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雏鹅经过40~50天饲养,体重达到1.5~2公斤后,便可用人工填饲法培育肥鹅。通常只需10~16天的人工填饲,肥鹅体重便可达到4~5公斤。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GH基因编码区存在突变位点及突变对太湖鹅10周龄体重关联性,试验在太湖鹅生长激素基因第2、3、4、5外显子上各设计1对引物,用SSCP方法寻找存在点突变,分析10周龄体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结果表明,在第2外显子中发现T39C、T74C突变,T74C突变导致氨基酸V25A处发生有义突变。在外显子4中发现T291C、G297A突变,均未引起氨基酸变化。不同基因型频率在太湖鹅群体中差异较大。太湖鹅群体平均纯合度为0.4913,杂合度为0.5087,多态信息含量为0.4108。10周龄太湖鹅体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外显子2上突变对体重影响在公母鹅中表现一致。GH基因在太湖鹅群体中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初步探讨GH基因外显子突变对太湖鹅10周龄体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鹅种胚胎期和生长早期胸肌和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太湖鹅和皖西白鹅为试验模型,采用多重荧光竞争性PCR方法研究鹅23、25、27、29胚龄和0、2、4、6、8、10、12周龄胸肌和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规律,并对其与体重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IGF-Ⅰ mRNA在鹅胚胎期胸、腿肌中都有表达,且表达早于23胚龄;不同品种鹅早期肌肉组织中IGF-Ⅰ mRNA的表达发育模式存在部分差异;太湖鹅体重与腿肌中IGF-Ⅰ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皖西白鹅体重与胸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肌肉IGF-Ⅰ mRNA的表达可能在鹅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太湖鹅为材料,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群体Myo 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SNPs与体重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Myo G基因第1外含子的108位碱基发生了C-T突变,形成了HH,HI,II 3种基因型。H等位基因频率为0.3271,I等位基因频率为0.6729。太湖鹅群体纯合度为0.5598,多态信息含量为0.3422。太湖鹅初生重在不同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早期生长过程中,太湖鹅II型体重在不同周龄时处于最大值,杂合子HI型处于中间,HH型最小。在10周龄时,公鹅II型、HI型的体重差异不明显,但均显著高于HH型体重;母鹅II型体重显著性高于HH型,HI型体重与HH型、II型体重并无显著差异。这些关联分析表明I基因可能是太湖鹅早期增重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5.
名特良种鹅     
清远鹅原产广东省清远县。体躯宽短而短垂,羽毛黑灰色,故称“乌棕鹅”。嘴、额瘤和趾、蹼为黑色。该鹅早熟,育肥性能较好,骨细肉嫩,味鲜美,适应性强,食量少,觅食力强。成年鹅体重2.50-3 50kg,  相似文献   

6.
朗德鹅是产肉、产肝性能好的品种,试验实测结果:朗德鹅体重4.12 kg、体斜长27.44 cm、胸骨长8.38 cm、胸围54.63 cm、胸宽17.94 cm、胫长13.34 cm;本试验采用相关系数法用r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体尺与体重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637 6,而在各体尺之间亦有较强的正相关,都达到了显著程度(P<0.01)。体重和体尺、胸围和体重是较显著的表型正相关;说明胸围大小是影响朗德鹅产肉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1、改养土杂鹅为良种鹅土杂鹅的鹅苗价格便宜、易购,但饲养周期长、饲料转化率低,良种鹅则生长快、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养一只良种鹅要比养一只土杂鹅的经济效益高40~60%,良种鹅80~90日龄体重能达3~4千克,而土杂鹅养至120日龄还达不到出栏体重。  相似文献   

8.
3.鹅只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在肉用家禽生产中,从初生(出壳)到出栏屠宰算一个生产周期.除肉仔鸡外,鹅的生产周期最短.从出生重到体重成倍增长的时间,鹅只需2~8天,鸭要8~10天,鸡和火鸡需要12~15天.鹅4周龄体重可达成年体重的40%,鸡只能达60%.我国中小鹅种60~70日龄体重可达2500~3000克;中型鹅种70~80日龄可达3000~4000克;大型鹅种90日龄可达5000克以上.采用现代化养鹅技术,如用仔鹅全程网上平养,70日龄体重就可达到4000~5000克.突显鹅商品生产短、平、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对2周龄的浙东白鹅体重、体尺和免疫器官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2周龄浙东白鹅平均体重为452.73±60.46g,平均日增重为24.45 g.体重和背长分别比1989年初浙东白鹅品种选育5世代种鹅高21.25%和22.47%,差异均达极显著,同时群体均匀度提高.体重与背长的相关性较大(r=0.609 3).法氏囊、胸腺、脾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胸腺重个体差异缩小(CV值由初生时的60.53%下降到2周龄的21.01%).  相似文献   

