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为我国特色的水果,营养价值高。果实中枇杷核占比较大,其综合利用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利用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了枇杷籽中苦杏仁苷的提取工艺及在贮藏和干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60%乙醇溶液在40℃时提取60 min,提取率为2.5%。为进一步考查苦杏仁苷的稳定性,对比了新鲜的枇杷籽在60℃干燥90 min和105℃干燥30 min后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干燥方法苦杏仁苷的提取率分别为0.17%和0.15%,说明枇杷籽中的苦杏仁苷在干燥过程损失较大,需要低温密封贮藏,以减少苦杏仁苷的损失,促进枇杷籽的加工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苦杏仁蛋白开发利用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述了国内外对山杏的氨基酸组成、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苦杏仁蛋白加工利用的不利因素,总结了中国目前苦杏仁蛋白的加工利用研究现状,结合国内外植物蛋白加工的新趋势,提出了今后苦杏仁蛋白加工利用的研究应向开发苦杏仁蛋白与其他植物蛋白混合产品、苦杏仁蛋白与动物蛋白混合产品、苦杏仁蛋白酶解产品及苦杏仁蛋白调味品等几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苦杏仁苷是医药和食品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价值的物质。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苦杏仁苷资源,从苦杏仁苷结构、生理功能、提取和检测等几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基于对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苦杏仁苷作为食品资源利用面临问题的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几年来有关桃金娘果的加工利用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综述了桃金娘果加工及其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桃金娘果的干制技术、饮料加工技术以及桃金娘果多糖、黄酮、色素、多酚的提取技术,旨在为推动桃金娘果的开发利用,提高桃金娘果的加工利用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怀德副教授主持的“核桃多肽分离及其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核桃多肽分离及其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课题组经过近3年的系统研究,在核桃多肽分离及产品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一是以核桃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  相似文献   

6.
超高压技术在食用菌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营养丰富,鲜香味美,是优质的膳食来源。超高压技术是食品加工的尖端技术,不仅有利于保持食物的营养和风味,而且应用领域广泛。阐述了超高压技术在食用菌产品杀菌、钝化酶类、保持产品营养成分与品质、提取生物活性功能成分及破碎孢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与进展,并展望了超高压食用菌加工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微波工作原理,综述了微波技术在抑制枣采后营养降解,枣加工的预煮软化、干燥、杀菌工艺以及在功能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是山东省唯一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的省直科研单位,主要承担农产品品质分析、精深加工、发酵工艺、功能成分提取、副产物资源化利用、质量安全等技术研究和中试工作。研究所还是国家粮油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由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的  相似文献   

9.
由山西省农机局、山西省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协会引进的乌克兰·哈尔科夫植物油低温物理压榨技术,于2007年9月11日落户山西繁峙县农机修造厂。该厂将通过技术合作的方式开发生产新型植物油低温榨油机,为油料加工企业提供加工装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加香蕉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归纳了香蕉加工产品现状,主要包括干燥、焙烤、饮料、罐装等香蕉加工制品,综述了干燥新技术、澄清技术、发酵技术、护色技术和稳定性工艺等香蕉加工技术及其功能成分提取的研究进展。香蕉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应用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但国内对香蕉活性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糖、多酚等方面,对儿茶酚胺方面研究罕见,如多巴胺提取技术几乎未见报道。本研究可为香蕉加工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陕北白于山区仁用杏生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 发展仁用杏生产的重要意义 1.1仁用杏的种类仁用杏的杏仁又分为苦杏仁、甜杏仁和洋杏仁.我国以苦杏仁和甜杏仁为主.我国苦杏仁的种类分扁货和滚货两种,京汉沿线所产的杏仁大部分是扁货,也就是大扁,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5):I0010-I0010
<正>山西省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管理站,是经山西省编办批准,隶属于山西省农机局,负责全省农产品加工装备管理和技术进步的主管部门。自  相似文献   

13.
以苦杏仁和面粉为主要原料,介绍了苦杏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苦杏仁挂面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4.
《保鲜与加工》2009,9(2):58-58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蔬菜采后保鲜与加工研究室始建于1978年。研究方向主要有:蔬菜采后生理、蔬菜贮藏及流通保鲜技术;鲜切蔬菜加工工艺、速冻蔬菜加工工艺、蔬菜饮料加工技术等。应用研发的大白菜强制通风贮藏技术解决了北京市冬贮大白菜的难题;果蔬差压预冷设备及配套技术的推广,推动了预冷技术在蔬菜流通领域中的应用,提高了蔬菜流通质量;出口蔬菜保鲜技术的研究,推进了京郊蔬菜出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挤压—蒸煮技术是近年来由美国最先在油料加工业中采用的一种较为实用,且又容易掌握的新技术。1.挤压—蒸煮技术在机械榨油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多数食用油加工企业在油料加工中采用的都是有机溶剂浸提法。浸提法的出油率虽然比机械压榨法高得多,但也存在着以下缺陷:①投资大,建1座毛油提取厂一般需要2000多万美元,而且要上规模,通常日处理原料200t以上才能有经济效益,对一些小农户或小企业来说很难做到;②成品油和饼粕中的有机溶剂正己烷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含有正己烷的食油对人体仍然有害;将含有正己烷的饼粕用作饲料,动物食用过多会导…  相似文献   

16.
《保鲜与加工》2009,9(3):57-57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蔬菜采后保鲜与加工研究室始建于1978年。研究方向主要有:蔬菜采后生理、蔬菜贮藏及流通保鲜技术;鲜切蔬菜加工工艺、速冻蔬菜加工工艺、蔬菜饮料加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玉米须是由花柱和柱头组成的玉米副产品,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玉米须含有多糖、黄酮等多种功能成分,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本文在对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玉米须采收、提取与加工工艺技术,并就玉米须加工产品的特点与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玉米须高效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产地溯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食品防伪和安全,能够在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追溯食品的产地,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关注。综述农产品与加工食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分析和总结食品溯源技术与原理;农产品产地溯源的化学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稳定同位素分析、矿物元素分析、有机成分分析;加工食品产地溯源研究,包括葡萄酒、茶叶、精米、苹果汁等加工食品的产地溯源研究进展;食品产地溯源的展望,并分析这一技术存在的缺陷。加工食品的产地溯源较为复杂,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探讨。简单、快速并与化学计量学连用的技术,将是产地溯源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体外和体内评价法分析苦杏仁油的抗氧化能力。以VC为对照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测定苦杏仁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及对Fe3+的还原能力;以VE为对照进行体内抗氧化试验,将5组小鼠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苦杏仁油,连续灌胃4周后灌注50%乙醇造成氧化损伤,6 h后摘眼取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经过体外抗氧化试验证明,苦杏仁油对DPPH·、O2-·、·O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0.215、0.378、0.679 mg/mL,对Fe3+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体内抗氧化试验显示,苦杏仁油可以提高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其中以0.15 mL/g mb剂量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可为苦杏仁油在抗氧化方面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茶籽油冷榨制取及精炼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国 《茶业通报》2011,(3):131-133
本文简述了茶籽油生产加工技术,研究了毛油提取、精练的工艺路线和技术参数等,为茶籽油的提取和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