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青山羊生长发育期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初生至180日龄的羔羊,分十个年龄组.每组公、母羔各3只.逐只取血.析出血清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孕酮、睾酮及雌二醇含量.结果表明:公羔80日龄含睾酮1ng/ml以上,180龄为4ng/ml以上.母羔40~80日龄孕酮2~3ng/ml.初生公、母羔雌二醇含量平均为92pg和79.5pg,20日龄大幅度降低,160日龄后开始升高.  相似文献   

2.
胎衣不下奶牛胎盘中孕酮和雌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胎衣不下奶牛胎盘组织中孕酮和雌激素的含量变化,探讨了奶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内分泌学机制.将20头奶牛分为健康对照组和胎衣不下组,分别采集健康奶牛和胎衣不下奶牛的胎儿胎盘,制备胎盘组织匀浆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的孕酮和雌激素的含量.结果发现,胎衣不下组奶牛胎盘组织中的孕酮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奶牛,差异极显著(P<0.01);而雌激素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胎盘组织中孕酮和雌激素的含量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 RIA 测定了3头尼里水牛和4头滨湖水牛分娩期和产后期血浆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水平。胎儿排出前,胎儿排出期和胎衣排出后的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7.8、35.9、30.4pg/ml 和86.0、53.1、26.3pg/ml。产后期孕酮和17β—雌二醇水平均持续较低,前者变动范围是50.7—656.2pg/ml,平均166.6±46.1pg/ml,后者的变动范围是1.2—28.9pg/ml,平均8.4±0.9pg/ml,且没有发情表现。18号牛的孕酮值在产后第50天陡然下降(35.5pg/ml),17β—雌二醇水平却急剧上升(10.4pg/ml),并具有发情表现。由此证明,孕酮水平的变化是影响产后发情的主要内分泌因素。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泰和鸡母鸡血浆中孕酮的含量。结果表明:55只163—253日龄的泰和鸡母鸡血浆中孕酮含量为458.40±289.24pg/ml(M±SD)。血浆孕酮含量随母鸡的日龄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母鸡在排卵周期中血浆孕酮的平均值为495.04±436.86pg/ml,母鸡在排卵前6—3h,血浆孕酮含量升高至1223.21±340.45pg/ml,达到峰值。此峰值与平均值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血浆孕酮峰值与母鸡排卵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海门山羊在发情周期和妊娠期(各6只山羊)外周血浆中孕酮、雌二醇和睾酮的浓度变化.发情的当天。孕酮含量很低(0.1854±0.0235ng/ml),第6天迅速上升(p<0.01),并于第12天达最高(8.4280+0.7406ng/ml),然后逐渐减低到第18天的最低水平(0.1711±0.0516pg/ml).雌二醇在发情的当天达最高位(26.8745±1.3660pg/ml),然后下降,但有波动.睾酮含量在发情期较低(12.9224±2.0140pg/ml),于第10天达最大(39.6095±6.7283pg/ml).在发情周期中,孕酮与雌二醇和睾酮与雌二醇均里负相关(r=-0.2388和r=-0.3772),而孕酮与睾酮则呈显著性正相关(r=0.6587,p<0.05)。妊娠期的最初15天,三种激素的变化特点与发情周期的最初15天的变化相类似(p>0.05).从第16天到分娩前10天,除第50到60天有一升高外,孕酮含量基本维持在黄体期的中期水平,平均为5.4915±0.9164ng/ml(p<0.05),分娩时降到1.2501±0.2707ng/m1,分娩后1-3天均小于1ng/ml.从第16天开始,雌二醇含量一直上升(p<0.05),于分娩前1-2天达最大(101.9541±13.1151pg/ml),分娩后降到32.2271±4.7240pg/ml.睾酮从第11天开始上升(p<0.05),于分娩前2-5天为最高(73.0072±50.1124pg/ml),然后迅速下降(p<0.01),分娩后第2天降到29.7536±14.0921pg/ml.  相似文献   

6.
采用乳汁孕酮直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0头黑白花奶牛外周血浆和乳汁孕酮在一个发情周期中的变化。奶牛在发情时,外周血浆孕酮值为0.21±0.03ng/ml,奶桶混合乳中的孕酮值为1.28±0.22ng/ml;在发情周期的第14天,血浆孕酮值升至6.51±0.74ng/ml,奶桶混合乳中的孕酮值升至14.19±1.29ng/ml。奶桶混合乳孕酮的含量为外周血浆孕酮含量的二倍,二者之间相关性和回归关系极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7.
