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最能代表整个泉州平原降水情况的晋江气象站1960-1996年共37a中3-11月和7-9月2段时间的降水量资料进行统计,同时分析了该载我的降水量变化规律,获得了该地区上述2段时间的降水量模式,进而提出了防御干旱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漳州平原作物生长季和夏旱期降水量的数学模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间序列的统计方法,对漳州市气象台47a(1951-1997年)中历年的作物生长季(2-11月)和夏旱期(7-9月)的降水量资料进行数学模拟获得了相应的降水量模式。在此基础上,在分析该地区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提出该地区防御干旱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莆田县气象站作为莆仙平原的代表站,利用谐波分析方法对该站1961-1997年共37a中历年作物生长季(3-11月)和夏旱期(7-9月)的降水量进行数学模拟,得到了该站这两段时间的模拟式,分析和探讨了该平原地区这两段时间降水量变化规律及其防御干旱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福州地区主要作物的生长季(3-11月)和夏旱出现期(7-9月,简称夏旱期)作为统计时段,利用时间序列法对1951-1992年共42a的降水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上述两段时间的降水模式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降水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以三明市历年 5~6 月份的降水量代表闽西地区洪涝期的降水状况,用2 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该地1959~1997 年 5~6 月份降水量进行统计,得到降水量谐波模式.并分析了闽西洪涝期降水变化规律,提出了针对该地区的抗洪防涝措施  相似文献   

6.
福州作物生长季和夏旱期降水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地区主要作物的生长季(3-11月)和夏旱出现期(7-9月,简称夏旱期)作为统计时段,利用时间序列法对1951-1992年共42a的降水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上述两段时间的降水模式:Yi(3-11月)=1202.8-38.6cos(πli/7)-138.5sin(πli/7)+42.2cos(4πli/7)+91.9sin(4πli/7)和Yi(7-9月)=419.0-25.5cos(πl  相似文献   

7.
利用40余块日本落叶松标准地和解析木材料,结合豫西山地气候资料,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获得了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春季(4~5月)平均气温和夏季(6~7月)降水量。在豫西地区日本落叶松生长期为4~9月,此期树高生长期略大于胸径生长期,6~7月生长最迅速。分析表明,豫西山地气候条件相似于日本原产地,加之土肥沃经营得当,其生长量超过了日本原产地。  相似文献   

8.
日本长野县饭山市的生态观光旅游农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于2001年12月3~8日随农业部农村经济考察团赴日本长野县饭山市考察日本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情况一、饭山市农业结构调整情况及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的形成长野县饭山市共有居民7800户,人口2.7万,其中农户3200户,总面积200km2。虽然从地域上看,与日本黄金地区的关东平原和首都东京相距只有200多km,但其地理条件却与其有着天壤之别。全市年平均降水量高达2000mm,其中降雪量占了一大半,当地人称之为雪国。每年从11月初就在山上开始下雪(市内11月18日初雪),12月21日为根雪(开始堆积起来)…  相似文献   

9.
福建三明地区烤烟生长期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三明地区烟草生长期间温度、降雨和日照等气候特征及其对烟草生产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项目的分析要求,对三明市各县的累(历)年气象观测结果进行统计计算。[结果]三明地区各县1~7月的月平均气温基本上为17~19℃。三明地区各县的月平均降水量为150~210mm,且从1月开始逐渐增加,至6月达到最大,总降水量在1000~1500mm之间,北部降水量多于南部。三明地区各县的空气平均相对湿度依次是:永安(77.5%)〈大田(80.1%)〈沙县(81.3%)〈宁化(82.0%)〈将乐(82.1%)=明溪(82.1%)〈建宁(83.1%)=尤溪(83.1%)〈清流(83.4%)〈泰宁(85.9%)。三明地区1~7月的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07.4~131.2h,日照总时数为751.5~918.4h。[结论]三明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于烤烟生产,三明地区可作为CB-1烟叶的主要生产地。  相似文献   

