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比糖料蔗叶和稻草为主原料,以隧道发酵和常规堆沤两种发酵方式制备栽培姬松茸的培养料研究,形成培养料制备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以蔗叶为主原料栽培姬松茸完全可行,隧道发酵比常规堆沤时间大幅缩短,培养料质量稳定,能大幅提高姬松茸产量。  相似文献   

2.
2005年初春至2008年6月,笔者在海拔800余米的福建省宁德市虎贝乡,用发酵料栽培竹荪获得增产增收,现将这一技术总结如下。1菌种选择选用长裙竹荪D1,其子实体洁白,菌柄粗,易栽培且产量高。栽培种选用菌丝体白色,呈粗线状或羽毛状,无黄水,冬季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菌龄为65~75天,在23℃的温室内栽培35~40天即可的菌种。2原料配方竹荪栽培原料来源广,配方可选用40%香菇菌糠、30%竹制品下脚料、20%竹木枝或竹制品下脚料及10%杂木屑。竹木枝条须破碎或切成3~10cm的小片,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每平方米用量为35kg,在建堆发酵前备足晒干。3建堆、发酵长裙竹荪菌丝在5~29℃下均能生长,但子实体形成温度须为16~30℃。建堆选择在当地气温回升到16℃之时的前两个月进行,建堆采用边加水边堆料的方式,堆成高100cm,底宽180cm,面宽120cm的梯形堆,长度视栽培面积而定,堆完后用湿麻袋或稻草覆盖以保温保湿。待料温升到60℃后保持2天,之后翻第1次堆,如果此时含水量不足60%则要在翻堆时补水,使其含水量达到60%~65%,之后每2~3天翻堆一次。翻堆时间视气温而定,气温高时每隔2天翻堆一次;低时则每隔3天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茶色素和儿茶素组分的变化,选用夏季紫色芽叶1芽1叶新梢为原料,在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取鲜叶、萎凋叶、揉捻叶、发酵叶和干燥叶,测定各加工工序样的茶色素和儿茶素组分含量。结果表明,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茶黄素、茶红素含量随加工工序的进程,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茶褐素含量随加工工序的进程呈现持续增高的趋势,各工序茶黄素、茶褐素含量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整个加工过程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增加量分别为0.38%、3.56%和3.69%;紫色芽叶红茶整个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组分总量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儿茶素组分总量降幅为90.44%,儿茶素组分EGC、EGCG、ECG、C、EC和GCG含量降幅分别为95.36%、95.38%、71.12%、100%、95.05%、58.43%,儿茶素组分CG含量略有上升,增幅为1.85%,各工序儿茶素组分总量和各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茶色素比例和各儿茶素组分含量逐渐变得协调适中,有利于紫色芽叶红茶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香蕉杆叶处理:将新鲜香蕉杆叶切断晒干备用。培养料配方:香蕉杆叶1500公斤,牛粪粉1500公斤,石膏60公斤,钙镁磷50公斤,尿素15公斤,石灰粉60公斤。堆制发酵:香蕉杆叶预湿三天后,以牛粪粉及辅助原料按常规发酵、翻堆。发酵12天左右即可进房二次发酵,时间2~3天,温差50℃—60℃—40℃,当培养料自然降温30℃以下,即可进行整床播种。  相似文献   

5.
常规育苗是把育苗工作置于自然之中,温湿度及立地条件几乎无法控制,苗木生产存在着成昌时间长、病虫害多、根系不发达、出圃损伤大等弊病。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采用容器育苗方法,配置塑料薄膜大棚,已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已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湖南省于八十年代率先从澳大利亚引进技术及设备,已在相桔育苗上获得成功。为此,我们通过对育苗基质的配方研究,辅以良好的温光条件,已基本成功地掌握了容器育苗技术、现介绍全。下。一、基质配制用锯木屑或废弃的食用菌律(脱去外袋),加水湿润,堆沃益密,经半年时间的发酵,取出后用水…  相似文献   

