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时间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揭膜时间。[方法]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揭膜时间对烤烟生长、烟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烤烟生育中期揭膜有利于烟株根系的后期生长,移栽后40 d揭膜处理的烟株根系干重最大。不同揭膜处理对烤烟株高和产量有显著影响,且以大田移栽后40~50 d中耕培土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最好。[结论]该研究为烤烟地膜覆盖栽培及揭膜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膜在烤烟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为了探讨地膜最佳揭膜时间,特进行不同海拔揭膜时间对烤烟产值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800m、揭膜时间30d、在海拔1200m、揭膜时间为45d时,烟叶的产量、产值以及烟叶综合指标为最优。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对高海拔地区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威宁烤烟种植地区最佳的地膜使用方法,研究了不覆膜、35d揭膜和全生育期覆膜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5d揭膜和全生育期覆膜均能促进烟株早生快发,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以全生育期盖膜处理效果最好,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较不盖膜处理提高20.9%和48.6%;但35d揭膜处理和全生育期覆膜处理均导致烟碱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的最适揭膜培土时间,研究不同揭膜培土时间对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生长发育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为指导完善腾冲膜下小苗移栽配套提供依据。本次试验设计了膜下小苗移栽后25、35、45 d揭膜培土以及常规膜上移栽35 d揭膜培土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揭膜培土时间处理对烟株大田生长势、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及烤后原烟外观质量有较大影响,膜下小苗栽后35 d进行揭膜培土操作的烤后烟叶的产值为65 109.00元/hm~2,分别高于移栽后25 d和45 d揭膜培土的烟株21.63%、28.68%,栽后35 d进行揭膜培土操作的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为75.85%,分别高于移栽后25 d和45 d揭膜培土的烟株9.55%、10.42%。因此,腾冲烟区膜下小苗移栽烟株最佳揭膜培土时间是在移栽后35 d左右。  相似文献   

5.
揭膜培土对烟株生长和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地特殊气候和生态条件下的烤烟揭膜培土方式。[方法]以重庆市丰都县境内种植的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揭膜培土对烟株生长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不揭膜培土处理对比,栽后40d揭膜培土效果较好。烤烟大田期农艺性状明显改善,其株高、茎围和有效叶片数显著提高;经济性状显著提升,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均价和产量显著提高;且烟叶外观质量明显提高,其工业可用性进一步增强。[结论]揭膜培土有利于促进烟株生长和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6.
山地烤烟垄沟覆膜揭膜时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普匡  刀丽红  张成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41-6841,6843
[目的]为了明确高海拔地区烤烟垄沟覆膜的揭膜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移栽后30 d揭膜(A)4、0 d揭膜(B)5、0 d揭膜(C)6、0 d揭膜(D)4个处理和1个对照(不揭膜),研究了山地烤烟垄沟覆膜不同揭膜时间对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4个处理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面积系数等农艺性状比对照有所提高;B、C处理产量与对照差异极显著,A、D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个处理的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但4个处理间差异不明显。B处理烟叶产量和产值均最高,分别为174.74 kg/667m2和2 023.45元/667m2,比对照分别增长10.96%和9.12%。[结论]该研究为烤烟覆膜栽培与揭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明全  张宗锦  胡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90-7691,7712
