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生态文化视角以襄阳市为例对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科学合理地反映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对城市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并对发展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生态文化旅游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旅游中心城市在区域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建设带动了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而中小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或集散地的功能也在日益加强。本文以昆明和宜良县为例,阐述了中心城市的地域枢纽特征,使得近邻和周边地区旅游景点可以作为补充要素,参与城市旅游过程,弥补中心城市的时空局限,资源局限等,发挥其特长,构成丰富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39-240
在信息技术体系高速发展的时代影响下,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人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智慧城市理念的影响下,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也被业界人士公认为是新时期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创新的必然途径,这对于江西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本文对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的概念进行分析,探究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对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并提出其发展策略,推动江西旅游产业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阿勒泰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现状,提出以旅游的名义提出其的发展定位,以旅游产品来支撑其城市定位,以此实现阿勒泰由综合中心城市向休闲度假城市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石向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86-9388
海口市作为海南的省会城市及国际旅游岛的中心城市,乡村休闲旅游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海口市休闲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且剖析了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的目标市场,旨在探寻海口市休闲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汉水流域的开发、滨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该区域的文化旅游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进行有效保护并进行各具特色的开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以汉水流域中心区域主要城市湖北襄阳、河南南阳和陕西汉中为样本,对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文化旅游深度体验因子进行分析,进而探求汉水流域主要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赵翠侠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157-158
合肥市要发展为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旅游管理水平。旅游解说系统建设是提高城市旅游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本文对合肥市的旅游解说系统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合肥市目前旅游解说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对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乡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中心地体系、交通网络布局结构等方面对重庆市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主城乡村旅游中心地位、构建"巴渝乡村旅游成长三角"、培育乡村旅游发展轴线、打造3大特色乡村旅游区和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等5条整合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入手,概括出合肥市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通过与国内其它城市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依托省会中心城市的综合条件,重点发挥“名人文化游”、“科教娱乐游”两大精品和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三大优势,实现全而振兴合肥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旅游中心城市可以发挥多种效应,比如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对于周边旅游城市发展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近日举办的"阆中新型城镇化暨川北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指出,旅游业对于城市相关产业的联系和带动作用强劲,不仅可以引入人才、项目、资本,更能促进观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和网络优化方法,对浙江省临安市旅游资源中人文和自然资源利用现状与潜在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汇总分析,建立了旅游行为系统分析、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经济效益预测、旅游地规划等一套完整的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临安市旅游资源优化开发的实践中,尝试提出临安市旅游业的定位:以发展观光、休闲健身、康娱度假生态旅游为主,与吴越文化、宗教文化、科学考察、商务、探险旅游相结合,视临安为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后花园,将临安市建成长江三角洲有影响的避暑、康娱中心和城市人理想的度假胜地。图1参8  相似文献   

12.
金姝兰  金威  章新传  徐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76-16479
笔者以研究区域内旅游地的系统空间关系和发展策略为目的,引入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基于数学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对江西省旅游城市生态位进行测评,结合聚类分析,演绎旅游城市空间等级模式,通过错位、扩充、泛化、特化、优化等生态位策略,扩展核心和极点城市旅游生态位的宽度,拓展轴线,构建旅游网络,实现区域旅游的最佳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入境游客对黄山旅游的体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黄山市为实证,对近年黄山市入境游客的抽样调查和游客所感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襄阳古城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雨萍  黄露停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22-14024
从襄阳古城旅游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其旅游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即旅游形象的重新提炼,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门票价格的灵活制定,宣传力度的加大,政府主导步伐的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从而做大做强襄阳古城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5.
刘鹏  青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56-5560
采取自然风景质量评价法,以绵阳市8个旅游风景区作为基本单位,选取地形、植物、水体、色彩、近景观的影响、稀有性与人为改变7个风景质量因子作为风景资源质量评价项目,对这8个旅游风景区进行评价,依据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用特尔菲法评分,算出8个旅游风景区的风景质量等级,绘出绵阳市旅游资源等级图,得出绵阳市旅游资源优劣状况,提出景区的发展方向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为绵阳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从旅游资源、客源优势、旅游形势、交通环境和旅游效益方面阐述了农业城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指出绥化市发展农业旅游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景点整合度不高和开发主体合作缺乏等问题。对此提出了绥化市发展农业城市旅游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旅游资源重组、制订合理合作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瑷珲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设计通过历史文化资源的分析,提炼非物质历史文化—历史事件为设计语言,运用景观要素表达怀旧情怀,借用隐喻、象征等表达手法营造感受瑷珲古城的历史文化的绿色空间。激发城市活力,丰富旅游新景点。  相似文献   

18.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区域文旅有效融合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供给侧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改革措施,也是驱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滁州市文旅资源较丰富,文旅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不高,文旅深度融合推进不够,整体形象不清晰。必须在基本理念、管理体系、资源场地、产品体系、空间载体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潜质,创新文旅融合的产品呈现形式,打造高质量且独具特色的文旅精品项目,形成全域全新的文旅产业新业态,让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指出当前广州市观光农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对游客市场的调查研究,从游客信息与观光农业发展的相关性出发,设计游客信息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广州市观光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贺祥  熊康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483-5486,5489
基于对贵州省镇远县古城景区游客的随机问卷调查,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修正并构建以游客感知质量、游客满意度为结构变量,以景区形象、游客预期、景区基础设施、景观特点、景区门票价格等13项指标为观测变量的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游客对镇远古城的满意度不高,对观景设施、交通、住宿条件、景观特点满意度较低,景区对游客吸引程度较弱。镇远古城游客综合满意度77.653。据此,政府应加强对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景区特色的构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从而实现镇远古城景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