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芒果皮提取物合成纳米银及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芒果皮提取物作为还原剂,采用生物法合成纳米银粒子。研究了合成过程中pH值、芒果皮提取物添加量和硝酸银浓度对合成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进行了表征。通过表征,分析得到合成的纳米银的粒径介于7~27nm之间,其结晶为立体对称晶体,pH值为11,芒果皮提取物的添加量为0.1mL,硝酸银溶液浓度为0.5mM,反应条件为80℃,水浴15min时,合成的纳米银粒径最小。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合成的纳米银粒子的抗菌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液相还原硝酸银得到纳米银粒子,然后将其添加入植物组织培养基中,从而得到一种抗菌的复合培养基,实现植物组织的开放式培养。试验主要包括纳米银粒子的制备及复合培养基的制备。首先,采用一种绿色无毒的方法,利用果糖和葡萄糖作为还原剂还原AgNO_3溶液,同时研究硝酸银浓度对纳米银粒子粒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出纳米银粒子复合的B5培养基。结果表明,随着AgNO_3溶液浓度的升高,纳米银粒子的尺寸增大,粒径分布范围变宽;抗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银粒子复合的B5培养基具有显著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3.
纳米银对黑麦草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土壤盆栽试验,以硝酸银作对照,探讨了纳米银对黑麦草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银和硝酸银对植株根系的抑制作用均大于对地上部的抑制作用,银浓度为20 mg·kg-1的纳米银与硝酸银处理根冠比最大,分别为2.43、2.33,说明低浓度银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当纳米银浓度大于20 mg·kg-1时,随浓度增加黑麦草生物量下降,根系长度减小,平均直径增加,根尖数减少,并且纳米银对黑麦草根系生态学特性的抑制作用强于同浓度普通银离子,说明纳米银对植物毒害的机理不只是因为纳米银能转化为离子态银,还与其粒径小、比表面活性高等纳米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元林  张一鸣  刘瑞斯  刘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88-13889,13957
[目的]研究一种以壳聚糖作为还原剂及稳定剂、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新方法.[方法]用水热法合成以壳聚糖为稳定剂的银纳米颗粒,利用水热法产生的较高温度和较高压力的条件来制备稳定的银纳米颗粒,并考察颗粒的稳定性.[结果]制备的纳米银溶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通过改变反应初始pH值,可调控其大小和形貌.在酸性条件下,测得纳米银颗粒带正电,这非常有利于将其应用在抗菌研究中.[结论]该方法具有环保、简便、产量高等特点,有望应用到以壳聚糖分子为稳定剂的其他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负载型TiO_2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负载TiO2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动力学。[方法]选取一定浓度的垃圾渗滤液(pH值为8左右,COD值为300~600 mg/L)600 ml,将催化剂-纳米TiO2/玻璃筒膜插入溶液中,通入空气,将400 W的高压汞灯插入筒内进行照射。研究反应时间、进水浓度、pH值、光源强度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CODCr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光强越大、光照时间越长,催化效果越好;溶液的初始浓度越大,降解率越低;反应液在偏酸、偏碱的条件下有利于光催化氧化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表明,垃圾渗滤液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方程为:Ct=C0e-0.023 8 tmg/L(初始CODCr为472.7 mg/L)。[结论]以负载型TiO2膜作光催化剂降解垃圾渗滤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岳贤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25-7526
[目的]确定微波辅助提取橘子皮中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微波辐射萃取法提取橘皮中的果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剂类型、溶剂类型、料液比、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乙醇浓度及pH值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以盐酸作为萃取剂,以水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20,微波辐射功率为600W,微波辐射时间为4min,乙醇浓度为60%,pH值为1.8时,果胶提取率较高,达20.7%。[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橘子皮中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盐酸调节提取液pH值为1.8,用水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20,微波辐射功率600W,辐射时间4min,乙醇浓度6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H值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吸附水体中稀土离子的影响。[方法]用热分解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P),并研究合成样品的组成、粒径和形状,进行HAP的溶解和修复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样品为纯相HAP,形状为球形,粒径为60~80 nm。当溶液pH≤3时,HAP可迅速溶解,且在60 min内将REEs3+全部转化为沉淀;当溶液pH≥4时,HAP的溶解速度和REEs的去除率均明显下降。