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S.aureus和E.coli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考察榆耳水提液和黑木耳多糖、Nisin、壳聚糖4种天然防腐剂的抑菌能力,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榆耳水提液、黑木耳多糖、壳聚糖对E.coli的抑菌效果强于S.aureus,而Nisin对S.aureus的抑制效果更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天然复合防腐剂具有更强的抑菌效果,其最优配比为:榆耳干物质含量为2%,黑木耳多糖干物质含量为1.6%,Nisin为1%,壳聚糖为0。  相似文献   

2.
以多粘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使用乳酸链球菌素(Nisin)、榆耳发酵液为实验材料,通过单项以及配比混合,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与榆耳发酵液混合后抑菌,其最佳组合为pH值4、榆耳发酵液含量60%、温度80℃。  相似文献   

3.
榆耳(GloeostereumincarnatumS.ItoetImai)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和日本的北海道。近年来,野生榆耳资源已濒于枯竭,为此,许多人进行人工栽培,但由于缺乏对榆耳营养生理的全面了解和对菌株的选育,...  相似文献   

4.
珍稀食药用真菌--榆耳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耳为我国特有珍稀食药用真菌,其子实体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称。它不仅是一种高级滋补药材和保健食品,还是一种天然的抗菌剂,被誉为“人类血液清道夫”。近年来,人们对榆耳的食、药用价值认识加深,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野生资源濒于枯竭,加上人们破坏性地采集,加大榆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配方:培养料配方是:棉子皮73%、玉米芯20%、麦麸5%、石膏粉和白糖各1%.将拌好的培养料装袋,常压灭菌10小时,接入原种,室内培养菌丝,待45天左右菌丝长满全袋,在袋上开出耳孔后,即转到室外地沟出耳.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欧洲鹅耳枥1年生播种苗最佳基质配方,以园土、蛭石、珍珠岩和草炭为基质材料,以欧洲鹅耳枥露白种子播种的1年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实验,按照不同配比设计10种基质,以园土为对照,研究该10种基质配方理化性质及对欧洲鹅耳枥种子萌发特性、1年生苗高、地径、全株干物质积累量等生长特性和叶片光合基本参数、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叶绿素含量等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欧洲鹅耳枥的出苗率平均可达80%,最高可达98.44%,属于易发芽种子;不同基质处理对欧洲鹅耳枥育苗及生长特性和叶片生理特性影响差异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其中处理4(V_(园土)∶V_(草炭)∶V_(蛭石)∶V_(珍珠岩)=2∶1∶2∶3)干物质积累量达0.359 g,与对照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高达3.129%,与处理3差异极显著;而处理4叶片SOD活性为300 U·g-1,与处理6差异极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基质4(V_(园土)∶V_(草炭)∶V_(蛭石)∶V_(珍珠岩)=2∶1∶2∶3)为欧洲鹅耳枥育苗最佳基质配方,这对扩大欧洲鹅耳枥在国内的基质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长调节剂在黑木耳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的配比筛选,确定了应用试验配方,经试验表明:配方10号:IAA+营养源2;配方22号:IAA+营养源4拌料添加到栽培菌基质中后,经IAA的生长调节作用及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可有效促进菌丝健壮生长,栽培菌菌丝生长周期可缩短7-10d,出耳期可促进黑木耳原基的形成,增产20%以上。配方38号:KT+营养源1在出耳期喷施后,有效促进原基的形成及子实体的分化,延缓子实体中蛋白质的降解,提高黑木耳的抗病性,保证了黑木耳的品质和质量,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黑木耳产业化生产,进行了黑木耳菌种和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于7种黑木耳菌种中筛选出的延明1号、延明11和蛟耳329优良菌种可以作为黑木耳产业化生产菌种;黑木耳最适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_2PO_43g,MgSO_41.5g,VB110mg,琼脂20g,水1 000mL。(2)最佳的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灰0.5%,石膏0.5%;其次为:木屑78%,米糠21%,蔗糖0.5%,石膏0.5%。(3)最佳栽培种培养料配方为锯末86.5%,麦麸10%,豆饼粉2%,生石灰0.5%,石膏粉1%。  相似文献   

