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玉米新品种正科育1号为试验材料,设4个密度处理(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研究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和青贮生物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穗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空秆率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籽粒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生物鲜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以青贮为生产目标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以籽粒产量为生产目标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二者兼顾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鲁单981为试材,设种植密度5万株/hm2、6万株/hm2、7万株/hm2、8万株/hm2和9万株/hm2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鲁单981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群体产量潜力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收获指数降低。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9万~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进行玉米京科301不同播种密度对生育期及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期由早到晚的密度分别为4.5万、6.0万、7.5万株/hm2,单位面积收获粒数由高到低的密度为7.5万、6.0万、4.5万株/hm2,千粒重由高到低的密度分别为4.5万、6.0万、7.5万株/hm2,穗位由高到低分别为7.5万、6.0万、4.5万株/hm2。玉米种植密度在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因此,明确京科301播种的最佳密度,对提升该区域玉米高产高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结果表明:特优582每亩插植密度在1.5万~2.1万穴时,产量随着插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每亩插植密度在2.1万、2.4万、2.7万穴时,产量基本相当,排在前三,差异不显著;当每亩插植密度增至3.0万穴时,产量极显著低于亩插植密度2.1万、2.4万、2.7万穴处理。各处理之间生育期无差异。分析得出超级稻特优582在钦州地区上等肥力田获得高产的每亩最佳栽培密度为2.1万穴。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薯9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马铃薯青薯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设置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处理的净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提高,以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40 350 kg/hm~2,再增加密度,产量开始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的商品率随之下降,商品率由4.50万株/hm~2的92.4%降至7.50万株/hm~2的81.9%。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青薯9号净作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设置6万、9万、12万、1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通过调查株高、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及产量,研究种植密度对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株高和单株荚数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密度为1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分别在种植密度为9万、12万株/hm2时出现最大值;产量刚开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万株/hm2时最高,为1255.6 kg/hm2,随后开始下降。[结论]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12万~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4种抛秧密度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抛秧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抛秧密度进行推广。结果表明:在4种抛秧密度中,抛秧36.0万蔸/hm2产量效益最好,抛秧31.5万蔸/hm2次之,抛秧40.5万蔸/hm2最差。因此,在浦北县龙门镇生产条件下,适宜的抛秧密度为31.5万~36.0万蔸/hm2,但以抛秧密度36.0万蔸/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度对芝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于2008~2009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旱田试验地进行。以辽芝1号芝麻为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设6个密度:18.0、16.5、15.0、13.5、12.0、10.5万株.hm-2,其中10.5万株.hm-2为对照。底肥施N、P、K复合肥225 kg.hm-2。结果表明:密度对株高的影响:13.510.516.512.018.015.0,12.0万株.hm-2处理的密度对株高的影响较稳定;密度对叶片数的影响:10.515.016.513.5和18.012.0,在密度为12.0和13.5万株.hm-2的处理下,密度对叶片数的影响较稳定;密度对茎干重的影响:13.512.010.515.016.518.0,12.0和13.5万株.hm-2处理的密度对茎干重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密度对叶干重的影响:13.512.015.010.516.518.0,12.0和13.5万株.hm-2处理的密度对叶干重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密度对叶面积的影响:10.515.016.518.013.512.0,15.0万株.hm-2处理的密度对叶面积有促进作用;密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10.513.516.515.012.018.0;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初花期叶绿素的含量;密度对产量的影响:12.013.516.518.015.010.5,密度为12.0万株.hm-2的处理产量增长率最大,其次是密度为13.5万株.hm-2的处理。从总体看,芝麻的种植密度在12.0~13.5万株.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69-771
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强盛51号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13 117.5 kg/hm~2),密度在6.00万~6.75万株/hm~2时产量差异不显著,确定6.00万~6.75万株/hm~2为大田种植的适宜密度;高水肥条件下以6.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置4种抛秧密度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抛秧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抛秧密度进行推广。结果表明:在4种抛秧密度中,抛秧36.0万蔸/hm2产量效益最好,抛秧31.5万蔸/hm2次之,抛秧40.5万蔸/hm2最差。因此,在浦北县龙门镇生产条件下,适宜的抛秧密度为31.5万~36.0万蔸/hm2,但以抛秧密度36.0万蔸/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绥农22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对绥农22大豆品种进行不同密度对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株高随密度增加而升高,茎粗和分枝教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百粒重随密度增加而升高,单株荚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在5万~35万株·hm-2范围内,单位面积的荚数、粒数和产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为5万~30万株·hm-2时,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2.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高产田夏播花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珍珠豆商花5号为材料,通过小区试验,设11.25万、15.00万、18.75万、22.50万、26.25万穴/hm~2共5个双粒播种密度和15.00万、18.75万、22.50万、26.25万、30.00万穴/hm~2共5个单粒播种密度,研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夏花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讨高产田夏花生适宜的种植方式与密度。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单粒播花生的总分枝、结果枝、单株结果数显著多于双粒播,单株生产力显著高于双粒播;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籽仁品质影响不显著;单粒播高产种植密度为22.50万~30.00万穴/hm~2,双粒播高产种植密度为18.75万~22.50万穴/hm~2,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单双粒播种分别在27.14万、20.68万穴/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分别达5 349.08,5 282.47 kg/hm~2,且单粒播产量高于双粒播,适用于高水肥田。  相似文献   

13.
