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林业发展离不开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采伐作业中的技术、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成为近年来林学界研究热点。过去掠夺性的森林采伐,已造成许多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乃至崩溃,这是诱发当今生态环境严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森林采伐作业中,不合理的采伐、集材以及林地清理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因此,林木采伐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保护问题,以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1.林业采伐作业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不同经营方式的云冷杉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经营方式,传统经营——进行抚育采伐,采伐后郁闭度在0.7以上;目标树经营1——按目标树单株经营进行采伐,保留用材目标树密度100株/hm2;目标树经营2——按目标树单株经营进行采伐,保留用材目标树密度150株/hm2;未经采伐处理的样地作为对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比较不同经营方式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经营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2)采伐增加了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真菌共有OTU数目和特征OTU数目。(3)α多样性分析表明目标树经营1的真菌群落最为丰富,传统经营的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4)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经营措施间的差异显著高于组内差异,说明采伐强度改变了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真菌的优势菌群对干扰的适应程度不同,采伐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经过采伐后土壤真菌的组成更加趋向于营腐生菌群;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经营方式下表现出不同的相似性,与对照经营相比采伐改变了真菌的群落结构,说明采...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采伐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伐作业作为1种对森林的人工干预活动,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森林的生态系统和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对这些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是森林生态采伐理论和采伐作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森林生态采伐的评价方法,提出了森林生态采伐的评价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森林生态采伐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对杉木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采伐剩余物带状清理、全部移除以及炼山等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杉木林生长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剩余物带状清理方式在提高杉木林的生长量以及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能力方面均优于炼山处理,而采伐剩余物全部移除方式改良土壤的能力最差。建议今后采伐迹地采伐剩余物采用带状清理方式,从而实现杉木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5.
多功能目标下的近自然森林经营作业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海南省热带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实例,介绍在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目标指导下的近自然森林作业法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技术。作业级是一个自然性质、动态特征和经营目标基本一致的经营空间类型,而立地条件和功能类型是用于界定和划分作业级的技术指标。森林发展类型是在作业级层次上应用的长期稳定的目标森林设计模式;林分抚育作业方法是在发展类型目标导向下规定本经理期内对当前林分执行具体抚育、采伐或补植(造林)等具体作业技术的模式方法;垂直结构导向的经营周期计划给出了从森林发生发展到最终利用全过程的经营规划,这些技术要素的有机组合构成多功能目标的森林作业法的基本内容。期望通过这个在"作业级"层面的近自然森林作业法实例介绍,为多功能经营目标下的新型森林作业法研究提供启发和案例。  相似文献   

6.
育林土壤是森林林木赖以生存的基础,采伐过程对林地土壤造成了机械及理化方面的影响。本文仅以互助北山伐区、进行取样测定分析其理化方面的影响程度,目的对于了解采伐过程对育林地土壤影响的量化指标,从而为本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体系技术应用示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北京市一个示范区的实例,介绍在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目标指导下的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技术体系及其4个技术要素的实现方法与具体应用。群落生境分析制图技术是支持森林经理空间区划和作业级类型计划的基本技术工具;森林发展类型设计技术为在“作业级”这个自然性质、动态特征和经营目标基本一致的经营空间单元层次上提供了长期稳定的目标森林设计模式;目标树作业方法是规定本经理期内对当前林分执行具体采伐和造林(补植)作业的技术模式;垂直结构导向的经营周期计划给出了从林分发生发展到最终利用全过程的作业计划。希望通过与操作实例结合提出的近自然森林经营计划体系,能成为在多功能经营目标下的新型森林作业法的一个典型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8.
定量分析手扶拖拉机集材对集材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提出减少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具体措施,为实施生态经济型的森林采运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森林经营体制改革需求,吉林省森林采伐基本停止。森林管理逐渐实现"公益林"管理模式,森林停止采伐,将恢复森林原有功能,使脆弱的森林生态系统得以遏制。大量事实证明:保住森林生态安全,才能保住人类生存环境。森林"停采",不是放弃经营,而是科学改变经营管理手段,强化管理制度。这对林业职工来说,经营手段虽发生了变化,但对森林生态建设、发展和保护都面临着一个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
小兴安岭低质林采伐改造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针对不同采伐方式小兴安岭低质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采伐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林窗带的理化性质变化程度最大,其次为垂直皆伐带和择伐带,水平皆伐带的变化程度最小。带宽方面:水平皆伐带和垂直皆伐带带宽的综合得分并没有明显差异;林窗方面:在林窗A9(面积900m2)处理化性质的变化程度最小,A3(面积100m2)和A5(面积225m2)处的变化程度较大;采伐强度方面:在采伐强度22%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大,在采伐强度31%和41%处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程度较小,在采伐强度47%和55%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程度又变大,而采伐强度66%和77%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程度变小。从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程度角度选择合理的采伐方式,以水平皆伐最宜,其次为采伐强度31%和41%的择伐,再次为面积较大的林窗,最后为垂直皆伐。  相似文献   

11.