对经含 Mn9(Ⅰ组)、59(对照组)、209(Ⅲ)PPm 日粮处理的产蛋母鸡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中 LH,雌激素和孕酮的合量。结果表明:血浆 LH 的平均值,实验各期Ⅰ组是2.24±0.18ng/ml,对照组是2.59%±0.22ng/ml,Ⅲ组是1.91±0.09ng/ml,Ⅲ纽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排卵用期中Ⅰ组为1.54±0.21ng/ml,对照组为1.75±0.26ng/ml,Ⅲ组为1.41±0.24ng/ml;血浆雌激素平均值,实验各期对照组是161.20±8.36pg/ml,高于Ⅰ组的102.39±5.72pg/ml(P<0.01)和Ⅲ组的120.52±7.75pg/ml(P<0.01),排卵周期中对照组为82.84±10.37Pg/ml,高于Ⅰ组的61.82±7.09和Ⅲ组81.04±12.22pg/ml;血浆孕酮平均值,实验各期Ⅰ组为1.28±0.12ng/ml,低于对照组的1.77±0.11ng/ml(P<0.01)和Ⅲ组的1.58±0.10ng/ml(P<0.05),排卵周期中Ⅰ组是三组中最低的;在排卵周期中各组都在排卵前8小时出现血浆雌激素峰值,在排卵前4小时出现血浆 LH、孕酮峰值,但Ⅰ、Ⅲ组的血浆 LH,雌激素和孕酮峰值水平与对照组比,明显降低,这可能是由于 Mn 缺乏或过多引起产蛋率下降的原因。本文还对高 Mn 或低 Mn 日粮引起血浆 LH 水平下降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测定乳汁孕酮的放射免疫方法。样品不经提取,直接进行测定。标准曲线的范围是0—1200pg。灵敏度为4pg。回收率91.6±3.17%。分析内 CV=4.4%(n=25);分析间 CV=7.5%(n=9)。共测定了7只奶山羊和3头奶牛的孕酮水平。其中16号羊产后的孕酮值是3.20±1.32ng/ml;6只羊发情时(0—1天)为0.83±0.23ng/ml;3头持久黄体牛为2.74±3.28ng/ml。并对测定方法作了较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妊娠早期母驼外周血浆中孕酮、17β—雌二醇的含量,并根据本试验的资料对应用血浆孕酮浓度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母驼妊娠早期孕酮水平在配种后第4天开始升高,怀孕头一个月内的峰值为10.59±8.43ng/ml;配种当天17β—雌二醇的水平为12.11±4.44pg/ml,第2天降为8.39±8.92 pg/ml(n=8),但第4天又回升到配种当天的水平,这种现象在其它动物少见。根据配种后第16天的血浆孕酮水平进行妊娠诊断,检出妊娠的准确率达100%。判定标准为1.0ng/ml,即≤1.0ng/ml 者为未孕。>1.0ng/ml 者为怀孕。  相似文献   

10.
用活体取样研究山羊分娩前后乳腺的发育及分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8头母山羊的乳腺,于左右两侧前、中、后三处取乳腺组织样品,作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测定。结果表明,乳腺组织中校酸含量的变化可反映同一个体不同生理时期乳腺发育与分泌的状况。用活体取样法研究了2头土种山羊不同生理时期乳腺组织DNA、RNA、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以及外周血液中孕酮(P),17β-雌二醇(E_2-17β)、催乳素(PRL)水平的变化。从实验见到,怀孕后期、分娩后第2天、分娩后第21~22天及断奶后四期的乳腺组织生化指标的变化如下:RNA/DNA,1.65±0.22、1.65±0.17、2.64±0.04、0.75±0.04;GPDH/DNA,15.40±2.83、19.37±3.01、58.69±6.77、12.13±0.98(U/mg)。上述两项指标呈强相关性(r=0.8792,P<0.01,n=8)且能反映妊娠期及分娩后乳腺所处的状态。妊娠后期外周血液中孕酮含量高达15000±707(pg/ml),孕酮与雌激素的比为444.44±157.13;分娩后第2天孕酮含量降至93.75±8.83(pg/ml),孕酮与雌激素比例为3.29±1.23.催乳素在妊娠后期为32.64±0.11(mU/L),分娩后第2天迅速上升至153.03±13.90(mU/L)。上述结果提示孕酮、雌激素和催乳素在启动泌乳过程中,对乳腺细胞内RNA与G6PDH含量起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产后乏情奶牛的诱导发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奶牛初乳、新斯的明、孕激素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处理产后乏情奶牛,测定处理后24头奶牛乳汁中孕酮(P4)和17β-雌二醇(17β-E2)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初乳对产后乏情奶牛的诱导发情作用,可能与处理后乳汁17β-E2/P4增加有关;注射初乳时,配合用新斯的明能提高发情率;产后乏情奶牛,用初乳十新斯的明+LRH-A2方法处理,可有效地诱导发情,且受胎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复方益孕液”治疗奶牛不孕症疗效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取产后60 d以上不发情,患有持久黄体和卵巢机能减退的不孕奶牛50例进行复方益孕液临床治疗试验,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对部分患牛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复方益孕液治疗奶牛持久黄体和卵巢机能减退后,发情率分别为83.3%和77.3%,受胎率分别为80.0%和7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持久黄体患牛在处理后血清中E2水平不断升高,最高值为(17.81±7.32)pg/mL,P4水平逐渐降低.