和17.02,高于CK和其他处理,而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T3和T4对于梨产量无显著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的栽培条件下,每株施用7.5 kg土壤调理剂类型的微生物肥料并与复合肥配施更有利于提高梨树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鲁沙梨是个旧市鸡街镇的传统名优梨种,是当地山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当地农业部门大力发展无公害鲁沙梨水果生产基地和技术推广培训,并于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检验.但是,在鲁沙梨的施肥和土壤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多数村民仍然根据经验进行.其中,在施肥方面存在重基肥,轻追肥,氮肥过量,氮、磷、钾施用比例不协调,有机肥施用偏少且过于随意等问题;在土壤管理上,仍多以梨园清耕制为主,导致果园地表裸露,土壤结构破坏,土壤保肥保水能力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当地果业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梨树需肥特点,提出了鲁沙梨无公害平衡施肥措施和梨园生草、覆草等培土技术,旨在提高鲁沙梨的产量、品质及产值,提升鲁沙梨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是我国产梨大省,梨栽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但多数梨园土壤管理比较粗放,存在土壤结构退化、肥力低下等问题。以近年来梨园土壤综合调查结果为依据,对河北省梨主产区的地下管理和土壤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土壤改良建议,以期为河北省梨园土壤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全省梨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梨主产区梨园土壤养分和叶片营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山西省梨主产区梨园土壤和叶片营养状况,以期为梨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对山西省梨主产区59个梨园土壤养分状况和叶片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梨园叶片营养元素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山西省调查的大多数梨园土壤pH值略高,有机质含量普遍低,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锰含量相对适宜,有效铁含量较低;50%的梨园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效铜含量偏低;少数梨园土壤有效锌含量较低。大多数梨园叶片氮、铁和锰元素较丰富,磷和铜元素相对适宜,钾和锌元素缺乏。梨园叶片中的氮、磷、钾、铁、锰、铜、锌与土壤中相对应的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正负相关性,但相关性都不显著。在山西省梨主产区应增施有机肥,并采用叶片诊断为主、土壤测定为辅的方法制定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沼液的还田利用及梨树的精准施肥,以4年生苏翠1号梨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沼液不同施用方式对梨园土壤及梨果产量品质的影响.共设置常规施肥、沼液水肥一体化及沼液漫灌3个处理.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沼液漫灌处理,沼液水肥一体化处理梨果产量及品质显著提高,且土壤氮养分累积显著减少;沼液水肥一体化相较于常规施肥可节约43%的化肥,并能减少土壤氮养分累积;但不同施肥处理梨树一年生新稍数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梨树沼液水肥一体化不仅实现了沼液的轻减化、精准化施用,也显著提高了梨果产量及品质,为梨树的精准施肥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给上海地区梨园生草的草种选择和栽培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了不同生草种类对上海梨园土壤养分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梨园生草栽培的三种生草中,大叶黄花苜蓿的干重占鲜重的比例最低、有机碳含量最高,大叶黄花苜蓿和白三叶的全氮含量较高;种植大叶黄花苜蓿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紫云英对土壤中磷的活化能力强于大叶黄花苜蓿和白三叶草,而白三叶草和大叶黄花苜蓿提高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的能力强于紫云英;短期内生草栽培对梨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提升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专用控释BB肥对红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专用控释BB肥一次施肥技术在减少肥料用量和施肥次数后比常规施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益,可增产6.0kg/株,增产幅度达12.2%,主要品质指标糖酸比提高6.64%,梨的产量、品质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沙地梨园间作香矢车菊、香薄荷、香荆芥、藿香蓟和柠檬罗勒为处理,自然生草为对照,分别于梨树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分析不同土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梨园间作香矢车菊和柠檬罗勒较对照显著提高各个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比例。和对照相比,其它处理对各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比例的影响呈现出多态效应。不同处理条件下梨树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土层中微生物数量都高于幼果期,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优于幼果期;不同处理条件下梨园0—20 cm土层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各处理和对照相比对土壤养分的效果呈现多种差异;随着梨树发育时期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和梨园不同土层中的变化趋势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在沙地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养分诸元素间也存在着多种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间作芳香植物对于沙地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与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中柠檬罗勒对提高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are fundamental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pear production,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in a pear orchard. With the soil of the pear (cv. Dangshansu on P. betulifolia Bunge. rootstock) orchard under clean and sod cultivation models as test materials,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total nitrogen (STN), total phosphorus (STP), total potassium (STK), available nitrogen (SAN),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SAK) in and between rows at different soil depths (0–60 cm). The SOM, STN, STP, STK, SAN and SAK of the different soil layers under the two tillage models were differen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SOM, STN, STP and SAN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20–40 and 40–60 cm soil layers. The STK of 40–60 cm soil laye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0–20 and 20–40 cm soil layers. The STK increased with the depth of soil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n the clean cultivated pear orchard. Variability of the SOM, STN, STP, STK, SAN and SAK of sample sites in between rows of the same soil layer