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鹰嘴豆又叫桃儿豆、鸡头豆、羊头豆等,属野豌豆族,是豆科植物中的稀有品种,维吾尔语称“诺胡提”。它在新疆地区已经种植了2000多年,在许多文献中对鹰嘴豆的大名都有记载。鹰嘴豆好种,小麦、豌豆不长的地方,它基本上都可以长。比较贫瘠的土壤,是最适合种鹰嘴豆的。另外,鹰嘴豆有个很好的作用,它是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可以固氮,改良土壤,是用作倒茬的很好的作物,特别是对旱作农业非常有好处。种鹰嘴豆不用化肥和农药,主要是种子和机耕费两项开支。鹰嘴豆很好销,3~4元/kg,每667m2地收150kg鹰嘴豆,除去成本收入450元,所以说种植鹰嘴豆省事省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压热提取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鹰嘴豆中抗性淀粉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鹰嘴豆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法制备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淀粉浆质量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冷藏时间四个因素对鹰嘴豆抗性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淀粉浆质量浓度21;、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41 min.在此条件下,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提取率为13.76;.[结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提取率与理论值比较接近,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鹰嘴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鹰嘴豆俗称"鸡豌豆",因其籽粒形状酷似脱毛后的鸡头而得名。鹰嘴豆起源于西亚、地中海沿岸和埃塞俄比亚,7000多年前就被驯化成功并开始种植。鹰嘴豆是野豌豆族鹰嘴豆属植物中的一个栽培品种。目前,我国的鹰嘴豆生产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云南、陕西、宁夏和内蒙古,山西和河北等省曾先后引种鹰嘴豆。一、利用价值鹰嘴豆的淀粉具有板栗风味,可同  相似文献   

4.
鹰嘴豆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又名桃豆、鸡头豆、羊头豆、脑豆子等,是野豌豆族鹰嘴豆属植物中的一个栽培品种,因其子粒形状酷似脱毛后的鹰头或鸡头而得名.鹰嘴豆起源于亚洲西部和近东地区.我国于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栽培面积不大,仅在青海、新疆、甘肃和云南等地有种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鹰嘴豆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结构特性。【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压热-酶法制备鹰嘴豆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鹰嘴豆抗性淀粉的结构特性。【结果】鹰嘴豆抗性淀粉制备工艺条件如下:淀粉浆质量浓度为21%、压热时间41℃、酶解时间6.2 h、普鲁兰酶添加量3.9 U/g,此条件下平均得率为23.07%;鹰嘴豆原淀粉颗粒呈椭球形,而抗性淀粉呈方形或多角形;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晶型为C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抗性淀粉分子中未出现新的基团。【结论】优化的鹰嘴豆抗性淀粉制备工艺合理、可行,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 ),别名鸡头豆,属豆科鹰嘴豆属植物,因其籽粒形似鹰嘴或鸡头而得名.鹰嘴豆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和埃塞俄比亚,可加工成口味上佳的小食品、休闲食品、色拉.另外,在栽培的食用豆类作物中,鹰嘴豆耐旱、耐瘠薄、丰产,是干旱地区、瘠薄山地、荒地开发的先锋作物之一,可为这些地区的人民提供宝贵的植物蛋白食物,调剂膳食,并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加拿大食用豆的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情况.加拿大种植的豆类品种主要有豌豆、扁豆、菜豆、鹰嘴豆,主产省为萨斯喀彻温省、艾伯塔省以及马尼托巴省,在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也有少量种植.加拿大食用豆国内消费量很少,主要用于国际贸易.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干豌豆和扁豆出口国,也是干菜豆和鹰嘴豆的五大出口国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鹰嘴豆(Chickpea)是豆科(Leguminosae)鹰嘴豆属作物,俗称鸡豌豆、桃豆、脑子豆,多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因其种子外形似鹰嘴而得名~[1~3]。鹰嘴豆根系发达,入土深,且适应性较强,具有耐旱、耐贫瘠和耐高温等特点。鹰嘴豆富含异黄酮、皂苷类、黄烷酮类及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粗纤维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分册》上被誉为"营养之花,豆中之王"~[4~6]。具有广阔的食用和药用发  相似文献   

