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加了林草植被,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而且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一、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 1.加快了生态建设步伐 退耕还林工程从2002年实施以来,为我市生态建设增添了强有力的动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林草植被,有效地控制了工程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退化,保护了农田牧场的安全,增加了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一向默默无闻的山西蒲县黑龙关镇寨子村,今年以来成为当地人们经常提起的话题。过去的寨子村脏、乱、差,不用外村人说,本村人都羞于向人提起。短短一年多,旧貌换新颜。村中硬化了街巷,建起了小广场,亮起了电灯,栽植了绿树红花,粉刷了墙壁。村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改造了厕圈,安装了沼气。  相似文献   

3.
<正>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停电了,小明为了做作业,点燃了一支蜡烛。但因为觉得一支蜡烛太暗了,所以他又点燃了一支,可是这两支蜡烛一支长些,一支短些(如图1)。过了一会儿,电来了,小明先吹灭了那支较短的蜡烛,没想到奇迹发生了:较长的那支蜡烛的火焰沿较短的那支蜡烛的烟雾传递过来,把较短的那支蜡烛点燃了!太神奇了,于是小明再次吹灭了那支较短的蜡烛,结果随后其又被点燃了,再次吹灭,再次被点燃……试  相似文献   

4.
郭亚斌 《吉林农业》2011,(11):163-164
退耕还林工程在宜君县实施10余年来,造林面积得到了扩大,提高了农业产业率,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了土地利用,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文霞 《现代农业》2012,(9):108-109
近年来,临沐县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新农村的基础设施日新月异,街道宽了,路灯亮了,自来水入户了,闭路电视联网了。镇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投入,学校的环境与教学设施设备得到了很大改善。生活环境美化了,办公设施改善了,乡村教师的工资福利也得到相应的改善。如今,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科技》2009,(2):60-60
2008年总结:过大年,雪灾了;炒牛市,崩盘了;留个影,艳照了;去旅游,暴乱了;乘飞机,罢航了;坐火车,出轨了;呆在家,地震了;发工资,都捐了;喝牛奶,结石了……这一年,太难了。好在,还有几天,2008就完了!祝新年快乐!  相似文献   