was found in the pear orchard soil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under clean and so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except that STK of all sites did not show the difference in identical soil layers in the pear orchard under clean cultivation. The sod cultivation model improved the SOM, STN, and STK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in the pear orchard, and the three components increased by 12.8, 12.7 and 7.3% compared to clean cultiv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can be applicable to plan collection of orchard soil samples, assess orchard soil quality, and improve orchard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年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中国盐碱地改良及果园生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资料。【方法】以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生草2年、4年和7年的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Burm.f.).cv. Nakai]园土壤及果实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分别测定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自然生草不仅显著提高了黄河三角洲梨园0—40 cm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同时有效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在0—20 cm表土层,自然生草2年的土壤硝态N等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而自然生草7年的土壤硝态N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但在20—40 cm亚表层,生草2—7年土壤硝态N等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自然生草7年梨园的0—20 cm表层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为0.79 mg•g-1和1.25 mg•g-1,分别是对照的3.8倍和1.5倍,而二者在20—40 cm亚表层无显著差异;自然生草4年及7年的果实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香气总量、总糖含量及糖酸比均明显高于生草2年的各项指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在0—20 cm表土层,土壤5种酶活性与N、P、K、Mg及Zn大都极显著正相关;而在20—40 cm亚表层,除过氧化氢酶外, 其它4种酶活性与所有养分间的相关性大都不显著。【结论】自然生草对降低黄河三角洲梨园0—40 cm不同土层土壤含盐量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具有明显作用;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自然生草能有效提高参试梨园表层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并提升果实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不同肥力水平的红壤、冲积土种植柑桔、龙眼、荔枝、香蕉、枇杷等主要果树后,其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特性有较大差异,并随季节而变化.红壤果园土壤酶活性依次为柑桔园>香蕉园>龙眼园>荔枝园>枇杷园,冲积土果园土壤酶活性依次为柑桔园>龙眼园>香蕉园>荔枝园>枇杷园.两种土壤的微生物总数均为柑桔园>香蕉园>龙眼园>荔枝园>枇杷园.这种生物特性与土壤肥力的高低呈显著的正相关,它左右土壤肥力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以5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二月兰和空白(自然生草)两个处理,探讨长期不同培肥处理对梨园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0.05~0.25 mm团聚体在土壤中占优势(45.6%~46.7%)。与空白相比,二月兰处理对梨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无显著影响。2)除>2 mm团聚体外,二月兰处理整土和各粒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3)0.25~2 mm团聚体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率在两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各粒级差异不显著。4)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与0.25~2 mm团聚体的百分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因此,梨园二月兰培肥效果优于自然生草。  相似文献   

16.
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土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团粒结构、肥力状况及相互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顺序为:林草地>林地>耕地>菜地>草地>柑桔园地>梨园地;>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为:林草地>林地>耕地>梨园地>菜地>草地>柑桔园地,>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及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均与有机质的含量成正相关;粘粒除了与>5 mm的团聚体成负相关之外,与其余的粒级团聚体成正相关,团聚体与结构破坏率的关系较密切,结构破坏率与>5 mm和>0.25 mm团聚体均成正相关,而和水稳性团聚体成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和粘粒的含量成负相关;分析结果同时也说明了有机质对团聚体的作用大于粘粒对团聚体的影响,而且团聚体含量主要与有机物的数量有关,受粘粒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果园不合理的施肥现状,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果品产量、品质下降的现象,研究了不同配比 有机无机肥用量对金秋梨果园的影响。试验在等施氮量条件下设置了4 个处理,分别为100%化肥(CK)、20%有机 肥+80%化肥(T1)、40%有机肥+60%化肥(T2)、100%有机肥(T3)。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金秋梨的产量,其中 以T2 产量最高。在品质方面,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总糖和Vc 含量增加,硬度和总酸含量逐渐降低。此外,土壤微 生物、微生物量与有机肥间有正相关关系,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的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生物量量 碳、氮含量亦有增加的趋势。金秋梨根系主要集中在0~30 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须根数量逐渐减少。当有机肥用 量加大时,各土层的根数量均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甘肃景泰叶片黄化梨园土壤为例,比较黄化和非黄化梨园0~20 cm和20~40 cm土壤微生物及养分,以探讨与梨树叶片黄化相关因子,为解决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黄化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都显著少于非黄化土壤的数量,浅层(0~20 cm)黄化土壤的细菌数量少于非黄化土的4662%,放线菌数量少5249%;深层(20~40 cm)黄化土的细菌数量少于非黄化土的7822%,放线菌少5013%。两者的真菌数量差异不显著。黄化土壤20~40 cm的有机质、全氮、全铁、全镁含量显著低于非黄化土壤和黄化土壤0~20 cm土层的含量。因此,梨树叶片黄化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减少、20~4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全铁、全镁含量过低有关。建议重点增施黄化梨园20~40 cm土层的腐熟有机肥。  相似文献   

19.
研究梨园套种松阳大红袍赤豆的效果,结果表明:松阳大红袍赤豆对土壤具有明显的培肥、保水和降温的效果,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梨树的生长,提高优质果的生产比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酥梨生长的土壤条件进行了研究,明确指出酥梨产量品质与土壤条件的关系,为因土种植、优质高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