[目的]确定不同海拔和坡向生态条件下烤烟(Nicotiana tabacum)的产量和质量。[方法]烤烟品种为云烟87和云烟85。2009、2010年,在盐边县和爱乡于阴坡、阳坡,按海拔1 6001、800和2 000 m分别选择试验地0.125 hm2进行试验,观测烟叶生理性状和经济性状。[结果]阴坡与高海拔有利于促进烟株叶片宽大,但阴坡影响烟叶的内在品质,烟叶的产值和中上等烟叶比例低于阳坡。[结论]该研究可为烤烟生产的区域性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家界烟区不同海拔高度烤烟适宜栽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张家界烟区的地理特色,以烟株农艺性状和烤烟经济性状为指标,开展了不同海拔烟区适宜栽植密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中低海拔烟区栽植密度以1 200株/667m2较为适宜,高海拔烟区栽植密度以1 100株/667m2较为适宜。在适宜的栽植密度下,烟株生长发育良好,干烟叶产量达180 kg/667m2以上,烟叶内在和外观品质得到明显改善,经济价值显著提升,产值均在3 800元/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云烟87在利川市海拔1 000~1 200 m区域种植时的最适留叶数。[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海拔1 000、1 100和1 200 m区域上部烟叶留叶数对云烟87生育期、赤星病发病情况、上三叶和下三叶产值量的影响。[结果]在海拔1 000~1 200m烟区,上部烟叶留叶数在8片时,赤星病的发病率在5%~9%,减少留叶数能够有效减少赤星病的发生。在海拔1 000 m和1 100 m烟区,与上部烟叶留叶4片和8片相比,留叶6片增加了上三叶和下三叶的产量和产值。而在海拔1 200 m烟区,上部烟叶不同留叶数对上三叶和下三叶产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但是留叶8片处理烤烟上三叶和下三叶的产值均最高。[结论]在利川市海拔1 000~1 100 m烟区,种植云烟87适宜的上部烟叶留叶数为6片,而1 200 m以上以留叶8片为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揭膜时间对高肥力土壤烤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揭膜时间对高肥力土壤烤烟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盖膜处理的烤烟产、质量均明显高于不盖膜处理,但盖膜处理的烟株生长较接近,其中盖膜待栽、移栽后烟株团棵后10 d揭膜处理最好,全程覆盖处理中等,盖膜待栽、移栽后烟株大开盘时揭膜处理较差。说明移栽后烟株团棵后10 d揭膜更能促进烟叶的生长,全程盖膜对后期烟叶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揭膜方式及秸秆覆盖方式对早植烟红花大金元烟株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方法]进行了揭膜不覆盖处理(T1)、揭膜全覆盖处理(T2)、揭膜隔行覆盖处理(T3)、不揭膜不覆盖处理(T4)、不揭膜全覆盖(T5)、不揭膜隔行覆盖处理(T6)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结果]不同处理下产量产值T2>T5>T3 >T6 >T1 >T4,其中在揭膜处理中T2 >T3 >T1,且T2与T1之间差异显著,在不揭膜处理中T5 >T6 >T4,T5与T4之间差异显著,T6与T4之间差异较小.在全覆盖处理中T2>T5,差异显著,半覆盖处理中T3>T6,差异显著,不覆盖处理中T1明显大于T4.[结论]及时揭膜与适当覆盖稻草有利于提高烟株生长与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半干旱区谷子(Italian millet)覆膜种植最佳模式.[方法]供试谷子品种为晋谷43号.共设4个处理和1个对照(CK),分别为:T1全膜覆盖平作穴播(使用1.2m膜),T2全膜覆盖垄沟种植,T3膜侧沟播(0.4 m膜),T4起垄不覆膜,T5露地条播(CK).[结果]谷子覆膜栽培比露地早熟,其中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谷子产量最高为10 335.15 kg/hm2,比CK增产35.00%,水分利用效率为22.68 kg/(mm·hm2),比CK增加41.75%.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集雨效果和保墒,有利于提高谷子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半干旱地区谷子地膜覆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飞  顾勇  何余勇  夏春  张明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057-16058
[目的]研究不同移栽期和覆盖方式下土壤水分状况、土壤速效氮含量及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成熟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提出四川泸州烟区烤烟适宜移栽期和覆盖方式。[方法]供试烤烟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云烟97。移栽期为主区,覆盖方式为副区。移栽期设置5个水平:4月20日,4月25日,5月1日,5月6日,5月11日;覆盖方式设置3个处理:地膜覆盖,稻草覆盖,垄体裸露。小区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在4月25日至5月1日移栽的烟叶团棵期0~20 cm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大,速效N含量高,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经济价值高。[结论]建议泸州烟区在预整地时节进行地膜覆盖,在4月25日~5月1日进行移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完善烟草(Nicotiana tabacumL.)地膜覆盖配套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广东省南雄市研究了不同覆盖栽培措施对烟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揭膜高培土、前膜后草处理比地膜覆盖不揭膜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烟株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和显著降低中部叶、上部叶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烟叶产量与产值,并且揭膜高培土、前膜后草处理比地膜覆盖不揭膜处理均有提高上部叶、中部叶的总糖、还原糖、总烟碱、总氮、氯、钾含量的作用,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5.