9.
采用榆耳天然复合防腐剂对香菇鲜品进行保鲜,评价保鲜效果。采用食用菌感官评定和理化指标的测定,测试在储藏过程中食用菌鲜品感官变化、失重、细胞膜透性、可溶性固形物、褐变度的变化。对香菇在储藏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过程进行测定得出,榆耳复合防腐剂处理的香菇在21d左右时失去商品价值,化学防腐剂处理的香菇在18d时失去商品价值,而空白组的香菇在15d时就已经失去商品价值。结果表明:榆耳复合防腐剂对香菇鲜品有延长其货架期的作用,并且比化学防腐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榆干离褶伞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出了适合黑龙江省榆干离褶伞栽培的培养基配方及主要生态因子。研究出适合黑龙江省榆干离褶伞的栽培方法,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黑木耳多糖和榆耳水提液的抑菌作用方式和机制,以及其与Nisin复合形成的天然生物防腐剂的抑菌作用效果和作用方式。采用双层抑菌平板法,测出的抑菌圈根据Nisin的效价,分别计算出样品对各种菌的效价。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以不长菌的最低榆耳水提液及复配液浓度为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生长曲线法和琼脂块再培养法来测定榆耳水提液及天然防腐剂复配液的抑菌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复合防腐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考察了生长过程中的活菌数,发现前6h活菌数显著降低,从106 cfu/mL降低至102 cfu/mL,在12h以后含有20%的复配液的培养基几乎没有菌的生长,这说明复配液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袋料反季节栽培法 ,特点是“秋播、冬养、春栽” ,符合木耳的自然发生规律 ,耳袋在低温下发菌时间长 ,相对菌丝积累养份多 ,为丰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初春出耳还能减少流耳 ,提高成功率。1 原料的配制及栽培种的生产1 .1 原料的配制黑木耳袋料栽培 ,主要原料是木屑、麦麸或米糠 ,也可用农作物秸秆、稻壳、棉籽壳 ,粉碎玉米芯、甘蔗渣、稻草配合木屑使用 ,但木屑含量不能低于 3 0 % ,木屑应选择干燥、无霉变的阔叶硬杂木 ,麦麸 (米糠 )要求新鲜 ,无霉变。栽培种配方为 :①木屑 78%、麦麸或米糠 2 1 %、石膏 1 %。②木屑 5 0 %、玉米芯…  相似文献   

13.
榆耳是生长在枯朽榆树上的药食兼用菌类,分部于我国东北地区和日本的北海道地区。榆耳含有18种氨基酸、维生素、多糖、有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该菌美味适口,复原性强,为食用菌之珍品,除食用外,还具有滋补强壮,抗炎等作用。长期食用,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因此很受外商的青睐,长期以来为我  相似文献   

14.
生物药剂对榆紫叶甲成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8%阿维菌素、50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3%高渗苯氧威、1%苦参碱四种生物药剂防治榆紫叶甲成虫,并对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施用4种生物药剂7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4.22%、80.44%、95.42%和99.30%,3%高渗苯氧威和1%苦参碱对榆紫叶甲成虫有相对突出的防治效果和速效性。  相似文献   

15.
榆紫叶甲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榆紫叶甲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进行了榆紫叶甲无公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成虫羽化始盛期,树干上喷绿色威雷200倍液,杀虫率达97.1%;在越冬成虫上树取食始盛期,用溴氰菊酯制成毒笔,每株树涂2个药环,杀虫率达95.9%;在榆紫叶甲卵孵化盛期,利用3%高渗苯氧威、25%灭幼尿3号悬浮剂、1.8%阿维菌素、20%菊杀乳油1 000~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杀虫率均在92.4%以上。  相似文献   

16.
榆黄蘑室内层架式瓶栽法就是在室内利用架子把培养料装瓶进行栽培 ,每m2 菇房(指养菌室和出菇室面积)年产鲜菇50kg左右 ,最高可达到125kg ,下面将栽培过程介绍如下 :1培养料的配制、配方木屑78 %、豆饼粉10 %、麦麸20 %、石膏粉1 %、糖1 %、水适量。制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由西向东、南向北典型8个样地沙地榆个体生长指标进行调查,研究了该地区沙地榆个体生长指标和种群年龄级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沙地的地理位置由西向东、由南向北沙地榆株高、胸径、冠幅平均值逐渐下降,沙地榆在西南部个体较大,东北部个体逐渐变细小,与沙地榆自然更新有较大关系;沙地榆树疏林8个不同地区沙地榆年龄结构呈衰退型种群,但不同地区所占的主要年龄级不同;8个样地中中部样地4有X1年龄级(幼苗)的更新,靠近东部样地6和南部样地8缺失幼苗和幼树;整体上X3、X4、X5成熟龄级沙地榆株数在60%~80%之间龄林,X1、X7、X8、X9、X10年龄级最少,甚至缺失。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芯替代木屑作为基质栽培黑木耳新品种"牡耳一号",试验设置5个配方,玉米芯添加量分别为0、15%、30%、45%、60%。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替代量为30%时,接菌后菌丝萌发快,生长期间菌丝浓密洁白,污染率低,开口后菌丝愈合快,原基形成早,较其它配方木耳产量高。  相似文献   

19.
榆耳(Gloes tereum incarnatum S.Its et Imai)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伏革菌科、胶韧革菌属的肉色胶韧革菌。别名榆蘑,是东北特有的野生食用和药用真菌。自然界里多发生在9~11月,常腐生在湿度大、光线弱的山沟地家榆(Ulmus pumila)或春榆(U.propinqua)树桩上。它的子实体可治疗痢疾等疾病。因具有较高食用、药用价值,所以很受外商欢迎。1988年9月我们在辽宁省清原县湾甸子林区家榆和春榆树桩上采到该菌,经分离培养获得了纯菌株。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济源市种质资源的普查,结果显示,济源市榆科(Ulmaceae)植物资源丰富,调查榆科植物有6属26种,其中野生榆科植物20种,引进栽培6种。占我国榆科植物总属数(8属)和总种数(56种)的75%和45%,是我国榆科植物丰富的区域之一。阐述了榆科植物的资源的组成和分布情况,并对榆科植物资源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榆科植物资源的保护对策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