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选用8种杀虫剂对遵义杜英日本龟蜡蚧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分别于若虫孵化盛期和末期喷施40%啶虫·毒死蜱乳油1 6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250倍液,第2次施药后10d防治效果分别为98.62%、97.59%和90.6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0%矿物油·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次之,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
针对甘草胭脂蚧[ Prophyrophora sophrae (Arch.)]不同发育阶段分别采取药剂施撒法、灌根法以及旋耕机旋耕土壤破坏卵囊越冬等措施分期进行防治.甘草胭脂蚧珠体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25%噻虫嗪WG 83.3 mg/L浓度下防效最高,为73.66%;其次为浓度500 mg/L的40%毒死蜱EC和浓度为62.5 mg/L的25%噻虫嗪WG,每株灌根800mL的防效分别为69.86%和65.75%,对甘草胭脂蚧珠体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甘草胭脂蚧成虫田间药效结果表明,以40%辛硫磷EC和40%毒死蜱EC防效较高,药后21 d,其防效分别为67.37%和64.53%,辛硫磷GR和毒死蜱GR相对较低.4月中旬和5月中旬分别调查发现,旋耕土壤处理区甘草胭脂蚧若虫(3.1头/株)和甘草胭脂蚧珠体(1.9头/株)显著少于对照区甘草胭脂蚧若虫(5.9头/株)和甘草胭脂蚧珠体(6.1头/株).可见,旋耕土壤对甘草胭脂蚧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选择噻虫嗪及其复配制剂,采用不同施药方法对稻蛀茎夜蛾、甘蔗粉角蚜和甘蔗蓟马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结合甘蔗下种,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750mL/hm2、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750g/hm2与底肥一起施用,对苗期稻蛀茎夜蛾防效为70%~75%; 结合甘蔗大培土,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hm2、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25~300g/hm2、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750mL/hm2、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hm2与追肥一起施用,药后45d对甘蔗粉角蚜防效达98%以上,对甘蔗蓟马防效达70%以上; 在甘蔗伸长期,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hm2、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25~300g//hm2、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750mL/hm2对水450kg/hm2淋浇甘蔗根区,药后15 d对甘蔗粉角蚜防效为90%以上。农药根施防治甘蔗害虫,方法简单易行,持效期长,且对环境友好,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害虫防治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4.
选用3种新型杀虫剂5%吡虫啉颗粒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开展田间咖啡根粉蚧防治试验。调查发现,药后1~7 d,各施药处理的防效逐渐升高,第7天时防效达最高;药后7~14 d防效维持稳定;药后14~21 d防效逐渐降低;药效持续期可达21 d。各施药处理中,以5%吡虫啉颗粒剂4 500 g/hm2+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 mL/hm2混施处理对咖啡根粉蚧的防效最高,药后7 d达最高防效90.70%,药后21 d防效仍保持在7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防治吐伦球坚蚧效果好的药剂及最佳防治时机,对吐伦球坚蚧越冬、越夏若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啶虫脒乳油对越冬、越夏若虫活性最高,LC50分别为31.268 mg/L和22.056mg/L.田间喷雾试验,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对越夏若虫防效达99%以上.5%啶虫脒乳油对越冬若虫防效为98.76%.注干试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倍液和20%吡虫啉乳油50倍液注干15 d后,对涌散期若虫防效为90.46%和94.16%;对越夏固定期若虫防效为92.51%和82.57%.以5%啶虫脒乳油和20%吡虫啉乳油对越冬若虫进行喷雾,防治效果与防治时机最佳.  相似文献   

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组合用药防控技术示范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顺昌县开展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组合用药防控技术示范。示范结果表明:先正达产品组合噻虫嗪70%种子处理可分散剂拌种+秧田1叶1心期吡蚜酮25%水分散粒剂喷雾+移栽前2d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喷雾+本田移栽后7d毒死蜱48%乳油+氨基酸12%水溶性液剂喷雾+移栽后15d吡蚜酮25%水分散粒剂+氨基酸12%水溶性液剂喷雾防控效果最好达99%。  相似文献   