土壤养分含量同海拔高度密切相关,为探索湖北巴东县茶店子基地单元不同海拔植烟土壤的理化性状,更好地指导巴东烟叶生产实践工作,对巴东县茶店子基地单元不同海拔植烟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海拔800m以下区域,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特点是pH值、有机质、氮素、全磷含量处于适宜标准或以上,但速效磷和钾素含量较低;(2)800~1200m区域,土壤pH值、氮素含量较为适宜,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高,但是磷素、钾素含量较低;(3)1200m以上区域,除土壤pH值偏低以外,其他指标均处于优质烟叶生产范围内或高于标准。结合茶店子基地单元烟叶种植区划目标,建议在生产上采取“控氮、增磷、补钾”的施肥策略,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适量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不同垄体覆盖方式对文山地区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在大田条件设计4种不同垄体覆盖方式,研究对其烤烟生理特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烟草生长前期采用地膜覆盖,团棵期揭膜后覆盖玉米秸秆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上、中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改善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并且揭膜后覆盖秸秆(T_2处理)的烤后烟叶产量、均价、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等的均优于其他处理。[结论]揭膜后覆盖秸秆为文山烤烟生产中较优的垄体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3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烟草产值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处理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较免耕处理大22.72%和37.23%,轮作处理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较连作处理大1.83%和19.41%,秸秆还田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较不还田大3.55%和2.4%,说明翻耕轮作和秸秆还田能够一定程度提高烟叶的产量和产值,特别是在轮作条件下翻耕对增加烟叶产量和产值有显著作用;另外免耕处理、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分别较翻耕处理分别大35.14%、9.92%、9.57%、4.40%和34.16%,特别是在免耕条件下,连作烟田土壤PH值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较轮作烟田分别大2.01%、48.68%、73.09%、11.45%、7.71%、7.31%、47.68%和11.78%,说明免耕和连作处理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全量和有效量的残留,因此,从培肥地力的和烟草生产可持续的角度考虑,免耕条件下连作处理是最适宜于当地土壤地力培肥的从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的角度考虑,绿肥-烟叶→绿肥/小麦/玉米→绿肥-烟叶轮作处理是最适宜该区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有效解决烤烟生长前期低温寒潮的影响,促进高寒烟区烟株生长,提高高寒烟区烟叶单产,保证烟农经济效益.[方法]移栽期分别为4月5、10、15日,盖膜后打孔洞数分别为1、2、3.[结果]小苗膜下烟栽培技术因移栽期、破膜大小的不同,烟株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差异,最终影响烟叶的产量与品质.在泸州高寒烟区,膜下烟栽培应选择移栽期为4月5 ~ 10日,破膜大小为3个孔洞的种植条件,在此种植条件下,各农艺性状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泸州市烟叶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有效提高攀西特色烟叶区烟叶的产量和品质。[方法]在攀西特色烟叶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肥调控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不计肥料成本的情况下增施钾肥能够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但是烟叶化学成分不协调,品质不优;滴灌能够有效改善烟株农艺性状,促进烟叶生长,提高烟叶产量,有效提高上、中等烟比例,从而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以大面积施肥+滴灌的C处理烟叶农艺性状最优,上中下等烟叶比例最协调,上部和中部烟叶糖含量较适宜,烟碱含量较低,烟叶产量和品质较协调;其次是常规施肥+钾肥分次追施+滴灌的D处理烟叶产量和产值较高,下部叶片糖含量较适宜,烟碱含量较低。[结论]在大面积施肥的基础上增加滴灌处理,是最适宜该区的栽培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