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内涵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探讨新时期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内涵和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回顾并总结近10年耕地保护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过程和状态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概念,实质是全面维护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保障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活动。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监督、鼓励和引导耕地使用者集约化、绿色化利用耕地资源,使农田生态系统中耕地要素特性稳定且生态环境保持一个良好状态。2)三位一体保护路径设计:树立以农田生态系统为视角的保护理念,采取分区分级保护机制,健全耕地生态补偿制度,规范农户利用和保护耕地的行为,实时监测系统中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状态,最终实现我国全方位耕地保护格局。此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良田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而我国耕地正在呈现数量刚性减少、质量总体下降的趋势。一方面,我国耕地总量年均减少约1000万亩,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另一方面,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中低产田占三分之二、耕地水资源利用率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这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应对的问题。随着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内的一系列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我国开启了由耕地数量保护向质、量"双保"并重转变的道路,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农田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如田  相似文献   

3.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耕地保护利用提出更高要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理念,需要构建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支撑体系并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案。本文从耕地保护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全盘联动、提升耕地生产和生态稳定性需要全域统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共同驱动耕地全程监管三个方面提出耕地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强调“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耕地质量的提升,阳高县近年来针对不同区域耕地问题,在耕地建设、质量提升、模式完善等方面开展了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湖溪镇坚持科技引领,合理设计基础设施改造、耕地质量提升、绿色种养模式推广和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建设模块,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目标,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生态转型为主线,以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田整体“智治”(如智能监管体系、结合GIS地图展示智能设备(气象监测、虫情监测、病害监测、杀虫灯、视频监控等物联网设备)为主要内容,科技赋能,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形成集科技应用、种植制度创新、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于一体的绿色农田建设综合体,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旅融合、带动农民就业,打造高效生态绿色农田湖溪镇样板。  相似文献   

6.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绿色农田建设注重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是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功能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涵养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实施“绿色”建设,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本文总结归纳了平湖市绿色农田建设和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建设成效,以期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绿色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良田粮用”、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者剖析了当前高标准农田用于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福建省耕地的基本特点:一是人均耕地面积少;二是坡耕地占比大;三是耕地连片规模小;四是水稻种植面积占比高。本研究通过典型案例,系统分析了福建省当前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大种粮补贴力度、提高农田建设标准、调优种植结构的有效路径,实现福建高标准农田用于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8.
2001~2013年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耕地生态系统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基于DPSIR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和熵权法对河南省2001~2013年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等级变化经历了“临界安全—一般安全—临界安全—比较安全”几个阶段。从整体水平来看,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明显提升。但从局部来看,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其中2003~2008年一直处于临界安全等级,2010~2013处于比较安全等级,2002和2009年为耕地生态安全等级变化的两个拐点。对耕地生态安全有显著影响的障碍因子为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地膜覆盖比、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权重的百分比分别为12.82%、10.34%、9.89%、6.99%,对耕地生态安全影响较大。为促进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等级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强农田的保护、减少耕地占用,提高农民耕地生态意识、控制耕地生态系统污染,集约节约用地、促进耕地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9.
耕地与田园城市的思考——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蓉  邱道持  王昕亚  莫燕  张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31-443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在对耕地景观生态系统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功能综合评价方法揭示了耕地特殊而优越的景观生态保护功能,结合田园城市理论,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提出协调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了阜阳市耕地利用程度和耕地质量现状,指出了耕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耕地合理利用与质量建设的建议对策。主要包括:提高合理利用,保护耕地的认识,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耕地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的综合生态能力;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等。  相似文献   

11.
农田和草地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加强耕地和草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西部地区农田和草地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田和草地资源虽然丰富,但生产力十分低下,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制约了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农田和草地不仅是西部地区粮食安全的保障,而且还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生态屏障,加强立法、加大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实行资源长期的监测与评价是建设与保护西部地区耕地和草地资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本报讯从近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我国继续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土地整治,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亿亩以上,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会上表示,要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轮作休耕试点,妥善处理轮作休耕与保耕地、保产能的关系,科学确定休耕规模和地块,加强休耕地监管,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更不能借机搞非农化;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全面推  相似文献   

