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临翔区南美乡实施农田整治工程以来,荒坡变成了梯田,旱地变成了水田和高质量的农田。古老的拉祜山寨展现出一幅地肥水美的崭新画卷。多依村是南美乡典型贫困村,全村305户散居在大山深处,286.07公顷耕地是远近闻名放不上水的苦荞旱地。多依村穷在水、穷在路。这里的耕地跑水、跑肥、跑土,粮食收成通常是"种一大坡、收一土锅"。如今,通过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项目的实施,多依村穷貌换新颜。  相似文献   

2.
<正>临翔区南美乡实施农田整治工程以来,荒坡变成了梯田,旱地变成了水田和高质量的农田。古老的拉祜山寨展现出一幅地肥水美的崭新画卷。多依村是南美乡典型贫困村,全村305户散居在大山深处,4291亩耕地是远近闻名放不上水的苦荞旱地。多依村穷在水、穷在路。这里的耕地跑水、跑肥、跑土,粮食收成通常是"种一大坡、收一土锅"。如今,通过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项目的实施,多依村穷貌换新颜。多依村项目共完成平整土地面积117.06公顷,昔日坡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国耕地第一大省,黑龙江省始终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保护耕地"红线"的重要措施来抓。2001年以来,黑龙江省共立项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599个,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新增耕地12.1万hm2,增地率居全国之首。土地整治取得了"农村增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多赢局面。从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主体是在建的3项重点工程。即: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国耕地第一大省,黑龙江省始终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保护耕地"红线"的重要措施来抓。2001年以来,黑龙江省共立项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599个,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新增耕地12.1万hm2,增地率居全国之首。土地整治取得了"农村增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多赢局面。从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主体是在建的3项重点工程。即: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耕地质量直接关乎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根基在保护好耕地,根本在确保产能,因此,提升耕地质量至关重要。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资源匮乏是基本的土地国情,自1998年以来,我国开展的一系列土地整治工作对保障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今后耕地数量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大规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能缓解农田数量的紧张,又能提升农田的产出和农产品质量,确保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增产能力持续提升,牢牢守好13亿人的"饭碗"。  相似文献   

6.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在新增耕地、旱田改水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减挂钩、土地复垦、土地整治项目中广泛涉及,如何整理出一套能够真实的反应耕地质量等别的评定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使用的是农用地质量分等法,随着土地整治工程措施的实施,产生了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指标与土地整治工程措施不对应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围绕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重大战略问题,新时期耕地保护需要运用新思维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生态良田工程.本文分析了当前耕地保护面临资源禀赋不足、结构性变化、组织水平滞后三大关键问题,系统分析了耕地保护和良田建设的基本逻辑,提出运用耕地系统思维开展生态良田工程建设,从科技创...  相似文献   

8.
王贺 《河北农业》2019,(10):63-64
<正>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将耕地整理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它不仅是一项田间工程,即对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实施土地平整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田面工程,是一个系统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续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同时也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加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山西省榆社县为例,研究耕地资源禀赋,优化农业产业空间的使用效率与布局秩序。明确耕地资源禀赋状况,包括旱地、水浇地耕地资源、乡镇耕地资源以及地形部位耕地资源现状;利用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划分"四等地、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4个组合耕地质量等级,研究耕地质量总体、旱地与水浇地耕地质量、各乡镇耕地质量及地形部位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根据耕地质量分布规划"优先划入-优质集群"、"整治调控-特色改良"以及"缩减退出-生态恢复"三大农业产业空间优化布局区域。耕地资源禀赋影响农业产业发展,耕地质量反映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依据耕地质量划分农业产业布局,能够提高耕地利用率,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广西耕地数量与质量现状进行了概述,从人地矛盾突出、耕地资源重用轻养、土壤污染严重、农田撂荒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占优补劣、耕地补充重开发轻整理等方面分析了广西耕地质量降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科学用肥用地,提高政策保障能力、科学配置耕地资源,完善耕地征用机制、增加高产田(地)征用成本,依靠科技开展耕地整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整治力度等措施,以提高广西耕地质量,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孟德彪  来道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22-16224,16228
以内蒙古为研究对象,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条件等方面选取影响土地整理工程的气候、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条件、人均耕地数量、农业机械化程度、灌溉保证状况和土地整理潜力等8个指标,建立起合理的工程分区指标体系,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内蒙古划分为大兴安岭西麓综合工程类型区、嫩江及西辽河平原灌溉工程类型区、中部旱作补充性灌溉工程类型区、河套平原及沿黄灌溉工程类型区和西部绿洲灌溉工程类型区等5个不同工程类型区,分析了各区自然条件、农业生产限制因素,构建出对应的工程设计模式,为内蒙古乃至其他类似地区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耕地资源贫乏,由于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土地开发整理是目前实现耕地总量平衡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而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则依据水平衡分析,因此,水平衡分析直接关系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科学与否。水平衡分析应从项目区供水能力、地表径流利用系数等分析供水量,从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灌溉保证率、复种指数、灌溉定额等分析需水量,从而确定是否采取工程措施,保证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满足农田灌溉要求。以四川富顺县福善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探讨水平衡分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对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取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顺平县高于铺镇、腰山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案例,应用数学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抽样调查法,在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村庄整治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以期对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为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实现提供前期研究。借助Mapinfo与VBA建立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数据库,建立潜力测算模型。通过区域权属图库的快速构建、区域地形条件、区域农民收入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农田整理、村庄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潜力测算,借助GIS实现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并对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的划分标准进行了分析。笔者研究将河南省划分为十个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区,确定了农田整理、村庄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同时确定了河南省五大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为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质量,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验收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有关理论,提出选取工程质量评价因素应遵循的原则。运用特尔菲法选取了耕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生态环境以及土壤自然质量等为河北省太行山山地丘陵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评价因素及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个工程质量因素赋予权重,并用加权平均法求得工程质量综合分值,最后对工程质量划分等级,便于指导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平衡分析是进行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摸清整治土地的水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整治土地科学规划有效实施,确保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优与协调统一。以定边郑寨子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通过计算项目区域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地下水可开采量、需水资源、可供水资源,定量模拟分析了该区域水资源平衡状况,结果表明,项目具有可实施性。实证分析的水资源平衡计算方法,为区域水资源均衡分析评价提供了可推广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66-9569
以安定区苏家岔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从影响土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个方面,选定农地单产、人均耕地面积等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后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及其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经过土地整治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保定市耕地整理高效运行机制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保定市2002—2010年耕地资源数据和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耕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摆在当前的重要难题,耕地整理作为增加耕地面积的有效途径引起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耕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构建了耕地整理的高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地整理工程中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对缓解项目区的用水矛盾意义重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以其节水、节地、节能等综合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土地整理项目中。介绍了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相关概念和主要内容,并以山西省阳高县大白登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在土地整理项目中低压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及相关水力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