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03年对2001年喷施过豆磺隆除草剂的地块,测定了纸筒育苗和直播两种栽植方式甜菜的长势和产量。结果表明,喷施过豆磺隆除草剂地块的甜菜缓慢苗及弱死苗占23.2%~41.8%,根产量减产67.6%~75.6%。  相似文献   

2.
豆田残留除草剂氯嘧磺隆在土壤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有除草剂污染的豆田土壤和无除草剂污染的正茬土壤分层采集土壤样本,在盆栽条件下种植甜菜,鉴定农药残留。结果表明:大豆田土壤中残留的氯嘧磺隆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残留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中0~10 cm土层植株生长到4叶期全部死亡,表明该层残留农药最多;10~20 cm土层对甜菜生长产生严重抑制,表现为株高降低37%,鲜重降低31.7%;20 cm以下土层的甜菜正常生长,该层氯嘧磺隆的残留量对下茬作物无明显影响。通过对特定指示作物甜菜苗期生长发育的研究揭示了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在不同深度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消除残留除草剂药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两个温室试验中研究了除草剂禾草灵(商品名Hoegrass)和绿磺隆(商品名Glean)对小麦吸收锌的影响。施用绿磺隆和禾草灵的有效成份可降低小麦的茎重、根重和锌吸收量。这与施用除草剂绿磺隆和禾草灵的影响相似。因此,可以认为,施用除草剂禾草灵和绿磺隆对小麦吸收锌的影响是这些有效成分引起的。而不是商品除草剂制荊的其它成分。绿磺隆在土壤中对锌吸收的影响与在溶液中的不同.在土壤中,绿磺隆能降低小麦最嫩抽出叶的锌浓度和茎秆锌含量;而在水培试验中.锌的吸收不受锌向吸收点扩散速度的限制,因此对锌的吸收无显著影响。然而,在土壤和溶液中,除草剂的施用均能降低茎和根重,特别是在锌含量低的情况下。当溶液中除草剂的浓度提高时,小麦的根更短更细。  相似文献   

4.
杨子山 《中国棉花》2008,35(8):36-36
据Minton B M 等对4~5叶期棉苗混合喷施马拉松各三氟啶隆的研究结果,未被吸收的在氟啶磺隆的比例从处理后15min的91%~92%下降为处理后48h的66%~67%.对于大多数处理,马拉松对叶表三氟啶磺隆的吸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保灵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解毒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栾凤侠  陶波 《玉米科学》2003,11(3):080-081
利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保护剂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解毒效应.作保灵浸种和拌种处理能保护玉米免受豆磺隆残留药害,而且拌种处理优于浸种处理;玉米不同品种对绿磺隆残留反应不同,不同品种间作保灵对绿磺隆解毒作用有差异;作保灵拌种对玉米生长发育无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铃薯》2013,(3):140-143
为了明确土壤中氯嘧磺隆对马铃薯和甜菜生育的影响,分别在苗期和生育盛期向盆栽土壤中灌施不同浓度的氯嘧磺隆溶液,调查作物生育产量。结果表明:供试的马铃薯和甜菜苗期耐药能力弱,生育盛期耐药能力增强;马铃薯耐药能力比甜菜强。马铃薯临界浓度苗期为0.017 a.i.mg/kg土,生育盛期约为0.071 a.i.mg/kg土;甜菜苗期至少小于0.0002 a.i.mg/kg土,生育盛期约为0.011 a.i.mg/kg土。马铃薯苗期抑制产量EC50值约为0.065 a.i.mg/kg土,生育盛期约为0.200 a.i.mg/kg土;甜菜苗期因植株死亡未得到数据,生育盛期约为0.014 a.i.mg/kg土。  相似文献   

