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烧杯试验,分别以硫酸铝、硫酸铁、氯化铁、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和聚丙烯酰胺(PAM阴离子型,絮凝剂)为混凝剂,研究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和投加方式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净化效果,并进行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所采用的硫酸铝、PAC、PAFC、氯化铁、硫酸铁5种混凝剂中,铝盐类混凝剂单独使用时,对于有机物(以CODMn作为指标)的去除效果,以PAFC最佳。有机物去除率在试验条件为"PAM+其他混凝剂"联合投加时,铝盐混凝剂中以PAC的处理效果最佳。考虑到实际运行中的经济方面的因素,建议采用PAFC或PAM+PAC对微污染水源进行混凝方法处理,是技术经济最优值,投加量分别为15~30、10~30 mg/L。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黄河兰州段的水质特点,分析混凝技术处理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等污染物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研究混凝剂的选择、混凝剂的投加量、混凝剂的pH、搅拌时间、搅拌强度5个因素对降低水体中悬浮物及胶体的影响,并确定参数值。[结果]混凝剂的种类选择FeCl3,混凝剂的投加量为5.2 ml左右,混凝剂的pH为6.03左右,快速搅拌强度120 r/min,搅拌时间为9 min;中速搅拌强度100 r/min,搅拌时间为20 min;慢速搅拌强度50 r/min,搅拌时间为24 min。[结论]试验结果为探索兰州段黄河水最佳处理工艺条件提供依据,对污水处理厂、给水处理厂及各工矿企业各种水质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等污染物的处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凝法对榨菜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混凝剂种类、搅拌速率及沉降时间等对处理效果都起着重要作用.选用CaO作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作助凝剂,其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混凝剂.当CaO,PAM的投加量分别为700,5 mg/L,以250 r/min的速度搅拌30 min,则COD,TP,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6.54%,52.03%和97.85%,处理成本较低,中试试验结果与小试试验参数相吻合;用CaO,PAM联合处理榨菜废水能自动调节废水pH值,节省混凝剂的用量、减轻废水的刺激性气味、提高榨菜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后续处理系统的负担,同时沉降形成的絮体较大,易于被回收开发成饲料或有机肥料,为榨菜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化学法对石榴浓缩汁生产废水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继武  唐文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47-5648
[目的]研究化学絮凝药剂加入石榴浓缩汁生产废水中发生的情况,为石榴浓缩汁生产废水预处理的化学药剂选择及絮凝药剂投加成本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药剂和不同药剂投加量处理石榴浓缩汁生产废水,观察和检测试验现象中水样的颜色变化、沉淀物体积、CODcr去除率,以最佳处理效果,从PAC(聚合氯化铝)、FeCl3、(氯化铁)Al2(SO4)3(硫酸铝)3种混凝剂中筛选最佳处理药剂。[结果]3种混凝剂对石榴浓缩汁生产废水中CODCr去除方面表现了一定的去除能力,在相同条件下,混凝剂对废水中CODCr的去除效果为:PAC〉FeCl3〉112(SO4)3,PAC作为混凝剂的CODCr去除率最高,为79.25%。反应1h后观察,加入PAC、Al2(SO4)FeCl3的3个烧杯内水样上层液现象分别为清亮不带颜色、略带浅绿色和少量微粒、略带淡灰色。各烧杯沉淀物量:FeCl3〉Al2(SO4)3〉PAC,500ml烧杯中沉淀物量分别为150、120、90ml。PAC、FeCl3、Al2(SO4)3混凝剂对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都是随着加药量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最佳投药量分别约为800、600、800mg/L。[结论]化学法对石榴浓缩汁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效果明显,最佳絮凝药剂为PAC,使用PAC处理石榴浓缩.才生产废水投加量少,CODCr去除率高,沉淀物体积少而密实。  相似文献   

5.
选取黄孢原毛平革菌作为漆酶的生产菌株,分别研究搅拌转速、通气量、培养温度、接种量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发酵罐发酵产漆酶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产漆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发酵罐搅拌转速对漆酶产量影响最大,产漆酶的最优条件如下:温度28℃、转速300 r/min、通气量5 L/min(通气比1.0 vvm)、培养基初始pH值5、接种量15%,得到最高产漆酶水平14.86 U/mL。  相似文献   

6.
为了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污水厂出水需要经过深度处理后排放。针对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研究目的,选取了3种混凝剂,进行了一系列混凝试验,探究适合污水厂正常运行时二沉池出水的最佳混凝剂种类和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表明:AS、PFS、PAC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210mg/L、135mg/L、80mg/L,比较浊度的去除效果为:PAC>AS>PFS;比较NH3-N的去除效果为:PFS>PAC>AS;比较TP的去除效果为:AS>PFS>PAC;比较TN的去除效果为:PAC>PFS>AS;比较CODcr的去除效果为:PAC>PFS>AS。试验以浊度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同时兼顾NH3-N、TP、TN和CODcr等指标,在出水水质符合一级(A)排放标准的情况下,选择PAC作为适合污水厂出水的最佳混凝剂。  相似文献   