7.
5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比较了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烯啶虫胺10%可溶液剂、噻虫啉48%悬浮剂和噻嗪酮25%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噻虫啉48%悬浮剂150g/hm2对稻飞虱的防效最好,且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3、7、15d的防效均在80%以上;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150g/hm2的防效次之,速效性一般,但持效性最好,药后15d的防效为88.14%,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处理;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120g/hm2也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5d的防效为84.67%;烯啶虫胺10%可溶液剂600g/hm2的防效一般,最高防效为76.66%;噻嗪酮25%悬浮剂450g/hm2防效最差,药后3~15d的防效均在66%以下,极显著低于其它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吡虫啉在香蕉果实中的残留风险,探索减量使用方法,在香蕉蓟马防控窗口期,试验比较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WG)与9种低毒药剂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进行了该吡虫啉制剂的不同稀释倍数及与不同药剂组合使用对蓟马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9种对比药剂中,22.4%螺虫乙酯悬浮剂(SC)3 000倍液,20%氟啶虫酰胺SC 2 000倍液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1 500倍液的防效最好,达80%以上,与70%吡虫啉WG 3 000倍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70%吡虫啉WG 5 000倍药液的防效为85.7%,与1 500倍药液和3 000倍药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7 000倍药液的防效。70%吡虫啉WG的5 000倍液分别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EW)的1 500倍液、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的1 500倍液、25%噻虫嗪WG的2 000倍液和70%啶虫脒WG的5 000倍液组合使用,4种不同药剂组合处理的防效均达81.4%以上,与施用2次70%吡虫啉WG 5 000倍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通过科学选择替换吡虫啉的药剂,合理使用70%吡虫啉WG的剂量,在香蕉蓟马防控窗口期...  相似文献   

9.
试验表明,毒死蜱·噻虫嗪30%水乳剂对水稻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用药量80mL/667m2药后7、14d的总校正防效分别达90.4%和86.1%,与对照药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3g/667m2的防效相当,明显优于对照药剂毒死蜱40%乳油100mL/667m2的防效。该药剂不但防效理想、持效期较长,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防控柑橘木虱,阻止柑橘黄龙病扩散蔓延,2017年采用田间试验探索了新烟碱类杀虫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100 g/L吡丙醚乳油、微生物杀虫剂80亿孢子/mL绿僵菌油悬浮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柑橘木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现较好,药后3 d防效达85%以上,药后14 d防效达90%以上;其次是80亿孢子/mL绿僵菌油悬浮剂,药后14 d防效达80%以上;100 g/L吡丙醚乳油防效相对较差,药后3~14 d防效均未达到70%。  相似文献   

11.
昆虫病原线虫对小地老虎的致病力测定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小地老虎技术的可行性,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9个品系的昆虫病原线虫对小地老虎幼虫的致病力,同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了斯氏线虫属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NC116品系、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feltiae SF-SN品系和异小杆线虫属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phora H06品系的保苗效果和防治效果,并测定了苦参碱与NC116品系混用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NC116品系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致病力最高,其对3龄、4龄和5龄的LD50分别为2.4、7.5、和31.2条/头,表明随小地老虎幼虫龄期递增,其致病力下降。盆栽玉米苗上分别施用线虫100~200条/头时,对玉米保苗效果及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控制效果依次为NC116H06SF-SN。0.8 mg/L苦参碱和NC116品系混用后,可使小地老虎3龄幼虫死亡率提高109.89%,二者表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小菜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杨平  林锦英 《昆虫天敌》1999,21(3):107-112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DBM是十字花科的重要害虫。本文应用昆虫病原线虫斯氏线虫的六个种和异小杆线虫的一个种对小菜蛾四龄幼虫进行室内测定,筛选出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24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8406为防治小菜蛾的较理想线虫种,田间小区试验也主宰了这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注射侵染和自然侵染法,测试了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同一寄主大蜡螟幼虫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线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注射侵染还是自然侵染法,对大蜡螟幼虫个体的致死竞争能力最强的是长尾斯氏线虫,其次是小卷蛾斯氏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的致死能力最弱。在同一大蜡螟幼虫体内时。异小杆线虫的繁殖受斯氏线虫的不利影响较大,而两种斯氏线虫的繁殖受异小杆线虫的不利影响较小。两种斯氏线虫对各自的繁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组合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以无菌的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24品系线虫与其自身携带的共生细菌菌株和与格氏线虫RS92品系的共生细菌菌株,以及以无菌的嗜菌异小杆线虫的H06品系线虫与其自身携带的共生细菌菌株和与大异小杆线虫HNA品系的共生细菌菌株建立单菌组合;测定了各组合感染期线虫的致病力、干重和体内主要生化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共生细菌除了对感染期线虫的致病力产生显著影响外,对线虫干重、蛋白质、氨基酸、糖原和脂肪酸等生化物质的含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草菇双额岩小粪蝇Bifronsina bifrons是当前草菇生产中的重要害虫。本文测定了5个线虫品系在(30±0.5)℃下对草菇双额岩小粪蝇的致死率和LT50。结果表明,各线虫品系在浓度4000 IJs mL 1下的LT50范围为2.13~4.71 d,其中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SN品系对双额岩小粪蝇的毒力最大,LT50为2.13 d,侵染5 d后的致死率达86.67%。菇房施用4×106IJs.m 2S.feltiae SN品系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bacteriophora H06品系悬浮液于培养基表面6 d后,对双额岩小粪蝇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37%和45.68%,SN线虫对双额岩小粪蝇的防效与阿维菌素相当。  相似文献   

