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通过对传统豆酱生产中3种主要曲霉产酶及其所产蛋白酶的特性比较和分析,明确采用米曲霉、酱油曲霉混合曲加黑曲霉曲酿制豆酱,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枯草杆菌、黑曲霉、米曲霉3种菌株的筛选,得到3种菌株具有产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能力,其中米曲霉产酶能力较高,对米曲霉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使其产酶能力提高了15.6%。确定了米曲霉最佳超声波破碎条件为:功率400W,工作1s,间歇3s,超声20min。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最佳酶促反应时间为30min,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60℃,并且得出了Mg2+和Mn2+对维持酶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橙皮辣椒复合型黄豆酱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辣椒粉添加量、橙皮粉添加量、米曲霉接种量和制醅含水量对豆酱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橙皮辣椒豆酱的最佳发酵工艺,即辣椒粉添加量2.0%,橙皮粉添加量2.5%,米曲霉接种量0.30%,制醅含水量130%。在该条件下研制的橙皮辣椒黄豆酱色泽光亮,营养丰富,有独特的橙皮香气,口感较好。采用80 ℃水浴20 min可对豆酱进行有效杀菌,且不影响豆酱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米曲霉浓醪发酵玉米蛋白粉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蛋白水解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6.5,接种量4.0%,发酵时间44 h。在该条件下,浓醪发酵物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9.56±0.24 mg/mL,抗氧化活性为40.57±1.65 U/mL。  相似文献   

5.
豆豉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经蒸煮、制曲、发酵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为控制豆豉生产的品质,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将HACCP原理应用到曲霉型豆豉加工生产中,对其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原料控制、清洗消毒、制曲、发酵为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相应HACCP计划表。  相似文献   

6.
米曲霉(Apergillus oryzae)菌体固定化产酶及其应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筛选出一种适应需要的固定化方法极其重要。利用从传统豆酱中分离得到的米曲霉HDF-7 作为出发菌株,筛选出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并研究各单因素对固定化菌球蛋白酶酶活保留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确定各单因素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方法为海藻酸钠法,在海藻酸钠浓度2%时,蛋白酶酶活保留率最高为(27.77±0.80)%,菌体浓度为1:15,固定化时间为2.5 h,CaCl2浓度为3%,正交实验最高蛋白酶酶活保留率为38.67%。本研究通过米曲霉HDF-7 菌体筛选出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优化,进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应用到固态发酵中,为固定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6个酱类生产企业从原料,曲胚、酱胚、半成品、成品的分离、培养计数、归类和鉴定的微生物分析,得出酱类产品不同发酵阶段霉菌、酵母、细菌出现消长的现象,这与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及代谢产物有关。对永丰辣酱和岳阳蚕豆酱中的主要霉菌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确定了永丰辣酱中主要的优势霉菌为米曲霉和黑曲霉,岳阳蚕豆酱中主要的优势菌为米曲霉。利用VITEK2对易引起辣酱产品胀包现象的细菌进行鉴定,并确定引起辣酱胀包现象的主要优势细菌为耶尔氏菌、甲基杆菌属、鲁沃夫不动杆菌。对6个酱类企业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_1的监测。结果发现,按照目前行业的发酵工艺,黄曲霉毒素B_1严重超标的问题主要是制曲和发酵过程中滋生了黄曲霉菌。  相似文献   