HAP修复受到稀土离子污染水体的产物主要是稀土磷酸盐,溶液pH值为4、P/REEs为15/5是最佳修复条件。[结论]HAP对水溶液中稀土离子的去除受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甘氨酸螯合铜的合成条件。[方法]以甘氨酸为原料,对甘氨酸螯合铜的反应条件进行探讨,研究反应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螯合反应的影响。[结果]在反应液pH值较低时,产物吸光度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应液pH值达到7以后,吸光度变化不明显,说明pH值为7时,反应进行完全;当反应温度低于50℃时,产物吸光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时间对反应影响不大,为了便于操作,选择反应时间30min。用有机溶剂沉淀法可制得高纯度的甘氨酸螯合铜,并可用红外光谱法对产品进行确认。[结论]确定了甘氨酸螯合铜合成的最佳条件:反应液pH值为7,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min。该反应条件下,甘氨酸螯合铜的产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通O2氧化Mn(OH)2制备的水钠锰矿为前驱物,采用微波加热合成钙锰矿,并探讨微波的功率、反应温度、时间和pH值等条件对钙锰矿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微波条件下可快速合成粒径均一、结晶度较好的钙锰矿。当微波辐照功率大于150 W时,随着微波功率升高,合成钙锰矿所需时间缩短,600 W功率下20min即可快速得到钙锰矿;温度越高合成钙锰矿所需时间也越短,体系温度为100℃时不能生成钙锰矿,但升高到140℃时,20min即可合成出钙锰矿;在酸性条件下合成钙锰矿的转化率低,而中性和碱性条件下钙锰矿的形成速度快、转化率高、结晶度好。  相似文献   

10.
李姗  王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79-10182,10215
[目的]研究复凝聚法制备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微胶囊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明胶浓度、阿拉伯胶浓度、芯壁比、pH、反应温度和转速对微胶囊包埋效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测微仪对球孢白僵菌微胶囊形态及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复凝聚法制备球孢白僵菌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浓度1.5%、阿拉伯胶浓度0.5%、芯壁比1.0∶1.5、复凝聚反应pH 3.8、搅拌速度450 r/min,在该条件下可制得包埋率达78.32%、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44.16μm左右、流动性好的球型固体微胶囊。[结论]该研究制备的微胶囊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为真菌杀虫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微波辐照下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微波辐照下碱木质素的反应活性,以造纸黑液中提取的麦草碱木质素为原料,在微波辐照下合成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初步确定合成条件为:温度75 ℃,反应时间25 min,不加催化剂(微波可替代催化剂)。并用酸性黑ATT染料溶液对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投加量为600 mg/L、pH值在1~2,5之间时,其对0,15 g/L酸性黑ATT的脱色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稻壳灰制备纳米SiO2的方法,为稻壳灰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微波辐射条件下,采用稻壳灰为原料制备出硅酸钠。而后,又以这种硅酸钠为原料,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纳米SiO2。[结果]研究了焙烧温度、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及溶液pH值对纳米SiO2粒径的影响。硅酸的聚合速度与溶液的pH值有很大关系,而聚合速度直接影响到硅酸的分子量,进而影响SiO2的粒径,溶液pH值在5~6最好;焙烧温度对SiO2的粒径及形貌有较大影响,温度高了,团聚多,形貌不好;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需达到一定值才可防止粒子团聚。结果表明:在PEG添加量为≥0.15 g时,经过600℃焙烧后,可制备近似球形的纳米SiO2。[结论]利用微波辐射提取稻壳灰中的SiO2,通过化学沉淀法可制备近似球形的纳米SiO2。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有利于稻谷壳灰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光合细菌降解废水中对硝基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丹  胡忠策  金赞芳  潘志彦  姚斌  王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19-10221,10383
[目的]研究光合细菌对废水中对硝基苯酚的降解。[方法]考察光照与溶解氧、pH值、通气量、菌体量、初始浓度等对硝基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当对硝基苯酚浓度为100mg/L时,在光照曝气、pH8.0、通气量1.25vvm、菌体量15%的条件下,光合细菌降解对硝基苯酚的效果最好,12h后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为100%。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显示,米氏常数Km为64.04mg/L,最大反应速度Vm为20.92mg/(L.h)。[结论]光合细菌在硝基苯酚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Fe/C共掺的TiO2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对环境激素辛基酚的降解。