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望 《农村新技术》2005,(11):24-24
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  相似文献   

2.
正春季育雏期间,由于气候多变,雏鸡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现笔者将此期间雏鸡最易发生的主要疾病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白痢这是育雏期最先遇到的传染病,3周龄以内雏鸡发病死亡率较高,对养鸡造成的危害性很大,所以,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以防本病的发生。1、不进带菌雏鸡:引种应到信誉好、无鸡白痢种鸡场进雏,严把进雏质量关。2、重视环境消毒:健全场内消毒制度,鸡场环境每周用10%~20%石灰水或3%碱水喷洒消毒1次;育雏室在进雏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雏鸡的早期营养采用两种方法:尽早开食和使用育雏前期料。尽早开食是指雏鸡出壳后尽早放入育雏区域,立即供水供料,同时饮水开食。一是为了促进心血管系统发育和消化器官的成熟;二是可以减少残余卵黄内不饱和脂肪酸、母源抗体等蛋白质作为普通营养素的消耗量,而用于合成细胞膜和中枢神经膜结构,提高被动免疫水平。此外,尽早开食还可以减少雏鸡误食垫料而引起肠道疾病和消化不良的风险性。二、采用"温差育雏"法温差育雏有两大特点:一是育雏温度比传统标准低;二是育雏空间相应扩大。从热源中心向外周,温度呈阶梯状,离热源越远,温度越低,让体质不同的雏鸡有一个与自身适应的温度环  相似文献   

4.
江涛 《中国农垦》2003,(2):34-34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2、疾病预防工作不力。农家育雏,很少注意育雏的保温设备、料槽、饮水器等日常用具的消毒。雏鸡进育雏舍后,往往不及时进行鸡新城疫的基础和加强免疫,法氏囊、鸡痘疫苗接种也不及时。雏鸡白痢杆菌和球虫病是育雏阶段两大疾病,农村育雏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5.
用添加0.03%痢特灵、0.1%土霉素和5%酸牛奶的雏鸡日粮,饲喂伊莎褐商品代雏鸡,育雏成活率分别为81%、90%和97.5%。雏鸡白痢死亡率为15.5%、7.0%和1.5%。结果表明,雏鸡日粮中添加酸牛奶能有效地预防雏鸡白痢,降低育雏成本。  相似文献   

6.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7.
一、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村养鸡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通常将小鸡出壳后1~6周龄期间定为育雏期,而一般3周龄内雏鸡正常周死亡率应为0.5%以下。但是种蛋是否带菌、雏鸡抗应激抗病能力强弱、饲养管理是否科学等原因直接影响着雏鸡的死亡率。现将引起雏鸡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养鸡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雏鸡到达前,应预温鸡舍,并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开始培养苗鸡阶段以35℃为宜,从第二周开始每周降低2℃~3℃,  相似文献   

10.
肉鸡 0~ 2 8日龄为育雏期。此期因雏鸡缺乏体温调节能力 ,消化力差 ,饲料利用率低 ,容易发病 ,死亡率高 ,因此 ,在肉鸡饲养管理中 ,育雏期是关键的时期 ,又是以后生长的基础。早期增重受阻 ,后期无法弥补 ,使肉鸡达不到预期出栏的体重。根据自己 10年来养鸡平均育雏成活率 90  相似文献   

11.
<正>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温度是影响育雏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度过高,雏鸡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二、密度过大,相互挤压育雏期鸡群密度过大,会造成料槽和饮水器具相对减少,饲具放置位置不当、环境突变  相似文献   

12.
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 按日龄要求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3.
<正> 山鸡养殖业越来越火爆,但育雏一直是个关键技术,阻碍着山鸡养殖业的发展。笔者近日走访了河南新野县新甸山鸡育种基地的技术专家白学增,他就这一技术做了详细介绍。 山鸡从出壳至30日龄期间称为雏鸡,在1周内死亡率最高,许多品质低劣的种蛋所孵的幼雏多在此期死亡。育雏期是山鸡养殖中非常关键的阶段。雏鸡可采用立体式(笼式)育雏,对房舍要求高,并需要较好的供温设备,以便于清扫、防疫;平面式育雏,对房舍要求不高,管理粗放。只要懂得必要的养殖知识,育雏技术还是很好掌握的。  相似文献   

14.
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 按日龄要求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5.
李峰 《农村新技术》2014,(11):28-29
<正>饲养贵妃鸡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关键要看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否做到位,因此应力争把握育雏期的每一个细节,以期取得最大的养殖收益。贵妃鸡育雏期一般在1~35日龄,期间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如下事项。一、育雏的前期条件1.育雏舍。育雏舍要求保温,通风良好,防鼠害。雏鸡进舍前,彻底清扫育雏舍墙壁和屋檐上的灰尘,用自来水冲洗墙壁和地面,干燥后用20%的石  相似文献   

16.
春季雏鸡常见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季育雏期间,由于气候多变。雏鸡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现将此期间雏鸡最易发生的主要疾病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春季育雏     
温度。雏鸡出壳第1周内应保持育雏室温度在35~36℃,该温度有利于雏鸡卵黄的吸收,这是育雏成败的关键。以后每周下降3℃左右.到第4周温度控制在25℃左右,4周后可根据天气情况给温或停温。  相似文献   

18.
养鸡的关键在育雏,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生产力及经济效益。因此,要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在生产中要注意掌握好“三度”、做好“三控”工作。“三度”即温度、湿度和密度;“三控”即控制光照、控制通风换气和控制疾病。降低雏鸡死亡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肉鸡0-28日龄为育雏期。此期因雏鸡缺乏体温调节能力,消化力差,饲料利用率低,容易发病,死亡率高,因此,在肉鸡饲养管理中,育雏期是关键的时期,又是以后生长的基础。早期增重受阻,后期无法弥补,使肉鸡达不到预期出栏的体重。根据自己10年来养鸡平均育雏成活率90%的经验,要养好肉鸡,必须重视肉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20.
蛋鸡在0~42 d这段时间被称为育雏期,在这段时间控制好鸡群的温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保证雏鸡的成活率和健康。基于此,研究在育雏期间,如果控制好鸡群的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