8.
可与大米媲美的人造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人造米,就是以甘薯、马铃薯和木薯等淀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一定数量的面粉和碎米,经过制粒、蒸煮、烘干等步骤所制得的米。若在制作过程中添加维生素等强化剂,则其制成的米称为强化人造米。人造米的形状、色泽、密度与天然大米相似,能经受浸泡和淘洗,煮成饭后能保持饭粒的形状,食味与天然米饭一样适口。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曲酸对鲜切马铃薯的抗褐变机制,以鲜切马铃薯为试材,采用0.3 g/L曲酸溶液进行真空浸渍(VI)处理,用聚乙烯保鲜膜包装后于(4±1)℃下冷藏12 d,分析鲜切马铃薯冷藏期间的褐变指数(BI)、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曲酸VI处理组和对照组鲜切马铃薯PPO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但曲酸VI处理组的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冷藏第12天时,曲酸VI处理组的PPO活性较同期对照组下降了27.6%,这与BI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曲酸VI处理组的PAL活性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然而,冷藏期间曲酸VI处理组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在冷藏0~8 d,曲酸VI处理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抗氧化能力在冷藏初期(0~2 d)差异不大,但贮藏4~12 d,曲酸VI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曲酸VI处理可以抑制PPO活性,延缓鲜切马铃薯冷藏期间的褐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米渣酶解制备抗氧化肽的反应效率,采用超声预处理米渣。以酶解液对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米渣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超声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50 W,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温度50℃。在最佳条件下,酶解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5.41%,抗氧化肽的得率为35.55%。与未经超声预处理比较,抗氧化肽得率提高了39.86%,酶解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OH清除力和还原力吸光度的增长率分别为54.06%,64.87%和82.27%。  相似文献   

11.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物质水解成肌醇和磷酸的一类酶的总称,用其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既可以达到提高磷利用率的目的,又可以降低环境中的磷污染。真正具有开发价值的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植酸酶。直接以宇佐美曲霉菌株2418基因组DNA为模板,对植酸酶基因phyA的成熟肽(分子长度为1 347 bp)进行了PCR扩增,再将PCR产物克隆入pBS-T载体,经DNA测序鉴定,与已发表的植酸酶基因同源性达到99%以上,这为进一步获得大量、高活性植酸酶以及研究和开发新型微生态制剂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制备有机磷农药水体或土壤污染修复剂,对黑曲霉J6有机磷农药降解酶的粗酶液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制备黑曲霉J6有机磷农药降解酶的粗酶液,然后分别对海藻酸钠和CaCL2浓度以及固定化时间等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其粗酶液的最佳包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其粗酶液最佳固定化条件为:2%海藻酸钠,4% CaCl2,包酶量20%,(其中蛋白含量为0.15 mg/mL),固定化时间4 h,在最佳条件下固定化粗酶液成球较易,比较规则,弹性好,强度较高,并且相对酶活最高。本研究成功地对黑曲霉J6有机磷农药降解酶的粗酶液的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最佳包埋条件。  相似文献   

13.
黑曲霉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黑曲霉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Z2为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确定了黑曲霉的最佳培养条件:麸皮和玉米芯为最佳碳源,麸皮: 玉米芯的最佳比例为4:3,最佳氮源为KNO3,碳氮比为5:1,碳氮含量为4%,最适产酶pH为5.8,最佳产酶温度为30 ℃,最佳产酶时间为5d。黑曲霉所产纤维素酶各组分酶活力分别为: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66.41 U/mL,滤纸分解酶活力为61.73 U/mL。  相似文献   

14.
半纤维素为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木质纤维素,而聚木糖为农业废弃物中最主要的半纤维素成分,与聚木糖降解有关的酵素总称为聚木糖酶群(xylanolyticenzymes)(Collinsetal.,2005)。植酸(phyticacid)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植物中的含磷化合物多以此形式存在(Cosgrove,1966),植酸酶(phytase)能将植酸分解成肌醇、肌醇磷酸及无机磷。利用培养条件探讨了同步提升聚木糖酶(xylanase)与植酸酶(phytase)活性的可行性,并以茭白笋壳中获得的半纤维素为碳源,利用反应曲面法进行聚木糖酶的最适化生产。以期了解AspergilluscarneusM34之聚木糖酶与植酸酶2种酵素的生产关系,并对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有所贡献。依据磷源、碳源与实验设计之结果,显示聚木糖酶及植酸酶,在因子种类的选择以及阶层的调整时,无法由同一个因子的改变而达到活性同步提升之目的。中心混成实验所得到的数学模式,平稳点的形式为鞍点,预估的聚木糖酶活性为11.66U/mL;而在聚木糖酶最适化生产上,当碳源为1.5%茭白笋壳半纤维素,氮源为0.8%酵母萃取物与0.4%氯化铵,起始pH值为7.00,于30℃培养5d后,可获得的最大酵素活性为(27.31±1.14)U/mL。  相似文献   