[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出铁碳掺杂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4-叔辛基酚为测试分子研究该类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探讨了Fe掺杂量、催化剂用量、pH、光照等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干扰离子存在情况下的催化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Fe/C掺杂量为0.6%时,在25℃、pH=9.0、300 W汞灯照射、催化剂用量为1.0 g/L的条件下,经过100 min的降解可以使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辛基酚水溶液浓度降至0.02 mg/L;反应体系pH的升高和光强的增加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效率,污水中常见的K+、Na+和Ca2+等对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无影响。[结论]Fe/C共掺的TiO2光催化剂在处理含有环境激素的废水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UV/Fenton/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供水水源深水湖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RR和MC-LR的效果。[方法]以Fen-ton-TiO2作为光催化剂,考察不同反应时间、初始pH值、H2O2浓度、Fe2+浓度、TiO2投加量、光照强度、藻毒素起始浓度对UV/TiO2/Fen-ton多相光催化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影响,并对多相光催化氧化与UV光分解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H2O2起始浓度为0.1mmol/L、[H2O2]/[FeSO4]为15∶1、pH值为4.0、反应液距UV灯管1cm、TiO2投加量为0.05g/L和反应温度为(16±2)℃的条件下,反应3min后,浓度为0.35mg/L的MC-RR和浓度为0.29mg/L的MC-LR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1.5%和90.2%。[结论]UV/Fen-ton/TiO2光催化氧化法能高效降解微囊藻毒素。  相似文献   

16.
以通O2氧化Mn(OH)2制备的水钠锰矿为前驱物,采用微波加热合成钙锰矿,并探讨微波的功率、反应温度、时间和pH值等条件对钙锰矿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微波条件下可快速合成粒径均一、结晶度较好的钙锰矿.当微波辐照功率大于150W时,随着微波功率升高,合成钙锰矿所需时间缩短,600W功率下20min即可快速得到钙锰矿;温度越高合成钙锰矿所需时间也越短,体系温度为100℃时不能生成钙锰矿,但升高到140℃时,20min即可合成出钙锰矿;在酸性条件下合成钙锰矿的转化率低,而中性和碱性条件下钙锰矿的形成速度快、转化率高、结晶度好.  相似文献   

17.
董泽琴  张琳  张维  杨再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658-11660
[目的]研究Fenton法氧化降解微污染水体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效果。[方法]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微污染水中MC-LR的降解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考察H2O2与Fe2+投加浓度、pH值、藻毒素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各种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影响水中MC-LR的Fenton氧化过程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在藻毒素MC-LR浓度0.31mg/L时,试验得到的最佳去除工艺条件为H2O2起始浓度0.30mmol/L,[H2O2]/[FeSO4]摩尔比30∶1,pH值4.0,反应温度(24±2)℃,反应60min后,去除率可达到90.30%。[结论]Fenton法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可有效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  相似文献   

18.
李治龙  刘新华  武巧莉  赵晨霞  桑立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98-17199,17245
[目的]研究微波提高谷朊粉品质的最佳条件。[方法]以谷朊粉为原料,通过微波处理,以起泡性、乳化性、溶解度为指标,研究谷朊粉浓度、pH值、加热时间、微波功率等对谷朊粉品质的影响。[结果]当功率为570W,pH值为5,谷朊粉质量百分数为9.5%,微波处理时间为100s时,通过微波处理,能明显提高谷朊粉的乳化性和起泡性。[结论]该研究为采用一定改性手段来改善谷朊粉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以提高其作为不同食品改良剂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核桃壳研究其对水中Fe3+的吸附性能及吸附质溶液pH、Fe3+质量浓度、核桃壳用量、粒径、吸附温度和时间(吸附动力学)对核桃壳吸附Fe3+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质溶液pH值为3,Fe3+起始质量浓度为50mg·L-1、吸附剂粒径为0.15 mm时的吸附效果最佳;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的描述核桃壳对水溶液中Fe3+...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糖苷酶的反应特性。[方法]以纳豆菌为供试菌株发酵大豆,从发酵液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糖苷酶,以大豆异黄酮为酶作用底物进行反应,研究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pH值对酶反应的影响。[结果]底物浓度为2%时,生成的产物(苷元)量最多;反应时间为20h时生成的产物量最多,当反应时间超过20h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量无明显变化;反应温度为40℃时产物量最多,当反应温度超过40℃时,产物量减少;pH值为5.0时生成的产物量最多。[结论]大豆异黄酮糖苷酶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2%,反应温度40℃,pH值5.0,反应时间2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