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进一步比较糙米酵素的制备工艺,选择淀粉酶活力为指标,研究不同发芽条件对发芽糙米淀粉酶活力的影响,比较糙米直接发酵和糙米先发芽再发酵来制备糙米酵素的淀粉酶活力差异。结果表明:糙米的最佳发芽条件为浸泡温度32℃、浸泡时间24h、发芽温度32℃、发芽时间28 h;在酵母菌接种量4%,发酵时间6 h,发酵温度30℃条件下,糙米先发芽再发酵方法制备的糙米酵素淀粉酶活力为890.5 U/g,高于糙米直接发酵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向日葵花盘发酵燃料乙醇酸解前处理获取还原性糖的工艺,以还原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1:5、反应温度100℃、硫酸质量分数2%和反应时间2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向日葵花盘酸解后还原糖含量达10.40%。  相似文献   

3.
糙米发芽过程中GABA富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糙米发芽过程中GABA富集的最优工艺,研究浸泡液pH与GABA富集的影响,浸泡温度、浸泡时间与吸水率的关系,以及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与发芽率的关系.以GABA含量为指标,选择浸泡液pH、浸泡温度、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4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发芽糙米富集GABA的最优工艺为:浸泡液pH为5.5,浸泡温度为28 ℃、发芽温度为30 ℃,发芽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4.
糙米吸湿发芽过程中微生物繁殖给发芽糙米带来安全隐患。为保障发芽糙米的安全性,研究基于分段加湿法的臭氧水灭菌预处理待发芽糙米工艺。以分段加湿后糙米为原料,研究糙米含水率、臭氧水初始质量浓度、臭氧水处理时间、臭氧水温度对灭菌率和发芽率的影响规律。采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进行试验,建立了各因素对灭菌率和发芽率影响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灭菌率、发芽率与各参数间回归方程极显著(P0.01),优化参数组合为糙米含水率27.5%、臭氧水初始质量浓度4.7 mg/L、臭氧水处理时间6.5 min、臭氧水温度29.5℃,该条件下灭菌率和发芽率分别为(97.49±0.11)%和(91.89±0.26)%。与分段加湿后无灭菌处理相比,臭氧水预处理后发芽糙米菌落菌体浓度降低约5.20 lg CFU/g,发芽率和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提高约0.49%和1.23 mg/(100 g)。研究证实优化后的预处理工艺既可有效灭菌又有利于糙米发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新鲜的牛蒡作为原料提取菊糖,采用酶法提取牛蒡菊糖,研究了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对菊糖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加酶量、pH值、固液比、酶作用时间以及提取温度对牛蒡菊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木瓜蛋白酶在加酶量10%、固液比1:15(m/V)、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为50℃和pH值8的条件下菊糖提取率最高,为64.45%。然后采用D202、966、D208、D205、D309和XDA-1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牛蒡菊糖的脱色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966大孔吸附树脂脱色效果最佳,脱色率为93.65%,菊糖保留率为57.72%。  相似文献   

6.
以麦芽糖醇、蛋白糖代替蔗糖作为甜味剂,以黄原胶作为增稠稳定剂,以苦荞粉和发芽糙米粉代替部分面粉,添加由柠檬皮制备的高膳食纤维,制作风味独特的无糖高膳食纤维蛋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各成分不同配比对蛋糕感官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糖高膳食纤维蛋糕的最佳配方为鸡蛋145 g、黄原胶0.25 g、麦芽糖醇75 g、蛋白糖0.4 g、苦荞粉25g、发芽糙米粉25 g、柠檬皮粉1.5 g、低筋面粉45 g、淀粉3 g、泡打粉0.7 g、蛋糕油4 g、香草精0.1 g。  相似文献   

7.
糙米发芽前的吸水过程是导致籽粒裂纹的根本原因,制约着发芽糙米品质和口感。为降低发芽前糙米裂纹增率,探究了完整吸湿区间内各含水率水平糙米的最优吸湿速率。将糙米初始含水率至发芽含水率的完整区间分为若干子区间,在各区间内以不同加湿速率加湿至该区间目标含水率。探究各区间内裂纹增率的变化规律,建立裂纹增率与加湿速率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以低裂纹增率为目标确定最优加湿速率。在此基础上,得出完整区间内以低裂纹增率及高效率为目标的加湿速率数学模型并试验验证。与前期分段加湿工艺相比,本优化工艺可降低发芽前糙米和发芽糙米裂纹增率(41.48±0.15)%和(43.67±0.26)%,糙米发芽率和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6.92±0.25)%和(25.03±0.18)%,为高品质发芽糙米的生产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验材料由东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提供,试验品种为东农419。试验前筛选,去芒,脱壳获得糙米(水分12.8%),对低水分糙米吸湿过程中的吸湿率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糙米的吸湿率随风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与风量成正比,随着通风空气的湿度的增加而增加,湿空气的温度以27℃左右最为适宜,2h通风-1h静止方式最优。  相似文献   