7.
奶牛养殖废水厌氧出水的吹脱混凝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高效、可行的养殖废水处理方法,以马鞍山蒙牛现代牧场废水处理中的UASB出水为研究对象,进行吹脱和混凝试验处理。通过UASB出水吹脱处理试验,对比不同p H值、吹脱时间、气液比(体积比)、温度等参数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再对吹脱出水进行混凝处理试验,选择PFS(聚合硫酸铁)、PAC(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分别研究混凝剂投加量、p H值、搅拌速率、搅拌时间、沉淀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吹脱试验中,当p H值为11、吹脱时间为5 h、气液比为3000、温度为30℃时,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85.5%,UASB出水氨氮浓度由468.1 mg·L-1降到67.9 mg·L-1。混凝试验中,确定PFS为较佳混凝剂,当PFS投加量为2.85 g·L-1、搅拌速率为180 r·min-1、搅拌时间为4 min、沉淀时间为20 min时,处理效果最好,处理水CODCr和SS分别由713.4、458.0 mg·L-1降到154.1、123.2 mg·L-1,去除率分别达到78.4%和73.1%。出水氨氮略有降低,降至50.9 mg·L-1,最终出水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  相似文献   

8.
冯俊生  高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14-10215,10369
[目的]使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磷的排放浓度稳定达标。[方法]在自制反应装置中使用电凝聚技术并投加混凝剂Al2(SO4)3对含磷废水进行处理,并对极板间距、电流密度、pH值、通电时间和混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磷去除率的影响及除磷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在最佳电流密度2.5mA/cm^2、极板间距1.5cm、pH值为7时,投加15mg/L混凝剂Al2(SO4)3,电解30min,磷的去除率达到90.1%。[结论]电凝聚-混凝技术除磷具有很好的效果。电极极化钝化是电凝聚有效运行的主要障碍,是后续研究的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室烧杯试验,将滤池反冲洗废水直接与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混凝试验。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在投量为60mg/L的条件下,对色度、浊度、CODMn及UV254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反冲洗废水可以提高对原水浊度和色度的去除,不会提高出水的有机物含量。同时结果也显示,投加10%反冲洗废水不仅可以回收水量,而且可以达到改善混凝性能、提高混凝效率、减少混凝成本的目的,可以为水厂的运行提供参考。但是回收滤池反冲洗水明显提高了滤后水中细菌总数,给后续消毒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烧杯实验,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FeCl3)及聚合硫酸铁(PFS)对二级出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混凝剂的经济性及选用标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PAC、FeCl,及PPS除磷最佳pH值范围分别为6~9、7—9和7~9.对于较低浓度含磷的二级出水,宜采用PFS除磷,可以在混凝剂投加量较低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除磷率.欲使初始总磷质量浓度为1.735mg/L的二级出水经混凝处理后,其出水总磷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体的水质标准,PAC、FeCl3、PFS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40、20、25mg/L.  相似文献   

11.
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72-1973
[目的]确定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开发有效地处理印染废水的新技术。[方法]用新型微生物絮凝剂普鲁兰作为生物絮凝剂,AlCl3溶液作为助凝剂,对印染废水分别进行条件试验和混凝正交试验,寻找最佳絮凝范围和条件,并对不同的普鲁兰用量、助凝剂用量、pH值等6个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条件试验表明,普鲁兰与AlCl3的最佳配比为2∶6。CODcr去除率正交分析表明,6个因素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依次为:混合时间>普鲁兰用量>反应时间>AlCl3>沉淀时间>pH值。最佳絮凝条件为:3g/L普鲁兰、12 g/L AlCl3溶液、pH值6.5、混合时间30 s、反应时间15 min和沉淀时间40 min。[结论]在最佳絮凝条件下,印染废水中CODcr去除率达81%。  相似文献   

