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 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inn.)属樟科无根藤属,是我国华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常见的寄生性种子植物。在某些地区其分布频率之大,寄主范围之广,是远非菟丝子(Cuscuta spp.)所能比拟的。笔者曾先后在广东省海南岛、广州、湛江及广西南部等地区进行了调查,发现无根藤可为害多种乔木,是我国南方森林中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无根藤为一年生至多年生的攀缘草本植物。其外观形态与旋花科的菟丝子很相似,呈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宜昌县太平溪镇居民张昌朋今年整八十岁.从1976年发现草药"无爷藤"以来,一直经心培育从不间断,十二年来,共收获干草药一百多公斤,上门求购的人数达一千多人次,治愈的患者越来越多.据《中药大辞典》载:无爷藤异名过天藤、无根草、流离网、飞扬藤、黄鱼藤、罗网藤、无根藤、雾水藤、蜈蚣藤、青丝藤、无地生根、半天云、无头藤、无娘藤、飞天藤.为樟科植物无根藤的全草.  相似文献   

3.
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am属樟科无根藤属植物,在我国仅有一种。我区分布于玉林、南宁、钦州等地海拔400m以下阳光充足的林地,严重危害松、杉、八角、油茶、肉桂等多种林木生长,不论幼林或成林。均可受害,轻则使植株生而不长、少长叶不挂果,重则使寄主死亡。如博白县英桥坡心上的200ha 八角中龄林,就有近千株因受无根藤危害而多年无果可收。  相似文献   

4.
该病害属国内新记录。本文对病害症状、病原、寄主范围、传播途径作了描述。病原为丝状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其寄主除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外,还包括蕨类植物在内的其他9科植物。  相似文献   

5.
目前已发现尾叶桉有多种病害,其中已初步定名的有8种,即猝倒病、灰霉病、褐斑病、紫斑病、青枯病、溃疡病、丛枝病及无根藤寄生等。猝倒病、青枯病等是目前尾叶按的常见重要病害。并就病害的发生、病原、分布及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等作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6.
富宁县八角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全面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发现危害富宁县八角林的主要病虫害有20种,其中病害9种、虫害10种、无根藤寄生1种,虫害和病害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基本相同。分析造成富宁县八角林病虫为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提出对八角烟煤病、八角炭疽病、八角蚧壳虫、八角飘萤叶甲等7种病虫害的分类治理方法,并阐述富宁县八角林病虫害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爬山虎、扶芳藤及野生葛藤在裸岩荒山进行的造林试验,提出了藤本植物爬山虎、扶芳藤在山地应以植苗造林为主,扶芳藤在阳坡造林则应以截干造林为主的新造林措施;试验表明,不同的坡向对造林成活率有一定影响,阳坡造林成活稍低。差异不显著;坡位对生长几乎没影响。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最大的花是大花草的花。它是大花草科的寄生草本植物,寄生在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根茎上。分布于马来西亚西部沙捞越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丛林中。我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博物馆里看到过它的模型。花真大,每一花朵的直径约1米左右。这种植物无叶、无茎、无根,一生只有一朵花。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种植在次生常绿阔叶林下的版纳省藤Calamus nambariensis var.xishuangbannaensis、盈江省藤C.nambariensis var.yingjianggensis、多穗白藤C.bonianus和小省藤C.gracilis幼苗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体色素含量、比叶面积(ASLA)、形态解剖特征以及幼苗生物量。结果表明:版纳省藤、盈江省藤和多穗白藤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显著地大于小省藤的,并且光饱和点(DLSP)与最大净光合速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特点;多穗白藤和盈江省藤的光补偿点及暗呼吸速率显著大于版纳省藤和小省藤的(p0.05),并以小省藤的最低;单位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高的种,其叶片相对较厚、气孔密度较大、叶片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相对较高,但比叶面积则较小;单位面积叶片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成正相关,并随比叶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多穗白藤、盈江省藤和版纳省藤对弱光的适应能力较强,生长较快,适宜在次生常绿阔叶林下进行人工种植。  相似文献   

10.
扶芳藤快速扩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扦插、播种和嫁接等扩繁方法,对红脉扶芳藤、宽瓣扶芳藤、紫红扶芳藤和金边扶芳藤等品种进行了快速扩繁试验,研究不同扶芳藤品种最适宜的繁殖方式和取材方法及各品种在不同繁殖方式中所需要的适宜条件和处理方法。试验结果得出:7月最适宜扦插,生根最快;红脉扶芳藤的生根能力强于宽瓣扶芳藤和紫红扶芳藤,1 a2、a生枝条强于当年枝,扦插30 d后可以进行移栽;种子经浓度为20 mg/kg的GA3处理最利于生长,根系数和株高均达到最大值。红脉扶芳藤嫁接在丝棉木上,成活率最高,达100%。  相似文献   