16.
利用昆虫病原线虫与化学农药混用防治褐纹甘蔗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纹甘蔗象是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新入侵危险害虫。本研究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与毒死蜱、吡虫啉混用防治褐纹甘蔗象。将4000条/ml感染期线虫与48%毒死蜱EC(1000mg/L)、70%吡虫啉(500mg/L)混合施用于国王椰子,7d后对幼虫的防效为96%,明显优于单剂毒死蜱(68.96%)、单剂吡虫啉(0)和小卷蛾斯氏线虫(68.42%~76.52%)的防效;混剂处理7d对成虫的防效为88.89%,亦明显优于单剂毒死蜱(72%)、单剂吡虫啉(2.50%)和小卷蛾斯氏线虫(27.78%~52.63%)。  相似文献   

17.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芜菁夜蛾线虫北京品系与亚洲玉米螟幼虫接触时间,对玉米螟死亡率和死亡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与玉米螟接触时间在0.5、1、2小时内,玉米螟死亡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为35.3、50.7和61%。4小时以上各处理玉米螟死亡率均达92%以上,差异不明显。线虫与玉米螟接触0.5、8和12小时,其寄主体内进入的线虫数分别为1.2、7.9和23.8~28.3条/虫。玉米螟幼虫的死亡速度也随进人体内线虫数增多而加快,进入一条线虫的寄主在48~96小时内死亡,2~5条线虫的72小时内死亡,6~30条的48小时死亡,31条以上的24小时内死亡。  相似文献   

18.
斯氏线虫对黄曲条跳甲田间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州,深圳等多个地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Agriotis 品系的侵染期线虫悬浮液来控制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幼虫的种群数量,当线虫剂量为100万条/m~2时,线虫的寄生率为40%—70%,有效虫口密度下降38%~84%;以50万条/m~2剂量的线虫与低浓度(1∶1000)的敌百虫混合施用,对跳甲的作用效果和前一种处理所取得的效果相接近。线虫施进土壤后15—20天内对跳甲幼虫尤其是三龄幼虫种群数量控制作用较好,超过这段时间其作用明显下降。因此,在蔬菜移栽至收割期间,施用二至三次100万条/m~2剂量的线虫悬液或50万条/m~2剂量的线虫与1000倍的敌百虫混合液,对黄曲条跳甲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斯氏线虫防治桑皱鞘叶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斯氏属小卷蛾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A24品系)对桑皱鞘叶甲Abirus fortunei(Baly)进行了室内和田间感染试验。在25~30℃的室内条件下,1500~2000条线虫/ml的处理使桑皱鞘叶甲幼虫感染率达86%~100%。在9~10月份,先清除田间杂草,然后在桑园开沟,按45~75万条线虫/m^2的剂量施用小卷蛾线虫,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可达88.3%~96.2%,并使次年成虫的出土数量减少46.2%~86.7%。此种防治方法,避免了在春蚕期间摘叶饲蚕与桑皱鞘叶甲化学防治的矛盾,显示出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桑皱鞘叶甲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不同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4种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Bb02菌株对小菜蛾2龄和3龄幼虫的致病力。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时,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浸虫法73.79%,涂抹法68.28%,喷雾法51.72%和浸叶法33.79%;对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喷雾法57.93%,浸虫法57.24%,涂抹法55.86%和浸叶法28.28%,虽然浸虫法的校正死亡率稍低于喷雾法,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同时,2龄和3龄幼虫以浸虫法处理僵虫率最高,分别达31.25%和29.55%;致死速度最快,LT50分别为3.62 d和4.63 d。认为浸虫法最适于室内准确评价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