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试验表明,病毒初次侵染来源于菌种,因此,对带毒菌种进行脱毒处理,生产无毒菌种,杜绝病毒初次侵染来源,是防治平菇病毒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曾松荣  柯野  方白玉 《食用菌》2015,(2):17-18,22
平菇是粤北地区栽培的主要食用菌之一。为了提高粤北地区平菇质量和产量,对粤北地区一株平菇进行了组织分离,并且对其进行了dsRNA病毒的检测、脱毒以及栽培试验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该平菇菌种带有dsRNA病毒颗粒,采用菌丝尖端脱毒法获得了一定脱毒程度的菌株。与组织分离获得的出发菌株相比,该脱毒菌株长满菌袋的时间平均缩短了2 d,产量提高了约5%;并且脱毒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长势、菇形、厚度和大小均优于组织分离的出发菌株。因此,获得的脱毒菌株在粤北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指出香菇病毒病有3方面的危害:多发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隐蔽性强,难以防控。阐明其主要症状及类型,重点介绍菌株和出菇阶段的3种症状:一是不转色或转色浅伴随退菌;转色正常伴随退菌;转色正常,出菇异常。提出菌种带毒、菌种菌丝活力和环境3种发病原因与5种防控方法:建立健全无病毒良种繁殖体系,推广应用种源同步出菇技术,规范菌种生产,开展菌种复壮和菌种脱毒复壮。  相似文献   

4.
平菇不同菌株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表明,在深色菌株中,黑平2号和平菇9818表现较好,产量高,生物学效率分别达102.0%和100.1%,并且菇形较好。在浅色菌株中,平杂3号表现较好,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137.0%。菇形较好,菌盖韧性强。  相似文献   

5.
朱宏发 《食用菌》1996,18(3):12-12
平菇高邮3号菌株,是1994年秋在京杭运河高邮段西侧的枯死柳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65.8cm,高34cm,重11.5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25cm,经组织分离驯化而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最大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不出猛潮菇,可平衡上市,菇价好。  相似文献   

6.
对引进的5个平菇菌株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出菇试验,调查现蕾的早晚、菇蕾疏密度以及菌柄长度、菌盖大小、菌盖厚度、产量等指标,筛选出品质好、出菇早、产量集中、适应能力强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7.
曹树才 《食用菌》2005,27(3):16-17
平菇1022是我中心于2001年10月22日从野外腐朽杨树根部发现的一株野生菌株,丛重4.3kg,直径385cm,菌盖厚1.8cm,菇体深灰色,经组织分离,让其在高、低温,高湿情况下试验一年,结果发现,该菌株抗逆性最强,菇体美观,特别适合老菇棚栽培,在十几个平菇菌株中产菇期最长,无黄菇出现。现将其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冷害是指食用菌在0℃以上温度条件下表现的因低温而造成的生理失调现象,平菇子实体在0.5~30℃下都可发生,在5℃以下生长极为缓慢,我市每年平菇生产规模较大,在2003年大雪一小寒期间,许多菇农生产的平菇子实体上出现的症状(图1)。具体表现在幼菇期菇盖的全部、成菇期菇盖的中央部分出现大小不一、麻密的肉刺状突起,肉刺状突起大小在0.1~0.15mm,肉刺随子实体生长有增多增大的现象,此症状虽不影响平菇的生长、风味,但影响平菇商品的外观,降低平菇商品的等级;考虑到此症状只在低温下发生。为此笔者进行了不同菌株、地点、最低温度下症状发生的情况的观察试验,以便弄清发病的原因,寻找出防治的对策。现初报如下,以求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平菇菌渣和中药渣栽培大球盖菇的可行性,探讨麦秆、玉米芯与平菇菌渣或中药渣混合栽培大球盖菇的最佳配方。采用田间单因素区组法,以麦秆+玉米芯混合料添加平菇渣或中药渣(连花清瘟)栽培大球盖菇,考察试验配方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结果表明:配方5(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平菇菌渣质量比为4∶1),配方9(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连花清瘟中药渣质量比为2∶3)栽培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试验条件下添加连花清瘟中药渣的大球盖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均较高,发菌时间较短且菌丝长势强、抗杂性强,子实体粗蛋白、氨基酸和多糖含量高,而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含量低。因此,有条件的地方适量添加连花清瘟胶囊药渣栽培大球盖菇,既能延长药渣的价值链,又可丰富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0.
香魏菇是本所1997年育成的食用菌有性远缘杂交新品种。该菇由阿魏蘑( pleurotus ferulae)与本所1994年选育的香平菇(杂交亲本为香菇和平菇)杂交而成。菌柄洁白、质地脆嫩,菌盖浅灰至深灰色,兼有阿魏蘑的甜美风味和香平菇的较强抗逆性。经1998~1999年年初多批次栽培试验和菌株筛选,现已获得两个遗传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的菌株,分别编号Lpk15和Lpk16。本文着重介绍香魏菇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菌种制作①母种制作: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蔗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  相似文献   

