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鹰嘴豆新品种4527是木垒县农业技术推广站2006年从中科院引进,经过多年的系统筛选、试验、示范。该品种适应范围广、高产、优质、抗褐斑病,直径在8mm以上,属大粒品种,是目前新疆唯一大面积推广的大粒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2月20日,一批油料香樟的组培瓶苗从黄冕林场苗圃中心运往南宁。2015年,黄冕林场销售油料香樟苗木500万株。樟树又名"山沉香"。从其根、茎、枝、叶提炼的天然芳樟醇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2007年,广西林科院专家利用组培技术,培育了芳樟醇含量极高的樟树新品种,俗称"油料香樟"。黄冕林场党委书记钟作辉说,2008年,林场购买了油料香樟的技术使用权,种植了全区第一片油料香樟示范林180亩。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油料香樟种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0月10日,黄冕林场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新的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黄冕从1957年建场以来,大大小小的改革有十多次,大多是怎样提高木材产量,人事等改革也没"伤筋动骨"。新的改革,以建好30万亩林子为目标,出台八大实施方案,囊括森林功能的改变、定性定岗、职工安置、债务清偿和产业发展等内容。在十三家区直国有林场中,黄冕林场和雅长林场是改革试点,2016年底要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并为2017年底完成改革任务的另外十一家区直林场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4.
鹰嘴豆也称桃豆,是一种食、疗皆宜的绿色稀有豆类品种,具有补中益气、降低血糖、温肾壮阳、润肺止咳、强身健脑、增强记忆力等功效,具有很强的开发价值。目前,主要分布在南疆乌什县、拜城县和北疆木垒县种植。其中木垒县2007年种植面积突破10万(667m^2),被国家予为“中国鹰嘴豆之乡”荣誉。2007年5月,在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普查过程中,在鹰嘴豆上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病害,笔者和有关专家迅速赶往该县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开展了进一步调查研究,初步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有机肥施撒不均匀、费时、费力以及缓解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设计一种有机肥施耕一体机。该机通过接地驱动轮与地面的摩擦转动,带动料斗内搅拌轮的转动,对料斗内有机肥料进行一定程度的搅拌,同时电机在不同行进速度下转开不同角度,漏料口打开,肥料均匀撒落,在肥料撒落到地面的同时被旋耕机耕耙到土壤中,最终实现施肥、耕、耙机械化。该一体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均匀撒落有机肥料,制造成本低,省时又省力,对农业机械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马铃薯甲虫和扶桑绵粉蚧在新疆的发生和阻截情况,分析了新疆封锁阻截马铃薯甲虫、扶桑绵粉蚧所采取联防联控的各项具体措施,强调实施联防联控要应"疫情"制宜,联防联控还需联合科研攻关,并提出了植物检疫中联防联控的内涵、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鹰嘴豆褐斑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鹰嘴豆褐斑病是鹰嘴豆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它传播快、危害重、防治难,近几年在我县鹰嘴豆种植区发生严重,田间发病株率100%,常造成茎斑、茎折、叶斑、种荚病斑等严重症状,对鹰嘴豆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危害。发病严重地块常造成毁苗改种或绝收。  相似文献   
8.
新疆鹰嘴豆褐斑病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在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奇台县种植的鹰嘴豆上新发现一种突发性病害,经鉴定为鹰嘴豆褐斑病菌(Ascochyta rabiei Passs),发病面积为4000hm2,平均为害株率46%,严重田块为害株率达到100%,产量损失率为40%~50%。之前,此病在新疆未见公开报道,本文对其在木垒县的发生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初步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疆玉米锈病发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之前,在新疆从未见公开报道。2007年,该病在新疆昌吉州奇台县、木垒县首次发现,经新疆农业大学有关专家鉴定确认,是由病原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玉米锈病。本文对该病在昌吉州8县市的发生情况,开展了进一步调查研究,描述了田间发病症状,提出了防治措施。调查结果:玉米锈病目前仅在奇台县和木垒县发生。玉米田间平均为害株率20%,严重田块为害株率达到80%。产量损失率为10%-15%。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问调查和统计分析,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在鹰嘴豆上的发生和卵、幼虫分布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卵64.61%集中在植株的上部,91%位于叶片的背面;56.2%和40.5%的幼虫分布在植株的上部和中部;2代棉铃虫卵、幼虫在鹰嘴豆田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