10.
利用40余块日本落叶松标准和解析木材料,结合豫西山地气候资料,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获得了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春季(4~5月)平均气温和夏季(6~7月)降水量。在豫西地区日本落叶松生长期为4~9月,此期树高生长期略大于胸径生长期,6~7月生长最迅速。分析表明,豫西山地气候条件相似于日本原产地,加之土地肥活经营得当,其生长量超过日本原产地.  相似文献   

11.
祁栋林 《农学学报》2020,36(4):101-112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海东市5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中国气象局降水等级划分标准和旱涝Z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统计海东市夏、冬半年不同等级雨量和雨日及计算Z指数,利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海东市55年来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和Z指数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偏相关系数、相对贡献率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对旱涝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海东市夏(冬)半年降水以小雨(雪)和中雨(雪)为主,雨日和雨量及占年比例均呈现自南向北递增的空间分布。②夏半年小雨和大到暴雨的雨量及雨日呈减小趋势,中雨雨量和雨日呈增加趋势,冬半年小雪、中雪和大到暴雪的雨量及雨日均呈减小趋势。③夏、冬半年Z指数均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小趋势。④夏、冬半年不同等级雨量和雨日与Z指数偏相关系数和相对贡献率分析,夏半年中雨和大到暴雨的雨量及雨日对Z指数有显著的影响,冬半年小雪的雨量和雨日对Z指数变化影响最大。⑤采用合成分析法的标准化值,无论是夏半年还是冬半年,在偏涝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基本都为正值,在偏旱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基本都为负值。在偏涝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差异夏半年主要表现在大到暴雨和中雨雨日及雨量,小雨雨日及雨量差异较小,而冬半年主要表现在小雪雨日及雨量,中雪次之,大到暴雪最小;在偏旱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差异夏半年主要表现在中雨雨日及雨量,大到暴雨次之,小雨最小,冬半年主要表现在小雪和中雪雨日及雨量,大到暴雪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2.
荣裕良  沈润平  郭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44-7347
利用1982~2000年37个测站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和归一化植被指数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前期植被覆盖变化对夏季气温、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植被指数、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在1982~2000年呈上升趋势,年际波动变化明显;上年冬季NDVI同当年夏季气温、降水的相关最显著;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及附近地区的冬季NDVI变化对湖北、湖南的夏季气温、降水影响最大,受前期冬季NDVI变化影响最大的区域位于湖北东部。  相似文献   

