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菌是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正常生物类群,养殖水体中的细菌与其他生物及水体环境条件共同构成了水产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并参与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水体中的微生物与养殖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密切及复杂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岸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水产养殖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暴发性病害频繁发生,给整个水产养殖业造成巨  相似文献   

2.
海水养殖环境生物修复枝术研究展望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自 8 0年代开始 ,对虾养殖、贝类养殖及浅海网箱养殖先后兴起 ,几乎遍及沿海所有可开发的滩涂和海湾 ,使我国成为世界养殖产量第一的水产大国。由于养殖方式以投饵为主 ,残饵、粪便及生物残骸堆积在养殖池底或近海滩涂 ,使得养殖水域有机污染不断加重 ,环境质量逐年恶化。袁有宪[1]曾计算 ,生产 1t对虾水中可残留粗蛋白 1 .3t ,说明对虾养殖业的污染主要是有机氮污染。袁有宪等 ① 对我国黄渤海沿岸重要对虾养殖区进行的环境质量调查结果表明 ,黄渤海对虾养殖区部分虾池水体的COD指标超过国家二类 ,甚至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池底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高密度养殖规模日益扩大,由于环境恶化造成的水产动物疾病或由此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剧增,养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病原微生物种类增多和传播速度加快,养殖生物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环境的生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波  刘文斌 《淡水渔业》2003,33(1):50-53
近 2 0年来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取得蓬勃发展 ,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 ,在水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 ,养殖品种出现退化 ,特别是池塘的高密度养殖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使池塘的自净与调节能力的降低 ,水域环境恶化。如在以投饵为主的养殖模式下 ,残饵、粪便 ,N、P等富营养因子排入水体 ,使养殖水体中化学需氧量 (COD) ,生物耗氧量 (BOD)严重超标 ,有的已超过国家三类水质标准。据估计每生产 1吨虾可向水体中增加 0 2吨的N元素和 0 0 5吨的P元素 ,其结果导致鱼虾病害频频发生 ,已成为影响我国水产养殖生物存活率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高密度养殖规模日益扩大,由于环境恶化造成的水产动物疾病或由此弓发的传染性疾病剧增,养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病原微生物种类增多和传播速度加快,养殖生物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产量至今已连续30年位列世界第一。2018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达4 991.06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我国的水产养殖大多数采用的是高密度养殖,常常伴随过量的施肥、投饵,使得残饵、水产动物排泄物等在养殖水体中积聚,导致养殖水体中植物性营养元素(总氮、总磷等)和有机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等)的污染负荷日益增高。  相似文献   

7.
合理进行营养调控 缓解养殖水体富营养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等营养性物质,使藻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氧量下降,水质逐渐恶化,水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阻碍和破坏。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需要具备3个条件:1)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含量过高;2)水体的流动性较差;3)温度条件适宜。养殖水体多是静水或半静水水体,而且温度适宜,水产动物的排泄物和残饵造成水体中氮、磷元素大量积累,很容易发生富营养化。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8.
养殖对虾池塘底质污染与调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加,追求高产高效,增加投饵量,造成池中残饵的增加,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腐烂、分解、引起水质、底质的恶化,使水中营养元素氮、磷等发生非正常变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等有害物质,对虾池造成了污染。从而,破坏了虾池原有的生态平衡,使虾池的对虾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其生理功紊乱,生长缓慢,免疫功能下降,并逐渐感染疾病,甚至引起死亡。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海芳  常亚青  丁君 《水产科学》2004,23(10):35-39
水产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量投饵等原因,而造成环境恶化,导致各类细菌病、病毒病的频繁发生,严重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鱼类、贝类、虾类、蟹类均发生过大面积死亡,尤其某些病毒性疾病的死亡率可达60%-100%,对水产养殖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目前已从生理、病理、种质、营养、生态、流行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以使用抗生素为代表的传统治疗方法,因其易导致养殖动物产生抗药性、易有残留等原因,在各国逐渐被禁用和取代。免疫机制的研究是合理有效防治各类病害的根本和依据,近来免疫学研究已成为水产动物病害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水环境和微生态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水产动物生存的根本条件。恶化的水质不仅有害于动物机体的健康,而且还危及它们的生命。养殖水体中,其水质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为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施肥、投饵、洗刷、施药、排水和灌水,养殖动物的粪便、分泌物、以及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长和残留废物等等。水质向良好方面变化,有利于动物机体的健康;水质向恶化方面变化,则将对动物机体健康不利。因此,养殖业者必须重视水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