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与运动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管理模式、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问卷调查农村中学15~16岁初三年级637位同学的体格指标与运动状况,采用BMI、Rohrer指数、克托莱指数评价健康状况。[结果]农村留守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显著低于农村非留守儿童(P<0.0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消瘦率极显著高于农村非留守儿童(P<0.01)。此外,农村留守儿童还存在运动量不足、运动时间过少,家务劳动偏少情况,但与农村非留守儿童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运动量、运动时间有待加强,值得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2.
采取自编农村儿童调查问卷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适龄接受义务教育存在延迟现象,延迟一年以上的比率高达40%。在学习成绩的满意度上,非留守儿童满意度上明显高于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道德行为的比较中,均是非留守儿童的各项均好于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斌  雷红生  曹鹏飞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126-128,131
对安徽省农村儿童进行访谈,获取有效问卷245份,重点分析了安徽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状况、生活满意度、品德行为、心理健康的差异性。研究显示,安徽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状况、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3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非留守儿童好于留守儿童;在品德行为方面,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16,(5)
正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最近,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现摘编如下。1.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略)2.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略)(2)基本原则坚持家庭尽责;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全民关爱;坚持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荆州地区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孤独感、社交焦虑、心理韧性及社会支持的情况,为学校心理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韧性量表(RS)、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荆州地区七个县市的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初中生SCL-90量表总分以及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偏执因子分较非留守初中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支持量表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方面均低于非留守初中生(P0.05);心理韧性量表显示,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母均外出打工的显著低于单亲在外打工的(P0.05),与父母联系频率高的显著高于联系频率低的(P0.05)。结论: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社会支持水平较低,需多角度提高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实际情况与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济宁市及其他地区的5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父母外出情况、生活情况、留守儿童的年级和性别是影响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结论]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状况值得关注,父母、当前生活家庭及学校应重视对其家庭功能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目前,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无论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在精神生活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亲情缺失,心理发展不健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在农村,除了极少部分通过参军或上大学走出村庄的人外,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年劳力都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季节变化对马鹿肉质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分别在秋前和秋后屠宰的9头性成熟马鹿的肉色、大理石纹状结构、pH值、系水力、熟肉率、剪切力和营养成分。[结果]结果表明,秋后肉质色泽变深(P<0.01)、大理石纹状结构明显减少(P<0.01)、系水力(53.16%)和熟肉率(62.43%)均极显著下降(P<0.01),剪切力值达6.05 kg/cm2,极显著高于秋前(P<0.01)。秋后肉质脂肪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水分和蛋白质也呈下降趋势(P<0.05),而干物质含量和灰分则有所增加(P<0.05)。脂肪含量与肉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与肉色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46,P<0.01),而与大理石纹状结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12,P<0.01)。脂肪含量影响肉质的系水力和熟肉率,且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6、0.689,P<0.05);脂肪含量越小,肌肉剪切力值越大(r=-0.672,P<0.05)。[结论]秋后屠宰,鹿肉色泽鲜红,可接受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交往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德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714-3715,3728
通过自行编制的儿童交往量表,对2所农村初级中学和1所小学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2个方面的交往特征上交往问题检测率分别为:亲情冷漠与憎恨占留守儿童数量的1.7%;孤独与郁闷占23.2%;受歧视占4.7%;亲情梦占51.0%;担忧与失眠占11.7%;学习辅导缺失占1.3%;受欺负与攻击占11.1%;放任与自暴自弃占14.8%;虚拟社区占2.3%;亲情管教缺失占9.4%;亲师占67.8%;疏远老师占17.1%;亲同学占84.9%;疏远同学占11.4%.留守儿童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交往问题,最为典型的是亲情梦,孤独与郁闷,放任与自暴自弃,担忧与失眠,受欺负与攻击等.留守儿童的交往问题显著地受父母在外打工时间和回家间隔时间长短的影响,时间越长影响越严重.同时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年级越低受到的影响越大,4年级留守儿童显著地在各个交往特征上受到最深重的影响.留守儿童女生比男生在交往交流问题上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护.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正在吸引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发现,留守男童的希望感、心理韧性显著高于留守女童;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比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希望感高,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显著高于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异的留守儿童希望感、心理韧性显著高于成绩差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希望感、心理韧性总体随年级增高而降低;父亲或爷爷照看的留守儿童希望感、心理韧性显著高于母亲、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社会托管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希望感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的数量不断增长,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简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实证调查基础上,从人类发展生态观视域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不同层次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系统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改善提出建设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比较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普通农村儿童的身体形态发育和身体素质状况,结果表明,流动儿童身体形态发育良好,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发育指标优于农村普通儿童,留守儿童身体形态指标最差;农村普通儿童在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方面优于留守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爆发力优于留守儿童,但速度、耐力等方面比留守儿童差。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提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保证其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可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国家"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面。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直接原因,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层面分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为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构建和谐农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安徽作为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随之而来的留守儿童问题也更显严峻。从安全问题角度出发,对留守儿童安全现状做出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批农村青壮年流入城市务工,农村留下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儿童与妇女。为系统地找到农村留守人员问题的应对之策,帮助留守人员解决其遇到的问题,从社会管理视角对湖北省农村留守人员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弱势留守人员存在许多问题,应从建立服务型社区、亲情社区、搞好农村社区学校建设和发展家庭服务业方面切实解决农村留守人员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郭亚杰  唐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303-8304
[目的]找出富硒茶叶与健康的关系。[方法]用自感健康问卷调查法对富硒茶叶与人体健康的影响做一个初步分析。[结果]茶叶中含硒量不同地区居民在饮茶习惯上并无明显差别,而他们的自感健康状况却有区别;高硒地区健康状况最好,中硒次之,低硒最差。[结论]不同地区健康状况的差异,是由于饮茶摄入硒量的高低造成的,而与饮荼习惯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遭遇着种种风险问题,安全现状令人堪忧。本研究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风险问题,包括:意外事故风险、失范风险和身心健康风险;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风险的制度、文化、个体因素,从破解城乡“二元”制度、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教育和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应对。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状况,对江苏省徐州市2个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总体状况良好,但在人际交往、社区融入和亲社会行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中年级、亲子间沟通频率、教师行为和社区基础设施条件对留守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此外,成绩排名、班级团结度对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有显著影响,亲子分离形式、是否为独生子女、社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开展情况对留守儿童的社区融入有显著影响,性别、校园活动的丰富度对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