15.
Aspergillus niger 乳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及RT-PCR技术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DL116中克隆到了乳糖酶基因组DNA,c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EF103141)。序列分析表明,乳糖酶基因组DNA序列长3368bp,其中含有8个内含子,cDNA编码区长2967bp,共编码98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中共含有12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并将此基因与不同来源的乳糖酶基因进行了同源性比较  相似文献   

16.
对一株高产β-磷酸甘油酯酶的黑曲霉进行最适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研究。分别研究了底物浓度、氮源、培养基的含水量,以及培养基中的米糠和玉米粉的比例对黑曲霉产β-磷酸甘油酯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中,用纱布覆盖培养基更适合黑曲霉产β-磷酸甘油酯酶的发酵,覆盖单层纱布的效果优于双层纱布。底物浓度在0.15%时,黑曲霉产酶活性最高。培养基中最佳米糠和玉米粉比例为6∶2。8g(干质量)培养基中的加水体积为21.5mL左右时,最利于黑曲霉产β-磷酸甘油酯酶的发酵。培养基中无机氮优于有机氮,且以硫酸氨最优。黑曲霉培养120h后再进行低温(4℃)处理72h的产酶活性最高。接种时搅拌和培养24h后的翻曲对黑曲霉产β-磷酸甘油酯酶都有促进作用,且接种时将菌种与培养基拌匀对产酶效率的提高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玉米对黄曲霉菌抗性的遗传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 对杂种F1进行自交, 获得P1、 P2、 F1、 F’1、 F2、 F’26个家系。 对6个家系的种子用黄曲霉菌 (Aspergillus f lavus Link)接种。 根据种子的感病程度, 对抗性进行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玉米对 黄曲霉菌的抗性遗传主要受2n核遗传体系控制, 细胞质对抗性的遗传也有影响, 但3n胚乳 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和营养对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 Kita)、匍匐散囊菌原变种(Eurotium repens de Bary)和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 Mangin)生长的影响及它们的致死温度。三种曲霉的生长温度分别为16~43℃、13~31℃和16~37℃,最适温度分别为22~34℃、22~28℃和22~31℃。湿度是影响它们生长的主导因子,溜曲霉在相对湿度达82%、另两种曲霉在相对湿度达75%时开始生长,并随湿度增高而加快。它们对酸碱度的适应力很强,在pH值2.5以上均能生长。在人工培养基上,溜曲霉长得很快,另两种曲霉则很慢;而在天然烟叶培养基上,三种曲霉均生长迅速。它们的致死温度分别是, 溜曲霉60℃20min或65℃10min,匍匐散囊菌原变种65℃30min或70℃5min,谢瓦散囊菌70℃15min。  相似文献   

19.
植酸酶基因PhyB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多种植酸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PCR技术,从黑曲霉WP1中克隆出植酸酶PhyB基因,该基因长1 560 bp,含有3段内含子,共编码460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ALKO243的植酸酶Aph基因(GeneBank Acces-sion:L02420)相比较,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13%,因此将其命名为PhyB1。该基因含有植酸酶保守序列“RHGXRXP”和“HD”。黑曲霉WP1植酸酶PhyB1基因序列已在国际基因库中注册,注册号为:DQ836360。  相似文献   

20.
以产复合酶益生菌黑曲霉ANO1为出发菌株,经多次N+注入诱变处理,结合平板透明圈法定向选育,得到高产变异菌株ANO2。结果显示,出发菌株ANO1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酶活显著提高,分别由71.6 IU/g、141.7 IU/g和264.8 IU/g提高到996.5 IU/g、940.4 IU/g和906.5 IU/g。变异菌株ANO2经传5代培养,产酶特性稳定。同时对原菌株和变异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变异菌株的生物量和产酶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