7.
除草剂苯磺隆对麦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评价施用苯磺隆对土壤环境的生态效应,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苯磺隆对麦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且浓度越高,激活作用越强;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0.13、0.25和0.50 g·kg-1浓度处理轻微激活,1.00 g·kg-1浓度处理抑制;苯磺隆在处理初期抑制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喷药后10 d开始激活,至30 d逐渐恢复至清水对照水平;苯磺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苯磺隆对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均为短期效应,除1.00 g·kg-1浓度处理外,其余处理酶活性在试验后期均能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对麦田土壤生态系统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
燕红  代英杰  赵冉 《大豆科学》2011,30(6):972-975
以氯嘧磺隆为唯一碳源,从多年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经富集和分离纯化获得了8株氯嘧磺隆降解菌.通过对其菌体和菌落形态的观察,确定其中有5株细菌,2株放线菌和1株真菌.采用玉米主根生长抑制率的生物测定法,对8株菌的氯嘧磺隆降解率进行测定,最终筛选出l株氯嘧磺隆高效降解放线菌B-4,其氯嘧磺隆降解率可达97.2%.  相似文献   

9.
今年五月份在我县的舒洪、东渡、双溪口等乡镇的一些幼龄茶园和改造茶园出现茶树新梢生长变态,茶芽不发或死亡等系列症状,造成当地茶农的恐慌。发现这种"怪病"后,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并请专家鉴定,确诊为施用碳酸服类除草剂双磺隆的药害。1双磺隆药害症状双磺隆是由破酸眠类除草剂甲碘隆和绿磺隆的混合制剂,是一种高活性广谱内吸除草剂,在土壤中持效期长、结构稳定而降解缓慢而对许多作物(如阔叶作物)存在残留药害。茶树是属阔叶作物,茶树体内(特别是新梢嫩叶)含有多种丰富的氨基酸,而该除草剂的药理恰是被植物根、茎、叶吸收,…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小麦田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及其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磊  赵宁  李伟  白霜  王金信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12):1688-1694
为明确山东省麦田看麦娘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情况及可能存在的抗性机理,本研究在临沂、日照等山东省看麦娘发生严重地区的小麦田共采集10个看麦娘种群,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其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以及对其他4种除草剂的敏感性,扩增和比对了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基因部分片段的差异。结果表明,SDTC-4种群对甲基二磺隆具有高抗性,抗性倍数达30.1,其他种群对甲基二磺隆敏感,抗性倍数在1.0~1.8之间。对ALS基因片段测序发现,SDTC-4种群看麦娘ALS基因197位氨基酸由脯氨酸(CCC)突变为丝氨酸(TCC)(P197S),其他种群均未发现有突变产生。SDTC-4种群对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产生了一定的交互抗性,在推荐剂量下死亡率分别为10.0%和13.3%。所有的看麦娘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异丙隆敏感,推荐剂量下死亡率达100%。本研究是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抗性在山东省的第一例报道,ALS基因P197S突变是第一次在看麦娘中被发现,该突变很可能是导致SDTC-4种群对甲基二磺隆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低钾胁迫下耐低钾、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不同部位钾、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钾胁迫降低各部位钾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不耐低钾玉米相比,耐低钾玉米植株钾含量降幅较大,降幅由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至根系依次减小;上部叶、中部叶及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大,下部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小;上部叶、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中部叶、下部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低钾胁迫下不耐低钾玉米中部叶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相反,耐低钾玉米根系钾含量与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2.
氮素水平对甜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氮素水平对甜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影响的研究表明:甜菜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r=0.979**。提高施氮量能增加甜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但施氮量超过120kg/hm2时,再增施氮肥的处理则块根增长幅度减少。