最低值为(0.75±0.46)ng/mL;卵巢机能减退患牛在处理后血中E2和P4水平均升高,最高值分别为(14.16±9.45)pg/mL和(4.23±1.85)ng/mL.结果表明复方益孕液对治疗奶牛持久黄体和卵巢机能减退引起的不孕症疗效显著,且具有微调体内激素,溶解黄体和诱导发情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0头中国荷斯坦牛产后23d内及发情前后12d内乳中的孕酮(P)和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表明:产后23d内不同胎次的奶牛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不显著,而产后不同天数之间的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胎次间发情前后12d内的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发情不同天数之间的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隋开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31-6132
[目的]为了解决奶牛的繁殖障碍,特别是高产奶牛产后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问题。[方法]介绍以牛欢氟孕酮阴道海绵栓为核心组合的“二次发情配种法”,综述氟孕酮在提高奶牛受孕率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结果]结果表明:奶牛第一情期受胎率达到65%左右,其余牛经1个情期后自然发情配种,2次总发情率95%,受胎率90%,效果明显。[结论]该技术值得推广,解决了奶牛的繁殖障碍问题,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笼养雌性食蟹猴配种后生殖激素的变化水平。[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食蟹猴配种后血清雌二醇(E1)、孕酮(P)和催乳素(PRL)的水平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在配种后1~60d孕酮的含量缓慢降低,第60天降到最低水平(0.22±0.06)ng/ml,其后缓慢上升。第105天出现一个大的峰值,为(1.15±0.12)ng/ml,峰值过后浓度呈下降趋势,整个测定时期的平均值为(0.66±0.08)ng/ml。雌二醇的含量除了在第75天有一个较大的峰值[(86.92±18.54)pg/ml]外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在第120天后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整个测定时期的平均值为(35.16±5.12)pg/ml。催乳素的含量在配种后1~90d稳步上升,第90天出现一个小的峰值,为(99.62±44.56)IU/ml。第105天后含量上升较快,催乳素在整个测定时期的平均值为(103.64±37.36)IU/ml。[结论]该研究为采用食蟹猴作为动物模型探讨不孕不育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黑白花奶牛初乳中葡萄糖-β-磷酸脱氢酶(G6PDH),谷草转氨酶(GOT)、三氮醋酸沉淀蛋白(TCA-P)的动态变化,以及G6PDH,GOT与乳腺分泌机能的关系。结果表明:G6PDH,GOT,TCA-P在初乳7天的分泌模式为y=Ax~(-b)。初乳中每次挤奶乳样的G6PDH总量的7天平均值与日产乳量(3个月平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7163,n=14,P<0.01);G6PDH与TCA-P的相关系数为r=0.7183(n=35).GOT与TCA-P的相关系数为r=0.8642(n=35)。本研究认为,黑白花奶牛初乳中的G6PDH、GOT活性可反映乳腺在初乳阶段的分泌机能,并可作为预测乳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用苯甲酸雌二醇(0.1mg/kgbw/d)、黄体酮(0.25mg/kgbw/d)和利血平(2.5mg/d)对6头不孕且不产奶的黑白花成年奶牛进行了人工诱导泌乳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实验牛均获成功,从开始挤奶后的第一个月起,产奶量均明显升高(P<0.05),但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在用药期间,处理牛基本未表现明显的性行为,处理后12~17d,所有牛均出现行为上的发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