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宁夏引黄灌区的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及国内外对草产品的需求状况,论述了发展牧草种子业、草产业和生产绿肥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并推荐了许多适应宁夏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草种.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草地"三化"、鼠虫灾害严重,产草量低,同时专用的苜蓿草品种稀缺.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草战略的实施、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种优质草种的需求将逐渐增大,特别是发展畜牧业所需的优质苜蓿草种子.甘肃省,特别是河西走廊拥有独特的气候资源,它在牧草种子成熟期恰有一个气候干旱期,非常适合于牧草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牧草种子生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牧草种子生产的发展本世纪初随着美国人工草地种植面积的增大,对牧草种子的需求量猛增,当时没有专门的牧草种子生产田,牧草种子生产仅为牧草生产的副产品,即用于刈割或放牧的人工草地或天然草地,当需要牧草种子或气候条件适宜收获牧草种子时,停止放牧或刈割利用...  相似文献   

4.
对海南省天然草地禾本科植物资源与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和分类统计表明:海南省天然草地禾本科植物共有103属271种,其中海南省所特有的植物有24种,可用作草坪建植的植物有7属8种;依据质量特征将调查到的禾本科植物划分为3个级别,其中优良牧草有48属137种,中等牧草有64属130种,低等牧草有4属4种.同时提出应当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加强野生草种的驯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草种是草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牧草种子生产数据,围绕中国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特点开展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主要草种的种植以及分布情况开展了深入探讨,指出了中国草种存在的认证机制不完善、单产水平低、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国内认可程度低等问题。最后,围绕未来中国草种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加大草种繁育基地建设、重视良种研发和科技投入、完善牧草种子认证机制以及推进牧草种子专业化生产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宁夏引黄灌区的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及国内外对草产品的需求状况,论述了发展牧草种子业、草产业和生产绿肥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并推荐了许多适应宁夏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草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适合我国热带地区种植的主要牧草品种,全面总结了热带人工草地的建植技术,包括地面处理、种子处理、播种技术及热带人工草地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是一项快速、高效、无损的现代检测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特别在野外检测更具有实时性。阐述了 NIRS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NIRS在牧草营养成分、牧草种子品质、草地植物组成、草地土壤理化性质、草地病虫害检测、草坪色泽及建植管理方面的应用。并对草地土壤环境、根系分配、碳源/碳汇、鼠害动态监测,以及开发适宜于野外观测的便携式实时监测仪器提出了展望,以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草业科技和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草地早熟禾是我国东北地区很有发展前途的人工栽培牧草,特别是用作放牧地草种。通过对草地早熟禾的产量、草层结构及根系结构进行分析,表明了几乎在所有观测宜牧性状中,草地早熟禾均表现为良好的适宜特征。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的牧草种子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建国 《世界农业》1997,(10):37-39
加拿大的牧草种子生产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韩建国一、牧草种子生产历史及牧草种子生产区域加拿大的牧草种子生产开始于19世纪末,这一时期加拿大普列利草原实验站通过100多次引种实验,选出了适应当地条件、具有高产特性的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  相似文献   

11.
作者于1997-1998年在宁夏农学院实验农场研究了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草坪型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和播种量对成熟期营养枝高度、生殖枝高度、植株密度、穗密度、穗长、穗轴数、小花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施肥量增加,草地早熟禾种子产量呈递增趋势,说明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提高草地早熟禾种子产量.作者建议,在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中,适宜的低播种量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2.
草地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指出大搞草地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畜牧业的关键环节,并根据古浪县实际情况,提出加快草地建设要抓好中部丘陵草地建设区、北部风沙草地建设区、南部高山草地建设区三大区域建设,要开展繁育草种、飞播牧草、退耕种草、草地改良、草地保护五个重点工作,这对与草原建设和荒漠化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的理论价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西兰的牧草种子生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西兰的牧草种子生产北京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韩建国[新西兰]M.P.Rolston新西兰牧草种子生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50年牧草种子平均年产量保持在2.2万t左右。近年来牧草种子的年收入平均为4000万新元(相当于2亿人民币)。牧草种子除满足本国...  相似文献   