干物质分配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现出T/R比增加的规律,只有适宜施氮,使叶根生长协调,才会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浓度24%的烯草酮乳油在甜菜上的应用,用精稳杀得做对照,来试验烯草酮乳油在甜菜上的效果,以选择出适合甜菜生产所适用的除草剂及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烯草酮乳油防治甜菜杂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水平下GS抑制剂对小麦灌浆期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叶片和籽粒内碳代谢和氮代谢之间的关联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抑制剂(Glufosinate)对不同施氮水平下两个小麦基因型灌浆期氮、碳同化特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片GS被抑制后,高蛋白类型品种豫麦47籽粒内氮含量显著升高、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而低蛋白类型豫麦50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穗GS被抑制后,高蛋白类型品种豫麦47叶片和籽粒内氮含量均显著下降、叶片和籽粒内的可溶性糖含量也显著下降;而低蛋白类型豫麦50则表现叶片和籽粒内氮含量均显著下降,但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说明高蛋白品种豫麦47籽粒和叶片内氮、碳同化相对独立,而低蛋白品种豫麦50籽粒和叶片内氮、碳同化过程关联紧密.这一结果还说明高蛋白品种籽粒花后氮同化可以直接利用从根部或茎秆而来的氮素,而低蛋白品种则必须经过叶片.因此,在小麦生产上,不同类型品种必须采取不同的氮肥运筹方案,对于低蛋白类型品种,氮肥可适当前移,而对于高蛋白类型品种,则宜采用前促后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使用复合微肥(甜丰)对甜菜进行不同浓度的浸种或7~8叶时叶面喷施处理,在甜菜各生育期测定块根、叶柄、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和叶面喷施处理分别增加了甜菜块根分化形成期(幼苗期)的幼根和叶丛快速生长期叶片中的酶带数。使用复合微肥(甜丰)促进了甜菜不同生育时期的内部生理生化代谢。各处理间相比较,浸种100g/亩和叶喷50g/亩的酶带活性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甜菜叶片和块根的含铁量、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呼吸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呈现由低到高而后又降低的过程。糖分积累期叶片的上述3项指标与收获时块根含糖率呈正相关,高糖型品种的该3项指标值高于丰产型品种,故3者可作为高糖型品种(材料)后期选择或鉴定的生理指标;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生育进程逐步升高,而块根中该酶活性的变化正好相反。各生育时期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皆与收获时块根含糖率呈正相关,且以块根分化形成期相关更为密切。不同类型品种比较,高糖型品种大于丰产型品种。块根分化形成期叶片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是高糖型品种(材料)的重要生理指标;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内远大于块根,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饱和设计方法,研究了氮、钾、锰、硼肥和芸薹素内酯、乙烯利对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建立了以根产量和含糖率为目标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氮、钾、锰、硼肥和芸薹素内酯、乙烯利的合理配合施用能使甜菜产量明显提高,品质得到显著改善。通过模拟寻优,决选出了根产量67704.46kg/hm2,含糖率22.3%以上的调控措施为:在施用P2O5150kg/hm2基础上,施纯N 119.85kg/hm2,K2O 144.79 kg/hm2,纯Mn 5.26 kg/hm2,纯B 1.16 kg/hm2;叶面喷施BR和ETH,浓度分别为10.42mg/L和225.58mg/L。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培和沙培盆栽试验方法,选用抗低磷胁迫能力差异较大的二倍体材料品14(低抗性)、四倍体材料品17(中等抗性)、三倍体材料品20(高抗性)3种类型的甜菜基因型材料,进行了低磷胁迫对甜菜根系生理活性影响的研究.试验表明:1)低磷胁迫条件下,3种不同基因型甜菜根系[H ]分泌量均有所增加,增加的量随培养时间显著增加.并且与种质的抗磷胁迫能力大小一致;2)不同基因型甜菜受磷胁迫时,近根区pH变化因基因型而异,抗性最强的品20在短期无磷和长期低磷时近根区pH均显著低于其他2个材料;3)磷胁迫改变了甜菜根系的吸收活力,并主要通过根系比表面体现,抗性较弱的品14和品17反应很小,抗性较强的品20增幅在8%~10%.  相似文献   

19.
贾立凤  刘祥  高立祯  胡博  闫洪奎 《玉米科学》2012,20(4):78-81,85
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和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比较低钾胁迫条件下两个玉米自交系苗期各个部位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钾素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上部叶片的O2产生速率较低,叶片及根系的POD活性较稳定,能将较多的钾素转移到上部叶片;钾离子在植株体中的分布与O2数量、POD活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基因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丽霞  王璞 《玉米科学》2016,24(1):50-55
玉米氮效率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不尽一致,导致对玉米基因型不同的分类结果。玉米氮效率研究主要集中于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叶片对氮素的还原同化、氮素在植株体内的积累和分配以及地上部生长势与氮效率的关系方面。以子粒为主要收获对象的玉米,穗、子粒发育状况对玉米产量起着关键作用,有关穗、子粒发育对玉米氮效率贡献率的大小、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穗、子粒发育的差异以及内在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较少。对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子粒发育与氮效率之间关系、子粒发育尤其是顶部子粒的早期发育(决定穗粒数的形成)对氮素的反应、氮高效品种顶部子粒的早期发育是否优于氮低效型、氮素对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子粒发育的影响机制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