10.
冬鹅11月开孵,12月出鹅苗,春节前后上市。冬鹅饲养周期短,增重快,经过2个多月饲养,每只鹅体重可达4~6千克。要养好冬鹅,在鹅生长发育各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很重要。雏鹅。刚出壳的冬鹅苗,放入垫有柔软干草的筐、篓或纸箱内,加盖旧衣物或被单,留一个小孔通气,利用鹅苗自身发出的热量保温。  相似文献   

11.
养夏鹅有以下优点:一是气候适宜。养夏鹅5月底进雏,育雏成活率可达98%以上,夏鹅养到60日龄,每只鹅平均体重1.5公斤-2.5公斤,且雏鹅易管理。二是节约饲料。夏季雏鹅可以吃到鲜嫩的饲草,又可在一季早稻田吃落谷和野生草籽等。这样,雏鹅长得快,周期短。一、降温防暑。舍温保持在26℃以内,降温防暑的方法是: 1.通风降温。在鹅舍外活动场所搭盖遮阳挡风的凉棚,鹅舍正面墙壁  相似文献   

12.
<正>冬鹅11月开孵,12月出鹅苗,春节前后上市。冬鹅饲养周期短、增重快,经2个多月饲养,每只鹅体重可达4~6千克。要养好冬鹅,在鹅生长发育各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每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就可以养育早春鹅,一般饲养60-70天,平均体重达2.5公斤以上,经济效益显著。主要做好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张秀芝  赵辉  王越 《新农业》2005,(7):28-29
1.鹅是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的肉用型家禽在所有的家禽中,鹅的早期生长速度最快,且体型大,饲养周期短,属于肉用型家禽,按体重分大、中、小3个生产类型。我国大型鹅种广东的狮头鹅60日龄活重达5.1~5.5公斤,70日龄达5.8~6.4公斤,成年体重可达10~12公斤,鹅半净膛屠宰率为78%~88%。原产于江、浙两省属中型的太湖鹅,70日龄体重达2.25~2.5公斤,年产蛋70枚。  相似文献   

15.
练亚平 《新农村》2006,(3):17-17
根据生产实践,每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开始饲养早春鹅,一般饲养60~70天,平均体重2.5千克以上,就可上市销售,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根据鸭G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籽鹅、皖西白鹅和狮头鹅3个地方鹅品种GH基因内含子3片段,并运用PCR-SSCP技术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鹅GH基因内含子3存在多态性,得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3个品种中等位基因B占绝对优势,且主要以BB型存在.品种内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品种间,籽鹅与皖西白鹅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基因型与4~10周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等19个性状呈显著相关.这19个性状的BB型个体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除胸肌率外,BB型个体各性状均值最高,AB型次之,AA型最小.故初步推断BB基因型可作为地方鹅品种高生产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在每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就可以养良早春鹅,一般饲养60-70天,平均体重达2.5kg以上,经济效益显著,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农民致富之友》2006,(2):35-35
每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可以养育早春鹅,一般饲养60-70天,平均体重达2.5公斤以上,经济效益显著。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小鹅饲养小鹅爱吃叶菜类饲料。小鹅开食可将青菜切成细丝,拌到半生半熟的碎米饭里,一般碎米饭占20-30%,青菜占70-80%。把拌好的饲料撒在干净的草席上或者塑料薄膜上,让鹅自由采食。出壳第一  相似文献   

19.
冬季肉鹅主要是对雏鹅进行育肥。雏鹅长到40日龄,进入中鹅阶段,此期是鹅骨骼和肌肉生长最快的阶段,短期育肥20-30天,平均体重可达5-7千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高玉洁 《吉林农业》2010,(10):166-166
青年鹅是指30日龄以上到转入肥育或选留种用时为止的鹅。其生长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上市肉用仔鹅的体重和未来种鹅的质量,文章详细介绍了青年鹅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