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的群体遗传学特征,结果表明:配子抽样导致群体遗传特性的随机波动是小群体育种的一个技术难点.ONBS中连续迁移的效应往往导致亚群和总体间基因频率、群体均值、群体方差更加接近,群体间同质性增加.与CNBS相比,ONBS以其特有的迁移同质化效应,可以缓冲小群体复制育种中突出的源于配子抽样的群体遗传特性随机波动和抽样偏差,从而以渐进方式与总体保持遗传同质性.迁移和选择的联合遗传效应往往使得ONBS的遗传进展远大于封闭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血型因子频率和蛋白多态遗传监测了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培育工业化蛋鸡品系的效果。结果表明,培育育种过程中,各品系遗传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ONBS可以缓冲育种中突出的遗传抽样所导致的抽样偏关一个因此引进鸡优秀的遗传背景仍被培育后的群体所维系。  相似文献   

3.
从血型因子频率和蛋白(酶)多态遗传监测了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培育工业化蛋鸡品系的效果.结果表明,培育育种过程中,各品系遗传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ONBS可以缓冲育种中突出的遗传抽样所导致的抽样偏差问题,因此引进鸡优秀的遗传背景仍被培育后的群体所维系.C系的基因频率与A,B,D系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说明该鸡祖代四系中C系有其遗传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在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的杂交方案中,选择和迁移遗传学效应是影响杂交参数估计的两个主要的动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群体均值模型基础上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可以有效地估计有关的杂交参数.体系中群体直接遗传效应往往随选择和迁移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定向变异,但母本效应和杂种优势的变异较小.中等迁移率具有相对最高的非等位基因座位间互作效应.实际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杂交方案中,群体直接遗传效应估值的定向变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育种体系中选择和迁移的遗传学效应.  相似文献   

5.
对引进的祖代X褐壳蛋鸡的B系以及复制B′系自1991到1995年有关数量性状进行了线性趋势分析,并通过MIVQUE法估计了方差组分.结果表明,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复制模板群体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可以通过开放的基因流入获取模板群体的育种进展,单位遗传进展的费用最低,因此,在中国目前国情下是培育和维持具国际水准工业化家禽品系的一个理想的育种方法.连续世代的群体方差表现出多样化的变化趋势.遗传方差并非都随选择而减少,上向选择在最初世代可能有利于群体变异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对引进的祖代X褐壳蛋鸡的B系以及复制B‘系自1991年到1995年有关数量性状进行了线性趋势分析,并通过MIVQUE法估计了方差组分。结果表明,开放各育种体系复制模板群体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可以通过开放的基因流入获取模板群体的育种进展,单位遗传进展的费用最低,因此,在中国目前国情下是培育和维持具有国际水准工业化家禽品系的一个理想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的杂交方案中,选择和迁移遗传学效应是影响杂交系数估计的两个主要的动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群体均值模型基础上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可以有产地估计有关的杂交参数。体系中群体直接遗传效应生往随选择和迁移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定向变异,但母本效应和杂种优势的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玉米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围绕玉米商业化育种的思路,基于二群论、杂交种产量增益与自交系改良同步、高密度抗逆育种等育种技术原理,构建了玉米商业化育种技术体系,分析了技术体系的组成:群内杂交构建选系群体,群间杂交配制优势组合,人为创造高密度等逆境选系,以及多点测试等。对育种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如株型、叶片、早熟、抗倒、籽粒脱水、抗病、选系群体的大小和测配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玉米杂种优势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   总被引:70,自引:5,他引:65  
遗传基础狭窄是当前玉米育种的首要限制因素.根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原理扩增和改良玉米种质,将为育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奠定基础.我国研究杂种优势群的技术路线可概括为系谱分析结合双列分析、NC-Ⅱ设计和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组合.当前,我国玉米育种主要使用3个杂种优势群或5个亚群,2个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或4个子模式.根据我国玉米生产和种质结构特点,制定了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外来群体接力改良、创造半外来种质和分析杂种优势群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杂交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构建促进群体改良技术从群体内选择转变为群体间相互轮回选择.相应的技术路线也要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适用于开放育种群体的个体混合模型及其随机变量的数学特征,介绍了通过亲本配子贡献矩阵剖析系统中选择和迁移遗传学效应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种优势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遗传基础狭窄是当前玉米育种的首要限制因素。根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原理扩增和改良玉米种质,将为育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奠定基础。我国研究杂种优势群的技术路线可概括为系谱分析结合双例分析、NC-Ⅱ设计和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组合。当前,我国玉米育种主要使用3个杂种优势群或5个亚群,2个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或4个模式。根据我国玉米生产和种质结构特点,制定了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外来群体接力改良、创造半外来种质和分析杂种优势群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杂交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构建促进群体改良技术从群体内选择转变为群体间相互轮回选择。相应的技术路线也要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2.
应用扩展的Nei·M公式对陕西境内4个黄牛群体毛色位点的表型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总群平均表型异质度与其选种水平密切相关,各总群的表型遗传分化程度与各畜群规模及分布范围有关,各总群遗传变异来源在系统内和系统间存在明显差异,部分表型遗传分化程度较高的指标可作为未来品系育种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适用于开放育种群体的个体混合模型(动物模型)及其随机变量的数学特征,介绍了通过亲本配子贡献矩阵剖析系统中选择和迁移遗传学效应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陕西4个黄牛群体6个血液蛋白位点估测的基因频率进行遗传变异分析。证实黄牛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由系统内血液蛋白质的多态现象所造成,系统间的遗传差异仅在5.28%以下。不同的群体遗传变异程度亦有差异,基因分化程度与备总群育种水平呈明显的反变关系。同时研究表明,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是进行黄牛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的最适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陕西黄牛群体血液蛋白位点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陕西4个黄牛群体6个血液蛋白位点估测的基因频率进行遗传变异分析。证实黄牛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由系统内血液蛋白质的多态现象所造成,系统间的遗传差异仅在5.28%以下。不同的群体遗传变异程度亦有差异,基因分化程度与各总群育种水平呈明显的反应关系。同时研究表明,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是进行黄牛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的最适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动物育种规划原理和方法,对优质细毛羊现行育种方案育种效果进行优化分析,提出最优化育种方案。研究认为,当育种群基础母羊数量达到900只左右,育种群规模比例达到30%,测验群比例为25%时,每年选留15只测验公羊,其综合育种进展和育种效益最高;育种群公羊使用1年,母羊使用4年,可获得理想的育种效益。通过优化分析,群体达到最佳状态时综合育种进展可达到10.168元,育种效益为102.857元,育种投入产出比为1:7.0435。  相似文献   