11.
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选育无孢高产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无孢平菇菌株P22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经拮抗试验,孢子印检测,扫描电镜和出菇试验,筛选出一株中低温型、高产、菇形好的无孢平菇突变菌株4-10。品比结果显示,4-10新菌株两年平均生物效率达112%,较出发菌株P22增产19.8%,较对照菌株P51增产22.7%。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是一种快速简便且有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冬季结冰的天气较多,如果防寒防冻,保温增温措施不当,在平菇产菇期的管理中极易发生瘤盖、粗柄、蓝色等三种畸形菇。 (一)瘤盖菇①症状:菇体生长发育极慢,菌盖表面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的突起物,菇农称之为“起泡”或“起皱”,严重时菌盖僵缩,菇质硬化,停止生长。②发生原因:菇体生长发育期温度过低,且低温持续时间过长造成菌盖内外层细胞伸长失调而变形。这种现象在室内外菇场均有发生。③预防方法:购买菌种时必须了解该品种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3.
平菇韩915菌株,是2003年秋在陕西韩成花椒园枯死的花椒树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53.8cm,高约30.6cm,重9.8 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18 cm,经组织分离驯化而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它的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食用时味道带有淡淡的花椒香味。  相似文献   

14.
平菇 10 15 ,是 1999年 10月 15日从我校一腐朽的胸径达6 0 cm的圆木上采集的野生平菇子实体 ,丛重 4 kg,直径 30 cm,菌盖厚 2 cm以上 ,菇体灰黑色 ,当时的室外最低温度已接近0℃ ,经组织分离驯化获得纯菌种 ,同年初冬进行小面积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该菌株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平菇生产发展很快,但不少平菇生产单位和专业大户,在袋栽平菇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菌种质量问题。菌种已做常规出菇试验,二、三级菌种袋出菇正常,可是三级菌种接到栽培袋料中,在正常的栽培条件下却不发菌,或开始发菌正常,10天后菌丝逐渐消失,而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相似文献   

16.
史红鸽  魏银初  班新河  李九英 《北方园艺》2021,(8):177-180,封2
平菇新品种“驻研1号”是由河南省主栽品种“CCEF89”和野生驯化菌株“4195”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育种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生产周期45~50 d,中低温型品种,子实体叠生,菌盖扇形,颜色受温度影响,低温下呈深黑色,高温下呈深灰色.菌柄长约5 cm,直径1.5 cm,六七成熟时菌盖直径5.5 cm,厚约1 cm.出菇整齐,菇厚韧性强,商品性状好.2017-2018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学效率高达84.2%,比对照品种“黑抗650”生物学效率高6.65%.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学效率高达89.7%,比对照品种“黑抗650”增产9.5%.适宜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秋冬季栽培.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平菇不同规格子实体对品质的影响,以平菇650、新科106和新科108为材料,测定并分析比较了第1茬菇和第2茬菇5种规格子实体的含水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3个品种第1茬菇子实体含水量总体高于第2茬菇;第1茬菇和第2茬菇子实体规格不同,含水量存在差异,即随着菌盖直径增大,含水量有增大趋势。不同品种子实体粗蛋白含量略有差异,3个品种第1茬菇和第2茬菇粗蛋白含量均呈现出随菌盖直径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菌盖直径3~5 cm时,粗蛋白含量较高。3个品种均是谷氨酸含量最高,新科108在菌盖直径为4 cm时谷氨酸含量(w,后同)最高,为25.3 mg·g-1。综上可知,平菇菌盖直径3~5 cm,鲜菇含水量≤90%,粗蛋白含量≥25%,谷氨酸含量≥24.0 mg·g-1可作为优质平菇的品质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正病毒病为平菇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平菇菌丝感染病毒后没有明显症状,只是生长速度变缓,菌落边缘不整齐。到了出菇期,感染病毒的子实体菌柄肿胀呈近球形或烧瓶形,不形成菌盖或菌盖很小;有的菌柄变扁或弯曲,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瘤状突起,菌盖变小畸形,有深缺刻和呈波浪形;有的菌盖及菌柄上出现明显的水渍状条纹或条斑。预防平菇病毒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选  相似文献   

19.
平菇韩915菌株,是2003年秋在陕西韩成花椒园枯死的花椒树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53.8cm,高约30.6cm,重9.8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18 cm,经组织分离驯化丽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它的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食用时味道带有淡淡的花椒香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发酵料加短时间高温灭菌处理技术,栽培、观测北京地区9个平菇品种的发菌情况、出菇情况、子实体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灰美2发菌快,子实体颜色好,产量较高,适宜晚秋栽培;8105出菇快,产量高,适宜秋季栽培;平菇009,发菌较慢,产量较低,但韧性好,菌盖厚,适宜早秋栽培。抗3单菇最重,650菌盖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