7.
强者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  相似文献   

8.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降低土壤肥力,破坏了土壤结构,污染了环境,黑土地严重水土流失。应用生物有机肥,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增强了地力,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保护了黑土地。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胶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论述了其发展特点,分析了发展前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胶南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明 《河南农业》2011,(11):8-9
这次会议学习传达了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王传捷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总的来看,这次会议安排紧凑,既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又明确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就会议的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对会议作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求和估算我国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本文分析了30多年来我国农作物化肥使用现状和不同类型农作物的化肥使用情况。结果发现我国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增长迅速,从1980年的1 269.4万t增长到2014年的5 995.9万t,增长了4.7倍,年均增长率为4.67%。谷类作物化肥用量仍然是农作物化肥使用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化肥用量从1980年2 712.41万t增加到2014年的3 415.35万t,但其所占农作物化肥总用量的比重却下降明显,从60.02%(1998年)降至49.75%(2014年)。蔬菜和水果的化肥用量增长最为迅速,其中蔬菜化肥用量1998年为604.51万t,2014年增加到1 291.36万t,增加了2.1倍,其化肥用量占农作物化肥总用量从1998年的13.38%增加至2014年的18.81%;水果化肥用量1998年为531.55万t,至2014年增加到1 223.42万t,增加了2.4倍,其化肥用量占农作物化肥总用量从1998年的11.76%增长到2014年的17.82%。同时,我国不同区域化肥用量差异较大,从化肥施用总量来看,大体上呈现从东到西的递减趋势,其中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用量较高,从单位面积化肥用量来看,呈现从东到西递减趋势,同时从南到北也呈现了递减趋势,用量较高区为华南和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邓庆华  牛二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59-6560
2007年4~11月通过样带和定点观察以及对当地保护站的保护人员调查发现,白琵鹭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从南方越冬地迁到乌兰诺尔,成群营巢,营巢在有厚密芦苇、蒲草等植物和附近有灌丛或树木的水域及其附近地区,5月底至7月中为繁殖期,每窝产卵通常3~4枚。秋季于9月末至10月南迁。体大(84 cm)的白色琵鹭,长长的嘴灰色而呈琵琶形,头部裸出部位呈黄色。与冬季黑脸琵鹭相比,其体型较大,脸部黑色少,白色羽毛延伸过嘴基,嘴色较浅。喜泥泞水塘、湖泊或泥滩,在水中缓慢前进,嘴往两旁甩动以寻找食物。一般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部分夜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在2010年和2011年春小麦生长季,选用宁春50号,研究高产条件下特殊气候对春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0年籽粒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株高、水分利用效率、总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显著高于2011年;在不同生育阶段,播种至二棱的阶段耗水量、播种至二棱、拔节至开花的耗水模系数2011年显著高于2010年,二棱至拔节、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的阶段耗水量、开花至成熟的耗水模系数2010年显著高于2011年;2011年春小麦的土壤耗水量主要集中在20~40 cm土层,2010年春小麦土壤耗水量主要集中在20~80 cm土层,表明2010年春小麦能充分利用深层土壤水;②2010年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为开花至成熟>拔节至开花>播种至二棱>二棱至拔节,2011年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为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播种至二棱>二棱至拔节, 2个年份的耗水强度均为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二棱至拔节>播种至二棱,且2个年份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强度变化规律均与生育期基本吻合;③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和土壤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为2011年>2010年,降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和土壤耗水量为2010年>2011年;水分利用效率(WUE)、灌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利用效率为2010年>2011年,降水利用效率为2011年>2010年,且差异显著。综合表明,2010年明显高于2011年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能由于2010年气候条件促进春小麦具有较高的总耗水量、耗水强度、灌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利用效率,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耗水模系数以及充分利用深层土壤水、较多的降水和较高的土壤耗水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保护和发展甘肃省现有森林,改善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甘肃林区1971~2003年气象要素、1988~2003年森林火灾及1990~2001年植被指数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甘肃11个主要林区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林区气象条件与火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甘肃林区气温自东南向西北、由盆地向高山逐渐递减,各林区气温在1971~2003年总体呈上升趋势;林区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且逐年呈下降的趋势。各林区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有春低秋高和冬低秋高2种类型,蒸发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3~10月植物生长期,干旱现象明显,近十几年来干旱状况较严重。气象要素及干旱指数与森林火险密切相关。【结论】在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量多、干旱指数高的季节,火灾发生率较低,而在天气寒冷、空气干燥、降水量稀少、干旱指数低的季节,火灾发生率较高。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及干旱指数,可用于甘肃森林火险的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西省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而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根据山西省林业建设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反映出来的问题,结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林业建设实际,建议:抓紧编制实施《全国森林抚育经营实施方案(2011—2020年)》;每年在一个省召开一次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设立右玉林业发展科研专项;调整管理思路,转变管理手段;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6.
棉花营养物质和单宁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测定不同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组织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物质的含量,旨在明确棉花体内这些物质与品种抗性的关系。【方法】以12个棉花品种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抗性鉴定确定这些棉花品种的抗性水平;然后分别采用Bradford法、蒽酮-硫酸法和香草醛法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不同棉花品种各生育期不同组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的含量;最后进行12个棉花品种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云南黄绒土棉和美中棉为高抗品种(综合抗性指数<1),AH-510、苏联棉、荆7516-1和池州红叶棉为高感品种(综合抗性指数>3)。棉蕾和棉铃中蛋白质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苗期顶叶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但在棉蕾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单宁含量在棉蕾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但在铃期顶叶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12个棉花品种中云南黄绒土棉对绿盲蝽抗性最强,池州红叶棉对绿盲蝽抗性最弱。蕾期棉蕾及铃期棉铃中蛋白质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苗期顶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正相关,而蕾期棉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蕾期棉蕾中单宁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而铃期顶叶中单宁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15,5(3):113-121
自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以来,江西省正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由于循环农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江西省在该区域正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优势、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升干部群众素质和助推建设“美丽湖区”等多方面的意义;(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生物多样、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基础良好和政策扶持等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3)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主要有立体型、共生型、再生型、循环型、减灾型、休闲型、低碳型和复合型等类型与模式;(4)根据调查,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循环农业发展尚存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资金不足、技术不新、模式不优、推广不力、素质不高、规模不大、链接不紧、交流不多、奖惩不力和效益不佳等各种问题;(5)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加强学习,加深认识;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优化模式,创新技术;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培训人才,提升素质;开展交流,扩大合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重视科技,加强研发;强化推广,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冷季型草坪草越夏能力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屠文月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56-3857
针对冷季型草坪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难以越夏的问题,根据冷季型草坪草的生长习性和江南地区的气候特征,探讨了选用抗逆性强的草种、进行多草种混播建坪、实施坪床土壤改良、做到适时适量灌水、注意合理施肥、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做好病虫害防治、合理修剪和改善小气候环境等提高冷季型草坪草越夏能力的九条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盐源烟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状况及植烟土壤适宜性。盐源新烟区取土壤样品30个,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和肥力适宜性进行直接评价。盐源烟区植烟土壤大部分酸碱度在5.2 - 7.9,烤烟能够种植; 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较丰富; 碱解氮分布不均,变异较大,但多数区域能够满足烤烟生长需求;46.67 % 的土壤速效磷较缺乏,需要注意增施加磷肥;有50%的区域处于缺钾,平均含量为155.87 mg /kg,勉强处于中等水平,需要注意增施钾肥; 仅有13.34%的土壤钙含量处于丰富及以上水平,大部分区域均缺乏钙元素,需注意钙元素的补充。所有采样区域都处于缺镁状态,需要增加对镁元素的调控。56.67%的区域的锌水平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需注意补充土壤锌元素。所有样品中的有效硼的含量均处于中等及以下,土壤大面积缺硼。但有66.67%的土壤硼元素处于丰富及以上水平。有86.66%的区域,氯离子含量处于缺乏及以下状态,注意补充氯元素。盐源新烟区大部分植烟土壤养分适宜适宜种烟,但需要因地制宜地补充缺乏的元素,注意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时期棉花叶片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机制及绿盲蝽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以田间初步筛选出的27个对绿盲蝽有不同程度抗性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供试的27个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总体偏低,多数品种抗性不明显或没有抗性。供试的大多数棉花品种叶片纤维素含量在苗期最高,其次是花铃期和蕾期;棉花花铃期叶片纤维素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的增强而显著升高,而苗期和蕾期棉花叶片中纤维素含量对绿盲蝽抗性没有显著的影响。木质素含量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差异不显著(P>0.05);棉花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叶片中木质素含量对其绿盲蝽抗性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与花铃期叶片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苗期、蕾期叶片中纤维素含量及苗期、蕾期、花铃期叶片中木质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