12.
以氢氧化钙为絮凝剂,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絮凝工艺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絮凝时间为60~ 80 min、氢氧化钙添加量为0.6~0.8 g/L和藻液pH为8~10时,最有利于小球藻的采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小球藻的絮凝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小球藻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影响次序为氢氧化钙添加量>絮凝时间>藻液pH;絮凝时间与藻液pH以及氢氧化钙添加量与藻液pH的交互作用对小球藻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利用回归方程预测小球藻的最佳絮凝条件,当絮凝时间为77 min、氢氧化钙添加量为0.7 g/L、小球藻液pH为9.3时,小球藻的采收率可达93.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先以单因素试验分析碳源、氮源、转速、p H、接种量对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影响,选取其中3个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血芝发酵合成胞内三萜类化合物的最适条件为p H=6,转速为130 r/min,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尿素。响应面法优化的发酵条件为3%接种量、30 g/L蔗糖、1.9 g/L尿素,血芝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16.51mg/g。[结论]该研究为血芝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实际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为原料,司盘60为分散剂, 甲醛为交联剂,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了球形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再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并以酸性黑ATT为模型物,考察了球形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对酸性染料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球形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分散剂司盘60用量2.5%、甲醛质量分数11%、反应时间1 h、搅拌速度100 r/min;产物平均粒径为0.161 mm;在pH值1~2的条件下,球形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对酸性黑ATT染料溶液脱色率为94.09%,而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絮凝在最佳pH值 3~4时脱色率为78.82% ;球形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对质量浓度0.1 g/L酸性黑ATT的最佳投加量为0.1 g,而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为0.3 g。   相似文献   

15.
以活性炭、交联壳聚糖、质子化交联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对污水中的硝酸盐进行吸附去除,研究了振荡吸附时间、质子化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和不同转速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子化时间60 min,吸附时间60 min,振荡转速90 rpm,壳聚糖投加量为0.1 g左右的条件下,质子化交联壳聚糖对硝酸盐浓度为20 mg/L的污水的硝酸盐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80.74%。对试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发现,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田株间除草装置伤苗率高、除草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摆动型水田株间除草装置。阐述该装置的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其关键部件——偏心轮机构和除草弹齿进行理论分析与结构设计,结合弹齿往复开合运动与水稻种植农艺,分析除草弹齿运动过程与避苗系统工作机理。运用ADAMS软件,以机具前进速度和偏心轮转速为试验因素、覆盖率和入侵率为评价指标,采用2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方法进行虚拟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与偏心轮转速对覆盖率和入侵率有极显著(P<0.01)影响,机具前进速度为除草装置工作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当机具前进速度为266.12 mm·s-1、偏心轮转速为3.97 r·s-1时,除草装置作业性能最优,覆盖率为85.70%,入侵率为5.6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机具前进速度为270 mm·s-1、偏心轮转速为4 r·s-1时,除草装置的除草率为82.5%,伤苗率为5.1%,与仿真试验结果大体一致,所设计的除草装置能够满足水田株间除草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7.
周斌  王桂玉  赵志萍  李光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09-11109,11116
[目的]研究水体pH对化学混凝除COD的影响。[方法]以新配制的COD标准溶液为研究对象,选取PAC、PAFC、PA胯和PFS4种絮凝剂,考察pH对化学混凝除COD的影响。[结果]PAC、PAFC、PA砖的最佳絮凝pH为6i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8.8%、28.8%和27.3%;PFS的最佳絮凝pH为9,COD去除率达到40.7%。[结论]该研究可为水体COD的化学混凝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油田作业液中主要成分对混凝处理含油废水效果的影响,首先通过试验得到了混凝处理江汉油田含油废水的最佳条件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加量1000mg/L,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加量25mg/L,沉降时间为40min,在最佳条件下,对含油废水的浊度和油去除率分别为92%、72%以上。然后向含油废水中加入不同的作业液添加剂并在最佳混凝条件下处理,结果表明,钻井液的主要成分聚丙烯酸钾(K-PAM)、水解聚丙烯腈铵盐、单宁、Na2CO3、磺化酚醛树脂(SMP)及压裂酸化液的瓜胶、K2Cr2O7、CH3COOH、HCl、HF、柠檬酸等对含油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有很大影响,使含油废水浊度变大。其中磺化酚醛树脂(SMP)、瓜胶、柠檬酸的影响最大,当它们加量到一定程度时,使废水的浊度由最佳混凝条件下的12NTU变为310、259、260NTU,完全破坏了混凝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黄聪亮  唐玉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82-11383
[目的]为白灵菇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白灵菇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最佳培养条件。[结果]适合白灵菇液体培养的碳源是玉米粉和葡萄糖,氮源是黄豆粉和蛋白胨。碳源和氮源的主次因素为黄豆粉>葡萄糖>玉米粉>蛋白胨。最佳碳、氮源组合为玉米粉3.0%,葡萄糖1.5%,黄豆粉2.0%,蛋白胨0.2%,生物量为1.781g/100ml。在培养条件各因素中,主次因素为pH值>接种量>转速>装液量。pH值对菌丝生物量有极其显著的影响,接种量、转速、装液量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最佳培养条件是摇瓶装液量80ml/250ml,接种量10%,pH值6.5,摇瓶转速180r/min,25℃培养8d,生物量为1.792g/1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