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沸石除氨氮是一种深度处理技术,适合于养殖水体。本文重点介绍了沸石的结构、性能和除氨氮的作用机理以及在养殖水体中除氨氦的应用,并对今后沸石除氨氮的改进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沸石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继周 《齐鲁渔业》1999,16(3):10-11
在河蟹育苗中,利用沸石作水质净化剂.从幼体蚤状Ⅲ期始,每天在3个幼体培育池共90m3水体中投放200×10-6沸石。结果试验组每m3水体大眼幼体出苗量增加54g,效果明显。试验证实,投放沸石能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氨氮,净化水质,促进幼体正常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3.
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相同投喂量下,不同投喂频率(3,6,8次/d)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氨氮水平及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增高,养殖水体氨氮变异系数由14.9%逐渐减弱到0,但总体平均浓度基本保持稳定(P>0.05);投喂后,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由67.02%升高到85.71%(P<0.05).研究发现,采用8次/d投喂频率时,养殖水体氨氮浓度更稳定,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淡水养殖水体氨氮积累危害及生物控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淡水养殖集约化规模的扩大,水体氨态氮及亚硝态氮的控制成为水质控制的关键。本文由水体的氮循环过程浅析了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成因及危害,综述了淡水养殖中利用生物方法降低水体氨氮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氨氮是养殖水体主要的控制指标,自养硝化过程将水体中的氨氮经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是水体中氨氮最常见的一种转化途径,也是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常用的氨氮控制方式。根据国内外关于循环水养殖水体中自养硝化过程的研究报道,结合养殖水体特征,分析了利用固定膜式自养硝化过程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的优势和劣势、水产养殖过程中影响自养硝化效率的因素以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自养硝化过程的建立进行重点介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浓缩光合细菌对氨氮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光合细菌、固定化光合细菌、浓缩光合细菌、固定化浓缩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对养殖用水进行处理,比较各种处理对养殖用水的氨氮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浓缩光合细菌和固定化浓缩光合细菌对氨氮的降解作用较好,水体中的氨氮全程控制在0.60mg/L以下,达到了虾类养殖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冷水鱼循环水养殖中的低温氨氮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冷水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累积问题,根据低温生物滤器及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氨氮的特点,设计了冷水鱼工厂化养殖氨氮处理系统并进行了试验。试验基于以臭氧氧化为主、低温生物处理为辅的处理工艺,试验鱼为虹鳟鱼,养殖密度为23 kg/m3,试验水体约为10 m3,试验周期为7 d。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冷水鱼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有关氨氮处理的水质指标要求,处理后的养殖池进水口的水质指标总氨氮≤0.18 mg/L,硝酸盐氮氮≤29.43 mg/L,亚硝酸盐氮氮≤0.1 mg/L;养殖水体氨氮浓度监测表明,臭氧在水中残留低于0.008 mg/L,符合养殖鱼类对水体臭氧浓度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8.
沸石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观测了沸石在不同粒径、不同用量、不同食盐水体中的除氨效果,并用沸石进行了防治鱼类氨中毒、泛池和改良水质试验。结果表明:沸石粒径越小,陈氨量越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沸石用量越大,除氨率越高;水中含盐量越高,除氨率越低。沸石对防治鱼类氨中毒、泛池及改良水质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索了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膜式人工肺)排除水产养殖中的氨氮成分。在实验室中,使含氨氮的水样通过膜的一侧氧气或空气在膜的另一侧带走解吸的氨氮。实验探讨了浓度、pH值1循环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优化试验法寻找了实验室中除氨氮的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利用膜式氧合器可以排除水产养殖中的氨氮。在实验条件下养鱼水经膜式氧合器处理80分钟后,氨氮去除率可达19.3%。由于该法可在同一装置中,同时对养鱼水体进行排毒与增氧,因而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张忙友 《水产养殖》2012,33(10):55-55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养殖水体最常见隐形杀手.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经常伴随在养殖的全过程,给养殖动物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1 产生过程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由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水体施肥、动植物尸体、淤泥中的有机质等厌氧分解转化而来. 亚硝酸盐是氨氮在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参与下转化而成,一旦水体溶氧不足,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数量不足等,正常的硝化作用受阻,亚硝酸盐的生产机制就会加强,并在水体内大量积累,形成潜在危害.可以说,水体中的含氮物质是生产亚硝酸盐的原料,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则是加工厂,水体缺氧或微缺氧是产生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锦鲤不同养殖模式下水体中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在肥水池塘、新水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水泥池、定期换水的水泥池、定期投放微生物制剂的水泥池中进行了锦鲤养殖试验,测定水体中氨氮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间氨氮含量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各组氨氮含量与时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为显著负相关,其余各组为显著正相关。肥水池塘、新水池塘、不换水的水泥池、定期换水的水泥池4个试验组的氨氮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的氨氮含量在鱼种投放后第4天达到最高值0.42 mg·L-1,而后随时间的延长,氨氮浓度处于波动下降的状态。定期投放微生物制剂水泥池的氨氮浓度分别在试验第10天和第20天出现了两个波峰,在第14天和第25天出现了两个波谷,整体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淡水养殖集约化规模的扩大,水体氨氮的控制成为水质控制的关键。本文由水体的氮循环过程阐述了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成因及危害,简单介绍了利用生物控制水体氨氮方法,并提出了菌藻联合调控新技术。一、水体的氮素循环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池塘中氨氮过高的问题,尤其在高密度精养模式下,养殖水体氨氮会逐渐累积,当其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不但会对鱼类产生直接毒害作用,而且能够诱发多种疾病,从而成为制约鱼类正常生长的水体因子之一。本文就氨氮的形成、氨氮的危害及氨氮的消除途径和控制方法———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淡水养殖集约化规模的扩大,水体氨氮的控制成为水质控制的关键。本文由水体的氮循环过程阐述r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成因及危害,简单介绍了利用生物控制水体氨氮方法,并提出了菌藻联合调控新技术。1水体的氮素循环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自然水体中的氮来自水生动植物尸体及排泄物的积累及腐败,含氮有机化合物通过营腐生细菌分解成氨氮、硫化氧等小分子无机物,然后由各种自养型微生物主要为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3种氮素一方面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另一方面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被反硝化细菌通过脱氮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逸出水体,大气中的氮被固氮菌利用重新回到水体。  相似文献   

15.