14.
草地早熟禾是我国东北地区很有发展前途的人工栽培牧草,特别是用作放牧地草种,通过对草地早熟禾的产量,草层结构及根系结构进行分析,表明了几乎在所有观测宜牧性状中,草地早熟禾均表现为良好的适宜特征。  相似文献   

15.
混播草种及其比例对黔草4号鸭茅草地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黔草4号鸭茅的混播草地组合与草地产量。[方法]以黔草4号鸭茅单播为对照,在贵州省德江县共和乡建植不同混播比例的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高羊茅、鸭茅+白三叶共9种混播草地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牧草高度、产量、叶茎比、豆荷比的影响。[结果]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2∶1∶1)草地的产量达101 610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叶茎比为2.98,草地质量好,为最优草种组合与混播比例。[结论]该试验为筛选适宜贵州黔草4号鸭茅草地建植的最佳草种组合和混播比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使用的草地早熟禾草种主要从美国进口,受美国减产的影响,2008年我国的草地早熟禾草种将缺货。美国拓新种业集团的李保军博士说,美国草地早熟禾草种产量的降低是受到了农产品市场看好的影响。近期,美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生物燃料开始流行,一些草种种植户便转投到农产品生产上。另外,2007年美国遭受了罕见的旱灾,草地早熟禾草种的产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草坪型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97-1998年在宁夏农学院实验农场研究了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草坪型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和播种量对成熟期营养技高度、生殖技高度、植株密度、穗密度、穗长、穗轴数、小花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施肥量增加,草地早熟禾种子产量呈递增趋势,说明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提高草地早熟禾种子产量,作者建议,在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中,适宜的低播种量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8.
恢复生态学在“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改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发生现状、成因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了“黑土型”退化草地恢复理论.研究结果认为,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改建,可根据退化草地的等级(系统受损程度)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中度和轻度退化草地改良通过休牧、灭鼠、毒杂草防除等措施即可达到其植被的自然恢复.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由于原生植被及生草层遭到了严重破坏,出现了大面积的次生裸地,植被的自然恢复能力已基本丧失,只有通过利用适宜草种改建人工和半人工草地,才能快速恢复其退化草地植被.利用禾本科适宜牧草在高寒草甸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上改建的人工和半人工草地,其植被的盖度基本上接近于原生植被,而显著高于退化草地的植被盖度;改建植被的地上总生物量是未退化植被的4-5倍,是退化草地的10-15倍.选择适宜的草种是“黑土滩”植被改建成功的关键,施肥、灭杂、灭鼠以及适度放牧利用等人工调控措施是人工和半人工草地持续利用的关键,人工调控可有效维持人工草地的生产力,防止其快速衰退.  相似文献   

19.
位于东经100°39′北纬35°09′的同德县巴滩地区的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是中国最大的优良草种和高寒生态草种生产加工基地。全场总面积36.5万亩,其中耕地15万亩,天然草地19.3万亩,现有各类牲蓄18640头(只),有一个畜牧基地,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健全,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青南牧区与环湖区交界的三江源区,海拔3280-3500m,年降水量429.8mm,年活动积温1503℃。  相似文献   

20.
肯塔基早熟禾植物学特征观察与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肯塔基草地早熟禾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的观测和施肥效应试验,表明该草具有显著而稳定的品种特性:根茎短、分蘖强、能形成弹性较强的草皮;植株低矮、株形整齐、颜色墨绿,适宜作运动场草坪、观赏草坪及放牧草地利用;抗寒性和耐盐碱力强,属寒地型草种;该草种子生产对氮、磷、羊粪的施用有良好反应,这些肥料不论单施或组合混施,对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都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