11.
3种棕榈藤藤材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章 《林业科学》2007,43(7):155-158
棕榈藤加工业在我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性已为人所知(许煌灿等,1999).近20年来,我国对棕榈藤从天然分布及利用(许煌灿等,1993)、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引种驯化(尹光天等,1993)、组培栽培技术(许煌灿等,1984;1994b;张方秋,1993)、生态生物学特性(许煌灿等,1994a;尹光天等,1998)到藤茎解剖学特性(林文豹,1983;蔡则谟,1994;腰希申等,1998)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掌握了我国棕榈藤资源及其分布、用途、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资源储量和产量,建立了多个棕榈藤藤种园,研制出多个藤种的组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优先重要经济藤种》(Global Priority Species of Economically Important Rattan)是国际竹藤组织(INBAR)的一份技术报告。该报告修订了以前的优先藤种名单。鉴于不同国家的藤种具有众多的分类群和高度的形态变异,各藤种分类群通常被视为独立的种或变种,因此对藤进行分类和命名相当困难。与竹子不同,藤很少由农民在种植园中大规模种植,因此了解藤种识别、造林技术、在农业生态中种植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3.
棕榈藤是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森林宝库中重要的非木质林产品,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在2006年8月调查中国棕榈藤主产区-云南、广西、广州和海南棕榈藤生长及利用的基础上,结合藤种植发展的实情,对其培育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利用便携式棕榈藤人力采收机对棕榈藤成熟林实施"手动机械法"采收藤条的作业方法及工艺。分别对基于手动机械法的"边缘推进式"、"中心开花式"及"垄间穿行式"等采藤作业方式进行了实用性工艺研究,并制订了较为具体的工艺原则及工艺方案。为实际采藤生产中有效地组织手动机械法实施采藤作业提供工艺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红桦(Betulaalbo-sinensis)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AMF侵染率和侵染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自然状态下,AMF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高;(2)光照强度可提高AMF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3)温度升高和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加强AMF的侵染强度;(4)温度差值在4℃~7℃时对AMF侵染率有促进作用;(5)温度差值在2℃~4℃和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AMF侵染率夏季起抑制作用,秋季起促进作用;(6)从夏季到秋季,AMF侵染率下降,而二氧化碳浓度倍数却使AMF侵染率上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制藤工业发达、工艺精良,藤产品出口约占国际市场份额20%.然而国内棕榈藤资源匮乏,极大制约了制藤工业和出口贸易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摆脱资源危机的被动局面,加快了棕榈藤资源人工培育的步伐(许煌灿等,2001).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us)是中国特有棕榈藤种之一,藤茎具良好工艺特性,是藤编家具及工艺品的优良材料,是华南地区推广栽培的首选藤种(江泽慧,2002;曾炳山等,2003).良种先行是发展棕榈藤人工林的首要步骤,而通过组培快繁苗木则是良种先行的重要途径.然而与其他林木相比,国内外对棕榈藤的研究较迟(许煌灿等,1994;Dransfield,2002),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棕榈藤家系选优的研究报道.最近,国内学者对单叶省藤组培苗造林开始了初步研究,为良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曾炳山等,2003).然而该研究材料来源于幼龄林,对于组培苗造林后期的生长性状缺乏必要的分析.因此,利用长期观测的固定标准地材料,对单叶省藤组培家系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从而为组培家系的选优提供依据,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开展棕榈藤的研究和开发对缓解我国制藤工业原料短缺和维持热带及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棕榈藤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的开展相对较晚,但在近几年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文章从组织培养、分子标记、花药培养等生物技术方面阐述棕榈藤的研究概况及应用现状,并提出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外来物种金钟藤的危害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钟藤在广州地区的分布与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金钟藤的水溶性化感物质对菜心种子萌发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金钟藤在广州地区的危害仅发现在龙洞林场太和嶂山一带,未大面积扩散,但受害地区的危害程度相当严重,比薇甘菊等外来物种危害更大,已致使约20 hm2林地4万株树木枯死;金钟藤在广州地区生长时产生了生态变异,其藤茎更为粗壮,叶片变大,叶柄和总花序变长,加重了对森林的危害;金钟藤在广州地区花期改变、较少结实,其扩散方法主要靠营养繁殖,扩散速度较慢;金钟藤的化感作用比薇甘菊、蟛蜞菊、五爪金龙等外来入侵植物强,能强烈抑制菜心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扶芳藤营养袋扦插育苗及营养袋苗移入大田的试验,探索出扶芳藤育苗的一系列技术。太原地区扦插扶芳藤的适宜时间为8月;插穗应选取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嫩枝;扶芳藤能适应太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对特产于云南省的2个藤种盈江省藤和版纳省藤的纤维、导管、维管束和薄壁细胞的形态大小进行显微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藤茎横向(内、中、外部)差异较大,纵向(上、中、下部)呈规律性变化.纤维长度、维管束分布密度、纤维胞壁厚度等自藤皮向藤芯减小,藤皮与藤芯的维管束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纤维宽度、导管分子长度与宽度和维管束大小等自藤皮向藤芯增大.与版纳省藤相比较,盈江省藤的纤维壁厚及纤维、导管和维管束尺寸等较大,维管束分布密度均匀,而且在藤茎横向的内外差异较小,变化梯度平缓,材质较版纳省藤的好,是特产于云南的优秀棕榈藤种.版纳省藤和盈江省藤在纤维、导管、维管束、薄壁细胞及表皮细胞等各解剖因子上均有差异,从解剖角度而言,2藤种应为南巴省藤的不同变种,解剖学证据支持《中国植物志》及《云南植物》上对2藤种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