13.
基于 Mann-kendall法的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嘉陵江流域11个气象站点经过处理的1961-2015年月降水量数据资料,以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为主,分析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为其水资源检测、评估和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基础.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近55年年均降水量为977.7mm,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Z=-0.56),且存在多个突变点;(2)降水量在春季和秋季均呈减小幅度,秋季最为明显(Z=-1.35),且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8.3%;(3)年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渐减少.遂宁地区降水量春季减小幅度最大(Z=-1.86),夏季上升最为明显(Z=2.49),秋季除武都地区增加(Z=0.21),其余地区均呈减小趋势,冬季巴中地区降水量上升幅度最大(Z=1.00).研究降水量的变化,预测和防治流域内旱涝和泥石流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蒋斌  赵玉金  岑启林  李克勤  汪发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45-2047,2066
利用黔西南州近50年气象资料对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南5~10月(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2%~85%,而头年11月到次年4月(旱季)的降水量只占15%~18%,有长达6个月的少雨干旱期,即季节性缺水期;旱季降水量有减少、旱灾有加重的趋势。并分析了工程性缺水的现状,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南四湖流域的极端降水特征,本研究利用1981—2014年南四湖流域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阈值、极端降水日数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于第90、95和99百分位的极端降水事件,平均降水阈值分别为24.7、40.0、80.2 mm;(2)南四湖地区北部降水阈值较南部偏大,东部较西部偏大,极端强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分布相似;(3)南四湖地区年平均极端降水量东北部以及北部较强,南部和西南部较小,这种分布和南四湖流域的降水气候平均态分布较为类似,反映了极端降水对于降水的贡献非常大;(4)南四湖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平均为每年3.08~3.56天,表现出极端降水阀值大的站点,其极端降水日数较少,其相关系数达-0.893;(5)南四湖地区极端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为34.2%~37.7%,且多年平均年极端降水强度分布与极端降水阈值分布相似,说明阈值大的地方,其降水强度也大,形成灾害的风险也大;(6)南四湖地区极端降水多年平均日数为23.5天,且以4.5 d/10 a的速率上升;(7)南四湖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年总极端降水日数发生突变,且存在2年和16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6.
夏玉米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分析主要气象因子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情况,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山东省枣庄市2011—2018年夏玉米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依次为:9月份气温(0.9562)>6—9月份气温(0.9449)>6月份气温(0.9312)>7月份气温(0.9283)>8月份气温(0.9157)>6—9月份光照时数(0.8578)>7月份光照时数(0.8393)>9月份光照时数(0.8283)>6月份光照时数(0.8212)>8月份光照时数(0.7803)>6—9月份降水量(0.7623)>9月份降水量(0.6783)>8月份降水量(0.6239)>6月份降水量(0.5842)>7月份降水量(0.5409)。气温是主要因子,其次是光照时数,最后是降水量,通过夏玉米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期对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种植区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对武汉市主汛期降水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的了解,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武汉市1955—2015年汛期小时降水数据。结果表明:武汉主汛期降水量443.5 mm,降水小时149 h,降水日数22.7天,降水强度19.5 mm/d;主汛期降水量05时最多28.9 mm,降水发生概率最大是04时13.1%,最小21时8.3%;主汛期内小时降水强度05时最大3.6 mm/h,16时最小1.9 mm/h;降水量、降水强度呈上升趋势,主汛期第3旬的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明显。城市防汛抗内涝应更多关注小时降水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东南沿海93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Morlet小波分析、IDW(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近55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近55年来东南沿海年降水量整体呈缓慢增加趋势,其中夏春两季降水量最多,且大雨、暴雨为该地区主要降水类型,而年降水日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大雨降水量、暴雨降水量与大雨日数、暴雨日数在时间变化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即降水量随降水日数的增多而增多。3)大雨降水量与大雨强度,暴雨降水量与暴雨强度在空间变化上都呈现出自南向北递减的变化规律。大雨降水量与大雨日数,暴雨降水量与暴雨日数在空间分布上大体一致,其中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大雨降水量、暴雨降水量较多,且大雨强度、暴雨强度较大。4)大雨降水量在空间变化上以正值变化为主,且以福建省与浙江省交界处自南向北递减,而暴雨强度变化率与暴雨降水量变化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内蒙古中部马铃薯主产区干旱发生程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选用内蒙古中部马铃薯主产区23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降水量数据,统计分析了近50年的降水集中度(PCD)、降水集中期(PCP)、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时空特征及其与马铃薯产量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来看,PCD呈下降趋势,突变年份为1998年,表明研究区区域降水量年度内的分配更趋近于均匀;PCP、SPI和SPEI无明显趋势变化。从区域变化来看,PCD与马铃薯生长季的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即降水越少的地区降水越集中;东部的PCP要早于西部,平均值出现在6月25—30日之间;SPI和SPEI低值区主要位于中部。SPI和SPEI气候倾向率的空间分布表征西北部地区干旱程度有所缓解,东南部地区有所增强。PCD>0.37、PCP>39 候、SPI<0.13或SPEI指<0.34的年景马铃薯产量可能因干旱出现减产;PCD>0.48、PCP>41 候、SPI<-0.54或SPEI<-0.29的年份可能因干旱成灾。研究结果为内蒙古马铃薯干旱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用定陶气象站1971~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对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探究。结果表明:(1)80年代为低温期,90年代为升温期,2001~2010年为高温期;年平均气温以0.232℃/10a的倾向率波动上升;气温日较差有变小的趋势;年平均最低与冬季气温的上升对气候变暖贡献显著;冷空气活动对气温上升起到减缓或助长的作用。(2)1981~1990年为少雨年代,2001~2010年为多雨年代;年降水量的倾向率为13.454 mm/10a,未来有振荡性增多的趋势;旱涝灾情有阶段性,1993~2005年明显加重;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与当地异常降水相关性较好。(3)年日照时数随年代减少,倾向率为-135.21 h/10a;夏秋两季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决定着年日照时数的总体趋势;降水量与云量对日照时数减少起到一定的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不决定其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