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智慧城市的评价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运用熵权法-TOPSIS模型,结合系统聚类的进一步分析,将12个城市依据各自的排名和突出特点分为4类,构建出了一套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性评价体系,对规范智慧城市的建设、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是最近几年新提出的城市发展理念,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趋势,是引领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战略引擎。智慧城市建设无论是对推动城市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城市资源节约、减少城市环境污染,还是对促进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城市营运方式创新、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门头沟区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状况等因素的研究,认为门头沟区具有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独特优势和良好环境。门头沟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对于北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实现本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门头沟区应从科学规划、实施旅游文化休闲产业项目、构建立体交通体系、招商引资、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等方面着手,加快推动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100-101
陕西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互联网影响下,陕西省乡村旅游在全国的关注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促进陕西省乡村旅游产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稳步提升,对陕西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陕西省在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存在同质化严重、过度商业化、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通过智慧景区建设、挖掘特色文化、创新营销方式等措施,着力打造陕西省经济增长新亮点。  相似文献   

5.
智慧旅游理念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应当按照智慧型旅游人才的实际需求,创新智慧旅游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智慧旅游资源的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物联网、互联网、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科技、信息和生活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图书馆作为城市信息资源中心、阅读学习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社会和谐共生空间和创新体验中心的作用更加凸显。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图书馆大有可为,图书馆服务应贴近百姓需求,全面融入百姓生活,充分发挥体系作用,在持续创新中寻求转型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新环境下,乡村旅游业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在"互联网+"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产业已经逐步趋向于智慧旅游、体验旅游以及智能旅游等方向发展。安徽省的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应当将时代发展趋势与"互联网+"进行充分融合,从而全面实现安徽省旅游产业有序而又稳定健康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安徽省智慧乡村旅游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安徽智慧乡村旅游发展中"互联网+"的应用前景及其重要意义、安徽智慧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安徽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和现阶段主要方向及相关保障五个主要方面,旨在进一步提出具有高度可行性的转型发展策略,以推动安徽省的智慧乡村旅游产业实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物联网、AI等高新科技快速发展的5G时代,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这也推动了智慧乡村旅游的发展.本文以秦皇岛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探讨5G背景下智慧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提出智慧乡村旅游的发展途径及模式,以期促进秦皇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进而实现秦皇岛乡村旅游振兴,繁荣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产业之一。商洛乡村旅游也在缓慢的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了农民的就业率,带动了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游客出游方式多种多样,游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差异化,传统的乡村旅游很难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商洛乡村旅游应该向智慧旅游方向发展,这样就可以快速完成商洛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提高商洛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以乡村旅游智慧化成长的背景为基础,对商洛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商洛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网站内容单一、商洛智慧旅游相关人才匮乏、信息化技术落后与景区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应该从政府部门、旅游管理部门、乡村旅游社区、其他部门等方面入手加快商洛智慧乡村旅游的建设步伐与商洛乡村旅游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结合对中国中医药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创新理论的研究,参考国外医疗旅游发展经验,首次提出中医药旅游创新体系的构建,试图从中医药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发展政策、企业经营管理等三大方面进行创新研究,希望对未来中医药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贵州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贵州旅游业在大数据时代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介绍了智慧旅游的内涵和发展背景;针对贵州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贵州智慧旅游产业在开发项目缺乏深入研究、旅游信息数据的收集更新缓慢、景区智能终端设施建设与维护水平不一、智慧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不足、缺乏智慧旅游复合型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智慧旅游项目统筹规划、完善旅游智能终端建设、规范数据采集和交换接口规则、与山地旅游发展战略相结合、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等措施以促进贵州智慧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史慧俊 《河南农业》2015,(16):54-56
近年来,"智慧旅游"概念已经在中国镇江、常州等很多城市进入实践阶段,国内学者也广泛开始了对"智慧旅游"建设的跟踪调查和理论研究。在梳理和分析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智慧旅游"的渊源、技术支撑、价值功能着手来探求智慧旅游评价机理,阐述了智慧旅游的概念,评述了目前智慧旅游信息化、公共服务管理和综合性三种评价体系,提出了目前智慧旅游评价中存在的三种问题,分析预测了未来智慧旅游评价体系构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建设影响下,通信电子产业成为了推动我国信息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通信电子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管理,创新企业发展的对应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旅游休闲园区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业集聚形态。本文根据产业集聚理论,结合江西旅游强省建设的时代背景,指出江西茶文化旅游休闲园区建设的意义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可极大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现代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基于智慧旅游平台的乡村旅游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乡村旅游如何在智慧旅游平台下提质升级相关问题,目的是借助一体化的智慧旅游平台,提高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发展县域旅游经济是促进县域地方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县域旅游经济同质现象突出,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难以得到充分显现。本文以诸暨市为例,研究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开发问题,凭借诸暨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并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诸暨旅游产业发展提出新概念"智慧城市旅游"。实现诸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可以为其他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后发优势的发挥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拥有极其丰富的乡村生态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各级政府以制度建设、模式选择、深度融合国家战略、品牌塑造,以及闽台合作等为重点,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存在原真性、文化性、现代性和智慧化等方面的短板,亟须以强化区域协作、引入第三方评估、规范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加快智慧化建设、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等作为突破口,实现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第一产业中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第二产业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贵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演进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构建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创新为驱动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因此,通过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园,构建开放的农业经济体系,加大农村新基建的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是加快推动贵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目前,智慧旅游的概念已在中国很多城市进入实践阶段,但乡村智慧旅游的概念明显滞后于城市。在城乡统筹发展和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宏观发展战略中,乡村智慧旅游建设也应纳入顶层设计的视野。在研究现有智慧旅游建设成果基础上,重点针对乡村智慧旅游构建了"一心""三体""四基"的CBB模型,并对构建的CBB模型机理进行了研究阐述。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背景下研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川酒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基础得天独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探索了“制度创新构建政策体系”“产品创新构建供给体系”“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这些可行路径,解析了不同路径的核心内涵。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川酒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酒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推动川酒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开发酒文旅产品,彰显乡村文化内涵;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打造乡村酒文旅品牌;建设样板工程,优化乡村酒文化旅游路线;构建“三位一体”乡村酒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有效策略,明确了不同策略的具体措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基础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