6.
根据青岛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对青岛红茶加工过程的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关键工序的适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操作方法、控制程度等进行试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制作青岛红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平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多,产量最高的食用菌之一。随着生产区域的扩大,平菇生产量逐年上升。平菇主要栽培方式依据培养料的处理方式分为熟料栽培、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三种。平菇发酵料栽培具有生料栽培的工艺简单、投资少和熟料栽培的安全可靠的双向优势,只要掌握了发酵技术,就可以在不消耗能源,不增加灭菌设备的前提下,以任意规模建堆发酵,现已发展成为平菇最主要的栽培方式。建堆发酵是平菇发酵料栽培最关键的环节。发酵时堆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食品种类、增加食品中硒含量和酵素成分,本文研制开发了富硒红茶酵素饮料,将新鲜的水果、木耳加入富硒茶叶进行配比,发酵制成富硒红茶酵素饮料,产品的理化指标、卫生指标、营养指标均符合相应标准,制成的产品是一种含硒营养品,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成份,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一种无土栽培新装置根区温湿度及对番茄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桶式Ⅱ型无土栽培装置为对照,式无土栽培新装置为处理.研究了新装置根区温湿度的变化以及根系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苗期和果实成熟期,两栽培装置中基质和气室温度的日变化随着温室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变化趋势总体上基本一致,新装置中基质和室的温度变化的幅度均低于对照。湿度的日变化趋势正好与温度的日变化趋势相反,先是缓慢下降而后又逐渐上升,变化的幅度整体上新装置低于对照。说明在新装置栽培下,基质和气室温湿度受外界光照剧烈变化影响的幅度小于对照,能够更好避免由于高温高湿造成的根系枯死。两种栽培装置的根系生长在苗期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果实成熟期差异显著,新装置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胡道旭 《食用菌》1998,(4):16-16
在蘑菇栽培中,培养料的后发酵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注重。后发酵即是培养料经过堆制,在最后一次(一般前发酵的第3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趁热运进发酵室,使其在10~12小时内料升温至60~62℃保持4~6小时,通风降温至48~52℃维持4~5天。因此,后发酵也称二次发酵。试验表明,后发酵的产量比一次发酵的产量高出48.1%。本文介绍两种常用的后发酵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吕铭睿 《现代园艺》2023,(2):118-120
气雾栽培模式常被应用在无土栽培、蔬菜生产、科技探索、科普展示等不同的领域和场景中,在园林景观和园艺设施建设中也可以应用到很多气雾栽培的方法和模式。通过特有的或常见的喷雾装置和动力传输设备可以使液态的水形成水雾、水汽、迷雾等形式,为植物提供生长需要的水、气等养分和营养元素。气雾栽培模式通过不同的材料、设施设备、造型风格和组合方式加以改造优化与景观建筑相互融合形成单独或组合形式的景观效果,为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和新鲜尝试。  相似文献   

12.
杨国良 《食用菌》2011,(5):66-68
堆料在隧道中发酵时,由高压风机产生强气流,经供风管道(图14)和气咀吹过堆料,循环利用或排出。堆料中插有温度探头,与控制仪及通风系统联动,通过调整新风与循环风的比例,即可保障堆料发酵所需要的氧气和温度,靠堆料本身产生的发酵热即可完成。隧道发酵一般不需要外加热量,在特别寒冷时(-10℃以下),在堆料发酵的初始阶段,需要吹人一些热蒸汽,以启动高温微生物的自然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棚(室)产生氨气的原因,一是大量施用化肥和有机肥直接产生的,如撒施碳铵、灌入新鲜人粪尿和鸡粪等;二是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在发酵过程中间接产生的;三是在棚(室)堆闷发酵饼肥、鸡禽粪等缓慢释放出来的。据测定,当空气中氨气积累达到5毫克/千克时,蔬菜就开始受害,达到  相似文献   