降低活鱼水体氨氮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密封静水式测定仪,探讨了低温、MS-222对鲫鱼排氨率的降低作用及盐改性沸石对水体中氨氮的去除效果,以延长鲫鱼运输贮运的保活时间。结果表明,温度、麻醉剂(MS-222)、改性沸石对水体氨氮的降低都有显著的作用。10~30℃范围内,鲫鱼的排氨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P<0.01),水温30℃时的排氨率是10℃时的5.11~6.44倍,排氨率与水温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c+b1X+a1X2,温度和体重的交互作用对鲫鱼排氨率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MS-222质量浓度0~80mg/L范围内,鲫鱼的排氨率随MS-22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少(P<0.01),MS-222质量浓度为80mg/L的实验组与对照组(0mg/L)相比,排氨率降低了54.1%~51.1%,MS-222质量浓度与排氨率的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式Y=-c-b1X+a1X2表示。经NaCl浸泡的沸石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大于60g/L后,去除率渐渐趋于稳定,采用加热方式,NaCl质量浓度80g/L时氨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并在24h内持续地保有对氨氮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沸石和硝化细菌进行了改善养鱼池水质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物质对养鱼池水质均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中沸石降解氨氮迅速,基本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作用的时间较短;硝化细菌降解氨的速度较慢,受水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但作用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7.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化学耗氧量等含量的高低将决定着养殖水质的好坏。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如果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指标过高,将给养殖的水生动物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处理方法。一、形成原因亚硝酸盐是氨  相似文献   

18.
海参自净式养殖系统设计及除氨氮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制作了"双层底"、带有净化槽的循环水海参养殖系统,研究了不同换水方式下该系统除氨氮的效果,为海参自净式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加入硝化细菌后,高密度、短周期换水养殖其硝化系统建立比低密度、长期不换水时快。短周期换水养殖在硝化系统稳定后,氨氮与实验初始和峰值相比分别减少63.9%和75.3%,每个水循环平均除氨率为14.2%;长周期换水养殖在硝化系统稳定后,氨氮与初始和峰值时相比分别减少35.9%和86.8%,每个循环平均除氨率为13.6%。2种养殖方式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最终均能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海参的成活率分别为100%与95%。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物絮团对脊尾白虾高密度养殖水体氨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虾类工厂化养殖使用的生物絮团种类,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为实验材料,探讨了3种不同产地(河南、福建、河北)来源的EM菌产生的生物絮团对脊尾白虾高密度养殖水体氨氮(ammonia nitrogen, AN)浓度的影响。每种生物絮团下共设置600尾/m~3、800尾/m~3、1 000尾/m~3共3个养殖密度,实验周期为8 d。结果显示,应用河南产地的EM菌,在600尾/m~3、800尾/m~3、1 000尾/m~3养殖密度下,水体最终氨氮浓度为1.28 mg/L、1.52 mg/L、1.90 mg/L,日均节水率为50.1%;应用福建产地的EM菌,水体最终氨氮浓度为1.03 mg/L、1.48 mg/L、2.15 mg/L,日均节水率为52.2%;应用河北产地的EM菌,水体最终氨氮浓度为1.58 mg/L、1.78 mg/L、2.74 mg/L,日均节水率为24.4%;而对照组水体最终氨氮浓度分别为1.62 mg/L、2.12 mg/L、3.05 mg/L,以上3种生物絮团在脊尾白虾高密度海水养殖中均有降低水体氨氮的作用,且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揭示水产养殖过程中应对适宜的EM菌试剂进行筛选后使用。实验筛选获得了适合脊尾白虾高密度养殖的生物絮团,为进一步开展其工厂化养殖及节水减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优化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采用水质国标检测方法分析了珊瑚石生物滤池在不同氨氮和溶解氧(DO)负荷实验条件下对养殖废水中氨氮、化学耗氧量(COD)及颗粒悬浮物(SS)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进水氨氮浓度对出水氨氮(正相关)、COD(正相关)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SS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当进水氨氮浓度为0.45~0.65 mg/L时,滤池对水体处理效果最优(氨氮平均清除率为82.1%±3.3%;COD平均清除率为7.1%±1.5%;SS平均清除率为5.8%±1.6%)。DO浓度对水体氨氮(负相关)和COD(负相关)处理效果的影响显著(P0.05),对SS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DO浓度为5.0~7.0 mg/L时,水体处理效果最优(氨氮平均清除率为78.7%±3.5%;COD平均清除率为23.0%±5.3%;SS平均清除率为7.1%±2.0%)。因此,本实验环境下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珊瑚石生物滤池在氨氮浓度为0.45~0.65 mg/L,DO浓度为5.0~7.0 mg/L时,对水体中的氨氮、COD、SS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