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近年来,敦化市坚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市303个行政村全部成为农村环境整治达标村。一是突出重点村建设。2016年,该市申请省级专项补助项目资金496万元,对12个省级重点村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涉及农村道路建设等16个项目,建设围墙10026延长米,安装大门439个,硬化边沟8200米,改建村部239平方米;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将农村道路建设纳入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范围之列,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以贵州省榕江县Y村为案例,就乡村公路建设对Y村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指出道路修建为Y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而推进了Y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的缓解。同时,道路修建也给Y村带来了土地资源被占用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乡村公路建设应当科学、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好乡村公路建设对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乡村景观进行特征识别及景观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景观特征及资源,找出乡村景观资源发展的优劣,实现其特色化发展.该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乡村景观进行特征识别,绘制乡村景观特征分区图,再基于AVC理论构建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分值,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并以潜山市黄铺村为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景观特征识别与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黄铺村具备良好的乡村旅游条件,其社会吸引力和环境承载力较高,但经济生命力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可为黄铺村景观评价及制定有针对性的乡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小洋  邓政 《农业与技术》2023,(21):124-127
本文以湖南省衡阳市茶山坳片区为案例,综合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卫星地图图像、文献统计资料以及现场调研数据对城郊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城郊乡村景观的总体结构和景观特征的演变,包括农业景观、道路景观、建筑院落和植物景观的变迁;分析了城市化、政策、乡村旅游以及农业发展等因素对城郊乡村景观的影响,并从可持续性、景观美感、乡村旅游等角度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以期为城郊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选取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长教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对长教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乡村旅游对村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教村村民对乡村旅游促进本村经济发展基本上都持认同态度;发展乡村旅游对农民收入、就业机会、产业结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影响村域经济的发展。由于长教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旅游产品单一、经济分配不均匀、劳动力素质较低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村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促进乡村旅游并村域经济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荣卫 《乡村科技》2020,(10):60-61
乡村绿化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分析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以及在粤北乡村村前村后公共绿地、集体和个体庭院、乡道路旁、水旁及村前村后山坡等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何选择绿化树种,为进一步做好乡村园林景观绿化、推进粤北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沈权平 《世界农业》2019,(10):53-6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日后乡村振兴的推进指明了方向,表明乡村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最根本的支撑.韩国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兴起"归农归村"潮,有效提升了乡村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缓解、遏止了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导致的乡村衰弱的颓势,推动了韩国乡村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归农归村"的政策支持体系,结合实际案例,对"归农归村"进行效果评价.以韩国的"归农归村"经验为基础,从顶层设计、乡村生活品质、乡村氛围、乡村人力资本动能及乡村产业等方面,提出对中国构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体系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以及省市级5年期乡村振兴规划的相继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实施阶段,振兴模式研究创新成为现实紧迫需要.根据大量的国内外实践及其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浙江省不少典型村庄的实践经验值得深入总结和理性借鉴.本文基于大量文献分析和调查观察,对此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总结,并立足于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特性的理解,提出适用于基层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有效推进的4种模式,即"政产学研商"协作建设"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区"模式、镇村统筹联动振兴模式、常态化精准有效帮扶困难村模式、新型村集体组织振兴模式.  相似文献   

9.
姜欢  郭婉婷  帅晓迈  晏丽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1):114-115,149
为促进红土坪村美丽乡村景观建设,该研究以农业生产用地为对象,分析了场地现有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农业生产用地景观化生产性、生态性、以人为本和特色文化的营造原则以及营造五感体验式农田景观、一体化道路景观、多样性垂直居民点景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杨  马远军  张敏  郑世铭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3):139-140,143
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实质上是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建设和优化问题.该文对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内涵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演化遵循"孤环—网状"的演化路径;并以金华市管头村为案例进行了实地研究,从产业链提升和优化视角提出管头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郭洪生  郭跃军  李建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64-6865,686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论述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拓展农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列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生活设施建设。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二要制定科学的村庄规划,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三要调动农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建设方的角度分析农业工程项目管理中主要风险类型及工程项目各阶段风险,列举了项目风险管理主要内容,探讨风险防患及风险处理措施。总结出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项目各阶段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采用有效的事先计划,并科学地采用减少、分散或转移等方法对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地处理风险造成的不利后果,保证项目预定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3.
河北生态省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省生态省建设阶段目标分解的基础上,重点针对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资源保护和文明生态村创建等内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风景名胜区内都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存在,正视风景区内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时风景区内农村发展与风景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因地制宜选择农村发展模式来确立风景区内新农村建设的合理定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景观化,来实现风景区内新农村建设的导向性转变;通过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来完成风景区内新农村建设对风景区的合理补充与相互促进;通过鼓励社区参与分享风景区发展成果,来促进农村居民与风景区的相互关系,最终实现农村与风景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是比较核心的一种技术手段。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来说,必须要重点把握好各个环节的要点内容。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就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简论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2):152-153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阐述了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鑫 《北京农业》2012,(3):226-227
现代信息领域中各类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客观推动了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国外林业行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起步较晚,在建设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林业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校团委应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总的突出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时代特征得第二课堂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工作实效,以思想政治教育统领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1]。  相似文献   

19.
杨林  刘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69-14071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总目标出发,结合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善了包括粮食商品率、农村恩格尔系数等21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绵阳市刘家镇桃子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程度进行了实证,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尤其是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喷射混凝土作为洞挖工程的重要支护措施,在全国很多大型水利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但与TBM隧洞掘进机配合应用却极少。通过对配合TBM法施工支护的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的研究,提出喷射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和具体的施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