14.
陕南春夏秋季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南紫阳群体种为试材,研究了春、夏、秋季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各环节的最佳参数指标.结果表明:室内自然萎凋,温度20~25℃,湿度75%~85%,春季18 h,夏季13 h,秋季15 h,鲜叶萎凋适度;揉捻采用6CR-25型揉捻机,揉捻依照轻重轻原则,轻揉5min,重揉30 min,轻揉5min,揉捻达到标准;春季揉捻叶发酵温度控制28℃,湿度85%,3.5h;夏季揉捻叶发酵温度28℃,湿度85%,时间3.0h;秋季揉捻叶发酵温度28℃,湿度95%,时间3.0h.干燥烘干毛火温度100℃,足火70℃,烘至茶叶手捻成粉末即可,毛火与足火间摊凉40 min;经感官评审和内质分析,陕南春夏秋工夫红茶产品品质均能达到红茶品质要求,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甜香持久、滋味鲜爽甜醇,叶底红匀明亮.春夏秋季红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分别为:水浸出物含量36.92%、41.93%、35.80%;茶红素含量为3.720%、5.373%、3.486%;茶黄素含量0.313%、0.362%、0.310%;氨基酸含量为3.11%、2.99%、2.92%,产品值得在陕南地区开发.  相似文献   

15.
蘑菇培养料的前发酵,常因科堆的底部及中心部位缺乏足够的氧气,而抑制了嗜热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增殖,使料发酵不彻底,粘性大,酸性重,不利蘑菇高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推广后发酵技术,对前发酵的堆制操作工艺也作了改进,进行了简易地垄料堆通气装置试验,经过连续五年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一)材料在栽培面积为111.1米~2、培养料千重约400kg 的料堆需准备20余块标准砖,150×5cm 的杂木棍或毛竹27根,40×6cm 短杂木10根。  相似文献   

16.
为丰富桑叶红茶的品种,提高桑叶红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将传统的红茶加工技术应用于桑叶红茶加工的同时,在揉捻工序加入一定比例的玉兰花,使其进行一同发酵。结果表明:通过上述工艺的创新:有效的减轻了常规工艺制作的桑叶红茶中带有不愉悦的青闷气味,获得具有优雅、细腻玉兰花香的桑叶红茶,提高了桑叶红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平菇栽培室内的环境温湿度控制问题,对温湿度控制系统的传感器、采集芯片及模块等硬件进行了选型设计;详细讨论了温湿度采集流程和转换方法,并给出FPGA温湿度预测算法。  相似文献   

18.
杨国良 《食用菌》2011,33(3):69-70
4蘑菇堆料中有哪些微生物?在堆料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嗜温细菌、放线菌,有时还有嗜温霉菌。这些微生物自然存在于堆料的原材料中,在合适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分解利用堆料中的可溶性营养物,进行生物代谢而产生热量、水和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9.
以明日叶冻干粉为原料,酵母菌为发酵菌种,考察酵母菌接种量、明日叶冻干粉添加量、发酵时间等单因素对发酵液中总黄酮含量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响应面设计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明日叶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1.5%、明日叶冻干粉添加量17 g(底物浓度87.2 g/L)、发酵时间98 h。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明日叶酵素产品的总黄酮含量为1.40 g/L,γ-氨基丁酸含量为8.46 g/L,酵素色泽均一稳定,口感良好并具有明日叶的特殊风味,感官评分为81.40。本结果可为深度开发利用我国新食品原料资源明日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蔡铜元 《食用菌》1992,14(5):24-25
蘑菇培养料的常规堆料和二次发酵(又称后发酵)过程中都要进行翻料堆,不但花工多,而且劳动强度大。常规堆料,因堆料时间长,培养料堆制过熟,养分流失多,加之堆料全过程是在室外,培养料堆制的质量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蘑菇产量低.二次发酵是对常规堆料法的改进,可缩短堆料时间,将料移进室内床架上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