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农残超标问题一直阻碍着茶叶种植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出口创汇。据了解 ,自 2 0 0 0年 7月 1日起 ,欧盟将对进口中国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采取限制 ,原有标准均上调 10~ 10 0倍。同时将扩大到11个农药检测品种 ,其中 4种菊酯类和扑虱灵农药是目前茶园常用农药品种 ,为此 ,切实解决该问题 ,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已迫在眉睫。我省对解决该问题尤为重视 ,1992年由省计委下达“八五”重点攻关课题《茶叶中农药残留降解技术研究》 ;1994年省政府下文【闽政办 ( 1994 ) 31号】禁止三氯杀螨醇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在茶园中使用 ;1996年省政府就茶叶…  相似文献   

2.
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的新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除部分源自被污染的环境外,其主要来源是直接施用化学农药.因此,茶叶中农药残留品种及含量的变迁与化学农药品种的衍化更新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早期在茶园中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导致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茶叶中高水平的六六六、DDT残留.有机氯农药被禁用之后,70年代开始在茶园主要使用毒性较低、降解较快的敌敌畏、马拉松、辛硫磷、乐果、杀螟松等有机磷农药防治虫害,代森锌、托布津和波尔多液等防治螨类和病害.80年代初又引进高效低残留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由于这类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杀伤力强,并出现了抗药性等问题,至80年代末,茶园中开始使用第三代农药,如安全低毒、具选择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扑虱灵和除虫脲.目前,我国茶园杀虫剂的品种已比较齐全,与化学防治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相当,但杀螨、杀菌剂的开发进展缓慢,有的地区为了控制茶树螨害,不得不使用已禁用的三氯杀螨醇,加上茶园经营体制改革后,分散型农户在农药使用方面缺乏指导,在茶园中使用剧毒农药的事件屡有发生.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大量茶样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分析,试图阐述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演替趋势及存在问题,以揭示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新特点,探讨进一步控制农药残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和研究实践,从时间、空间和病虫害防治三个方面探讨贵州生态茶园建设对降低茶叶农残的作用。在时间上,近年来随着贵州大力发展生态茶园,茶叶农残合格率稳中转好,维持在99%以上;在空间上,贵州名优茶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好、生态茶园多的地区;在病虫害防治上,生态茶园可以间接减少茶叶农残量。建设生态茶园可以降低茶叶农药残留,是控制农药残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的存在、重金属残留等。研究表明,茶叶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灌溉水、土壤、采摘部位、生长周期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拟通过监测不同采摘季节茶叶中重金属的含量,结合茶园生产中灌溉水中重金属监测数据和茶园管理措施,分析茶叶中重金属含量的随同采摘季节变化规律,降低茶叶重金属污染,减少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5.
国家标准GB 2763.1—2018作为增补标准于2018年12月2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新增茶叶中百草枯和乙螨唑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百草枯和乙螨唑分别是我国茶园中禁限用农药和未登记农药,不允许在茶园中使用。然而,百草枯曾是我国茶园草害防治的主要化学农药之一,由于其理化特性与环境行为,导致茶叶中仍存在百草枯残留的风险隐患。尽管乙螨唑未在我国茶树上登记使用,但由于茶树害螨发生以及乙螨唑的防治效果,茶叶中存在违规使用未登记农药的潜在风险。因此,国家标准新增两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应引起业界对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视,实时监测茶叶中百草枯和乙螨唑的残留水平,确保茶叶农药残留低于限量标准,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叶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对比了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中涉及茶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与欧盟及日本制定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分析了中国与欧盟及日本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的差异,提出了我国茶园农药的使用和管控建议,以期为茶叶安全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肉桂、水仙、白鸡冠、铁罗汉和水金龟5个武夷岩茶品种(名枞)为试验材料,将5种菊酯类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喷施于茶树,一周后对鲜叶进行采摘,一部分烘干固样,另一部分按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加工成干茶。通过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鲜叶、成茶的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在13.02%~54.33%,甲氰菊酯的降解率在17.12%~100%,氯菊酯的降解率在17.57%~18.09%,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2.93%~87.23%,溴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7.33%~100%。不同菊酯类农药在不同品种的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水金龟的降解率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公司现使用的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一次性测定茶叶中多种有机氯及菊酯类农药的残留,茶叶样品的农药残留量可在检测当天得出结果,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本文以本公司几年来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经验及大量实验为基础,结合本公司与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联合开发的茶叶中农药残留前处理过程的快速检测方法,为茶叶中多种有机氯及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提供若干选择与参考。1仪器及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选择本公司使用的气相色谱仪为美国惠普公司的HP5890Ⅱ,配有自动进样器。检测器为电子俘获检测器(ECD),ECD对于电负性物…  相似文献   

9.
苏峰 《福建茶叶》1995,(2):33-33
茶叶是人类健康的天然饮料,其卫生状况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而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是最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早在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多次提出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在国际贸易中,茶叶农药残留量也有十分严格的检验标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检测手段的进步,人们对茶叶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有新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菜园管理体制的改革,茶园分散,在使用农药上缺乏科学指导,致使茶叶产品中农药残留有抬头的趋势。因此,控制农药残留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各位茶叶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本文试图就如何降低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0.
浅谈浙江茶叶农药残留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德彪 《茶叶》2000,16(3):130-131
1 浙江茶叶农药残留现状 茶叶农残是茶叶生产长期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自50年代中期化学农药开始在我省茶区广泛使用以来,由于农药品种局限、使用技术不当、安全用药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茶区环境污染和茶叶农药残留.为解决茶叶农残问题,70年代开始严格禁止茶园使用六六六、DDT,其后又根据国家规定相继禁止甲胺膦、乙酰甲胺膦、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农药在茶园中使用,大力推广优化防治和综合防治技术,重视安全合理用药,使茶园年用药次数由原来7~8次减为目前3~4次,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