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传统考核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能力培养与过程评价的课程考核体系.将线上线下学习环节及理论与实践学习环节相结合,增加过程性学习分数比例,通过多维度考核,反映学生真实学习状态,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团队合作思想以及创新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针对现行课程考核存在的考核模式不合理、考核形式单一、考核问题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探讨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课程考核方式,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浙江农林大学开设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课程为例,提出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措施:首先应确立多元化的考核内容;其次应对个人与团队进行综合性考核;第三,建立阶段成果考核的反馈机制;第四,增加学生课程作业综合汇报环节。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对课程的的满意度不断增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以"双模块+三平台"构建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将"多元化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入各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应用型能力。提出了开发校内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校企合作等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的生产实践环节,整合生物统计学经典案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统计学思维能力。对生物制药专业,也选取了学生应用较多的案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演练,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能提高生物科学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生物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工程图学"课程是大多数非机类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综合能力。分析了非机类"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环节及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1)制定教学文件;(2)合理调整教学内容;(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4)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5)构建课外学习交流平台;(6)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证明,教改措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该文根据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特点,提出该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体现当代专业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和多元化的质量观;必须遵循目标性、全员性、系统性和全程性的原则;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因此,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建立由校方、教育主管方和用人单位组成的"三方一体化"的组织体系,对教学管理过程、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实施"三元一线"式的全程监控;要分别制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基础类专业课程、方向类专业课程和综合应用类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并规范学生评教卡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王悦  孙金旭  牛玉璐 《绿色科技》2020,(5):199-201,204
对环境生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整合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完善环境生态专业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和面向社会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知识积累与前沿性知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使环境生态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3S技术及其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迫切。"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GIS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理论性强,学生体验感差""依赖现有软件,适应能力不足""编程会而不精,缺乏实践能力"等问题,探索了成果导向教育在该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首先,根据就业市场需求采用反向设计原则明确该课程的学习成果,强调对学生应用编程思维实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能力的培养;其次,根据该课程知识体系特点,将其归纳为4个教学模块、11个教学章节,并进一步明确各教学模块的授课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预期;第三,以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能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为主线,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科研教学方面探索提升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第四,该课程考核方式由单一的知识体系考试型向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上转变,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以及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等特点。教学改革实践表明,"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应用编程思维实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翻转课堂教学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课前讲授、课中内化的模式,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完成知识的探究与升华。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实验课程教学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采取教师讲解、学生机械操作的模式,严重阻碍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此,西华师范大学在生态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实施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3个阶段,覆盖课前准备与预实验、课中讲解与操作、课后总结与反思等教学环节。为了评估教学效果,从预实验、讲解实验、课堂讨论、出勤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基于实验成绩和问卷调查的评价,并基于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要求进行了相应评价。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等8项毕业要求有较强的支撑,特别是在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是,实施过程中在课前准备的信息化、实验讲解的高效化、课堂讨论的最优化、操作考核的科学化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交互...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随着我国发酵行业的不断发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显得十分重要。在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CDIO教学模式,拓宽了实践锻炼环节和多元化考核体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课程考试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及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目前现有的考试体系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的课程考试制度在考试理念、形式、内容确定及结果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教学质量,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家具材料学”课程考试为改革的对象,尝试进行了包括考试方式、内容和成绩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大胆改革,采用更灵活和丰富的考试形式,以成绩构成多元化体现课业学习的最终总成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北京林业大学设计类专业的“人体工程学”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整合程度不足、缺少教学实践、缺乏专业课之间统筹以及评价维度不灵活等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人体工程学”课程为例,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优势,培养学生多维度的智能,结合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情景化教学实现教育共情,结合交互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适应性,结合多元化教学评估强化过程管理。从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多样化3个方面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途径,通过项目驱动、以赛促学等方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创建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落伍的现状,结合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及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探索个性化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东北林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从确立人才培养理念和能力、构建个性化专业知识、加强实践应用环节、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及构建个性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出发,构建了一套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体系。该体系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培养出满足行业、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课程考试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及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目前现有的考试体系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的课程考试制度在考试理念、形式、内容确定及结果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教学质量,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家具材料学”课程考试为改革的对象,尝试进行了包括考试方式、内容和成绩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大胆改革,采用更灵活和丰富的考试形式,以成绩构成多元化体现课业学习的最终总成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生态可持续发展原理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人工植被配置模式,调查试验区和对照区中的林下草本生物多样性以及乔木、灌木生长状况,并与自然恢复区、裸地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区油松+沙棘配置模式的综合生态效益最好。分析和量化试验区与对照区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对比试验区综合生态效益与对照区的综合生态效益结果为:油松+沙棘模式优于杏树+沙棘模式优于油松+柠条模式优于自然恢复区植被优于裸地。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可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高职《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课堂教学上进行了以下四方面改革:改革教学内容设计,实行模块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革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实行多元化考核。实践证明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选择江苏泰兴3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即银杏+桑树(G+M),银杏+小麦+黄豆(G+W+S)和银杏+油菜+黄豆(G+R+S),以纯种桑树(M)和油菜+黄豆(R+S)为对照,3年后对这5种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5种经营方式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以及各种经营模式土壤不同层次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各种模式土壤中的全氮、全磷、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H值则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升高。各种银杏复合经营和纯种桑树模式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高于纯种农作物(R+S)。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肥力质量差异较大,5种经营模式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G+M(0.973)G+W+S(0.424)M(0.388)G+R+S(0.255)R+S(0.233)。因此,银杏复合经营可明显改善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17.
黄莉 《绿色科技》2020,(5):208-210
为了培养满足食品工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基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重构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等改革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学院思政课评价改革工作的开展,以"高职院校思政课评价的研究概述、现状问题、实践路径及实施成效"为研究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刻剖析思政课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构建"思政之星"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维度的多元化,学习通平台数据采集实现评价手段的信息化,"点、线、面"全覆盖实现评价机制的协同化,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助力于...  相似文献   

19.
评教工作是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客观需求,也是林业高职院校自我监督和改进管理的有效依据。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的两个年级和实习返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学校教学管理、学生职业能力倾向等方面设置调查问卷,分学业态度、培养模式、办学基础条件、学生个人发展要求、教学实习实训与考核等五个单元共21个问题。对问卷回收分析表明,积极的学业态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知识更新的培养模式与先进的办学条件促进学习氛围和健康校园文化,实习实训设置将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拓展。评价体系建设是办学水平的重要促进手段,必须建立科学、长效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竞争力,确保林业职教体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中林草模式效益评价与物种的选择与配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退耕还林模式、有效地利用坡耕地资源,对山区生态状况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通过对林草模式效益的评价以及对目前林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林草模式下林草长期共存的生态经济链发展方向、树种(竹)与草种选择和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