17.
以血清蛋白质和酶多态位点作为遗传标记,通过检测八眉猪四大产区六个亚群的遗传组成,对八眉猪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八眉猪亚群间在个别位点上有较大分化,主要是Po和Hp位点;八眉猪亚群间遗传变异占其总群体的4.15%,八眉猪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我国部分地方猪种(或群体)总和的10.84%;亚群间的亲缘关系以L和Ch亚群最近,与HD亚群最远;亚群间的分化具有一定的层次,即主要是中心产区与一般产区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后裔测验与配母羊比例及测验公羊数量的条件下,按群体规模进行了中国美利奴羊育种方案最优化的模型计算,探索规划模型计算结果在我国细毛羊育种实践中应用和推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多性状综合选育和育种进行展及育种效益均较大幅度地提高;根据中国美利奴羊嫩的现状,后裔测验与配母羊在核心群中的比例应相应用提高,最好达到50%以上;在一个2-4万只母羊的群体中,每年选留20-30只测验公羊  相似文献   

19.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对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分析,构建桃品种的分子数据库,为桃品种的鉴定提供技术依据。利用10个SSR标记对154份桃品种进行指纹采集,通过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40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8~27;共获得304个基因型,变化范围为17~59;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510 9~0.824 2,申请品种保护和登记的品种遗传多样性较已知品种低。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供试品种可划分为5个大类,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29 3~1.000 0之间,其中2对品种未区分开。对供试品种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发现可以划分为4个亚群,大部分材料的亲缘关系比较单一。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72%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部,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154份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适中,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同一育种单位的品种遗传距离较近。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桃育种创新、分子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及品种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八眉猪蛋白质多态位点上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血清蛋白质和酶多态位点作为遗传标记,通过检测八眉猪四大产区六个亚群的遗似传组成。对八眉猪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八眉猪亚群间在个别位点上有较大分化,主要是Po和Hp位点;八眉猪亚群间遗传变异占其总群体的4.15%,八眉猪群体内的遗传眯慢占我国部分地方猪种(或群体)总和的10.84%;亚群间的亲缘关系以L和Ch亚群最近,与HD亚群最远;亚群间的分化有一定的层次,即主要是中心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