土壤呼吸是大气二氧化碳(CO2)重要的来源,采伐作为森林经营的常规活动之一,是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重要人为干扰措施。开展有关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对更好地理解森林碳循环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将采伐分为2类:皆伐和部分采伐(择伐、渐伐、间伐和更新采伐等)。分别综述了皆伐和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影响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讨论了皆伐和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机制,总结了当前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采伐对土壤呼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①采伐强度对土壤呼吸影响的方向和幅度;②皆伐或部分采伐后土壤呼吸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及受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③皆伐或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④皆伐或部分采伐对Q10的影响;⑤皆伐或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主要结论为:①因采伐强度、采伐措施、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气候类型、森林类型和植被恢复时间的不同,采伐的影响效果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②采伐往往导致土壤自养呼吸减少,异养呼吸增加,土壤总呼吸表现为两者相抵的程度,这种影响会随植被恢复程度的提高而减小;③采伐后短期内Q10有不同的变化规律,长期往往会下降。未来关于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应集中于土壤呼吸组分及其温度敏感性对采伐的响应,同时应结合不同强度采伐、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其他营林措施和大气CO2浓度上升等全球变化因子,探讨采伐对区域土壤呼吸及组分的影响,更好地理解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制。表2参89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检测方法,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探讨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及其机制,旨在为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田间含水量、毛管含水量、pH值、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全钾均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间具有显著差异。但这些指标并不是随着石漠化程度增加而一直退化,而是一个先退化后改善的趋势;2)土壤有机质、氮素、毛管持水量、容重和孔隙度与土壤其它绝大多数理化因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子,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养分循环方面起着关键作用;3)主成分分析也表明,土壤有机质、氮素、钾素、容重、持水状况、孔隙度等是基于土壤理化性质评价石漠化程度的关键指标。作者提出了强度石漠化环境裸岩对土壤养分的聚集效应学说和喀斯特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及其机制。研究结果对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森林采伐作业的环境影响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森林采伐作业对林地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林内小气候等森林生态系统主要评价指标的影响,并就减轻这些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技术措施.由于这些不利影响的客观存在,森林采伐作业必须在一定的生态约束条件下进行,把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限制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之内,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森林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西南地区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动态、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种子库这三大特征,综合梳理了学者们关于西南高山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大致研究情况。然后提出了退化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为西部地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抚育改造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关键性措施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该文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及其目标,抚育改造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抚育采伐与主伐的融合、抚育与改造的结合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体系的发展趋势.中国正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与解决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急需搞好森林的抚育改造.通过对国内外的实践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森林资源的持续,森林资源的持续依赖于森林的科学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将是21世纪森林经营模式的最佳选择,而抚育改造则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森林采伐方式及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采伐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森林的生态平衡系统,国外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生态森林采伐规程,主要针对于特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施技术及原则,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在森林的采伐作业中,虽然完善了相应的采伐规程,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对森林的采伐方式与策略进行改进,从多方面考虑,为森林的生态平衡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7.
森林采伐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森林的生态平衡系统,国外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生态森林采伐规程,主要针对于特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施技术及原则,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在森林的采伐作业中,虽然完善了相应的采伐规程,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对森林的采伐方式与策略进行改进,从多方面考虑,为森林的生态平衡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8.
森林采伐作业是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采伐作业质量的根本任务。本文就当前采伐作业。提出了伐区木材生产的过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森林采伐的环境约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人类与森林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及近代出现的与森林减少有关的大环境问题,并根据许多发达国家在森要采伐与森林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就采伐作业对森林环境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阐述。指出,森林的锐减和人口的猛增是造成当代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采伐作业对森林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采伐规划合理和作业技术应用适宜,这种影响不会对森林的良性发展产生实质性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与土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北京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主要森林类型人工针叶林、天然阔叶林、人工针阔混交林和天然灌木林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林分结构与土壤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天然林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人工林,针阔混交林优于针叶纯林,天然灌木林的林分稳定性最强;与土壤化学性质相比,土壤物理性质与林分结构的相关性较大。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水源涵养林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