荣维国  刘道敏  郝睿  陈发宏  何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29-12830
[目的]分析不同栽培密度对皖油29(Brassica napus L.)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油菜产量寻求科学种植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0个栽培密度处理,分别为12.0万、19.5万、27.0万、34.5万、42.0万、49.5万、57.0万、64.5万、72.0万、79.5万株/hm2。[结果]栽培密度对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的影响较大,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栽培密度为42.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含油量随着栽培密度增加先增后降。[结论]直播油菜适宜栽培密度在34.5万~64.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对三个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三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上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研究了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滑丰9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滑玉11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金丹玉11在5.25万-8.25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纤维用苎麻品种中苎1号实生苗进行3.75万、7.5万、15万、45万、75万、120万株·hm-2 6个移栽密度试验, 以了解不同移栽密度对苎麻次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鲜重最高, 头麻和三麻都是移栽密度为45万·hm-2处理;干皮重最高, 头麻移栽密度为15万·hm-2处理, 二麻移栽密度为7.5万·hm-2处理, 三麻移栽密度为3.75万或120万·hm-2处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密度条件下田间试验、干物质测定表明,单株穗粒数、千粒重与密度呈负相关性趋势。种植密度7.5万株/hm2以下时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密度大于7.5万株/hm2以上时,产量稳中有降,最佳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干物质测定表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密度呈负相关性,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密度呈正相关性趋势,当种植密度超过7.5万株/hm2时干物质积累量不服从这种规律,有减少的趋势。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进程表明,7.5万株/hm2是祁连山北麓灌溉区最适宜的玉米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7.
汤小兰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7):38-39,43
通过开展机直播夏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密度在7.8万株/hm2时产量和产投比为最高,在5.7~7.8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和产投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密度超过7.8万株/hm2后,产量和产投比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如东县机直播夏玉米的适宜密度在7.5~7.8万株/hm2,不宜超过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杂交玉米黔兴201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晓文  肖莉  龙静  葛刚  郭国雄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490-9490,9492
探索耐密型玉米黔兴201的最适种植密度。试验共设置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和8.25万株/hm26个种植密度,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小区玉米种植3个双行。杂交玉米黔兴201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密度处理中,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的产量居第1位,各种性状表现较好,生长期间植株整齐一致,抗病性较强;密度为7.50万和6.00万株/hm2的产量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综合性状表现好;密度为4.50万和5.25万株/hm2,虽然穗粒数和千粒重较大,但产量不高;密度为8.25万株/hm2,有轻微倒伏现象,造成部分果穗腐烂。试验得出:黔兴201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0万~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设置抛秧密度分别为15万、19万、23万、27万、31万穴/hm2 5个处理,考察抛秧密度对两系杂交中稻品种广两优112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抛秧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以抛秧23万~27万穴/hm2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对象,开展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的生长会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郑单95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建议在濉溪县相同地力条件下种植郑单958,密度控制在6.75万~7.50万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