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生态区划是湖南省湿地保护管理的基础工作,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把湖南省划分为环洞庭湖湿地生态区、长株潭湿地生态区、泛湘江流域湿地生态区、泛资江流域湿地生态区、泛沅江流域湿地生态区和泛澧水流域湿地生态区。在分析各湿地生态区湿地资源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湿地保护对策,以期为湖南省湿地保护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成果,分析了长江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湿地资源及其湿地保护现状,重点论述了长江流域内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的分布数量、湿地面积、保护形式等情况,同时通过对流域内423个重要湿地受威胁状况及其影响面积的调查分析,总结了长江流域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探讨了长江流域湿地保护对策,旨在为长江流域湿地保护与综合治理策略研究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俊  王睿 《绿色科技》2015,(2):14-16,19
指出了滇池流域湿地是云南省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之一,湿地环境对调洪蓄水、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目前,由于流域内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滇池水体污染、水环境质量恶化,给滇池流域湿地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分析论述了滇池流域湿地退化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滇池流域湿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丽江市古城区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气候调节和调蓄洪水方面发挥着其重要生态功能,目前存在着资源面积萎缩和破碎化,湿地污染严重,对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湿地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藉此,提出加强湿地保护利用体系和共建共管体系及其宣教体系建设,开展湿地物种保护及其生境修复,开展水源保护、湖滨带保护、汇水面山以及流域两岸植被保护,进行湿地基底修复、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大对湿地的调查监测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力度等丽江市古城区湿地保护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5.
湿地保护作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一环,已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体系,有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本文在阐述了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张掖市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的构想,旨在为湿地保护、生态管理等科学研究提供及时的、准确的数据,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玲 《山西林业》2023,(3):12-13+56
开展汾河流域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对丰富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山西省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汾河流域湿地保护成效、存在问题,提出了汾河流域湿地保护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特征及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探讨了杭州湾湿地的资源特点,分析了面临的主要环境威胁,针对杭州湾湿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特征和区域发展需求,提出杭州湾河口海岸湿地恢复和保护对策:加强湿地基础研究,建立健全杭州湾湿地保护科研监测体系;加快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开展杭州湾湿地资源生态利用模式研究,加强湿地生态体系建设研究和示范;加强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科学开展湿地旅游以切实保护杭州湾湿地及其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持续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黑河流域中游湿地地处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过渡地带,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其发挥的生态功能关系到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通过分析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概况及特点,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湿地监测指标,分类确定了重点监测内容及其必要性。综合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资源特点、水文状况、保护重点等,分析建立定位研究站、水资源监测点、植物及土壤监测点、鸟类监测点布局。论述了建立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体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海三江源区湿地状况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自然湿地分布的特性以及保护整体性角度出发,将三江源区范围确定为青海省内的长江流域全部、西南诸河的澜沧江二级流域全部以及黄河流域的龙羊峡以上二级流域组成的一个连续区域。统计计算了三江源区内面积≥100hm2的湿地类型、面积和流域分布。分析了湿地资源受威胁状况,并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殊情况,提出了湿地保护对策,为三江源湿地的系统保护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省地处长江、珠江、澜沧江、红河、怒江、伊洛瓦底江等6大水系的源头或上游,分布在各流域的湿地具有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功能突出、类型复杂多样、生态景观壮丽、生态系统脆弱等特点。我省湿地在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一、准确把握湿地保护面临的机遇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湿地保护工作高度重视。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指出,高原湿地保护和建设工作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年初召开的森林云南建设推进大会上,省委秦光荣书记提出: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云南省湿地保护与管理现状:湿地保护工作逐步得到重视,宣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法规,实施了分级分类管理,加大了湿地保护投入力度,加强了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分析认为,对湿地重要性认识不足,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亟待完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管理研究体系滞后等是当前湿地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藉此提出相应保护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中总结了目前盐城大丰区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现状,及其在湿地保护体系的初步建立、内陆河道的生态建设、退居还湿的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成效,分析当前保护与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小微湿地生态退化、针对重要湿地尚无预警机制、科研监测能力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加快小微湿地保护修复,优化生境;积极开展湿地科研监测,完善生物档案及监测数据,并建立应对生态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加强区域内生态系统的联系互补,提高生态服务能力;采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湿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索加强大丰区湿地保护修复,对于维护湿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滨海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滨海湿地是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具有特殊的水文、植被、土壤特征。滨海湿地在我国滨海的9个省、2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均有分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滨海湿地面积579.59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2.42%。由于人为开垦与改造、污染物排放、泥沙淤积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原因,中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面临诸多挑战。文章从滨海湿地的科学定义及分类入手,分析了现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从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2方面分别阐述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针对现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从构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体系、滨海湿地生态特征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在机制研究、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重复性计算、制图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平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利益相关者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的政策工具,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实践过程中有效缓解了流域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文中通过案例分析与归纳,梳理近10年来新安江、汀江、长江等典型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综合效益;结合“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指出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践具有较好的政策综合效益,其中改善与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最为显著,但也存在水质改善即将面临天花板、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正向影响有限、上下游未建立起共建与共享机制等问题;提出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包括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合作共治机制、多元平衡保护者与受益者利益的途径、科学精准的流域生态补偿技术体系、高效闭环的生态补偿政策调整优化机制和公众有效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保护湿地,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之一,针对其整体环境整治问题,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退化沼泽湿地急需修复、退养鱼塘急需生态修复、入湖河道急需治理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退化沼泽湿地、退塘还湿、入湖河段生态修复以及破碎化湖滨带治理、外来物种防控等生态修复方案。通过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候鸟栖息地、食源地得到修复,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湿地景观得到优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