13.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从数量、质量、生态三个维度保护耕地是维护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山地丘陵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三位一体"综合保护需要格外引起重视。以济南市域内的泰鲁沂蒙尼山地丘陵区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近年来数量、质量变化情况,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其2013年、2017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区2013-2017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年均减少222.07hm~2;研究区减少耕地多于新增耕地,耕地质量建设项目提高了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利用等别基本稳定;研究区耕地201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4160.07元/hm~2,2017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6681.34元/hm~2,耕地生态系统各部分服务价值均有提升。通过此研究,为山地丘陵区耕地综合保护、完善耕地生态补偿制度和征地补偿价体系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以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限制因子,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有效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是“十四五”的关注重点。本研究结合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新需求,指出了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面源污染防控的有机结合点,重点阐述了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的建设目标、基本原则、适用技术和相关标准,并提出了当前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太湖流域生态农田建设提供相关参考,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高标准农田的融合,助推中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相似文献   

15.
长兴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工程措施,通过高效节水灌溉、生态沟渠建设、智慧管理和融合发展等措施,提升农田生态环境,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成功打造了一批“生态好,土地沃、产品优、农民富”的绿色农田样板。本文分析浙江省长兴县吕山乡胥仓绿色农田建设项目的典型案例,该项目旨在通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智慧管理和多元经营等方面的措施,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项目实施后,可以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在保障农作物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并为周边地区的绿色农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评价农用地整治潜力,因地制宜制定整治政策,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结合数量、质量、生态3个方面评价吉林省农用地整治潜力。结果表明,吉林省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整体较小,质量潜力在吉林省东部和西部相对较高,生态潜力在吉林省西部及松花江流域较为集中。从"三位一体"综合潜力评价指标来看,吉林省农用地整治潜力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态势。因此,在农用地整治中,吉林省应结合区域特点,在保障农用地数量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农用地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改善农用地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俸玉婷  韦燕飞  黄鹄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540-5542,5578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山区的耕地保护工作难度加大。以广西西林县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发现,影响西林县耕地保护的主要因素是退耕还林,通过单对西林县标准分配面积的时空差异状况分析西林县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协调西林县耕地保护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损失评价模型与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被忽视是我国耕地保护中最大的不足和缺陷,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价值损失。耕地资源流失、非农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是对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构成、体系、方法等科学问题研究还不够透彻、不够深入,这是必须认识到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通过构建耕地价值评价方法与模型,实现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损失定量评价与模拟,以期为耕地保护、耕地补偿决策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以耕地资源价值分类为基础,运用收益还原法、等效替代法、市场价值法构建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综合评价模型。耕地资源经济价值主要通过修正不同农作物的收益差异权重指数,运用收益还原法计算经济价值;耕地资源社会价值主要运用等效替代法计算,其中采用城镇养老保险金修正参数代替基本保障价值,用农民农业生产效益参数代替农民就业工资水平,用区域粮食供需差额参数代替社会稳定价值;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在修正单位耕地面积生态当量因子的基础上,考虑生态服务当量因子的经济价值与平均粮食单产市场价值的相关关系,运用市场价值法进行计算。【结果】(1)评价模型客观地还原了耕地资源货币化价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可以实现不同区域耕地价值的评价与模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适用性。(2)实证研究表明,四川省耕地资源保护价值为122.85万元/hm2,其中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占5.74%、64.17%、30.09%。(3)以2010年为基准年,四川省耕地资源保护价值为82 555.20亿元,是四川省当年GDP的4.8倍,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量为436.12亿元,为当年GDP的2.5%。【结论】(1)耕地(保护)非农化利益主体的微观响应表明,中央政府不能被排除在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损失补偿之外,其应该承担耕地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稳定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耕地保护基金提供给耕地保护者,地方政府和非农用地企业要承担耕地非农化损失全部价值补偿。(2)耕地资源价值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差异性,建立耕地价值评价和修正体系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之一。(3)该评价方法和结果可用于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损失评价实践,研究结果为中央政府应承担耕地保护基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具体补偿标准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耕地补偿机制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改变传统耕地保护模式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粮食作物种植分布及空间变化情况,为高标准农田的监测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选取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范围,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提取2017—2021年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主粮作物的空间分布,并将其与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空间数据以及一般耕地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以对高标准农田和一般耕地上的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和占比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2017—2021年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种植的主粮作物比例平均高出一般耕地约14%。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高、且主粮作物占比增加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部及东北部、吉林西部;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低、且主粮作物占比降低的县有23个,主要分布在山脉附近。【结论 】2017—2021年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主粮作物面积占比高于一般耕地,高标准农田在落实“良田粮用”政策和保障粮食供给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实用技术》2009,(7):13-14
1、耕地保护是公众目标 耕地保护是一个公众目标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众所周知,除了生产农产品外,耕地还为社会提供丰富的非生产性功能,包括农田耕作的传统文化、开放空间、农村独特景观、生物栖息、空气与地下水净化等公共自然福利的社会功能;也包括巨大的生态功能,耕地环境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是整个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生物种群栖息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