9.
乌什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天山南麓,属典型的温热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鹰嘴豆生长。鹰嘴豆俗称桃豆、鸡头豆、鸡豌豆,维吾尔语称“诺胡提”。其最大的特点是投入少、风险小、收益大,深受当地群众喜欢,特别是随着林果业的发展,果树间作面积的扩大和果树树龄增加,鹰嘴豆成为果树间作田种植的首选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田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74-9975
[目的]考证回回豆在我国本草史上的起源及其沿革,以确定正品、排除伪品。[方法]考查古今文献记载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代本草所载回回豆尽管名称各异,但其功用和植物体特征与现代物种鹰嘴豆基本相符。[结论]回回豆来源于鹰嘴豆的种子,而非《本草纲目》中所认为的“回回豆”、“胡豆”和“豌豆”。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对鹰嘴豆的产量性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崇武 《农业与技术》2003,23(4):79-79,81
鹰嘴豆(Licer. arietinum)又名桃豆、鸡头豆、鸡豌豆,是新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副食品,维语称"诺胡提"民间认为其有补中益气、温肾壮阳、润肺止咳之功效,可作滋补品[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市场的需求,鹰嘴豆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因此种植面积也开始逐渐扩大,但是种植方式以常规种植为主,产量较低,因而为了提高鹰嘴豆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也为了解除鹰嘴豆的地膜覆盖种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作者进行了鹰嘴豆的地膜覆盖及常规种植下的产量性状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2.
鹰嘴豆,又称鸡豌豆、脑豆子,鹰嘴豆是野豌豆族鹰嘴豆属植物中的一个栽培品种。因其籽粒形状酷似脱毛后的鹰头或鸡头而得名。鹰嘴豆起源于西亚,地中海沿岸和埃塞俄比亚。一、鹰嘴豆的利用价值鹰嘴豆籽粒营养丰富,每100克干籽粒约含有水份10克、粗蛋白23克、淀粉47.3克,可溶性糖5.8、脂肪5.3克、粗纤维6.3克、灰分3.2克、维生素含量达42毫克,高于大部分豆类。  相似文献   

13.
鹰嘴豆也称桃豆,是一种食、疗皆宜的绿色稀有豆类品种,具有补中益气、降低血糖、温肾壮阳、润肺止咳、强身健脑、增强记忆力等功效,具有很强的开发价值。目前,主要分布在南疆乌什县、拜城县和北疆木垒县种植。其中木垒县2007年种植面积突破10万(667m^2),被国家予为“中国鹰嘴豆之乡”荣誉。2007年5月,在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普查过程中,在鹰嘴豆上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病害,笔者和有关专家迅速赶往该县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开展了进一步调查研究,初步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利马豆淀粉的糊化特性,为小利马豆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湿磨法制备小利马豆淀粉,以小利马豆淀粉乳质量为基准,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蔗糖、食盐和明矾,利用快速黏度测定仪(RVA)测定小利马豆淀粉的糊化特性。【结果】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相比,小利马豆淀粉的黏性较大,糊化温度较低,为63.60℃;随着淀粉乳质量分数的增加,小利马豆淀粉糊的黏度增加,破损值增大,热稳定性变差;添加一定量的蔗糖和食盐,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小利马豆淀粉糊的黏度,冷、热稳定性变好;添加一定量的明矾,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利马豆淀粉糊的谷值黏度和终黏度下降,热稳定性变差,冷稳定性变好。【结论】蔗糖、食盐和明矾等食品添加剂对小利马豆淀粉的糊化特性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食用豆生产和贸易大国美国的食用豆的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情况.美国是世界第六大食用豆生产国,其种植的主要品种为斑豆、海军豆、黑豆、大北豆、鹰嘴豆,主产州依次为北达科他州、密歇根州、内布拉斯加州、明尼苏达州、爱达荷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美国食用豆的人均消费并不高,出口是其食用豆的主要需求,食用豆的进口近年来也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鹰嘴豆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的作用,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用鹰嘴豆抗性淀粉干预,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分别对照组和模型组,监测其体重、饮食、排泄等体征变化,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统计肝脏指数、腹腔总脂肪系数和肠道菌群数量。【结果】与高脂组相比,鹰嘴豆抗性淀粉+高脂组体重增加量、饮食、排泄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增加(P<0.05);肝脏指数和腹腔总脂肪系数显著降低(P<0.05);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显著降低(P<0.05)。【结论】鹰嘴豆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小鼠体重、饮食、排泄具有调节作用,对小鼠血清的血脂成分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鹰嘴豆褐斑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鹰嘴豆褐斑病是鹰嘴豆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它传播快、危害重、防治难,近几年在我县鹰嘴豆种植区发生严重,田间发病株率100%,常造成茎斑、茎折、叶斑、种荚病斑等严重症状,对鹰嘴豆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危害。发病严重地块常造成毁苗改种或绝收。  相似文献   

18.
鹰嘴豆褐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鹰嘴豆褐斑病的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及传播途径,并提出其综合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措施、种子包衣、药剂防治,以为鹰嘴豆褐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鹰嘴豆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诱集、网捕、田间观察等方法对木垒县重要经济作物鹰嘴豆上主要发生的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鹰嘴豆的主要虫害和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开展了综合防治试验,由多种药剂拌种防治根腐病试验结果表明,适乐时、敌萎丹对鹰嘴豆根腐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油莎豆为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油脂、淀粉、糖、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油莎豆的油产量是目前油料作物中最高的,被誉为“油料作物之王”,而且具有比木本油料植物生长周期短、采收容易、可以集约化生产等优势。油莎豆的油脂对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有防治功效;其油还是一种不干性油,可做精密机械润滑油和防锈油。茎叶除可作绿肥和青饲料外,还可作造纸、包装填充及编织原料。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为此对其在甘肃省的引种做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