9.
建立测定γ-氨基丁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不同蒸煮发芽糙米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与未蒸煮相比,蒸煮20 min的发芽糙米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增加率为66.30%。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不同品种的冬小麦为对象,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分析了开花期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灌浆期,两个品种冬小麦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并且在花后15 d前表现为下降迅速,花后20 d逐渐趋于缓慢;淀粉含量则表现为上升趋势,且以开花至花后15 d上升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建立猕猴桃和野生软枣中总糖含量的标准测定方法,通过对比试验,探讨采用碱性酒石酸铜滴定法测定总糖的最佳试验条件及注意事项。试验结果表明,测定总糖的最佳条件为:猕猴桃与野生软枣的取样量分别为2.5g和3.2g、盐酸(1+1)溶液的添加量为5mL、水浴温度为70℃、加热时间为30min。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差为0.177%,精密度较好;回收率在95.8%~100.3%之间,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建立猕猴桃和野生软枣中总糖含量的标准测定方法,通过对比试验,探讨采用碱性酒石酸铜滴定法测定总糖的最佳试验条件及注意事项。试验结果表明,测定总糖的最佳条件为:猕猴桃与野生软枣的取样量分别为2.5g和3.2g、盐酸(1+1)溶液的添加量为5mL、水浴温度为70℃、加热时间为30min。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差为0.177%,精密度较好;回收率在95.8%~100.3%之间,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认识预处理方式对秸秆水解液中还原糖组分特征和产甲烷特性的影响,对稻秸分别进行酸、碱预处理:在HCl质量分数较高(9%和7%)时,所得还原糖中木糖所占比例大;在Ca(OH)2质量浓度(2 g/L和4 g/L)较低时,前48 h葡萄糖比例较高。以配水实验研究不同比例的葡萄糖和木糖混合液的产甲烷特性,混合物中葡萄糖摩尔分数对产气特性影响显著,随葡萄糖摩尔分数的增加,产气速率增加,葡萄糖摩尔分数100%时对应最低的产气率191.75 mL/g,25%实验组获得最高产气率633.14 mL/g和最高能量转换效率26.40%,纯木糖发酵存在一定的初期产气迟滞。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结合发芽糙米加工工艺,研制开发出适合发芽糙米加工的先进适用成套设备,并在发芽糙米生产企业得到成功应用,为发芽糙米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15.
包志华  郭奇慧 《农业机械》2011,(14):128-131
采用乳糖醇、AK糖、阿斯巴甜代替蔗糖,采用利体素代替部分脂肪,制成低脂无糖冰淇淋。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运用正交试验找出最佳应用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乳糖醇4.6%、利体素4.2%、AK糖0.014%、阿斯巴甜0.014%。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豇豆浸泡液的pH值、浸泡时间、发芽温度和发芽时间为考察因素,r-氨基丁酸的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芽条件为浸泡液pH值3.9、浸泡时间25h、发芽温度31℃和发芽时间25h,该条件下的r一氨基丁酸含量最大为115.79mg/100g,是未发芽豇豆的4.42倍。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黑木耳的深加工水平,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果胶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对黑木耳液化效果的影响,优化复合酶法液化条件。结果表明:多酶复合处理液化黑木耳浆料,能明显提高其还原糖含量。适宜酶解条件为:固液比1∶6,三酶复合(果胶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1∶1∶8),总用酶量3.2%(m/m),加酶方式为同时添加,作用温度55℃,适宜pH5.5,时间4h,处理样中的还原糖含量可达1.96%。  相似文献   

18.
尹灵富 《湖南农机》2012,(9):110-111
阿卡波糖外观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比旋度为167,pKa值为5.1。阿卡波糖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其acarviosine中含有氮,可与a-糖苷酶上结合碳水化合物位点紧密相连,因此它可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使糖的吸收相应减缓,因此可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文章在此基础上对阿卡波糖含量HPLC方法检测做出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设计效果,对自行研制的大空间植物无糖组织培养装置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日光灯补光与电加热器短时间加温,装置内温度由21.8℃上升到28.5℃,用时111 min,升温速率为0.06℃/min。在光照期间,培养装置内相对湿度为77%~80%;在暗期间,相对湿度为87%~93%。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温度下储藏糙米,定期取样检测糙米的水分含量、粘度值及脂肪酸值;同时制备糙米酵素,测定其脂肪酸值、丙二醛和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增加,糙米水分含量和粘度值下降;糙米酵素脂肪酸值和丙二醛含量增多;γ-氨基丁酸含量先增加再减少,常温25℃和高温40℃储藏时糙米及其酵素中γ-氨基丁酸含量均在储藏60 d左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在储藏150 d时,糙米酵素中有害成分增多,食用安全性下降,但仍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